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简介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2723062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简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简介: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西南角,占地 105.5 公顷,是以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浦东科技园为地域范畴,以上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点,以多学科交叉为依托的高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与人才培养机构。高等研究院将重点面向国家战略目标的核心科技研发,积极推动科技转新技术基地综合楼移转化,同时,推动前沿交叉科学研究,培养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并探索体制机 制的改革创新。高等研究院将发挥中科院科技资源优势和上海市国际竞争力优势,协力推 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现重点跨越,为上海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城市国

2、际竞争 力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主要从事科技创新、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研发、产业孵化、技术转移与风险投资和创新人才培养,着力构建三大平台:创新研发平台、风险投资与技术转移平台、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实现四大功能:应用性研发功能、产业化服务功能、成果转化功能、人才培养功能。高等研究院自 2009 年筹建以来,依托中国科学院的综合优势资源,在短期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积极开展国内外的广泛合作与交流,与波音公司、索尼公司及潞安集团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建立了 10 多个研究领域联合共建实验室,与英国石油公司(BP)、荷兰皇家壳牌公司(Shell)、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法国道达尔集团(TOTAL)、英

3、国诺丁汉大学、华盛顿大学、德雷塞尔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家国内外知名跨国公司、研究机构和大学签署了联合研发协议。目前已重点围绕交叉前沿与先进材料、信息科学技术、空间海洋科技、能源环境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结合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立和形成了“五部一中心”的战略发展格局。蓬勃发展的高等研究院吸引了一批来自于海内外的具有创新活力的科学家,已具有正高级人员 72 人,副高级人员 115 人。国家“”5 人,上海市“”3 人,浙江省“”1 人,中科院“百人计划”9 人。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将发挥中科院科技资源优势以及上海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优势,携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现重点跨越,为上海率先提高自主创新

4、能力,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发挥科技引领作用。研究院探索并构筑以多学科交叉为特点、知识创新为基础、技术创新研发为核心、科技中介服务为纽带、体制创新为保障、人才培养为重点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 510 年努力,成为科学基础积累深厚、自主创新能力与技术集成能力强,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科技创新基地、技术孵化基地和创业基地,成为我国乃至国际有影响的创新基地。2、研究领域信息与电子技术围绕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国家和区域信息化需求和规划,开展泛在网络和器件、制造、系统、计算、数据、软件等技术研究,实现网络与系统、信息装备先进制造、集成电路及关键元器件、数据与计算、软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首期项目有宽带无线技术与传

5、感网技术、新型显示技术、O-TFT、新型超大规模数据与计算技术等。目前包括:1.中科院微系统研究与发展中心2.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3.新媒体无线技术研究中心4.微纳器件研究中心5.新型显示技术研究中心6.高性能计算与数据中心7.服务科学研究中心8.新一代交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9.传感应用技术研发中心10.安全与应急实验室11.智慧城市研究中心12.仪电现代信息技术工程中心13.声学与信息技术研究中心14.文物保护联合实验室15.国家网络新媒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分中心)空间与海洋科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和国际发展前沿,坚持以国家层面的重大工程任务为牵引,以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为主导,加强

6、微小卫星领域中前沿技术的原始科学创新,发展先进的微小卫星领域的系统技术、核心部件技术和相关的地面应用终端技术;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不断掌握该领域尖端技术并形成自主的核心技术。 目前包括:1.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上海市/微系统所)2.空间量子技术工程中心3.量子技术专项办公室4.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中心能源与环境围绕洁净煤、可再生能源、电力储能节能、核技术应用等低碳技术,开展清洁煤多联产/IGCC 技术及其集成创新、CO2 捕获和固定利用、太阳能光伏和集热发电、生物质和其他能源的耦合利用、电动车辆关键技术与整车设计等研究和应用,形成自主产权。首期项目有洁净煤技术及多联产、电动车辆和可再

7、生能源新技术等。目前包括:1.清洁动力技术研究中心2.低碳能源转化技术研究中心3.低碳城市研究中心4.太阳能研究与发展中心5.可持续技术研究中心6.能量储存与转化研究中心7.清洁能源与材料中心8.中科院清洁能源技术发展中心9.温室气体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生命科学与技术以再生医学、纳米医学和转化医学为主线,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将干细胞研究、纳米技术与生物医学有机结合,以发展针对恶性肿瘤、心血管、慢性代谢、重大传染性等疾病的新型早期高灵敏诊断、预警以及有效治疗方法等为重点。高研院积极参与中科院“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与应用”战略性先导专项,在提高基础研究水平的同时,还将注重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有机结合

8、,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产学研究基地,形成“产学研”无缝衔接。 目前包括:1、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中心2、纳米医学与转化医学中心3、高端医疗影像技术研究中心4、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德雷塞尔大学联合中心(Drexel-SARI Center)交叉前沿与先进材料着重于凝聚态物理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以信息功能材料、能源材料、生物工程材料研究为基础,以实现具有应用潜力的量子通信调控技术、新一代时间标频、快速灵敏的生物检测技术、新型耐高温抗辐射材料等为科研发展目标。目前包括:宏观量子现象与应用研究中心3、院地合作院地合作处与中科院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及上海中科国嘉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三位一体”作为中国科学

9、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重要职能机构,负责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与地方合作,促进技术孵化与社会资源的融合,加快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开展孵化、转移转化、知识产权管理、高研院的经营性资产管理及融资、投资、对外合作商务策划与管理等工作。建设内容:(1)技术转移孵化平台建设设立孵化器,以及高研院各产业化基地中也有相应比例的孵化功能规划,为技术的转移转化服务。(2)产业化基地建设基地将依托高研院的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利用地方的区位、资金和市场优势,通过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技术集成。(3)设立投资基金,促进项目和资本的无缝对接高研院针对项目投资的早、中、后三个阶段,设立高研院投资基金若干个。

10、(4)加强团队,提升专业化水平采取“引进、培养人才,同聘请专家、顾问并举”的人才建设战略,逐步建立一支有200 人左右的技术转移专业化团队。(5)强化知识产权管理,提升无形资产价值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构建高研院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推广和经营高研院的知识产权,同时管理、协调和保护高研院的知识产权。发展路线:4、科技创新中国科学院上海浦东科技园是由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技术领域应用研究基地。浦东科技园以国家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共性技术集成和多学科交叉为依托,以知识产权转移和技术转化为宗旨,以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基础,致力于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致力于

11、创建“生态型”科技创新基地,致力于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共同致力于培养自主创新人才是一个汇聚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及产业化推进等多种创新资源的科技创新基地。中科院上海浦东科技园选址张江高科技园区西南角,占地 83.09 公顷,主要建设四大基地和三大平台。科技园将建立新技术创新基地(包括信息与电子技术、能源与环境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与工程技术)、医药与生物技术创新基地、交叉前沿科学研究创新基地,建立致力于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教育基地(研究型大学)。并构建以医药与生物技术创新基地,交叉前沿科学研究创新基地和新技术创新基地为主体的创新研发平台,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集成。以技术战略研究、技术转移管理和风险

12、投资为支撑的产业化推进平台,开展技术孵化、知识产权管理和商业化。以教育基地(研究型大学)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平台,培养专业及其专业交叉的高端人才。使其成为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良好的高技术企业孵化功能、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完善的创新创业机制的科技创新基地以及具有创新人才培养功能的综合型科技创新园。中科院上海浦东科技园将发挥中科院科技资源优势以及上海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优势,携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现重点跨越,为上海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发挥科技引领作用。科技园探索并构筑以多学科交叉为特点、知识创新为基础、技术创新研发为核心、科技中介服务为纽带、体制创新为保障、人才培养为重点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 510 年努力,成为科学基础积累深厚、自主创新能力与技术集成能力强,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科技创新基地、技术孵化基地和创业基地,成为我国乃至国际有影响的创新科技园区。中科院上海浦东科技园将根据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结合上海现代制造业、信息化提升产业能级、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聚焦健康上海、生态上海、精品上海和数字上海,凝练学科行业,构建平台,服务于上海的经济社会,支撑产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