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2743774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漫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漫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漫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漫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教育叙事信息技术教育叙事新课程新课程 新理念新理念 新方法新方法2006 年安徽省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全面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技术应用能力继续提高的基础上,在感受、认识和理解信息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信息素养。入学的高中新生,早在初中一二年级就已接触了信息技术 ,但是,各校之间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显得参差不齐,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信息技术水平,缩小个体水平的差距,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是摆在高中信息技术科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了解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入学水平并提出相应策略显得极其重要。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信息技术学科是在

2、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它的历史非常短暂,并且还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过程中,有些学者为其归纳出以下几个的特点:1. 发展性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信息技术学科的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大问题。如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如何定位、教学内容怎样遴选、教材特色如何形成、应该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与策略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人员与教师去探索、研究和创新。2. 实践性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必须重点考虑其实践问题,操作与知识并重,但操作优先,过程与结果并重,但过程优先。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育中小学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能力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得到提高。3. 层次性

3、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层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体现为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二是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毕业于不同的初中。有的学生家里有计算机而有的没有,有的学生在小学就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而有的没有,有的在信息学竞赛中获过奖而有的甚至没接触过计算机。针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层次差异,我们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分层教学的策略信息技术学科的这些特点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相关学习理论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

4、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媒体不再是充当灌输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任务驱动、主题探索、研究性学习、分组协作、创设的情境、任务、激励机制来进行问题探究、协作学习等。 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关于认知和学习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瑞士的皮亚杰(J. Piaget)。它采用非客观主义的哲学立场,其主要观点有:1、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5、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既重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要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学习的质量,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2、学习观;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

6、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是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所提倡的主体性、情境性、协作、问题探索等等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通过各种媒介为学生提供认知建构的“脚手架” ,让学生在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也正体现了建构主义的精髓。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策略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策略 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我真切地感受到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设计在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有重要作用。同样的

7、一个教学内容,是否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收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是我在教学资源管理器这一内容时的两种问题设计。第一种设计:前两个班我先讲解文件及文件夹的定义,然后让学生按照课本要求新建文件夹以及存放文件。虽然学生们基本掌握了文件夹以及文件的相关操作,但总体感觉课堂组织比较松散。在以后的学习中这两个班表现出不会合理利用和管理资源的同学特别多,文件放的哪里都是,没有条理。 第二种设计:鉴于以上这种情况,我结合学生到图书馆借书的经历,我把这一节的教学重新调整了一下,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是这样重新组织教学的:首先,让学生们写下去图书馆借书的过程(拿着索书卡根据索书号标的图书的种类到相应的书架再根据分

8、类进行查找图书) 。这样学生们知道,为了方便借阅和管理图书,图书管理员把书进行了分类,并把书架也标明所放书的种类,让每一本书都对号入座。同学们这样就知道了,书架就相当于文件夹,书就是文件,而我们就是图书管理员。这样就知道,建立文件夹的意义了,在以后的学习中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合理的存放的文件。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由学生自己发展的。当让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学习方法、学习材料的来源和选择等方面进行指导。

9、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1)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轻松和谐的环境能使人的情绪稳定、心情舒畅,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巧妙设计教学过程,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产生愉快的学习体验。2)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劣对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起着关键的一环,如果教学设计工作做得好,准备充分,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就可以胸有成竹地按计划组织、推进教学,避免一些因准备、设计不足而造成的课堂失误。学生也会被吸引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降低课堂不良举动发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为学生的

10、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自主学习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才智、进行创造体验、享受学习快乐的天地。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除教材之外,工具书、图书报刊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在进行新课教学时,教师应提前将这些学习资源进行整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扫清障碍。4)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在于交给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来探索新知识,设计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和上网查询,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作为一名高中的信息技术老师,我把每一节课都当成和学生一起学习的机会,与学生一起成长。有时上课不安排上网的内容,学生依然还喜欢上我的课,这是我觉得很骄傲的地方。当然,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会继续探索,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信息技术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