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本质观的定义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2748909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本质观的定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科学本质观的定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科学本质观的定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科学本质观的定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科学本质观的定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本质观的定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本质观的定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王丹 201106011244 2011 级数学与应用数学 2 班 科学本质观的定义科学本质观是人们对科学本质问题的认识。科学的本质探讨的是科学本体论的问题, 它要回答科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所有科学研究者以及科学教育者和学习者, 在接触科学时首先要面对的问题。科学本质概念的哲学发展, 从传统的实在主义、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实证主义, 以至于对传统知识论的质疑与批判, 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前四者统称为客观主义,主张知识是外在客观的实体, 科学探索的过程不包含人的价值观;后现代主义则认为知识不是外在客观的实体, 而是个人内在经验的自我建构, 科学探索过程是在人类价值观下形成的。传统的观点认为,科学方

2、法是唯一合理的认识世界的方法;科学知识是与经验事实相符合的;科学的理论模型是正确无误的;科学发展是事实的积累和永恒真理的积累;科学家是公正无私的。这样的科学观自然就导致了科学万能论,科学也已形成了一种话语霸权。(一)经验主义科学本质观经验主义科学本质观也称为归纳主义科学本质观,它的要义是:科学经验事实通过归纳法导出来的知识。科学始于观察,科学是以我们能看到、听到、触到的东西为基础的。个人的意见或爱好和思辨的想象在科学中没有地位,科学是客观的。科学知识是可靠的知识,因为它是在客观上被证明了的知识。而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的观察者应该具有正常的未受伤害的感官,应该忠实地记录下他所能看到、听到等等的东西

3、,作为和他正在观察的情况有关的事例,而且他在做这些事时不能带有任何成见。(二)理性主义的科学本质观理性主义认为,一切知识均源于理性所显示的公理。理性主义的知识观把知识当作外在于主体的客观存在,学生的学习就是要获得这些客观知识。理性主义知识观以哲学上的唯理论为哲学基础,其主要代表有笛卡尔、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等人。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时代,知识就被认为是人类理性的产物。柏拉图认为,感性世界是不可靠的,只有理念世界才是真正的知识世界。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将理性思维置于重要地位,明确了知识是如何产生的、知识与主体的关系,即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获得可靠的知识。康德虽然承认感性直觉的意义,但却认

4、为经验之所以可能,仅仅是由于给予感觉以组织的、具有普遍性的“自我意识”或“统觉” 。他说:“如果不能被接纳到意识里边,那么,一切直观对于我们就等于什么也没有,就跟我们毫不相干。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进入意识,只有这样,才可能有知识。 ”黑格尔认为,直觉的确信、知觉、悟性等等是各自包含了应当扬弃的矛盾的辩证法的诸阶段,最终应当在绝对理念上统一起来。概而言之,在理性主义知识观中,知识被认为是“客观的” 、 “绝对的” 、 “科学的” 。 “客观的”是指知识是一种具有客观基础的、得到充分证据的真实信念,它与仅仅是个人的意见或证据支持的主观信念相区别。 “绝对的”是指通过严格的与科学的逻辑过程(即理性思维

5、过程)获得的知识具有绝对的、永恒的和普遍的价值特性,是不容置疑的。 “科学的”是指知识是按照学科体系各自成为一种具有某种共同本属性的学科知识,每一种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语言。(三)逻辑实证主义科学本质观逻辑实证主义又被称为逻辑经验主义,亦即相对于英国传统经验主义的“新经验主义” ,也是相对于孔德的传统实证主义的“新实证主义” 。从名字可以看出,它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逻辑,一是实证或经验。前者受惠于弗雷格和罗素所创立的现代逻辑的分析方法,而后者无疑来自从休谟、孔德、穆勒到马赫的经验主义传统,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则为其奠定了基本的哲学原则。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知识来自于纯粹客观的观察,再经由所

6、谓的科学方法得到科学知识或理论。逻辑实证主义是实证主义传统中的当代科学哲学。它崇尚经验科学,主张用怀特海和罗素的符号逻辑分析现代科学。它所提倡的科学方法是假设演绎法。整个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先以开放的眼光观察自然现象,通过归纳发现获得某些规则,进而在头脑中形成某种假说,再收集资料验证假说,若假说成立就变成科学知识。所以只要完全遵循上述的过程,所产生的知识就可称为科学知识。由于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被认为相当“客观”的,因此一旦被确证,科学知识就变成绝对的真理。既然是真理,其地位是稳固的,不会被推翻,所以当科学知识不断地形成时,就代表真理不断地增加,也就是说,科学知识是以一种线性累加的方式不断增长。

7、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对人们认识科学的本质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科学知识的可证实性,认为观察是科学知识的来源,而且观察是一种价值中立、客观的活动,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如观察者的已有知识、理论和信念),故所得的资料一定是客观的。由于科学知识形成过程被认为相当客观,而且它是对自然界的本质的真实的描述,因此是极不易改变的,故科学知识被视为绝对客观的真理。现代的观点认为,科学史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三个方面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尽管这些年来对科学本质的讨论非常多,但至今并未达成共识。事实上,对于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科学本身一样,也是试探性的、

8、动态的。(一)证伪主义科学本质观证伪主义科学哲学的代表卡尔莱芒德波普尔是当代著名的奥地利犹太裔英国籍哲学家。波普尔称他的批判理性主义的哲学为证伪主义,这是由于他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则” ,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一个“经验证伪原则” 。证伪主义者波普尔批评道,通过归纳和证实方式获得的科学知识是不可靠的,是可错的。科学知识不过是科学家为解决科学问题而提出的尝试性的、探索性的理论假设。波普尔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被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证伪。这是因为任何科学命题必定是具有普遍有效性的全称陈述,但是经验所观察到的仅仅是具体事物,经验所能证实的只是单称陈述,而个别不能通过归纳法而上升为一般,因而经验

9、也不能通过证实个别而证实一般。因此,高度可证伪的理论应该比不那么可证伪的理论更可取,如果它们实际上并没有被证伪。这个条件限制对证伪主义者是重要的,已被证伪的理论必须被无情地摈弃。科学事业在于提出高度可证伪的假说,随之审慎而顽强地试图证伪它们。引用波普尔的话来说:“所以我能愉快地承认,象我这样的证伪主义者宁愿通过大胆的推测,试图解决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即使这个推测很快被证明是假的,而不愿详述一连串无关的老生常谈。我们宁愿这样做,因为我们相信,这是我们能从我们的错误中学习的方法;在发现我们的推测是假设时,我们将学到很多有关真理的东西,并将更加接近真理。 ”科学提出假设与猜想的过程就是依据个人的观念、

10、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尝试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证伪主义者眼中,科学认识活动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建构色彩。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虽然无法证实,但却可以证伪。因此,按照他的证伪主义观点,科学理论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假说。他说:“在一个理论系统内,我们可以区别属于各种普遍水平的陈述普遍性水平最高的陈述是公理,较低水平的陈述能由它们演绎出来。较高水平的经验陈述相对于从它们演绎出来的较低水平的陈述来说,总是具有假说的性质:它们能为这些不那么普遍的陈述之被证伪所证伪。但是,在任何假说的演绎系统中,这些不那么普遍的陈述本身仍然是严格全称陈述。因此,它们也必定具有假说的性质。 ”他甚至还认为,“某些单称陈述也是假

11、说,因为可以从它们演绎出结论,使这些结论的被证伪可以证伪这些单称陈述” 。(2)历史主义科学本质观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的代表人物库恩是当代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教育家。库恩的科学观一般被认为体现在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之中。在这部书中,库恩认为科学中的观察和方法具有相当的理论依赖性,拥有不同的理论前提或范式的科学家相当于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之中。因此库恩提出了历史主义科学本质观,其核心思想是科学的发展观,认为科学是一个“进化与革命、积累和飞跃的不断发展过程” ,是范式的转换。库恩用“范式转换”概念来解释科学的发展认为每一次科学革命就是一次科学范式的转换。库恩认为,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不是积累的,

12、而是革命性的,即不断实现旧范式向新范式的转变。旧范式被新范式所替代,就是所谓“范式转换” 。那么,新旧范式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库恩认为二者是根本对立、互不相容的。科学革命就是世界观的根本改变,是一个与心理学上的格式塔转换相类似的过程。 “在革命之后,科学家所面对的是一个不同的世界。 ” “革命之前科学家世界中的鸭子到革命之后就成了兔子。 ”换言之,按照新范式,科学家在先前的观察领域中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事物。比如,按照地心说,观察者看到的是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绕地球一周。而当他接受日心说之后,他看到的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还在自转,而原先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只不过是地球每天自转一周的结果,并非太

13、阳真的绕地球旋转所致。Lerderman 认为,科学本质的七个方面代表了当代的科学本质观:一,当发现新的证据和对已有事实有心的解释时,科学知识将会改变。二,科学知识最终是建立在经验证据基础上,那就是对自然世界的观察。三,人类的想象和创造性参与了科学知识发展的所有阶段,包括假设的提出、实验的设计和数据的解释。四,科学观察受到个体科学价值观和先前知识等主观性的影响。五,科学受到文化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六,科学知识是建立在观察和推论基础之上。观察是通过人的感官或这些感官的扩展收集的,推论是对这些观察的解释。七,科学定律和理论是不同的科学知识。后现代的观点否定科学即是真理科学本质观,认为科学史人与自

14、然进行交流、不断理解自然和自身的一一种交往活动。科学的发展并非简单的“线性积累”式,而是一个曲折的、非线性过程。科学发展往往表现为科学范式的彻底更迭,其中科学共同体的个人兴趣、社会的价值取向、权威的影响和习惯信念等等科学活动之外的因素会起到重要作用。科学不是独白,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学会科学共同体的共有范式好共同的科学话语。而不是将其转译为自己的语言。科学的发展也正是建立在理解的对话的基础之上。不同科学共同体之间的范式是不可通约的,恰恰是通过对话才能是不同的科学共同体达成共识。科学的存在形态已不再是印刷在典籍上的定理、定律、公式和理论,也不是各种科学方法的汇集,而是人类与自

15、然不断交往的实践活动。后现代主义反对科学知识的客观性,主张科学知识的暂时性、主观性、构建性。正如波普尔指出的。由于人们根本不可能获得完全证实或证明的知识,所有的知识都是一种“暂时的”理论,都是对现有问题的菜菜性解释。知识是相对的。知识不是对现实,它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不是对现实绝对正确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说或假设,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化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造,并随之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反对一元论的方法论,提倡多元与宽容的方法论。肯定错误的认识在通向真理途径中的必然性和积极作用,否定把科学简单地等同于真理的观点。强调主体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6、,认为科学知识也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而非纯粹的客观。强调科学的革命,力图把逐渐的进化与突然的革命结合起来。强调科学的两面性,在承认科学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正视科学已经或可能造成的损害等等。综上所述, 传统的科学哲学认为, 科学是用仔细的观察和实验收集的的事实和运用某种逻辑程序从这些事实中推导出的定律和理论。科学知识是不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的客观真理。现代科学哲学认为, 那种把科学理论看成是明确的或被证明了的观点具有根本性的错误, 科学知识是可错的, 科学的过程是证伪的过程, 是在寻找错误的过程中, 不断逼近真理的过程, 而不能达到真理。科学知识在本质上是一种猜想的知识, 它是大胆的假设。今天, 科学本质观正在发生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