2014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

上传人:h****u 文档编号:42750561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4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4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4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4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 及答案及答案(1)4 页:参考答案及解析点击查看:2014 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汇总特岗教师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模拟题及答案汇总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每小题括号内。每小题 1 分,共分,共 20 分分)1.前苏联()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 B.斯米尔切诺夫C.凯洛夫 D.申比寥夫2.小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关键年龄是()。A.89 岁

2、 B.910 岁 C.1011 岁 D.1112 岁3.“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4.儿童道德性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是在()。A.25 岁 B.67 岁C.810 岁 D.1112 岁5.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A.英国 B.法国C.德国 D.日本6.概念的结构不包括()。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特征 D.概念水平7.“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的观点。A.布鲁纳 B.克伯屈C.赞科夫 D.怀

3、特海8.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传授知识 B.开发智力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9.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A.惩罚和服从定向 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C.社会契约定向 D.普遍道德原则定向10.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A.教师角色认知 B.教师角色体验C.教师角色期待 D.没有正确答案11.较有影响的非文字智力测验有()。A.比奈智力测验 B.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C.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 D.瑞文标准推理测验12.问题解决的“试误说”的奠基人是()。A.桑代克 B.苛勒C.纽厄尔和西蒙 D.布鲁纳13.小学生的思维()。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

4、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14.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1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C.不为金钱,自甘寂寞 D.自强不息,无私奉献16.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5、D.行政责任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起开始施行。A.1995 年 9 月 10 日 B.1994 年 1 月 1 日C.1986 年 4 月 2 日 D.1995 年 9 月 1 日18.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A.14 周岁以下 B.14 周岁以上不满 16 周岁C.16 周岁以上不满 17 周岁 D.18 周岁以下19.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2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 5

6、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A.司机负责 B.某寄宿学校负责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 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的代码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10 分分)1.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有()。A.群众性活动 B.以学生为核心 C.

7、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E.班级授课制2.法律责任的类型有()。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影响这一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是()。A.教育的自身状况 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C.家庭环境 D.社会发展的状况E.气候条件4.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A.连续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E.不均衡性5.品德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分别是()。A.道德意识 B.道德动机 C.道德情感 D.道德认识E.道德行为方式三、名词解释三、名词解释(每小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20 分分)1.问题行为2.人际关系3.德育4.教

8、育内容5.地方课程四、简答题四、简答题(每小题每小题 6 分,共分,共 30 分分)1.简述小学班主任的作用。2.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是什么?如何体现?3.教师的期望通过哪四条途径影响课堂气氛?4.简述学校的法定义务。5.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五、论述题五、论述题(每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分,共 20 分分)1.在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中,当代生物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中国民间则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说;当代遗传学的发展也为人们重新认识这一观点提供了某些方面的证据。请问:(1)什么是遗传素质?(2)如何认识遗传素质对人发展的

9、作用?2.论述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和局限。参考答案及解析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C2.C考试吧解析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即有一个过渡的转折期,就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关键年龄出现在四年级(1011 岁)。3.C4.A考试吧解析儿童(2 岁12 岁)道德性发展与智力成正相关,并有阶段性。这些阶段是:(1)自我中心阶段(25 岁);(2)权威阶段(68 岁),又称他律阶段;(3)可逆阶段(910岁),又称自律阶段;(4)公正阶段(1112 岁)。5.C6.D考试吧解析概念的结构包括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特征和概念实例等四个主

10、要成分。7.A考试吧解析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基本要点是:第一,“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要领、基本原理。第二,“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第三,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8.C9.D考试吧解析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1)第一水平:前习俗水平包括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主义阶段;(2)第二水平:习俗水平包括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法律和秩序定向阶段;(

11、3)第三水平:后习俗水平包括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10.A考试吧解析教师角色意识的心理结构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1)角色认知。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对与社会的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2)角色体验。角色体验是指个体在扮演一定角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评价与期待而产生的情绪体验。(3)角色期待。角色期待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和对别人应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的看法和期望。11.D12.A考试吧解析桑代克以猫为对象,通过猫走迷宫的方式研究问题解决,提出了问题解决的“试误说”,认为人与动物一样,是通过不

12、断尝试错误来解决问题的。13.C考试吧解析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14.B考试吧解析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为如果教学不按一定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故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即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15.A16.B考试吧解析教育法第 73 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7.B考试吧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 1993

13、 年 10 月 31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 年 10 月 3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15 号公布,自 1994年 1 月 1 日起施行。18.B考试吧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19.B考试吧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来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14、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20.B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1.ACD考试吧解析课外活动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2.ABCD考试吧解析在法律实践中,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是根据法律责任的类型所作的分类,即把法律责任分为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和违宪责任四种。3.ABCD4.ABCDE考试吧解析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5、主要有:连续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5.BE考试吧解析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是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它们之间并不是一对一的简单联系。为了实现某一种动机,一个人可以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同样,一种行为方式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也可能是由不同水平的动机引起的。三、名词解释三、名词解释1.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2.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3.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具体

16、要求为: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4.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的媒介,是学习者和教育者互动的媒介,也是教育者借以实现教育意图、学习者借以实现发展意图的媒介。这一媒介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及学习者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从人类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中精心选择、组织和呈现的,具有丰富发展价值。5.地方课程: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人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课程资源所开发形成的实践性课程。地方课程是宏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四、简答题四、简答题1.答案要点(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3)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