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特岗教师面试高分技巧:面试中的语言沟通技巧

上传人:mingti****nghao 文档编号:42700776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特岗教师面试高分技巧:面试中的语言沟通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黑龙江特岗教师面试高分技巧:面试中的语言沟通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黑龙江特岗教师面试高分技巧:面试中的语言沟通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黑龙江特岗教师面试高分技巧:面试中的语言沟通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黑龙江特岗教师面试高分技巧:面试中的语言沟通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特岗教师面试高分技巧:面试中的语言沟通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特岗教师面试高分技巧:面试中的语言沟通技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黑龙江中公教育: http:/ 教师公开招聘面试中,应试者和考官之间的沟通主要是靠语言来进行的,因此语言沟通技 巧在面试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这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巧妙展示语言“亮点”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面试的重要测评要素,面试中语言技巧使用的优劣,直接反映了面试 者的知识和修养。良好的语言表达技巧,会推动面试的顺利进行,协调应试者与考官的沟 通,使考官能够全面了解应试者的能力和素质。绝大多数的应试者往往会忽略对语言表达 能力的训练,也很难学习到语言规范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介绍一些面试实战中的语言技 巧,来巧妙展示语言的“亮点” 。 (一)“我”字使用要巧妙 1.减少“我”字

2、的使用频率。在教师招录面试中,应试者极力向考官推销自己:“我”适 合这份工作;“我”毕业于某某学校等等。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多数人既有展示自我的欲望 又有不愿意做别人的观众的心态,因此在应试者痛快地使用“我”字的时候,考官可能已 经厌烦了。 2.变单指的“我”为泛指的“我们” 。 3.用较有弹性的“我觉得” 、 “我想”来代替强调意味很浓的“我认为” 、 “我建议”等词语, 以起到缓冲作用。 4.使用“我们”的替代语,如“大家”等,以转移“我们”的语义积累作用。 5.对“我”字作修饰和限定,如, “我的拙见” 、 “我个人的看法”等。 6.在符合语法的情况下省略主语“我” ,如将“我认为这是一次

3、成功的运作”省略主语变为 “这是一次成功的运作” 。 总之,除了在明确主体、承担责任的语义环境下,应慎用和巧用“我”字。 (二)发表意见的技巧 教师公开招聘面试中,针对某一教育问题,应试者能否发表合理的、深刻的、有建设性的 观点,是面试中的一项常规的而且是重要的测评项目。为了争取考官的认可,应试者除了 要具备真才实学以发表真知灼见外,也要掌握表达自己观点的技巧,以此来促进考官对自 己观点的理解和接受。 1.考官提问时请应试者注意听,抓住考官提问的要点,同时合理组织自己的语言,考官未 说完,绝不能打断其话头,静待考官说完后再从容不迫地发言。 2.保持与考官的及时沟通。发言时,一定要密切观察考官的

4、反应;考官未听清楚,要及时重 复;考官表示困惑,要加以解释或补充说明;如果考官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自己要主动结束 话题,而不要等到被打断。 3.不要固执己见,应该允许考官提出相反意见,并且虚心倾听,真诚请教。若经过讨论仍 坚持自己的观点,也要记住不要明确否定考官的意见(尽管实质上已经这样做了),同时尊 重考官的意见。 4.当问题属于中性或不易引起争论时,可直接坦率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5.当自己的观点不易被接受时,可以使用“层层递推法”和“反证法” 。前者指先从考官易 接受的但离你的真实主题较远的观点谈起,逐步接近你的真实观点在考官们有充分的 思想准备的前提下,以清晰的逻辑去推销你的观点。后者是

5、指用“相反”的方法提出观点, 然后逐步去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最终阐明你真正的观点。人们反对错误的观点往往比黑龙江中公教育: http:/ 接受正确的观点更容易。提供确切的信息支持自己的观点,当你提供了确切翔实的论据, 而不是仅提自己的主张时,你的观点就容易被接受。 (三)做恰当的解释 在教师面试中解释是常用的表达方式。解释的目的是将考官不明白或不了解的事实、观点 说清楚,或者是阐释某件事的原因,还或者是将考官的误解及时澄清。 “解释”本身并不难, 但要使自己的解释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一定的原则和技巧了。 1.解释的态度应端正。应试者在做解释时,不能因为考官要求你解释的问题太简单而表现 得不

6、耐烦或自傲,很多时候,考官并不是真的不懂或没听清,他们也不是想搞清楚你到底 懂多少。考官要求应试者解释某一问题,往往考查的就是应试者会不会解释。应试者也不 能因为自己被误解或自己的回答被怀疑,需要自己做出解释而感到委屈和不满。应试者在 做解释时必须态度诚挚,用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说明问题。2.应适时收尾。当解释实在难以 奏效时,应试者不必着急, “话不投机半句多” 。如果考官已经做了某个判断,应试者往往 很难改变他的观点,这时转移话题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而应试者若抓住这个问题不放,非 要让考官明白,那样就可能将应试者与考官的关系弄僵。 3.有理有据。解释其实就是阐明应试者的论点和论据。在你确凿的证据

7、和一定的逻辑推理 的支持下,考官将很容易接受应试者的解释。 4.实事求是。解释时若真实情况难以直言,请应试者不要寻找借口,强词夺理,更不能巧 言令色,凭空编造。该解释的,就讲明客观原因,表明自己态度;不该解释的,不要乱加说 明。应试者若有不便直说的或应试者不愿在考场表露的,可以如实向考官说明并请求他们 的谅解。 5.承担责任。当应试者被要求解释自己过去工作学习中的失误或某些不足时,若仅仅说明 事情的经过而回避自己的责任,就不明智了。欲通过自己的解释获得考官的信任和谅解, 应试者最好勇于承担责任。请放心,对此考官不会只注意“错误是谁造成的” ,他们真正感 兴趣的是“谁承担的责任并做了怎样的解释”

8、 。在自己承担责任时,要就事论事,将责任严 格限定于所解释的事情上,不要随意扩大。有的应试者误以为自己承担的责任越大,就表 明自己的态度越诚恳,这种误解后果会很严重。有的问题甚至只需自己承认自己的失误或 不懂,不用解释。例如应试者迟到五分钟,除非有确实的理由,否则不要解释,诚恳地向 考官道歉就可以了。 (四)不断提升面试语言的逻辑性 应试者的发言需简洁、精练,谈吐流利、清楚,以中心内容为线索,展开发挥。应试者不 要东拉西扯,将主题漫无边际地外延。为了突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应试者可采用结构化的 语言。回答问题时,开宗明义,先做结论,然后再做叙述和论证,条理清晰地展开主要内 容。当然也要避免议论冗长

9、。 1.避免表达模糊不清和前后歧义。面试回答中如果没有事先交代,不要使用简称或把一些 名词进行简化,否则很容易让考官误解或使考官觉得模棱两可。如某应试者叙述大学期间 某次青年志愿者活动,他成功地进行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初次体会到大学生创业的感觉。 该应试者用“青年志愿者活动”来指“勤工俭学活动” ,造成考官们认为他所说的话模棱两 可。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歧义用语。 2.前后指代清楚。口语不同于书面语,后者可以大量使用代词,而读者有足够的视觉空间黑龙江中公教育: http:/ 容纳上下文,因此,代词使用得多没关系。而口语速度快,如果代词用得太多,考官难以 根据上文来分清指代关系。尤其是“他” 、

10、“她” 、 “它”在口语中是分不清的,因此应试者 在考场上为了避免指代不清造成的误解,可以少用人称代词,能用姓名的地方尽量用姓名。3.情节叙述需提供确切信息。有些应试者回答问题,不紧扣题意,泛泛而谈,例如被问到 对过去的某件过失怎样认识时,应试者回答:“有一次我做错了一件事情,我觉得” 这样的回答由于未提供足够的信息,是没有意义的。 4.避免使用语义含糊的词语或句式。有些词语本身就语义含糊,一些句式也是这样,如: “可能” 、 “也许” , “如果必须做出结论的话”等。 5.不要随意省略主语。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口语可能很随便,经常在谈话的双方都明白时省 略主语,如:“昨天去哪了?”对方不会听不懂

11、。但考场上即使双方都能理解的情况下,也 最好不要随意省略主语。面试考场上应使用较正式的口语,尤其是必须注意对考官的称呼 不能省略。 6.可以在话题末尾做一个小结。对于一些时间、空间、逻辑结构不明显的叙述或较长的一 段话,应试者可以在结尾言简意赅地做一个小结,给考官一个清晰、完整的感觉。 7.增强谈话的逻辑性。应试者可以多使用一些连接词,加强句与句之间的过渡接应,并突 出逻辑关系。 (五)借“口”说话 面试时的很多问题是直接针对应试者提的,需要应试者正面做出回答。而其中的有些问题 如果应试者借“口”说话可能效果会更好。例如考官询问:“你认为自己大学期间的成绩 优秀吗?”应试者如果正面回答:“我想

12、应该是不错的吧!”就很难有说服力。而如果应试 者借用他人的“口”来证实自己,就会有效得多。例如, “我本科四年,有三年拿到了一等 奖学金,毕业时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 借“口”说话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借的“口”选择的人或事物应该是考官能接受、 能认可的。如果应试者说:“我母亲一直认为我很聪慧”就似乎不太合适,因为自己 的亲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够客观和权威。此外,应试者还应尽量将这种方法表达得委婉含蓄 一些。 借“口”说话,既不能大张旗鼓、盛气凌人,又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只要避免了这 几点,借“口”说话的技巧就能恰当地运用。 (六)面试用语的“禁忌” 1.自己和自己抢话也不让别人插话。有些应试者

13、前一句话刚完马上又抢着说下一句话,并 在话题连接的部分插入无意义的“所以” 、 “而”等连接词,让自己的语言密不透 风,难以让考官插话以做出适当的响应,例如某应试者这样说:“我要说的就是这些 所以换句话说” 。 2.语言的反复追加。当应试者说话时反复重复某一句话或经常补充前面的话,就会令考官 烦躁了。 3.确定性的两个极端。语义的确定性应适时而定,有些应试者形成一种语言习惯,经常使 用绝对肯定或很不确定的词语。例如一些应试者总是说:“肯定是绝对是当然 了” ,另一些应试者却老把“也许、可能、大概、差不多、还可以吧”等挂在嘴边。这黑龙江中公教育: http:/ 两种情况都应该避免。 4.语言呆板

14、,重复使用某种句式或词语。如果应试者回答每一个问题都像小学生解问答题 一样:“因为所以”那么即使其内容再精彩,也会令考官乏味。应试者应尽可能 地变换句式,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等。如“因为”就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换用:“因此、由 于、由于这个原因、之所以是由于”等等。 5.不要随便扩大指代范围。有的应试者经常使用“众所周知” 、 “正如每一个人了解的 那样”等话语,似乎面试考场应该加入更多人。这样的说话易造成考官逆反心理: “我就不知道” 。 6.去掉口头禅和伴随动作。一个人的“语言形象”也可能带着一些反复使用的口头禅“那 个、然后”等以及诸如扬眉、歪嘴角、搔头发、抹鼻子的伴随动作。这些都是应该去掉的

15、。二、关注面试中的“无声语言” “无声语言”无声胜有声的形体语言。除了讲话以外,无声语言也是重要的沟通手段, 一项研究表明,个人给他人留下的印象,7%取决于用辞,38%取决于音质,55%取决于非 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面试中,恰当使用“无声语言”交流,将为 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声语言主要有:目光语、面部语、身势语、手势语、服饰语等,通过仪表、姿态、神情、 动作来传递信息,它们在面试交谈中往往起着有声语言无法比拟的效果,是职业形象的更 高境界。形体语言对面试成败非常关键,有时一个眼神或者手势都会影响到整体评分。比 如面部适当微笑,就显现出应试者的乐观、豁达、自信;服饰的大方得体、不俗不妖,能反 映出应试者有知识、有修养等独特魅力,它可以在考官眼中形成一道绚丽的风景,提高应 试者的求职竞争能力。(一)如钟坐姿显精神 进入面试室后,在没有听到“请坐”之前,不可以坐下,等考官告诉你“请坐”时才可坐 下,坐下时应道声“谢谢” 。坐姿也有讲究, “站如松,坐如钟” ,面试时也应该如此,良好 的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