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背诵范文

上传人:l**** 文档编号:42744120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背诵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申论背诵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申论背诵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申论背诵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申论背诵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申论背诵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背诵范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我国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 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胡锦涛 总书记在北京参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时再次强调指出: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 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胡锦 涛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指明了方向。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 会,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同时,要结合浙江省的具体情况,明确思路举措,把降低能耗和 节约资源作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把建设节约型社会贯穿于经济社会

2、发展的各个领域,突出抓好以下 6 个方面的工作。一、结构调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最大的节约,是建设节 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在生产领域,要建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调整投资结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和投入方式,加快发 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 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努力形成有利于资 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在消费领域,要大力 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使节能、节水、节材

3、、节粮、垃圾分类回 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文明的节约型消费模式。在 城乡建设领域,要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淡水、能源等 资源,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建设节约型的住宅建筑和交通运输体系。二、科技创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 度,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大力推广 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在节约 方面的技术创新,既要大力推广已有的技术,使之真正发挥效用;又要注重对引进技术的系 统集成和综合创新。同时,要充分发

4、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 生产力转化,尽快使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三、保护环境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前提。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源泉。我们不 但要推进经济发展,也要保护生态环境。要按照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念,把生态环境 作为重要的资源来看待。要加强大气、土地、水资源保护与环境整治,加强对重点流域、重 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四、深化改革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动力。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 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有针对性地消

5、除导致粗放型经济增 长方式的体制性根源。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 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水价、电价和油气价格改革。制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的政策 措施,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措施,继续实行限制高耗能、高耗 材、高污染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把节约资源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使节约者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机会,使浪费者付出更大的成本和代价。五、加强监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目前,我们在资源开采、储运、生产、消费等 各个环节还存在着大量损失浪费的现象,重要的原因是管理松懈,监督不力。要抓紧制定和完善促进资源节约使用

6、、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科学管理和严 格管理,坚决改变各种浪费资源的现象。制定更加严格的节约的标准,建立强制淘汰制度,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建立新上建设项目的资源评价体系。还要进一步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 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六、政府表率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政府机构在节约上存在着巨大潜力,通过管理 体制改革完全可以实现大幅度的节约。为此,各部门要自觉做资源节约的表率,带头做好节 约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和所有公务员都要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抓好政府建筑 物和办公系统节能改造以及公务车节能,推行政府机构节能采购,还要抓紧建立科学的政府

7、 绩效评估体系,将资源节约责任和实际效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以创新促和谐,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2007 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 、 关于开 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 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 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这表明在社会分层日趋多 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社会公共产品相对短缺的背景 下,以创新求和谐,不断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体制,积极创建促进社会和谐 的新体制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有着深刻的现实动因

8、。党中央和国务院不失时机 地提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任务,具有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改革和创新社会 管理体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目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 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 面利益难度加大;其次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是推动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只有不断推动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才能有效应对当前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 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的现实情况,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给为重要的是,改革和创 新社会管理体制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失衡是制约

9、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不断推动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实现经济 社会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从而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庞大的创新工程,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智慧 的探索。为推动社会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开拓思路、多策并举, 有重点、有步骤的逐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这一重大历史性任务。 其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点内容,是要努力建立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 舒缓社会紧张,平和社会心态,促进社会和谐。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四个着力点, 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和发展社会事业,这些也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

10、改革和创新的着力点。工作要做实,重心要下移,优先解决广大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一步做到了,才能为进一步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整体推动改革开 放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完备的社会管理体制是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为浩大 而艰巨的社会建设和改造工程,需要从长计议,稳步推进。 其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加大对社会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投入。 这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最实在的表现。而评价政府效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用于政府 本身的管理成本与用于受益对象的资金的比例。在国际上,一般认为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标志 是 60%以上的财政预算要用于社会发展,中国当前的投入是远远

11、不够的。可喜的是,最近几 年,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对社会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都在大力推进之中,社会事业投入严重不足的局 面开始有所转变。这是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部署的,也是全国老百姓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众的福祉。 其三,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关键是明确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分工。我们这个 13 亿人口的大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又非常复杂,再庞大的政府也不可能包揽全部社会事 务。在目前我国社会自治能力较弱、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发挥公众参与 的作用,将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制度化、法制化,真正维护和确保公众和社会组织对社会

12、管 理的参与权。要创新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建立健全重大 决策听证、质询、公示、论证以及责任追究等制度,减少公共决策的随意性,做到公平管理、 透明管理。 其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难点在于新的运行机制的探索和创造。在经济 领域成功地实行了市场化改革以后,社会管理是否可以市场化?经验证明,市场机制在社会 领域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在某些社会领域,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正面的;而在另一些领域则 是负面的,无节制地在社会领域尤其是公益事业领域实行“市场化” 、 “产业化” ,难免走偏 方向。社会生活比经济生活复杂得多,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的不仅有市场机制,还有法律的、 伦理的

13、、心理的、文化的机制,让这些机制各得其所,各展其能,而又相互补充、相互协调, 就必须创造综合的机制系统。 考试大收集整理总之,社会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对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问题,对于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 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推进。怎样应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在第二届浙江?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揭晓的 2004 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 50 强榜单上,我省有 26 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前 10 名中,我省更是占据着 7 个席位,占浙江省GDP 的 71%,就业的 90%,税收的 60%源于民营经济

14、。这一组数据表明浙江的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浙江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同时,我们又发现在这一组令人欣喜的数据背后,民营企业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发展得特别顺畅,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多项阻力,能挺的民营企业走过来了,脱颖而出,而大部分民营企业相当弱小,蜷缩在一角。在这里,我们不仅要问,民营企业到底遇上了哪些阻力?从大的方面来讲,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一,人才的缺乏。人才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力不可言喻,一个点子的产生,一项洽谈会的磋商,乃至一个企业内部的发展总结与计划,一名资质平庸者与一名真才实干者作出来的效益是完全不同的,它可以将企业引向正负两面。但现在的现状是民营企业因大多从

15、家庭作坊、社队企业发展而来,固有的家族观念使民营企业的管理层大多也是从家庭成员中产生,这自然弥补不了其他人才的先进意识和先近理念,同样道理,人才在民营企业难以受到重用,故而转投其他行业,久而久之,形成了连锁反应,民营企业只是人才短暂的避风港而已。其二,民营企业的融资力量薄弱。我们看到国有企业由于政府的扶持,常常能够得到银行的长期贷款。但同样作为市场主体的民营企业,虽然发展颇具特色化,但从开始的小企业,商业银行严格的贷款审批权,政府的放之任之态度,使得大多数民营企业主难以得到银行贷款支持,即使走关系拉上了贷款,也是还贷期限紧,贷款数目少,这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又套上了一层圈。其三,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过

16、多限制性政策。政府往往重视工程大,项目多的外资经济、国有经济。但对民营企业包括行业的选择进入,民间资本的进入,民营企业的上市等诸方面进行卡制,致使民营企业与其他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发展境遇方面薄弱许多。民营企业的这些制约性因素将导致民营企业虽然能在 21 世纪的今天风风光光,但其以后的发展未必仍然势如破竹,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发展中的民营企业。首先,民营企业也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家通过科学论证的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也应予以借鉴并采用,在企业的体制和管理方式上充分发挥其优越性。其次,打造人才促企战略。从企业内部自身来讲,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资福利待遇是前提,让人才能在民营企业中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余地是根本;从外部环境来讲,政府应在人才引进、人才安置、人才培养等措施上真正给予人才有吸引力的优惠。再次,政府应从解决民营企业行业发展、民营企业资本、民营企业享受其它优惠措施上全面制定措施。政府应逐步放开民营企业的行业进入制度,使民营企业向更多垄断行业全方位发展;在融资成本上,给民营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