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716224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转向 【作 者】冯俊 【作者简介】冯俊,1958 年生,1987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摘要 从后现代主义哲学与现代主义哲学之间的分歧和对立中来把握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有助于认清哲学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转向的理论实质。与现代主义哲学相比较,后现代主义哲学具有以下特点:反对普遍化、总体化、同一性、等级体系、本质论、基础论和表象论,肯定多元性、多样性、差异、非中心、零散化、机遇、浑沌、不确定性、流动和生成。关键词 现代主义 后现

2、代主义 哲学转向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潮流,在西方的文化界、思想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于 70 年代末到 80年代初,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福柯、德勒泽、利奥塔和博德里阿以及美国哲学家罗蒂等人把北美关于后现代文化形式的讨论(如贝尔、杰姆逊和哈桑等人)上升到更为深刻、更为广泛和更具综合性的哲学高度,形成了后现代主义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是在批判现代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对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迅速反应和批判,也成为当代哲学论战的主要热点之一。本文试图通过讨论后现代主义哲学与现代主义哲学之间的分歧和对立来把握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点,从而澄清从

3、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哲学转向的理论实质。后现代与现代性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们认为,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革命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西方社会已进入后工业社会,也称作信息社会、高技术社会、媒体社会、消费社会、最高度发达社会,在文化形态上被称之为后现代社会或后现代时代。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在后现代时代经历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它是人类历史的一次断裂或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所谓现代,按照后现代主义者和哈贝马斯等人的共同理解,从历史时期上讲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经启蒙运动到 20 世纪的 50 年代,实际上就是指西方资本主义从产生、发展而走向现代化的过程。现代化过程就是指商品

4、化、城市化、官僚机构化和理性化的过程,这些过程共同构成了现代世界。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发明、革新和活力的过程。现代性(modernity)体现的是理性和启蒙的精神, 它相信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人性和道德的不断改良和完善。现代性通过新的技术、新的运输方式和交往方式、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形式、现代艺术和意识形态而散布到日常生活中去。后现代(postmodern)之后(post)具有双关性,它体现了对待现代性的两种不态度。在一种意义上,后现代 ( postmodern)是指非现代(notmodern) , 它要与现代的理论和文化实践、与现代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彻底决裂。后(post)可以肯定地理解为

5、积极主动地与先前的东西决裂,从旧的限制和压迫状况中解放出来,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也可以否定地理解为可悲的倒退,传统价值、确实性和稳定性的丧失。在另一种意义上, 后现代(post modern)被理解为高度现代(hypermodern) , 它依赖于现代,是对现代的继续和强化,后现代主义不过是现代主义的一种新面孔和一种新发展1 。如何对待现代性,这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以及不同的后现代主义者之间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许多后现代主义者采用对后现代的第一种理解,把后现代看作西方历史上的一个戏剧性的断裂或决裂,是一种旧的东西的终结和新东西的来临。因此,他们对于现代性采取批判和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资本

6、主义的现代化给人民带来无数的苦难,工业化造成了对于农民、无产阶级和工匠的压迫,妇女被排除在公共范围之外;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采取了种族灭绝和大屠杀的政策。现代社会也产生了一整套惩罚的制度和实践,以及使它的统治方式和控制方式合法化的话语。所以,他们要求用新的价值和政治学去克服现代话语和实践的缺陷,呼唤新的范畴、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到底是要继续现代性未竟的事业,还是要与现代性彻底决裂,这似乎构成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的尖锐对立。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是现代主义的坚定的维护者,与后现代主义者们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哈贝马斯说:我认为我们不要将现代性及其计划作为一项失败的事业放弃,而是应该从那些过分的、试图

7、否认现代性的纲领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也许艺术接受的类型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范例,它至少指明了一条出路的方向。 2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尽管出现了许多问题,但并非走到了穷途末路。现代性仍是一项未竟的的事业,它仍有许多潜能还尚未发挥出来,仍需我们继续和完成。他将对现代性持否定态度的观点称作保守主义(conservatism) ,并进一步根据保守主义中各种不同的观点分为老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和青年保守主义。老保守派否定现代性而主张返回到前现代性(premodernity)的某种形式,怀思前工业化时代之悠情。哈贝马斯说:老年保守派不允许自身被文化现代主义所玷污,他们悲伤地观察到实体理性的衰落,科学、道德、艺

8、术的分化,现代世界观和它的单纯的程序上的合理性的分离,因此他们建议退回到现代性之前的位置。 3 因而它具有明显的反历史潮流而动的保守性,实际上不足以和现代性相对抗。新保守派接受西方社会经济的现代化,但是否定资本主义化的现代化。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社会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之间的矛盾,正如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中论证的那样,西方发达社会的危机究其原因可追溯到文化与社会的分裂,他们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的困境归罪于文化的现代主义。哈贝马斯说:新保守主义把或多或少有些成功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的那些令人难受的负担转嫁到文化现代主义身上,新保守主义的学说混淆了一方面是社会现代化

9、的可喜过程以及另一方面是令人遗憾的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新保守派对于在启蒙运动中分化出来和取得自主发展的科学、道德、艺术进行了限制和否定,因而他们具有保守性。无论怎样,我们对于资本主义的文化现代化不能全盘否定。在哈贝马斯看来,丹尼尔贝尔、利奥塔、德勒泽等人都是新保守派的代表。青年保守派在哈贝马斯看来就是彻底的反现代性。他们概括了美学现代性的基本经验,他们把去中心的主体性、从工作和有用性的强制中解脱出来等启示看作他们自己的。带着这些经验他们走出了现代世界,在现代主义态度的基础之上,他们为一种不可调和的反现代主义辩护。他们把想象的自发力量、自我经验和情绪都移入遥远和古老的领域。他们以一种摩尼教的方式

10、将工具理性和一个只有通过召唤才能接近的原则对立起来,这个原则是权力意志或主权、存在或充满诗意的狄奥尼索斯力量。在法国,这个学派的发展路线是,从乔治巴太伊开始,中经福柯而到德里达。 4哈贝马斯认为,福柯、 德里达等人的后现代主义实际上就是反现代主义或超越现代主义,即全盘否定理性主义和启蒙运动。#p#分页标题#e#被哈贝马斯称作新保守主义的利奥塔、德勒泽和青年保守主义的巴太伊、福柯、德里达的共同特点是反对理性主义和启蒙运动,他们的后现代主义是非现代或与现代主义决裂。因而其观点是与哈贝马斯相对立的。但是,哈贝马斯把宣扬差异、解构、多元性和多样性的福柯和德里达等人也看作是保守主义这是不妥当的。后现代主

11、义的哲学转向后现代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对于继承和发扬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哲学传统的现代主义哲学进行全面的批判,这标志着当代哲学思维的一次重大转向。所谓现代主义哲学,是指从笛卡尔开始的理性主义哲学、启蒙运动,19 世纪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孔德的实证主义,20 世纪的马克斯韦伯的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等。可以说,后现代主义对于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是整个西方哲学发展史上哲学批判和论战中最全面、最激烈、最具根本性的一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用分延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德里达追随尼采和海德格尔对西方的形而上学传统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12、他将西方哲学的传统归结为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scentrism) 。这种逻各斯中心主义一方面表现为以当下存在(presence)为中心的本体论,一方面表现为口头语言即言语(speech)中心论或语音中心论的语言学。德里达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是以二元论或两极性为思想前提的,它将一系列概念、范畴对立起来,善对恶,存在对虚无,在场对不在场,真理对错误,同一对差异,心灵对物质、男人对女人,灵魂对肉体,生对死,自然对文化,说话对写作。在这些对立中,对立两极的地位并不是独立的、平等的,每一组中的第二项被看做对第一项的否定、败坏、缺乏,或是由第一项陷落而来。在概念体系的秩序中总是给予前一项以优越性,在这

13、些二元对立中就是要使统一性、同一性、直接性、时空的当下性优越于差异、异化、距离和延迟。西方形而上学在回答存在(being)问题时,总是把存在确定为在场、当下存在, 这就是以当下存在为中心的本体论。德里达把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和对语言学的批判联系起来,批判逻各斯中心主义就从批判语音中心论开始。德里达并非要进行一种简单的颠倒,强调书写语言优越于口头语言和以书面语言为中心,而是要用差异原则来取代中心概念。他把语言看作非中心化的(decentering) ,是一个差异系统。 语言本身就是由差异和距离构成的。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存在着差异。说话已经是由差异和距离来构成的,语义是散布在一连串的能

14、指的转换过程中。语言不是一种稳定不变的结构,它不以某种东西为中心,缺乏中心和本原。逻各斯中心主义强调直接性、在场、当下存在,排斥差异、距离,这是将共时性和历时性割裂开来,扬共时性而抑历时性的突出表现。德里达决心要将共时性和历时性结合和统一起来,将空间上的并存和时间上的进展融为一体。他认为差异不仅体现在空间中,而且也展示在时间中,差异是空间和时间的连结,是四维的,他杜撰了 differance 一词来表示这种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统一。该词与difference 同根同音,它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差异,区别,不同,二是推迟,延期,延缓,前者属于空间方面,后者属于时间方面,体现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汉语将其

15、译为分延或缓别。分延不是一个静止的存在物,它不是一个在场的存在,不具有中心和整体性结构,它是一种散布或扩散(dissemination ) ,它像种子一样向四面八方扩展开去。它是一个无限区分、无限推延的过程,一个无始无终进行着追加和替补(supplements)的过程。 德里达将自己的哲学称之为解构或消解(deconstruction)的哲学。解构并不是破坏或毁灭(destruction) , 而是类似于分析和批判。它是一种把焦点对准理论体系可能性根据的分析,批判就是要暴露在每一种理论的起点上被掩盖的那些东西,考察它的前提、它与后续的全部观念和陈述的关系。德里达对形而上学的解构,就是要批判形而

16、上学的独断性,震憾整体,打破结构,造成分延。解构并不是要破坏,毁灭一切秩序,而是要防止秩序包括思想、文化、道德体系的僵化和极权化。2.从纵向思维转换为横向思维德勒泽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是一种纵向性的思维方式。形而上学为了建立起一种体系,力图从不证自明的第一原则出发演绎出其它事物。这种哲学按照不同的等级来安排事物,确定它们的地位,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等级体系(hierarchy) 。德勒泽提出了树喻理论, 他认为形而上学把关于实在的知识按照系统的等级体系的原则组织起来,如同树的枝条最后归总到树根一样,知识的分枝深深地植根于坚实的基础之中。庞大的概念体系是中心化的、统一的、等级制的,植根于自我透明、自我同一的表象的主体中。这棵树上繁茂的枝叶被称作形式、本质、规律、真理、正义、权力、我思等等。德勒泽认为,柏拉图、笛卡尔和康德都是树状结构思想家,他们想在一种普遍化和本质化的图式中消除时间性和多样性。现代的信息科学也属于这种树状思维,因为它是动用命令树的形象将信息放在中心系统中分成不同的等级。与传统哲学的纵向思维方式的树状结构相对立,德勒泽和伽塔里(Guatarri)等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