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哲学”之后的哲学取向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674688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哲学”之后的哲学取向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实践哲学”之后的哲学取向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实践哲学”之后的哲学取向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实践哲学”之后的哲学取向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实践哲学”之后的哲学取向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践哲学”之后的哲学取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哲学”之后的哲学取向(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践哲学实践哲学”之后的哲学取向之后的哲学取向实践哲学之后的哲学取向兼评生存哲学的复兴 【作 者】樊志辉 【作者简介】樊志辉:哲学博士,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哈尔滨 150080) 【内容提要】实践哲学对问题的探讨,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是此前的哲学所不可比拟的。随着实践哲学从主流进入到背景,探讨实践哲学之后的哲学趋向,就成为目前哲学反思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实践哲学的反思,提出了后实践哲学的概念,并对当前刚刚兴起的生存哲学复兴思潮表明自己的态度。进入到世纪之交,现代中国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转折时期。这并不是因为历史纪年的原因而进行人为地炒作。而是由于在现时代,从

2、前作为时代主流的哲学体系,已日益隐入背景知识之中,新的具有精神定向性的哲学观念上没有产生。对现代中国哲学来说,这是一个温故知新的时期。这个故,并不仅仅是已失去时代性的历史文化传统,而是近二十年在中国哲学界起到范式转换作用的实践哲学。一、实践哲学现代中国哲学的坐标这里所说的实践哲学,是特指在现代中国的文化语境之内,以实践为基点来诠释马克思思想文本的哲学运动。实践哲学内部包含不同的思想倾向,如有所谓的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本体论、超验实践哲学等等。近 20 年来中国哲学的发展,其目的旨在消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形态化理解,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从一般浮泛的政治实践转化为具有开放性的实践思维。从实践

3、思维入手,从前完全由政党意识形态所规定、决定的一切问题和答案,被重新地在现实维度上给予思考。由于中国实践哲学对现实的关切性,马克思哲学文本在现代中国获得了极大的诠释空间,意识形态一统式的马克思哲学逐步让位给现代中国文化语境中逐步生成的对话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突出地表现为当代中国实践哲学的马克思哲学向中西文化传统的全面开放。这个开放的过程当然免不了有些粗浅的比附,但更主要的是中国实践哲学立足于中国自己的实践需要,使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生命力在中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在现代中国哲学的话语群落中,以马克思哲学为主要思想资源的中国实践哲学比其他话语群落,如以儒家传统为主要思想资源的新儒家、以西方自由主义为

4、主要思想资源的中国自由主义、以基督宗教为主要思想资源的台湾新士林哲学和大陆学界的文化基督徒思潮,以及各种现代西方哲学在中国传播(后现代哲学、存在主义、现象学等) ,都具有现实的生命力。这不仅是由于马克思哲学的从业者的人数在中国的巨大,以及马克思哲学在当代中国文化格局中的合法性,而是由于中国实践哲学所具有的广阔的视野和现实的品格。这致使实践哲学在现代中国哲学中论域最广、现实性最强。由于社会生活本身的丰富性,当代中国的实践哲学无论是在纯粹理论本身,还是在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纯粹理论上,有所谓的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本体论、现代唯物主义等思想体系的构造;在现实层面上,则有对社会发展理

5、论的探讨、社会转性时期的哲学问题、对日常生活问题的探讨、对文化问题的探讨、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探讨等等。总而言之,实践哲学在现代中国哲学界的价值和意义在于:1、实现对教条主义讲坛哲学的消解, 完成对哲学教科书体系的突破;2、实现了哲学思维范式的转换;3、重新建构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体系性表达;4、发挥马克思哲学所固有的社会批判职能;5、将实践的视野, 从社会生产领域延伸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部门,并从总体性上来把握实践,使对实践研究的宏观透视和微观审视结合在一起。6、由于社会生活实践的丰富性, 导致对实践研究的多层次性成为现实,进而导致现代中国哲学的多元化,尽管这种多元化还不具有社会文化体制的意义,但万马

6、齐喑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实践哲学已成为现代中国哲学的坐标。人们尽可以对实践哲学持有各自不同的态度,但却不可以绕过实践哲学来谈此后哲学的发展。对从事现代中国哲学研究的学者来说,中国学院派实践哲学价值与意义,决不逊于目前被炒作得沸沸扬扬的现代新儒家、中国新自由主义、台湾新士林哲学和文化基督徒思潮。现在,该是对其整体反省的时候了。二、实践哲学之后与后实践哲学实践哲学在中国的兴起,得力于一些具有理论勇气的思想家对时代问题的深刻审视。这一哲学运动,在近 20 年的发展,经历了从异端到正统的变化过程。这里所使用的异端与正统不具备意识形态的意义,而是指其在哲学思想界的地位与影响。当一个有重要建树的思

7、想体系从异端走向正统,不仅意味着其在学术界取得合法地位,更意味着其从原创性的思想演变为背景知识。一切背景知识都是我们所处身的支援意识,都构成我们的思想源泉和反思的对象。如果说近 20 年中国哲学界是实践哲学的时代的话,那么伴随着实践哲学的鼎盛和逐步走向背景,实践哲学之后的时代已经来临。在实践哲学之后的时代,并不是实践哲学失去了自己的话语的主流地位,相反,实践哲学已成为哲学从业者的背景知识。伴随着教条主义讲坛哲学的瓦解,实践哲学的历史使命已经基本结束,它已经完成了历史所赋予它的任务。但新的时代的问题也已经迫在眉睫,这也是实践哲学曾面对却没有给予明确解决而遗留给实践哲学之后时代的问题。1、 实践哲

8、学对讲坛哲学的消解到至今还是一种理论上的解决,还没有上升到文化体制上的自我确定。还没有从文化体制和个体人格的基础上解决如何让讲坛哲学成为不可之事。2、当实践消解了政治权威的教条, 使自己成为了真理的诞生地和标准时,实践的自明性并没有真正得到自我确证。从前被各类神父、牧师、领袖和导师所垄断的真理被实践消解之后,并没有成为生存个体的自我价值支撑,而是被放逐到历史主义的辩证过程之中,个体自我当下的价值委身的根据依然没有真正的确立起来。3、对现代汉语言哲学来说,属己的根本问题依然是晦暗不明的。 实践哲学的理论建构,除了具有消解讲坛哲学的价值颠覆作用之外,其具体问题大多是从西语语境中移植来的问题。如所谓

9、的主体间性问题、生活世界的问题、交往理论的问题、后现代的问题等等。对汉语言哲学来说,真实的哲学问题是什么,依然还在探索之中。4、到目前为止, 汉语学术界还依然把中国的学院派的实践哲学理解为马克思哲学文本的标准诠释,尚没有认识到这一哲学运动本身是属于汉语言哲学的范围之内。这一流派不仅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文本的诠释有所差别,也与马克思哲学的文本自身有所差别。其关键就在于中国的实践哲学本身是有其自己的本土化视野。#p#分页标题#e#我们无权要求中国实践哲学对上述问题都给出明晰的回答,当实践哲学从有创见的哲思走向我们的文化语境之时,实践哲学之后的时代已经来临。实践哲学之后的哲学,将采取全新的面貌来

10、从事哲学研究。其特点大致有:1、哲学家们自立门户的时代已开始来临。 这不仅是由于一元化的主义话语模式不再具有学术的合法性,也是由于实践哲学在颠覆讲坛哲学的同时,已展开了哲学研究的广阔空间。哲学家们自立门户独创自己的学派,乃是哲学家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对自己身份加以确证的现实需要和叙事策略。在目前开始打出自己的思想旗帜的哲学家们已逐步从实践哲学家的语义背景中走出,如所谓实践人类学、生存哲学的复兴、日常生活的研究、文化哲学以及后实践哲学的构想等等。2、实践哲学之后的哲学研究,对实践哲学来说, 不是颠覆与消解的关系,而是继承、反省、批判与再创造的关系。对许多实践哲学之后的哲学家来说,实践哲学依然是其思想

11、的主要精神资源,但实践哲学对实践哲学之后的哲学研究来说,不仅不具有文化体制的法权地位,也不具有学术合理性的制约和指导作用,而仅仅是一种资源价值。3、主义话语模式的淡化与谨慎和问题意识的觉醒。 实践哲学之后的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取向将是从主义意识转向问题意识。主义之争依然存在,但主义意识已开始让位于问题意识。主义的意识形态意味将淡化,已逐步变作一种方法论意识,即每一种主义仅仅意味着对问题的独特的切入点,而放弃自己垄断性的权力诉求。4、 与主义话语模式的淡化到问题意识的觉醒相伴随的是哲学话语模式的客观化和私人化将同时确立。在一切公共论域之中哲学探讨的话语模式将杜绝情绪性的言说和社论语式,并进而使哲学

12、研究导向知识的自我累积和知识的自我批判成为可能,进而将太多无意义的废话和非哲学性话语从哲学中排出。在有关心性哲学、价值情怀的私人领域内,哲学语言的私人性将成为一种趋势,哲学研究在此和哲学家的个体情怀是紧密相连的。在实践哲学之后的时代,我主张要构建后实践哲学。后实践哲学并不是刻意与实践哲学相对抗的一种新的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它只是实践哲学之后的一种哲学探索的精神姿态。这个后就是超越。后实践哲学所要表达是基于实践哲学所造就的历史文化及生存景观寻求一种新的精神转向,实现对精神活动的超越奠基和哲学言说语式的转换。我以为,后实践哲学所要关注的问题是:1、实践真的是不证自明的前提吗? 这真的是马克思哲学的

13、唯一基石吗?2、汉语言哲学传统所缺乏的个体位格性, 如何在现代汉语言哲学中加以确立?3、如何确立人作为位格存在的价值及限制, 并建构人走向超越的心性哲学问题?4、如何在实践哲学的语境下实现形上学的重建, 并以此整合心性哲学、文化哲学、实践哲学?我无意表明后实践哲学将成为今后哲学发展的方向,我只是想说,现代中国哲学已开始进入实践哲学之后的时代,这是一个群龙无首(也不需要首)的时代,哲学的个体建构将成为主流和趋势。三、哲学建构的切入点和生存哲学复兴所面临的问题近年来的哲学建构,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一个特殊的论域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或者使自己与一个较为著名的传统相衔接为思想依托。这就使我们

14、不能不发问:哲学建构的切入点是什么?是论域?抑或是其他?我的回答是哲学的切入点不是论域,而是问题。对近现代许多著名的哲学体系的建构而言,往往并不是所谓的论域,而是独特的问题意识和方法论意识,使其成为各领风骚几十年的思想潮流。对一个时代的众多哲学思想来说,能否成为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关键的问题不再在于关心什么论域(这常常和哲学家的个人主观偏好有关,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而在于哲学家的问题意识和方法论意识是什么。纵观西方哲学的发展,每一次哲学方向的转折,无不和一定的问题意识和方法论意识相关联。对处于实践哲学之后的现代汉语言哲学来说,应当具有什么样的问题意识和方法论意识是最为关键的。在近百年来中

15、国哲学的发展中,我们常常把太多的伪问题当作真问题来加以思考,或把非哲学的问题当作哲学问题来处理。如我们的哲学曾经进行无穷无尽的中西文化优劣的比较,进行过所谓中国哲学现代化的探讨,以及中国向何处去问题。当我们的思想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这些即便不称其为伪的问题,也只是表层问题时,我们时代前进速度之慢,并且在同样的问题上犯第二次错误也就不可避免了。那么哲学的问题意识和方法论意识从哪里发生呢?在我看来哲学的问题意识来源于我们的生存困境和自我理解。就现代中国哲学的研究而言,我们必须面对现代中国历史及世界历史中三个基本历史事件和两个运动;三个事件是:鸦片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文化大革命,两个运动则是在科技革

16、命带动下的近代工业化运动和现代的全球化运动。我们的问题都是从此产生的。方法论意识则是基于对传统哲学的思辩反省,从传统哲学的局限处寻找其突破点。我认为,中国现代哲学的关键问题在于:1、人作为位格个体的价值、限制,及其超越的根据;2、社会体制的合法性根基。对此二问题的思考,将为现代哲学其他问题的探讨起到奠基作用。出于对实践哲学之后哲学动态的关注,我们自然注意到近来的生存哲学的复兴。我把生存哲学的复兴看作实践哲学之后的哲学家的门户的自我确立,这是中国哲学家学派意识的觉醒。它表明我们新一代的哲学家已开始尝试立足于本土文化语境来确立自己的哲学建构。通观有关文献,我们注意到生存哲学的复兴是立足于如下的思考:1、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是对存在主义、语言哲学的超越。 是比实践观转向、人的转向、生活世界的转向、文化转向、价值转向、以及语言转向更为基础性的转向。2、生存哲学的复兴,所立足的生存论转向, 是力图超越传统本体论(实体本体论、超验本体论)的生存论本体论,如此的生存论是本体论之所以成为可能的生活基础。这一基础长期以来被传统本体论所遮蔽,因而所谓的生存论转向就是生存论回复,向哲学的生活基础回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