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区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反思与对策构建[权威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680643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谷区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反思与对策构建[权威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平谷区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反思与对策构建[权威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平谷区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反思与对策构建[权威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平谷区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反思与对策构建[权威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平谷区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反思与对策构建[权威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谷区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反思与对策构建[权威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谷区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反思与对策构建[权威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谷区旅游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反思与对策构建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摘 要】旅游业是世界第一大绿色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能力强,辐射 范围广,综合效益高。平谷区的旅游业突出山水、生态、休闲特色, 按照资源整合、项目带动、市场化运作的思路,采取吸引大企业、突 现大项目、建设大景观、营造大公园、举办大活动,实施多元化发展 战略,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着很大问题。本文就平谷区的旅 游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平谷区旅游业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科学的建议。

2、【关键词】北京平谷;旅游产业;发展;反思;对策构建 旅游产业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具有文化和体验经济特点的“无烟工业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技术进步和资源约束推动国际竞争 从传统生产要素的范畴向知识、文化价值和创新能力的方向发展。 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比较优势,越来越体现为学习、创新和知识生 产的能力,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产业发 展的新趋势。消费结构升级和文化功能扩张促使国际产业结构日益 向文化与高新技术相融合的现代服务业转型,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 人们对文化内容消费、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大大增加,催生了文化 经济和体验经济的迅速崛起。 一、平谷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

3、产业日益发展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平谷区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产业逐步升级, 市场持续扩大,服务不断完善。目前,有国家4A级景区5个,分别为 金海湖、京东大溶洞、大峡谷、石林峡、青龙山旅游区;4A级以下及正在开发的景区10余家。星级宾馆10家,最高级为四星级(大渔阳) ,本地注册的旅行社6家。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27个,民俗接待户15 00多个,遍及10个山区乡镇。截止到2012年底,全区接待总床位2.9 万张、总餐位6.2万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9万多人。2012年,全区 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6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4.4亿元,分别比20 11年同期增长7.9%和15.1%。其中,民俗旅游共

4、接待国内外游客708. 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8.3%;实现旅游收入4.3亿元,比去年同期 增长22.9%。位居生态涵养发展区首位,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 途径。 (二)旅游品牌正在创立 平谷区先后荣获了“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中国旅游竞争力百 强区”称号,金海湖镇获“国家旅游名镇”称号,挂甲峪荣获“中国十 大最有魅力的乡村”称号,鱼子山村被评为“中国最具特色乡村旅游 目的地”,太后村荣膺“北京最具特色美食乡村”称号,京东大峡谷景 区被评为“中国最佳山水人文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自然景观目 的地”和“中国低碳乡村旅游示范地”;渔阳国际滑雪场正式挂牌“首 都大学生滑雪培训基地”,众多殊荣

5、使我区旅游业得到了很大提升。 (三)旅游项目加快推进 平谷区旅游委坚持科学规划,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完成了平谷 旅游十二五规划、平谷区十二五期间高端旅游业发展规划、金 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规划等编制工作,为平谷区旅游产业的长期 发展明确方向。同时新建千佛崖景区、渔阳国际休闲俱乐部;新发 展市级接待户100家;投资200万元,恢复平谷区“第一个党支部成立 旧址、地委和县委旧址、公安科旧址”,打造红色旅游;高端休闲项 目成功落地,洛娃五星级酒店一期正式开业。此外,“桃花深处”国 际汽车营地、大华山旅游集散镇、轩辕黄帝陵、丫髻山旅游配套项 目、十八弯沟域旅游等一批旅游开发建设项目有序进行。 (四)旅

6、游市场不断拓展 为不断扩大平谷区旅游市场,区政府及其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开展了旅游宣传营销活动,以花媒,以“游景、摘果、赏馆、品食、领略 平谷民风民情”为载体,通过影视、平面、广播、网络、手机、座机六 大媒体,在北京、天津等周边地区进行全方位宣传推介。设计印制 了平谷旅游宣传笔记本、平谷旅游宣传便利贴等4种宣传品;协 助市旅游局制作了2012京郊旅游手册;参加了2012中国旅游产业 节暨2012北方旅游交易会、国际旅游博览会、赴台湾参加了第六届 海峡两岸台北旅展等重要旅游推介活动;针对朝阳区10万社区市民 ,与社区物业合作,聘请在校大学生入户发放平谷旅游宣传资料; 在北京火车站、市内的繁华商场

7、等人群聚集地,建立了3处固定旅 游咨询点;开通一日游免费班车特色服务;在鱼子山抗日纪念馆举 办了“快乐星期三,旅游进社区 万名社区老党员,红色传承游北京”活动启动仪式;与中央电视台合 作成功举办了寻宝 走进平谷活动;与北京电视台合作,直播2012年国际桃花音乐节开 幕式;通过一系列宣传促销举措,极大地吸引了人气,提高了平谷 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旅游管理全面加强 根据北京市旅游管理条例、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规章要求,区 旅游委制定下发了平谷区旅游行业安全生产综合考核实施意见, 严格旅游企业在服务、安全生产等方面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了饭 店星级重新评定、景区等级复核工作,加大监管力度,不定

8、期对全 市旅游安全和旅游市场秩序进行专项检查和治理整顿。在旅游业, 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带动了各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实现了企 业内部和行业间的服务大练兵。举办培训班,对旅游管理干部、一 线工作人员进行旅游服务、安全知识、投诉案例处理等全方面的培 训,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素质和服务能力。2012年,区旅 游委在全市开展的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活动中,综合成绩为79.58, 在全市16个区县中列第三位。旅游市场秩序良好,旅游安全工作明 显加强,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旅游安全事故。 二、平谷区旅游业发展中的存在问题的反思 (一)旅游资源整合、对接、挖掘、利用有待增强。平谷区知名旅游品 牌少

9、,旅游产品化程度低,丰富的旅游资源未能带来预期的经济效 益;旅游结构单一,旅游景区还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宾馆饭店、民 俗户旅游接待项目缺乏创新。多数景区由国有企业或村集体管理, 运行管理机制活力不足,缺乏资源整合和市场运作。各景区各说各 的,各建各的,单打独斗,旅游开发分散,缺乏整合。生态资源与人 文资源、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结合不够,特别是对平谷区独具 特色的桃文化、上宅文化、民俗文化、生态体验等人文资源和生态 资源的挖掘与开发不够,旅游景区普遍存在开发档次低、文化内涵 少,纯粹“卖景点”的现象,缺少有特色的精品旅游。 (二)旅游产业链条不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有待提高。旅游业六大要 素“吃、

10、住、行、游、购、娱”在平谷区的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旅游 信息、旅游购物、文化娱乐等环节相对薄弱,旅游综合服务设施已 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各景区之间联系不紧、信息不畅,没有形成 资源共享机制。特别是重点旅游景区、景点的住宿、餐饮、娱乐等服 务设施在数量上、档次上、布局上与游客需求不相适应。旅游商品 开发力度不够,品种少,缺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文化娱乐 不丰富,缺乏与游客互动性、参与性娱乐项目,难以留住游客,游客 人均消费低。 (三)旅游投融资没有形成多元化,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在旅游项目建设上,存在着开发主体单一,投融资吸引力不强的现 象,投资商对旅游产业缺乏必要的认识和信心,不

11、愿介入旅游产业 发展,加之平谷区财力投入有限、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力度不够, 旅游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态势还未形成,导致全区多个旅游景区开发 建设进展不快,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旅游产业 规模不大、发展后劲不足。 (四)旅游宣传推介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虽然平谷区不断开展形 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但外界对平谷的认知度不 深,客源主要来自于平谷周边的京津冀地区,知名度仅局限于平谷大桃,其他旅游资源宣传推介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各旅游景 区往往各自为政,缺乏全区统一的宣传语和推介词,缺少大手笔的 策划和高档次的旅游包装,没有形成对各重点旅游精品、旅游线路 的整体打包促销,

12、宣传声势和效果不理想,平谷旅游整体形象不突 出。 (五)办大旅游、大办旅游的思想意识尚未形成。“旅游富民”虽然作 为平谷区发展战略,但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形成根深蒂固的 思想观念和自觉行动。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沟通和联动机 制,认为平谷旅游是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旅游企业、旅游景区、旅游 户自己的事,主动参与旅游、人人享受旅游、自觉服务旅游的氛围 不浓,缺乏办大旅游、大办旅游的思想。 三、平谷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构建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努力营造浓厚的旅游氛围 旅游产业是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成

13、 为发展势头强劲、增长速度逐年加快、最具吸引力的产业。平谷区 要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切实 加强组织领导,举全区之力,汇全区之智。区委、区政府要把旅游业 当作龙头产业来对待,认真研究和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 难,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行业主管、社会参与等方式方法,在 全区范围内掀起人人参与旅游、人人服务旅游的浓厚氛围,努力把 旅游产业培育成平谷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行 政主管部门要以“局”改“委”为契机,以忘我的工作精神和干劲积极 投身到工作当中。 (二)规划引领,突出特色,不断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与利用工 作力度 严格“十二五”旅游发展

14、规划,突出平谷区旅游特色,紧紧围绕“抢眼 球儿、招来人儿、留住钱儿”上下功夫。一是以高端旅游规划为引领,谋划旅游大视野。聘请国内外顶尖旅游规划团队,围绕平谷旅游 资源特色,按照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标准,重新旅游定位,重新区 域布局,高起点、大手笔,制定平谷区旅游产业发展高端规划。二是 以龙头带动为特色,打造旅游大格局。针对平谷区三面环山、南平 原的地理特征,对全区旅游进行通盘考虑,整体布局,打造“一区、 两心、四廊道”新格局。即中国乐谷 首都音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彰显音乐旅游特色;大华山旅游集 散中心和泛金海湖休闲旅游枢纽中心;按照沟域经济地区分布和旅 游资源特点,打造丫髻山沟域风景廊道、十

15、八弯沟域风景廊道、熊 儿寨地质风景廊道和西烟路桃花风景廊道。三是以项目带动为基础 ,实现旅游大整合。建立平谷区旅游项目库,加强全区旅游项目的 总体管理,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避免旅游产品同质化、重复建设 以及无序发展现象发生。抓好丫髻山、大溶洞、石林峡、京东大峡谷 等现有景区升级改造,丰富景区内旅游项目设施,促进二次消费; 四是以板块合作为核心,促进产业大融合。坚持一区一色、一沟一 品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养生山吧、休闲农庄、采摘篱园 等新型旅游业态,加快旅游业与农业融合;鼓励东高村小提琴制造 业企业开发工业旅游体验项目,加快旅游业与工业融合;充分利用 上宅农耕文化、鱼子山红色文化、明代残

16、长城文化、火山文化、淘金 文化等历史人文资源,以及“平谷调”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推出一批富有平谷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加快旅游 业与文化融合;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开发大赛”,积极推动旅游商品 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加快旅游业与商业融合。 (三)多元融资,项目推进,加快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 建设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抓好旅游项目建设,把全区旅游项目纳入 日常管理之中,建立旅游项目库,对重点旅游项目在资金和政策上 给予扶持。建立健全旅游投融资机制,落实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优 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力度,鼓励大集团、大公司和民 间资本参与我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加大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研究并启动金融资本介入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努力打造多元 化旅游投资主体。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 展。加大对重点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配 套服务设施建设进程,不断完善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增强旅游产业 发展后劲,壮大旅游产业规模。 (四)包装策划,加强宣传,全面提升平谷旅游知名度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