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改争议再起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737049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煤改争议再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西煤改争议再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西煤改争议再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西煤改争议再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西煤改争议再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煤改争议再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煤改争议再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达物流信息网 全国物流信息网 http:/ 山西煤改争议再起山西煤改争议再起当年强力推进 煤炭资源重组的成果正在“巩固和扩大”。但有人认为,山西经济今日之困境,就与其息息相关眼下,煤炭大省山西又陷“资源魔咒”,煤炭运输不旺、港口积压严重,价格急速下跌。截至 2012 年 6 月底,山西全省库存煤近 2000 万吨,同比增长约 14%,价格也持续下跌。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称,2012 年上半年,山西煤炭全行业销售收入和行业利润同比虽然都有所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山西省属五大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的应收账款逐月增长,最高增长率已超过 85%。据记者了解,截至 6 月底,朔州市煤炭企业煤炭库存量达到 200

2、 万吨左右,同比增长近 68%。坑口煤价大幅下跌,已至综合成本价以下。7 月,该市煤炭企业销售大面积负增长,煤矿正常生产难以为继,生产规模自发收缩。严峻的经济形势,使人们再次忆起 2009 年开始的那场轰轰烈烈、饱受争议的煤炭资源国有化运动。有观察人士指出,山西今天的困难,与那场运动不无关系,煤炭资源整合形成并放大了市场风险,“卖煤难”正是这种风险的集中表现。通达物流信息网 全国物流信息网 http:/ 8 月初,财新中国改革记者专程到山西采访。初步的感受是,山西各界对其经济风险与结构痼疾的反思开始升温。他们期望,正在酝酿中的“综改试验区”方案,能够成为缩小山西与全国整体发展差距的机会。仍然是

3、仍然是“一煤独大一煤独大”今年上半年,山西经济的基本面不容乐观。GDP、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增速下降趋势;焦炭、钢铁等行业全行业亏损,其中,钢铁行业在 1 至 5 月实现利润仅有 2.7 亿元,同比下降 90.5%。1 至 6 月,山西省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32.3%、29%、26%、25.1%、24.4%、19.8%。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永生分析说,在一个煤炭工业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省域经济中,财政收入增幅持续下跌,正好反映出其煤炭产业形势严峻,行业盈利不乐观,国有煤矿企业面临困境。山西省政府早已感受到煤炭形势萧条带来的压力。

4、财新中国改革记者了解到,往年都是 7 月召开全省经济形势研判会议,今年提前到了 6 月召开。以煤炭为主的产业结构,使山西经济呈现很强的刚性特征,对省外市场存在高度依赖。钢铁、煤炭行业超过 60%的市场在省外,焦炭市场对外依存度已超过 70%。因此,包括山西省内学者在内的多数观察者认为,2012 年上半年的山西煤炭资源产能过剩,病根不在省内,而是外部整体经济周期导致的需求不足。通达物流信息网 全国物流信息网 http:/ 根据山西省官方的解释,由于国内国际经济不景气,主要耗煤行业产品产量增速普遍下降,重点电厂日耗煤量保持低位,社会用电量增速回落;国内煤炭产量、进口煤炭数量快速增长,价格快速下降;

5、社会煤炭库存维持高位,水电发电量大幅增加,这些因素加大了山西煤炭市场下行压力。尽管市场形势堪忧,然而在“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里,煤炭产业也还在竭尽全力支撑山西财政与税收。按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劲民的说法,山西“每天三顿饭里面,有两顿要靠煤炭”。这一点,在今年上半年山西的税收情况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山西省国税局的新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山西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入库税收收入 408.04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23.37%;煤炭运销行业入库税收收入 41.66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21.25%。全省煤炭行业增值税累计完成 340.04亿元,增长 16.96%,占全部增值税总额的 60.56

6、%。据李劲民介绍,山西煤炭、电力、钢铁(冶金)、焦炭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 70%以上,历年来,四大支柱产业对财政的贡献都在 70%左右,仅煤炭对财政的贡献就在 50%左右。以朔州市为例,据记者了解,该市工业的 87.3%靠煤炭产业支撑,对当地财政的贡献率超过 70%。煤炭形势对山西经济的整体影响由此可见一斑。今年上半年,个别地区财政收入已出现负增长。7 月,山西煤炭行业税收急转直下,入库增值税仅为38.51 亿元,同比减少 25.53%,减收 13.21 亿元。由于山西经济的滞后效应,随后形势更不容乐观。有专家估计,本轮煤炭行业走低可能拖累山西 GDP 走低约 5 个百分点。通达

7、物流信息网 全国物流信息网 http:/ 为应对煤炭市场紧张局势,山西采取的措施是“定量、稳价、提效”,部分地市明确提出“限产保价”,同时建议取消煤炭价格“双轨制”。基于上半年的增长压力,以及不容乐观的经济前景,“山西版”稳增长计划先于全国其他省市出台。该计划包括“稳增长30 条”、“扶持小微企业17 条”以及“支持服务业发展 9 条”。在山西稳增长计划文件中,“全力增加投资”仍然是重中之重。据财新中国改革记者了解,山西省 2012 年的投资目标是“全年投资 1 万亿、项目落地 1 万亿、招商引资 1 万亿”。在“特别强调”的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上,2012 年的“目标任务”涉及投资金额超过

8、 6800 亿元。庞大的投资计划并不是山西独有。按中国经济观察者们分析,地方版“4万亿”投资计划正在悄然展开。尽管学界对经济萎缩引发的本轮投资冲动普遍感到担忧,但地方政府依然在不遗余力地为“稳增长就是稳投资”造势、奔走,为项目争取“路条”。山西省内决策咨询人士认为,山西的发展不足问题,其重要根源是“投资不够、项目不够”,总投资规模偏低,在中部地区亦处于落后地位。因此,更需要简化项目审批环节,加快审批速度。从记者获得的资料看,山西在短期项目选择上,强调的是承接产业转移和延伸煤炭产业链,以及做强当地非煤传统产业,试图在更大程度上摆脱对外部能源需求的绝对依赖。三一重工、富士康的转移项目以及当地的煤化

9、工项目,都已成为重点培育对象。煤炭资源国有化之争煤炭资源国有化之争通达物流信息网 全国物流信息网 http:/ 2009 年,山西强力推进煤炭资源兼并重组,引发了“国进民退”大讨论,这场争论至今仍未结束。反对者认为,山西在“以安全的名义”驱逐民营经济,煤炭资源兼并重组是改革倒退的标志性事件,也为山西经济失衡带来严重的“体制赤字”。山西省发改委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人士在接受财新中国改革记者采访时,明确反对用“国进民退”来评价山西的煤炭资源重组。该人士说:“所有制不是重要标准,只要符合产业要求,谁干都一样!”上述人士所讲的“产业要求”,即煤炭企业要么具备年产 300 万吨,而且至少有一个年产 120

10、 万吨的机械化开采矿井,要么企业规模不低于 300 万吨每年,矿井规模不低于 90 万吨每年。外界普遍认为,正是这个行业门槛,把许多民营煤老板挤出煤炭开采领域。其中,据浙江方面相关人士估计,浙江大约有 500 亿民营资本“深陷其中”,损失严重。据说,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多年想干而一直干不成”的一件事。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整体需求不旺,“当时的煤多得根本就卖不了。”李劲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讲,山西是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出手机会”。山西为此付出的现实代价是,在煤炭整合狂飙突进的 2009 年,其经济一度负增长,最终以 5.5%的增长率成为全国惟一“保八”失败的省份。理论界、新闻界的轮番

11、质疑,始终没有动摇山西方面的决心,也未影响到中央层面对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支持态度。通达物流信息网 全国物流信息网 http:/ 在山西煤炭资源重组受舆论抨击最激烈的 2009 年、2010 年,中央决策层及高层人士不断为其合理性背书;山西省委省政府态度也很坚决,虽然受到很多“非议和责难”,但是“山西非做不行”。经过两年的强力推进,2011 年 5月底,山西省煤炭厅宣布,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基本结束。从记者采访获得的信息看,山西省内学者所总结的煤炭资源整合积极效应至少有:开采秩序得到极大改善,解决了“谁来办矿”和“成本不合理”两大问题;煤矿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两年多来没

12、有群死群伤事故发生;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质量得到提升;产生了广泛的示范效应,不少省市来考察学习“山西样本”。兼并重组的遗留问题并不影响大局。对于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的“成果”,山西省主要领导的最新要求是“巩固和扩大”。值得一提的是,历届主政山西的官员,都在承受着煤矿事故带来的强大政治压力,如果不搞煤炭资源的“适度垄断”、不搞大规模的关闭小煤窑运动,政绩风险恐怕会被步步推高。“每一届政府都在搞改革,都在寻找突破口,不进行资源重组,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李劲民说。但是,反对整合的人则认为,煤炭资源“国进民退”所隐藏的风险还没有进入集中爆发期。靠行政权力进行资源配置、推进国企垄断,长

13、期看,会带来效率低下和供应短缺,煤炭资源价格势必畸形上涨,全社会都要承担很高成本。通达物流信息网 全国物流信息网 http:/ 在现实中,“国有部门效率显著低于民营部门,同时又占用了与其规模和效率不相称的大量的经济资源,这是目前资源配置扭曲的一个重要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文魁认为。林永生对财新中国改革记者说,“国进民退”后的山西煤炭巨头像只大象,行动越来越“笨拙”,企业行为的目标函数中包含太多非市场因素,难以真正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当前,山西煤炭陷入生产越多、亏损越多的困境。林永生认为,如果没有当初的“国进民退”,允许中小煤矿企业自由竞争,它们会充分利用其自身灵活性

14、的特点,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自身经营策略,应该可以减少或避免市场风险。林永生说,如果经济下行,市场需求放缓,煤炭价格下跌,减产保价是任何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的正常反应,但是,重组后的大型国有煤企带有很多政治与社会责任,与市场经济体制中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相悖。另外,重组以后的山西煤炭国有企业一旦停产或减产,也可能造成工人失业,影响社会稳定。在“国进民退”浪潮中留下来继续做煤炭开采的民营企业,因为要达到政府要求,不得不从民间借贷中获得资金以扩大规模、采购设备,因此也埋下了许多金融风险。从目前的迹象看,这种风险也开始爆发。另外,因为政府搞“限产保价”,民营煤企可能又将陷入新一轮生存危机。目前,

15、学界的共识是,大规模的国有化路径会削弱市场竞争的基础,使中国市场化改革偏离正常轨道。用某种硬指标搞“一刀切”,有悖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并损伤企业家精神,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埋下隐患。通达物流信息网 全国物流信息网 http:/ 从道德层面讲,国有企业并不天然比民营企业具有优势,因此国有化是否可以更大程度上减轻资源开采带来的矿难、生态破坏等负外部性,目前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相对有效的办法,是责任和产权多元化、明晰化,加以严格的监管制度、适当的资源税收政策和生态补偿机制。针对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有学者撰文提醒,用“国进民退”的方式让国有部门来承担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是一种“家长制”作风,而试图“一大遮百丑”的最终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更为现实的,是会加大当下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再寻突围之路再寻突围之路外界常常以“资源魔咒”来形容山西的困境,认为其“因煤而兴”,却又逃不掉“因煤而衰”的厄运。长期粗放发展的煤炭产业,成为山西经济和结构调整很难解开的一个死结。长久以来,对煤炭资源的外流,山西省内充满抱怨;他们也不把刚性的煤炭产业结构看做是山西的优势。李劲民认为,山西需要在多个领域推进改革,以扭转周期性“双向价值流失”的路径偏差。按照他的解释,山西“双向价值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