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治试点工程盘县上保田小流域治理思路探索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713235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治试点工程盘县上保田小流域治理思路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珠治试点工程盘县上保田小流域治理思路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珠治试点工程盘县上保田小流域治理思路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珠治试点工程盘县上保田小流域治理思路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珠治试点工程盘县上保田小流域治理思路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珠治试点工程盘县上保田小流域治理思路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治试点工程盘县上保田小流域治理思路探索(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珠治珠治”试点工程盘县上保田小流域治理思路探索试点工程盘县上保田小流域治理思路探索(盘县水利局,贵州 盘县 553537) 关键词关键词 :治理思路探索;“珠治”试点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摘摘 要要 :“珠治”试点工程上保田小流域 结合当地农民的意愿, 在项目规划 实施中,立足现状,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把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环节来抓,注重治理成效;把小流域综合治理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结合,美化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 ,加强实践创新,在实践中掌握规律,探索适合盘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成为盘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典型 。1 1

2、基本情况基本情况上保田小流域地处贵州省盘县南部保田镇境内,属珠江流域南盘江中上游盘县新桥河支流,地理坐标为东经 10440301044356,北纬 252230252540,包括保田镇上保田、下保田 2 个行政村,7 个自然村。2002年末,总人口 0.42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0.41 万人,人口密度 224 人/km2;农业生产总值为 611.53 万元,农业人均年产值 1501 元,粮食总产量 132.81t,农业人均产粮326kg,农民人均纯收入 1293 元;农业人均土地 0.45hm2,人均耕地 0.29hm2,人均基本农田 0.14hm2。流域总面积 18.74km2,水土流失面

3、积 11.09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59.2%,年土壤侵蚀量 5.51 万吨,土壤侵蚀模数 2940.77t/km2.a;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285mm,年内降雨量时空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 5 月9 月,其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 87.5%,年均径流深 600mm,多年平均气温为 14.5;土壤主要为黄棕壤土,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 2 2 工程实施情况及效益工程实施情况及效益2.12.1 实施情况实施情况上保田小流域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9.81km2,投资 237.32 万元。于 2004 年度启动实施,经过两年建设,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035.8hm2,占计划的 105.6%,治理

4、程度达 93.4%,其中,完成乔木林 254hm2,经济林 16.1hm2,果木林 167.7hm2,梯田工程 67hm2,保土耕作 43hm2,蓄水池 16 口,沟洫工程 1860m,塘堰 2 座,沟道整治21427m,机耕道 4193m,作业便道 818m,封育治理 479hm2(补植、补播 23hm2) ,沼气池121 口,进村道路硬化 6369m2,农户庭院硬化 9875m2,房屋调脊、垛口 263 间,改厕10 口,修建花台 389m,受益农户 520 户,完成工程资金 270.55 万元,其中:珠治试点工程资金 226.95 万元(中央资金 167.28 万元,地方配套资金 59.

5、67 万元),其他部门配套资金 43.6 万元。其他部门配套资金中,农办配套资金 27 万元,与水保资金整合共同实施梯田工程 36hm2、机耕道 3500m、作业便道 186m、沟道整治 1423 m、蓄水池 16 口;县文明办配套资金 7.8 万元、保田镇人民政府配套资金 3 万元与水保资金整合,共同完成进村道路硬化 6369m2,庭院硬化 9875m2,房屋调脊、垛口 263 间,改厕 10 口,修建花台 389m;林业部门项目配套水土保持林 52 hm2,折合资金 3.12 万元,果木林 15 hm2,折合资金 2.68 万元。2 2.2 2 工程效益工程效益经过两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从

6、治理前的 1109 hm2减少到 100.9 hm2,每年可增加蓄水量 39.44 万 m3,保土 1.09 万 t,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从治理前的 2940.77t/km2.a降低到 879.8t/km2.a;预计每年产生经济效益 72.05 万元;粮食单产由治理前的3750kg/hm2增加到现在的 4500 kg/hm2,农民人均占粮达 372kg;新增林草面积925.8hm2,林草覆盖率提高到 49.4,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治理石漠化土地和潜在石漠化土地 479hm2,保护土地资源 491.8hm2,保护耕地面积 454 hm2,改善灌溉农田面积 63 hm2。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7、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有效调整,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3 3 治理思路治理思路3.13.1 从实际出发,合理布置治理措施从实际出发,合理布置治理措施按照“珠治”试点工程规划设计技术方案,结合小流域实际,认真编制了“珠治”试点工程盘县石质山项目区上保田小流域初步设计报告 ,设计中,充分考虑资源优化配置,以提高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结合群众意愿,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最终作出适应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33.23.2 以群众为出发点,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治理的积极性以群众

8、为出发点,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治理的积极性上保田小流域开展的 10 余项治理措施中,以尊重群众意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治理严重水土流失、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每项治理措施的落实,都召开群众大会,充分讨论治理措施布设的合理性。由于宣传到位,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非常高,如 04 年度果木林种植,计划种植面积 45 hm2,通过召开群众会后,不仅种植规范,基本达到果园高标准建设的要求,且实际种植面积达 93.7 hm2;又如 05 年度梯田工程建设,在群众大会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04 年度梯田工程建设以干砌块石砌筑,质量标准低,使用年限短,建议采用 M5 石灰砂浆砌块石砌筑梯埂,在保证原“珠治

9、”工程补助、群众投劳不变的基础上,发动群众投劳或贴补 12 元/m3到梯田建设中,建群众满意的、高标准的梯田工程。由于群众要投入资金参与工程建设,因此,常有上百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和质量监督。通过群众的参与讨论和民主决策,增加了工程的透明度,群众感受到自已真正是工程的受益者,对治理水土流失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主动性进一步加强。3.33.3 多渠道筹集资金,实施高质量梯田工程,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多渠道筹集资金,实施高质量梯田工程,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过去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基本农田建设均为干砌石梯田工程,质量标准低,稳固性差,遇暴雨后易倒塌,缩短了工程的使用年限。在梯田工程建设中,采用 M

10、5 石灰砂浆砌块石,M7.5 水泥砂浆压顶,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基本农田,同时相应配套机耕路、作业便道,并进行路面硬化;做到沟洫工程、沟道治理、蓄水池等治理措施综合配套,全面打造靓丽工程。工程建设中,为弥补工程建设资金的不足,以上保田小流域治理工程为主,整合县农办坡改梯工程资金 27 万元投入基本农田建设;并多次召开群众会,按砌石方 12 元/m3的标准发动群众筹集资金参与工程建设,群众共计筹集资金 5.15 万元,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67hm2,蓄水池 16 口,山塘整治 2 座,沟洫工程 1860 m,作业便道 818m,机耕道 4192.7m,改善灌溉面积 63 hm2。达到渠相连,路相

11、通,涝能排,旱能灌,农业生产条件得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确保了粮食稳产增收。 3.43.4 推广经果林种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广经果林种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2000 年,保田镇鲁楚坡村马鞍山村民组引种金秋梨、黄花梨和美国布郎李成功,4且摸索出一套适宜本地气候特征的管理经验,经济效益良好,在当地已有较好的示范推广作用。工程实施中,上保田小流域治理领导小组根据马鞍山村民组种植果树的示范推广,确定在流域内推广经果林种植,得到群众大力支持,两年累计实施了果木林 176.7 hm2,林间套种生姜、花生、土豆等矮杆经济作物,初步形成了以林果业为支柱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2、,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3.53.5 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功能,恢复植被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功能,恢复植被在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同时,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的能力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快速减轻水土流失程度。搞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是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上保田小流域在治理中结合实际,对疏、残、幼林、荒山荒坡、灌木丛等成林希望的地块实施封育治理,同时采取补植补种等辅助措施,加速植被恢复。通过建立封禁制度、建立管护组织、落实管护责任、推广沼气池等农村替代能源建设减轻封禁治理压力、加强预防监督等措施的实施,改善了修复区生态环境,增加了植被覆盖度和生物的多样性,减少了水土流失,实现

13、人与自然和谐共处。3.63.6 协调部门项目配套,整合资金协调部门项目配套,整合资金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涉及的技术面广,治理面积大,治理任务重,投资低,给工程的实施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各项计划治理任务,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由水利部门牵头对治理区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以小流域治理工程为依托,按照“三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查验收、分部门实施的方法,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打捆实施、集中建设,开展项目配套治理。工程实施中,农办、林业、文明、保田镇人民政府等部门共投入资金 43.6 万元参与工程建设,由于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记其功,治理程度得到了较大提高。3.73

14、.7 立足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强化小流域综合治理立足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强化小流域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通常简称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是水保部门的优势和特色,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工程,也是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其每一项治理措施都属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新农村建设要求强化小流域综合治理,在综合治理上多做文章,创新综合治理的措施体系。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5明、管理明主”的 20 字建设目标要求,进一步拓展为山、水、田、林、路、居综合治理,以综合治理成果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和村容整洁。在上保田小流域治理中,采取梯田工程、水土保持林、经济果木林、机耕路、作

15、业便道、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治理措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生产发展,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寻找到了新农村建设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同时按照群众要求迫切、生态治理需要、高效利用土地等原则,增加“居”的治理内容,将农户进村道路硬化、串户路硬化、庭院硬化、发展庭院经济、开展以沼气池为纽带的农村循环经济纳入水土保持内容,作为辅助措施按排,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发挥辅助措施的激励作用,调动群众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积极性。4 4、结束语、结束语盘县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任重而道远,过去小流域综合治理已初步取得成效,总结出许多宝贵的治理经验和方法,但还存

16、在着许多不足,主要是在治理措施的布置和实施过程中,群众自主的参与不够。上保田小流域在实施综合治理过程中,坚持从群众出发,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措施布置群众参与、民主决策,充分调动了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同时积极整合部门资金,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达到预期目标,促进了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产增收,水土流失得以控制,水土资源得以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开始良性循环,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上保田小流域作为盘县项目区的典型,在实施综合治理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明晰思路,立足现状,优化配置,强化管理,成效显著,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治理之路,为盘县纯农业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创了一条有效的治理思路,同时也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了一些可行经验。盘县水利局二八年七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