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水乡歌》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706718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语《水乡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语《水乡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语《水乡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二语《水乡歌》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二语《水乡歌》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语《水乡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语《水乡歌》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基础教育”研究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没有教师的创造精神,就没有学生的生命价值的提升学校学校淮阴师范学院第一学附属小学 (淮海路 校区)姓名姓名张照清年级年级二课题课题21 水乡歌第(八)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写好 “荡” 、 “箩“帆”装”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水乡的秀丽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诗歌的学法:朗读、体会、想象、仿创。制定依据1. 教材分析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第 8 单元以“美”为主线,安排了三篇课

2、文:水乡歌 、 云房子 、 夕阳真美 ,帮助学生认识自然,了解社会,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 水乡歌是这一单元中的一首诗歌。全诗共有三小节:第一小节写水多,说明水乡的自然资源丰富;第二小节写船多,表现出水乡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水乡人的勤劳;第三小节写歌多,说明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诗人依据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的顺序结构全诗。诗歌以活泼清晰的语言,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幅流动的水乡风光图。诗歌每小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充分借鉴了江南民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句句押韵,富有鲜明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教

3、学水乡歌时应关注诗歌的特点,淡化理性分析,强化感悟审美,增强了语文教育的文化熏陶、情感浸染的效果。教学第一小节时不仅是让学生分清河、渠、池塘的区别,感受水乡的水多,还要感受水乡的水美。教学第二小节时要在区分船、驳、白帆的基础上体会水乡人的勤劳、忙碌。教学的第三小节时要在区分曲、歌的基础上体会“歌满箩” ,体会水乡人的幸福生活。2.学生分析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已经学习了好几篇诗歌,可以说对诗歌体裁并不陌生,对诗歌的节奏感、韵律美的感受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反映大自然景观题材的课文在前面也已经有了一些铺垫,如一年级下册冰花 ,本册前面的识字 1 秋游等。“新基础教育”研究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没有教

4、师的创造精神,就没有学生的生命价值的提升但因为二年级的孩子生活经验还较少,理解能力还是有些薄弱,再加之我班孩子100%家都在城市,平时几乎接触不到有关渔民的生活,因此,尽管我们的家乡水面面积约 400 万亩,尽管我们这儿有着全国闻名的四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尽管我们的家乡被誉为运河之都、鱼米之乡。绝大部分孩子对于课文中描写的景物还是是比较陌生。要在字里行间理解关键字词进行赏析,还是有难度的。对一些内容较深的地方需要借助一些合适的多媒体,或者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这首诗歌学生在“读通、会背”的目标达成方面是不成问题的。能够知道水

5、乡的水多,但不容易发现水美,分不清什么是渠,什么是河。能够知道船多,但不清楚什么是驳,对飘满湖面飘满河的帆不太注意,不清楚帆是指代船的,不容易感受水天一色的美景下船的忙碌。能够知道歌多,但不明白为什么歌会装满箩,难以理解水乡人的幸福多。凭借语言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欣赏水乡的美,体验水乡人民幸福生活是他们的需求。针对本课问答式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打算将这课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先初读课文,让学生对水乡有一定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通了课文、学写生字、看图认识“渠” 、 “驳” 、 “箩” ,理解了它们在生活中的用处。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主要想通过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想

6、象画面,让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将朗读和理解词句融于一体。逐渐丰富意象,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帮助学生进入诗歌境界。这一课时的教学我打算分三个板块进行的,首先是教方法,带着孩子学习第一节,通过圈画词语、想象画面、感悟诵读,让孩子充分感受水乡的水美。其次是用方法,比较全诗的三个小节,让学生自己发现段式结构的相同。从而引导他们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去学习课文的二、三节。最后是由水乡歌联系到自己的家乡,通过图片的出示,以及“学做小诗人”的环节,赞一赞自己的家乡,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但二年级的孩子朗读水平还处于初始阶段,要求不能太高,要分层推进:首先是认读通过由慢到快、

7、由断到连的过程,逐步做到不错字、不掉字、不添字、不重复、不破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读得正确、连贯。 在此基础上进行还原读通过一边读、一边想,让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接着是移情读通过诵读,逐渐将自“新基础教育”研究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没有教师的创造精神,就没有学生的生命价值的提升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和情感融入自己的声音之中。最后是领悟通过语言文字,思考潜藏在文字背后的意思。通过多次朗读,体会水乡的水美、船忙、水乡人的幸福生活。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一、常规 积累出示描写自然风光的词 语读词语通过相关词语的积累,

8、调动学习积极性。二、初读 推进1.板书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 课文中的水乡是什么样 的呢?自由轻声地读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 句,读不好的地方多读 几遍。 2.检查反馈:指名读课 文。 3.听、辨、正音1.读课题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 文。3.分小节读课文。初步建立对水乡的印象三、课时 整合1.出示图片,讲解“驳” 、 “渠” 、 “箩” 2.出示本课生字 3.小结:3.你记住了水 乡的什么多?(相机板书: 水多、船多、歌多)1.看图理解“驳” 、 “渠” 、 “箩” 2.学写本课生字 观察生字,交流记忆 方法扫清阅读障碍点,为理 解文本做准备提高自学生字的能力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环节教学

9、环节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一、常规 积累出示古诗忆江南 。读古诗通过古诗的诵读,丰富 学生的积累,营造出水 乡特有的意境。一、开放 式导入1出示课题。 2听写几个生字。 ( 荡、 帆、飘、装、箩、新 )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1.齐读课题。 2.听写生字。 (自己对 照屏幕检查) 3.说说课文内容。巩固上节课生字词掌握 情况,以课文内容直接 导入,很快进入学习状 态。“新基础教育”研究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没有教师的创造精神,就没有学生的生命价值的提升我们知道水乡有“三多” , 还记得是哪三多吗? 板书:水多 船多 歌多 过渡:今天这节课, 咱们就来看看课文是怎 么写

10、这“三多”的。二、核心过程推进(一)朗读感悟第一节 (教结构) 1谁来把写水多的这一 节读一读?指名读。 2指导读好问句。 3请大家看,这一节的 第三句话具体向大家介 绍了水乡的水多。请大 家打开书,自由读一读 第三句话,边读边想, 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水 乡的水很多呢?可以拿 出笔圈一圈。 4反馈: 千、万 一个连一个 处处 荡清波 5练习朗读。 (二)朗读感悟第二三节(用结构)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 了课文的第一节,注意 到了一些关键的词语, 小朋友们还能读着想着, 想着再读着,感受了水 乡的水多、水美。现在, 老师将这首诗的三节都 放在了一起,请大家自 由读一读、看一看,你 有什么发现呢?

11、 2学着我们刚才学习第 一节的样子,先自己学 习第二、三节。 第二节 组际交流:相机点 击“千、万、片片、飘1.读第一节,读好问 句和答句。 2.自读,找一找写水 多的词语。 3.交流,借助画面, 想象说话,体会水乡 的水多,水美。 4.不同形式的朗读体 会。1.三节比较,发现共 同点(结构) 2.用学习第一节的方 法学习二、三节。 3.交流:关键词语, 想象说话。 4.练习朗读和背诵。圈画出写船多、歌多 的词语。再同桌读一 读,边读边想,并将 自己感受到的画面说 给同桌听一听。在读中教给学生品读课文的方法:圈画词语 想象画面感悟诵 读运用第一节的学习方法, 在同桌合作交流中分享 自己的阅读收

12、获,提升 交流能力。留给学生空间,层层朗 读,品味语言文字,结 合图片,加深对诗歌内 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 水乡的热爱之情。“新基础教育”研究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没有教师的创造精神,就没有学生的生命价值的提升满” , 指点:(1)白帆怎 么像云朵呢? (2)水乡这么多的 船会忙些什么呀? 第三节 指点:(1)歌怎么 装满一箩又一箩呢? (2)这歌可能会是 一首什么样的歌呢? 3练习背诵。 4说话:水乡除了水多、 船多、歌多,还有什么 多呢?交流自学二、三节的 收获与发现 想象画面、情景,体 会歌满箩的意思。自己练习,同桌互说, 班内展示三、开放 式延伸1介绍:其实,我们的 家乡淮安,也是座名副 其实的水乡呢,京杭运 河、盐河、 淮河 古黄 河穿城而过,所以我们 淮安又被称为鱼米之乡, 运河之都。 那我们的家乡除了 水多、船多、歌多,还 有什么多呢?让我们来 看看(图片) 2.创作:让我们也来做 做小诗人,学着诗中的 样子,说一说自己的家 乡。1.欣赏图片,欣赏家 乡的美,说说看到了 什么 2.同桌合作,口头创 作,评价。通过仿创诗歌赞美自己 的家乡,使学生热爱大 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 感情得到升华。板板 书书 设设 计计21 水乡歌水 美船 多 忙歌 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