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比赛 说课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700862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123 大小:6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比赛 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数学教学比赛 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数学教学比赛 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数学教学比赛 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数学教学比赛 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比赛 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比赛 说课稿(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数学一年级数学2020 以内的进位加法以内的进位加法说课稿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节内容9 加几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 6-10 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9 加几,因此,我紧密地围绕新课标阐述的建议,结合三维目标确立了本课的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 9 加几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会用凑十法进行计算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快乐,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会用凑十法计算。教学难点:凑十法的理解及运用二、教学方

2、式,学习方式。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以学生活动为主导取向的活动建构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一系列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具有实践性的活动建构新知,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一个过程展示。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好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有过无意识的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同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把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三、教学流程根据学生的自主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实物贯穿整个课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从游戏导入。游戏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

3、年龄特点,本节课我从游戏引入,9 人男女生混合组与 4 人男女生混合组,算一算两组的总人数。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的(三种计算方法) 。再通过两次的游戏(9+6,9+8)演示如何进行凑十的。第二环节:数物结合,通过摆一摆,算一算,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算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动,因此把数的计算转化为:让学生对实物进行摆一摆得出结果,再摆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步骤。第一要求学生先按算式摆好,第二移动实物进行凑十,最后得出结果。在摆移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之间互评。第三环节:数形结合,通过圈一圈,算一算,感悟算法。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从观察直观实物开始的,直观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处于

4、发展时期,让学生把图形和数结合,通过图形的圈画凑成十,算出结果。再次感悟凑十法的过程。也是让学生互相评议,互相矫正,互相学习。第四环节:抛去实物、图形的参加,直接进行数的计算。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依赖实物、图形中走出,自己还会用凑十法算出结果吗?第一让学生填写数的拆分,第二拆分出的数和九凑成十,第三填写结果。本节课的设计,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游戏、动手的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100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本单元是本学

5、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间的 30%,因此,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利达成学段和学期育人目标。本单元在教材编写上凸现如下四个特点:1、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作为本单元知识的生长点;2、教材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 3、各小节的教学也是由直观操作等依*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进行编排 4、 “用数学”是结合计算来出现的。教材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总的教学设想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操作、讨论、交流、归纳、分析等活动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

6、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计算方法与已学的计算方法有相通之处,因此,我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实践、体悟等掌握新知识。在本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是我的基本出发点,我注重渗透“转化”思想,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并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发现、理解和应用 100 以内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难点是竖式中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我根据新

7、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已“问题情景操作探索解释与交流应用与发展”为基本模式安排教学。教学中, “以操作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 ,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数学实验” 、 “做数学”的环境。以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为主,来突出教学的重点,以老师引导为辅,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全面、全程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自主探索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突破教学的难点。下面以本单元第一小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第一课时“不进位加”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 9

8、页例 1,练习二第 1 题。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发现、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探究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教学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操作法、归纳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题卡、学生自备学习小棒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大胆猜想现代教学理论倡导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初步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时,有必要找准与旧知结构类似的地方,进行同化或顺

9、应,重新建构。因此,本节课我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教材上的“参观博物馆”的主体图,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从主题图中获取信息和发现图中的问题“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根据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每个班前面都有的人数)中研究并猜想出解决方案。 “合乘”学生会根据已有的认知基础,提出用加法,提出两种解决方案,对于学生提出的方案,我会及时地肯定和赞扬,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设计本环节,把学生将要掌握的新知识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多媒体手段、大胆猜想等形式,既创设了理想的教学情境,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谓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二、自主学习、获取

10、新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之一,学生只有参与到实际的实践活动当中,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这也是新课标强调联系学生实践的主旨所在。因此,我就引导大家:“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我们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好不好?” “如果班和班合乘一辆车,车上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学生能很快列出加法算式:30+36,我就紧接着问:“这个算式,你会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呢?请大家各自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就会采用过去的数小棒或列竖式的方法计算,根据学生的完成度,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及时让学生汇报、交流,可能有一根一根地数,也可能一捆一捆地数,还有列竖式的等

11、。我再问:“那么哪种方法又快又准确呢?”学生会感觉数小棒较慢一些, “那么列竖式是怎样列的,要注意哪些,又怎样计算的呢?”结合以前一捆加一捆的方法,引导出数位要对齐。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归纳出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再加以板书,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因为课堂上,教师的必要引导是十分重要的,有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不至于盲目,有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才更有意义。在学生生动而丰富的操作中,运用“转化”的思想,学生通过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一切不仅仅是列竖式计算的过程这一知识的需要,而且也是探究型学习方式的需要。三、时间运用,发展能力由于前两个流程已用去

12、20 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了保证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我将例题下面的“做一做”用题卡呈现给学生,并将学生分成三人小组,在小组间进行竞赛,并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间相互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运用了计算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四、独立思考,巩固新制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练习二第 1 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可以检验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以应用,方法得以提炼,凸现了练习的深度,也培养了学生的“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板书设计不进位加1、36+30

13、=66十个 十个 十个3 6 3 6 3 6+ 3 0 + 3 0 + 3 06 6 6采用重点突出法,板书一目了然,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数位对齐和计算顺序等重点。以上是我对本单元教材的分析和对第一小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敬请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多多指教,谢谢!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是今后学习角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从孩子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图导入,教材把这些角都用色线标示出来,由此

14、引出角,让学生了解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通过例 1,从三种实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特征。然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来进一步感知角,最后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制作的角,教材这样的安排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3、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

15、建立角的概念,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本节课的难点是:初步建立角的大小的概念,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一、首先,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 、 “结合生活认识角”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所以在本节课我在学生所熟悉的

16、校园场景图中抽象出角的数学表象。在学生认识了数学中的角后,又不失时机地找一找主题图中的角和生活中的角。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二、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有一名教育学家曾说过,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找一找、认一认、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一、直接导入课题,了解学生的起点1、首先老师直接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来认识数学王国里的新朋友“角” ,你认识吗?说说你认识的角。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可能会回答在哪见到过角。这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起点,此时教师不需要发表评价2、 (出示学校的一角的图片)老师在我们校园里也找到了角, (媒体把校园图中的角用明显的红色标识出来。并渐渐隐去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