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718903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的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含义:是一种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地位的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政治制度上的表现是分封制,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分封制:含义: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内容:周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被封诸侯有服从周王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分封制也是一种分级立宗制(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 特点:

2、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世袭特权的等级制度。作用: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城,但也种下了诸侯纷争的隐患,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知道 “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始皇帝”的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其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便把传说中最尊贵的在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他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所沿用。 秦朝的“

3、三公”制度: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个最高官职,史称“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主管军事。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掌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习惯称“三公九卿”)。 知道郡县制建立的史实: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经过辩论,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秦朝中央集权

4、制度的建立: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君主理念,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

5、治是一个人的政治。君臣关系,实质上是“主人”和“奴才”的关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发展,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信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3、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 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汉武帝为加强皇权,任用身边从事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为尚书令、侍中等,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而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

6、组成的机构,演化成执行机构。2) 唐朝三省六部制:唐代中央设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作为最高统治机构。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现审核政会;尚书省掌行政,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君权的独尊,大大加强了皇权。3) 元代中书省制:元代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4)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不断调整、补充、完善,越来越成熟;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为

7、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5) 汉代郡国并行制:汉初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二制并存。6) 元朝行省制度:元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中书省,直接管理河北、山西、山东;地方上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制度的确立,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7) 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服从皇帝。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权力分散,中央控制地方的任免、监督和考核。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

8、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 明朝内阁的设置:明太祖废丞相,导致政务繁忙,设置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但这些殿阁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殿阁大学士的职权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国家中枢机构,内阁制度正式确立。但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2)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清雍正帝时,为加强皇权,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

9、制主义中央某权制度发展到顶峰。3)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绝对的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的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专题一第二课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 (a b)统一的过程:秦灭六国:到公元前 221 年,秦国先后攻灭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10、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北击匈奴,收回河套:蒙恬率秦军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了北部边防;平定岭南:公元前 214 年平定岭南,在岭南置郡,实施军事和行政管理,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为方便交通,开凿了沟通湘江和漓江水系的灵渠,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这是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统一的影响: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制的建立 (a b)皇帝制度的建立建立:秦始皇(赢政)统一六国后,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皇帝”制

11、度。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郡县制的内容及特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兵事)、监御史(掌监察);“县”隶属于“郡”,县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 特点(与分封制的区别):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知道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太夫

12、,史称三公。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探究】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作用: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有利于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2)影响:秦朝中央集权使用失度,导致秦朝灭亡;具有开创性,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专题一第三课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列举汉代中央“中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汉武帝主政后,有意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由皇帝左右的亲信

13、构成“中朝”又称“外朝”在宫廷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而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称“外朝”没有决策权。实际削弱了丞相权力唐朝三省六部制 (a a)A 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唐初,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B 作用:三省相互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实际上相权有所分散。宋朝分割相权(ab):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宋朝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行政权;设枢密院,管军事;设三司,总理财政,从而削弱宰相的军权和财权。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特点: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分散削弱直到最后被废除。(2)列举汉代州的设置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

14、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a a)时间: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置: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 职责: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元朝的行省制度 (a b) A 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中央集权。B 行省的设置: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简称为行省),次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C 权力:A、行省为最高地方行政区的名称,行使权力时受中央的节制。各行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央诏旨,行政官员不能

15、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不得调动军队。B、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D 行省制度的意义: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今天省制的开端(3)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c d)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特点: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分散削弱直到最后被废除。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特点: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4)了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如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隋朝开始,唐朝完善,以后历代沿用)专题一第四课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及演变(a a)原因:明太祖鉴于丞相“专权乱

16、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而废除丞相。明成祖(朱棣)为解决因废除丞相而带来政务缠身的弊端设立内阁制。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不是正式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皇帝仍担心内阁地位的上升可能威胁皇权,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来牵制,最终导致宦官专权。作用:君主专制得到强化(2)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与评价 (a c)设立: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职能演变:由最初的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简、精) 有官无吏,办事效率较高。(速)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密)作用: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标志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