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的力量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685849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成长的力量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孩子成长的力量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孩子成长的力量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孩子成长的力量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孩子成长的力量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孩子成长的力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成长的力量(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孩子成长的力量孩子成长的力量孩子成长的力量(与教育合作的灵心精神力量)作者:Rudolf Steiner(鲁道夫?史代纳)翻译及总结:卢安克编辑:蒙令华本书系根据德文书Die geistig-seelischen Grundkraefte der Erziehungskunst (GA 604) 翻译,作者:鲁道夫?史代纳(Rudolf Steiner) ,由 Rudolf Steiner 出版社 Dornach(瑞士)1979 年出版。? 1990 by Rudolf Steiner-Nachlassverwaltung, Dornach目录以精神科学研究教育的基础(三个讲座)与精神合作人的

2、不同发展时期精神和灵心是什么寻找精神的手段超出物质的手段思考、情感和意志孩子的教育与老师的心情幼儿的模仿和遗传儿童时期的教育感谢、爱和自由儿童的教育与老师的艺术手段(两个讲座)语文课自然课数学课适合物理和历史课程的年龄学生的性格艺术的治疗手段Waldorf 学校的形成是一个有机体学校管理教学大纲、手工课身体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健康与教育评价和宗教韵律舞青少年的教育与老师的生活青少年带来的变化两种思考方式教育的基础以精神科学研究教育的基础与精神合作这里要介绍的教育的基础,是精神科学带来的认识。我自己把这种认识的发挥当成了我的生活任务。本来,我只是为了认识而去发挥和研究,可是后来有一些朋友想利用它来完

3、善我们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做法。比如 Emil Molt 想利用这些精神科学的认识来完善教育,于是他就办了第一个 Waldorf 学校。在这所学校,我们是根据精神科学的认识,来看我们的时代和人类发展的过程需要一些什么。我们在这里发挥的教育所靠的基础是对人类的认识,包括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发展过程,也包括在人的生活中起作用的精神力量。对现代人思想状态起作用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根据传统传下来的宗教(或者价值观) ,另一个是现代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给我们带来了对于物质身体的认识,包括物质身体的一些功能和变化过程。可是,只靠测量的自然科学并不能观察到人体里发挥的一些心理和精神过程的原因。这里不是说自然科

4、学不好。我们也有必要从物质的观点来看我们的世界,不管物质中发挥出来的精神道理。可是,这两方面的因素都不能直接地帮助我们安排实际的生活。传下来的宗教(或者价值观)也不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认识。如果一个人真正地想认识到死后的状态或者永恒的精神力量,宗教也无法给他肯定。如果一个只对自己身体敢肯定的人问:“物质世界的存在有什么根据”呢?我们只能想象自己出生之前和死去之后的,并把它说成一种规律。如果相信这些想象,我们也能得到安慰,可是这都只是一种“信” 。现代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成的理论对于普通人来说也只是一种“信” 。这都不能帮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找到更合适的做法。我们虽然知道宗教和自然科学的道理,可是我们

5、已经失去了根据它们去工作和生活的能力。最需要跟精神力量合作的专业是教育。老师需要培养的,是包括身体、灵心(心理)和精神的人。所以老师也需要与精神合作。现在,人类以自然科学的手段对物质有了特别深的了解(物质主义) ,所以现在我们更需要与精神的力量合作。怎样才能保证未来建立的机构和制度没有现在的那么糟糕?未来社会的问题主要是教育问题。我们需要根据精神道理培养出来的人。作为教育基础的精神,要是那种在生活和做法中发挥出来的。如果以精神科学的手段来观察一个小孩,我们就会看到物质被精神力量塑造的过程:刚出生小孩头脑的物质,就像雕塑者准备用来雕塑的材料。如果观察一个 7岁小孩的头脑,我们就会发现它变成了一个

6、“艺术品” ,一个还要继续“雕塑”的“艺术品” 。在“雕塑”的,正是精神的一些力量,而老师们需要与这些力量合作。为了能够合作,我们不能只看物质的材料,也需要有意识地看到无意识的精神力量“雕塑”物质的过程。为了做好教育,老师们不仅需要认识到精神的道理,也需要与这些道理或力量统一发挥意志、统一去做。为了做到这些,我在下面就想介绍一些基础的知识。人的不同发展时期我们需要在观察中感觉到小孩在每个时期中不同的发展。我们需要问:刚出生的小孩每天差不多睡眠 22 个小时,他精神和身体之间的联系会是怎么样的呢?现代社会的自然科学和心理学只会告诉我们:小孩的灵心是无法看到的。可是,精神科学不会说我们的感觉才能和

7、认识是有限的。精神科学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发挥直觉能力,就像我们发挥了感觉器官一样,使我们能观察到整个人,包括他的身体、灵心(心理)和精神。所以,我在这里首先需要介绍发挥这种直觉能力的手段。其实,只要无偏见地观察小孩,就已经能发挥这样的能力。从外表来判断,小孩的发展是均匀的。可是对一个能看到灵心和精神的人来说,0 至 6 岁的小孩、7 至 13 岁已经换牙的小孩和 14至 20 岁已经性成熟的小孩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去观察精神灵心的力量怎样作用于不同时期的小孩中,我们就会解开很多秘密。比如,小孩在 0 至 6 岁的时期中发挥的是语言。很多人在研究小孩学习语言的本能、接受环境的声音或者其它让他学

8、习的欲望。其实,这时期的小孩学习语言和所有其它学习都是在模仿环境,模仿他无意识地在环境中所看到的。7 岁之前的小孩不断地在模仿和仿造他的感觉器官所接触到的。只要见到任何声音或者动作,他就有一种在模仿、仿造过程中去(心理)感受的渴望。只有把整个小孩看成一个感觉器官,我们才能理解 0 至 6 岁的小孩。小孩的血在身体的流动比大人的活跃得多。由于小孩的血比他的神经更起作用,他的感觉器官(比如眼睛)才能形成。不过在发展过程中,感觉器官中的神经会慢慢地超过血的作用。因为小孩像感觉器官一样接受并模仿所有的印象,他就受不了太多的印象,需要长时间的睡眠。在不睡觉时,他要观察和在心里仿造所有的印象,而他的语言就

9、是从这种心里仿造产生的。根据精神科学观察到的这样的情况,是现代自然科学也完全能证明的。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语言的学习靠的是左脑,而左脑的结构是随着语言的学习形成的。人的右手做的表达动作,加上血、神经和头脑的蛇形起的作用在模仿、仿造的过程中就能形成小孩的语言。喜欢用左手的小孩的语言发展不同于喜欢用右手的。这就能证明手的动作对语言的形成是有作用的。其实,小孩像感觉器官一样的特点不是被动,而是全面行动的。小孩就像眼睛一样生活在环境中。眼睛在头部骨头中的位置也是外面,因为这样才更能参与外界。小孩也一样,他完全参与外界、生活在外界的印象中,还不会感受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大人现代智力的认识完全是在内心中发挥

10、的。我们以为以这种方式能认识到外界。可是,这些只承认逻辑思考的认识只存在于我们的内心中。这样,我们永远理解不到像感觉器官一样融入外界的小孩。只有脱离自己并融入到外界中的认识才能了解到小孩,而这种认识具有直觉的特点,它完全不同于自己内心中的逻辑思考。我们的精神以直觉能融入到生命的根源。只有学会这样的直觉,我们才能在实际生活中与这些生命的道理(力量)合作。在小孩换牙、自己的牙齿代替他本来遗传得到的牙齿时,小孩的特点就已经不像感觉器官一样去接受外界,而更具有了灵心的特点。他接受的也更是环境过程中包含的情感。这时,小孩需要依靠权威。7 至 13 岁的小孩也还不能听出我们话中的判断。如果强制这个年龄段的

11、小孩听出我们句子中的判断,我们就过早地发挥了他以后才要发挥的。这个年龄段的小孩以他的特点要求的是:他要能相信我们,要能感到:“老师告诉我的事,是他根据自己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能说的。对我来说,他是我与宇宙之间的调解人和介绍人。 ”只有感到自己要成为小孩能尊敬的权威,我们才能成为 7 至 13 岁小孩的老师。所以,我们在 Waldorf 学校里认为,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个什么人才能当“老师”的问题:具有怎样特点的老师,才能帮助小孩联系到宇宙的规律?本来爱行动并爱接受的小孩,在成长过程中变成了什么呢?到了7 岁的小孩变成了有灵心特点的。14 岁之前还不是具有精神特点的,他还不重视逻辑的思考和智力;如果在

12、14 岁之前重视精神的逻辑思考特点,他的灵心就会过早地固定下来。7 至 13 岁的小孩根据他的特点要重视的更是灵心范围(特点)的情感和有爱心的老师,不是逻辑和证据。如果他学的东西能包含性情和心灵的特点,那就很好。这个年龄中,老师这个人本身比什么逻辑都重要。所以,Waldorf学校的老师要以具有爱心的艺术表演和具有艺术的爱心让小孩接触到一切。知道每一个发展时期的特点和属于它的需要,是教育最基本的基础。7 岁之前的小孩有模仿、仿造的特点,7 至 13 岁的小孩则有遵循的特点:他根据在心里能感受到的去发挥自己灵心的才能。他的感觉器官已经独立,内心世界就有了出现的机会。这里还要提到一种变化:在 8、9

13、 岁左右,孩子来到了一个老师们不能不注意到的、难过的“门槛” 。这时在小孩的心里出现的问题是:“我怎样才能走进世界?”这个问题当然不是这样表达的,而是小孩有一种没有得到满足的情感,想靠近一个成年人,因为他突然会感到孤独。同时他会想:“我的权威为什么是个权威?”如果我们此时找不到合适的答案,这对小孩的整个生活都会有后果。这时,我们不能给小孩的想象力、感受和意志太固定死板的概念。我们给 8 或 10 岁起孩子的应该是“活的” 、有发展变化可能的东西。不要给他太固定状态的东西,否则的话,在 30 年后他还是有着跟小孩一样的思想。所有我们给小孩带来的想象必须有发展变化的可能。我们的教育只能当作“学前教

14、育”来准备“生活”这个学习过程。在学校学的只能是接受生活考验而需要的才能。让小孩接受的东西有时在灵心中会引起开始时看不出的变化,可是在他老的时候就出现。可以举这样的一个比喻:有的成年人不需要说任何话,只要他在,他就会给身边人带来心里的安定。这些人在小时候受到过怎样的教育呢?那就是,他们的老师或者家长让他们崇拜、尊敬和祈祷。如果一个小孩能尊敬,大的时候他就会愿意放下架子,从而自己就变成了自然的权威。这里说的,不仅要是一些老师能思考的道理,而且都需要进入老师的四肢,也就是老师的做法,使他的做法才能是与精神力量合作的。到了 14 岁性成熟的时候,孩子会脱离对权威的信赖并获得一种全新的与环境的关系。这

15、时,孩子的精神就出现了。这时,他就会寻找逻辑和判断,使我们可以直接去教育他的智力。7 至 13 岁的小孩还不要靠智力去学习。他们不会听、也不会根据逻辑去分析从老师那里听到的话。他无意识地接受的,是在他的灵心中对身体的形成能起作用的,就像灵感一样。只有了解小孩无意识的灵感并与它合作,我们才能教育 7 至 13 岁的小孩。所以,老师们除了直觉的认识能力以外,还需要灵感的认识。孩子到了 14 岁时,我们就会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如果用逻辑去说明这个时期的孩子在逻辑上要理解的,他就会感到无聊。他只是听,而且在根据老师的说明去思考时,他就变得很困。其实,教育 14 岁起的孩子,除了逻辑之外,老师还需要另一

16、种才能。比如说一个很投入的研究家,他对自己的研究非常有兴趣,可是学生在接受他的知识时却很难发挥同样的兴趣。所以,老师需要一种追求逻辑的孩子还没有的才能,就是象征、被艺术创造引导的想象的才能。如果能让教育的内容进入一种象征,像艺术中的、反映世界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象征,接受这些象征的学生在听到的时候就能自己用逻辑来思考这些,使他们就会有兴趣。我在下面要介绍的,是老师们能得到悟感、灵感和直觉才能的手段,使我们不仅能思考精神的东西,也能与精神合作。精神和灵心是什么?因为昨天有一些人不理解我前面说的“精神”和“灵心” ,所以我先需要帮你们弄清楚。这就是说,我先要介绍一些比较难思考的想法和概念。往后我会再给你们介绍实际的事实,只是首先需要一点理论。一般人在说“精神”时想到的意思没有精神科学要说的那么深。德文的“智力” 、英文的“mind” 、中文的“(雷锋)精神”等意思都比不上它。我想说的“精神”也不是一些神秘主义者或迷信者说的那种。如果能真正地认识到在 7 岁之前小孩中起构造作用的力量,那些不能直接看到、可是可以从小孩本质的反应观察到的,就是精神和灵心。在观察自然环境或者大人时,都不能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