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一中《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学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266698 上传时间:2017-08-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垣一中《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长垣一中《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长垣一中《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长垣一中《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长垣一中《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垣一中《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垣一中《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2-2013 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传记学案(第 6 周)编写人:杜娟 审定人:姜丽 2013 年 3 月 25 日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关注国计民生,感时忧国的精神,在逆境中不懈追求人生价值的抱负,与忍耐和承受苦难的人格。2、了解这篇传记文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体会文学真实性的特点,以及此传记中人、诗、史三者有机结合的特点。学习重点:了解杜甫的文学生涯及诗人在“万方多难”中的人格追求。学习方法:自主搜集资料,对比阅读;对文本质疑的地方小组合作方式研读、探究。一、课前预习:(请同学认真阅读,划线部分熟记)(一)、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与作者简介本文写于 19

2、46 年,历时三年。冯至从青年时代就非常热爱 杜甫。抗战期间,无论是在颠沛流离的途中,还是在相对沉静的昆明山中,冯至都没有停止 对杜甫人生的思考。正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了写作杜甫传的准备,并在 1945 年发表了杜甫和我 们的时代和我想怎样写一部传记两篇相关文章。冯至(1905-1993),出生于河北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回家后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任教。作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 诗人(鲁迅语),其诗歌创作主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作为学者,他的杜甫研究和歌德研究都十分优秀。此外,他的散文作品山水和小说伍子胥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杜甫(公

3、元 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 爷爷杜审言也是唐朝(武 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所以他 7 岁开始学诗,15 岁时就已 扬名。 杜甫的诗歌现存 1400 多首,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 20 多年的社会情况,生 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 经历,同 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 艺术的完美 统一,也代表了唐代 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后代称 为“ 诗史”。 二、预习检查:1、你读了多少首杜甫的诗?记住了哪些?请举例赏析2、填空。(1)穷年忧黎元, _。

4、(2)_ _,百年多病独登台。(3)丛菊两开他日泪,_。 (4) _,路有冻死骨。(5)感时花溅泪,_ _ _。 (6)_ _,天地终无情。3、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表 1:长安十年时间 社会状况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诗歌特点 人格追求746755这时的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长安被阴谋和恐怖的空气笼罩着,几年前饮中八仙的那种浪漫的气氛几乎扫荡无余了。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随之产生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 ;一方面 。诗歌常有 这样的对句:上句说要脱离使人拘束的帝京,下句紧接着说不能不留在这里。在现实 主义 的诗歌创作道路上迈开

5、了坚实的第一步。2表 2:流亡生活时间 社会状况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诗歌特点 人格追求755757安史之乱开始,唐代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剧烈变化:政治上,丧失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御不了外族的入侵;经济上,生产力下降,社会贫困日渐加深。杜甫在长安 沦陷前的一个月离开了 长 安。时代的变化反映在杜甫的诗中,他在这些诗中发扬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此后唐代的诗歌有一部分走向现实主义的朴质的道路。表 3: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时间 社会状况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诗歌特点 人格追求757759唐军收复长安,肃宗也回到长安。杜甫和家属再次回到长安。不仅反映人民的痛苦,而且深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三、学

6、习过程(一) 、 课堂展示自主预习成果,点评并订正。(二) 、合作探究1、关于杜甫传的写作目标,冯至曾经这样要求自己:“还杜甫的本来面目,他的伟大之处和历史局限都要写够,写出分寸。 ”请从原文中找出一两处具体 ,说说冯至是如何实践他的这种写作要求的?2、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 ,它深刻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年的社会风貌,生动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历程。试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为什么杜甫的诗歌会被称为诗史?四、比较阅读(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 题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节选)从 757 年 11 月到 758 年 6 月,他当时只认为这对于他政治的前途是一个打击,但他并没有意识到,

7、他从那狭窄的天地里解放出来了,对于他的诗的发 展却是一个大的恩惠:他由此才得到机会,又接近战乱中的人民,认清时代的苦难,因此而恢复并且 扩展了他的广大的诗的国土,从一个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人民诗人的岗位上。1如何理解“幸而不久他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动 ”这一句子的含意? (2 分)32杜甫在长安生活时期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他诗歌风格有什么影响?(4 分)3文章第四段在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 分)4你认为作者对“长安时期的杜甫”的描述体现了传记的哪个方面的特点?请举例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4 分)(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 题。杜甫在夔州杜甫在夔州最初居住的“

8、客堂”,是在山坡上架木盖起的简陋的房屋:这类的房屋散布在山腰,好像是鸟巢一般。他到这里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按照夔州人民的习惯,用竹筒把水从山泉引到他居住的地方。又因为乌鸡 能医治风痹,他养了 许多鸡,并且催促他的长子宗文在墙东树立鸡栅对于生活上的一些琐事,他下了一番布置的功夫。夔州是三峡里的山城,这里的山川既雄壮又 险恶,杜甫一到这里,便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它们。他一再歌咏的是白帝城,他感到这座城是“ 江城含变态 ,一上一回新”( 上白帝域二首之一)。另一方面,给杜甫的印象最深的,是夔州人民的生活。他看见夔州的许多女子因为男丁缺乏,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结婚,她们 每天到山上砍柴背到市上出 卖,供养一

9、家,有时还冒着危险贩卖一些私盐回来。人们不深究原因,只说,她们面貌丑陋,所以找不到丈夫;杜甫却反 过来问:“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负薪行)他看见峡中的男子,少数富有的驾着大船经商,大多数贫穷的终生充当劳苦的船夫,人 们说, 这里的人都器量狭窄,只图眼前的利益,杜甫也反过来问:“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 ”(最能行) 峡中的人民大部分过着穷苦可怜的生活,而夔州却是阔绰的贾客胡商必经之地, 这两种生活的对照杜甫也写得很清楚。除了歌咏山川和人民生活外,杜甫在这时有了充裕的时间 ,回 忆他的青年时代。他在偏僻的山城与外边广大的世界隔绝,朋友稀少,生活平静,因此过去的一切经历在他面

10、前活动起来。他写了不少长篇的诗叙述他过去的生活。他写 壮游诗,从七岁学诗起经过吴越齐赵的漫游、长安时代、安史之乱,一直到滞留巴蜀,是一篇完整的自传。他还写了八首长诗, 怀念八个人物,集在一起,叫做八哀诗,但它们只有历史的价值,艺术方面并不算是成功的作品。杜甫在这时因为与外面的世界脱离,作 诗的态度有时改变 了。他在成都草堂 时说他写诗的态度是:“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 不惊人死不休。老去 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前两句说他长安时代以来对于诗的努力,极力避免庸俗,生活越艰难,作诗也越刻苦;后两句则说明在草堂的生活较为清闲,对着美丽的自然界可以信口成章了。无 论是刻苦努力,或是信口成章,由于

11、他有充实的生活体验,都能写出像他天宝末年以后那样富有创 造性的诗歌。但是到了夔州,他又把一部分的精力用到雕琢字句、推敲音律上边去了。他在 遣闷戏 呈路十九曹长里说“ 晚节渐于诗律细”,又在解闷 十二首里说“颇学阴(阴铿) 何(何逊) 苦用心”。并且在指导儿子宗武学诗时,也教他熟读文选,以便从中采撷 辞藻:这好像又把诗歌扯回到 “研揣声病、寻章摘句”的时代里去了。4但杜甫夔州时代的诗并不是每一首都是这样写成的。他用这种态度写出来的代表作品最明显的是秋兴八首、 诸将五首。这些诗里不是没有接触到实际 的问题,不是没有说到国家的灾难与人民的贫困,不是没有写出时 代的变迁和自己热烈的想望,可是这些宝贵的

12、内容被铿锵的音节与华丽的词藻给蒙盖住了。使后来杜 诗的读者不知有多少人只受到音 节与词藻的迷惑与陶醉,翻来覆去地诵读,而不去追问 :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因此在解 释上也发生分歧。与此相反,反倒是在写怀里毫不费力地写出来的“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读起来觉得亲切动人;而像宿江边阁里“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那样的诗句足以表达出诗人的品格。杜甫在夔州,身体时好时坏,疟疾、肺病、 风痹、糖尿病都不断地缠绕着他,最后牙齿落了一半,耳也聋了,几乎成了一个残废的老人。他在这种情形下,两年内写了四百三十余篇 诗,占有他全集诗中的七分之二,而且其中有不少的长篇, 这是一个丰富的 创作时期。由于生活的限制,在

13、内容和思想上比起过去的作品都略有逊色,但其中也不缺登高这样的杰作。(节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杜甫爱用惊险的文字描画三峡里山城的雄壮 险恶,这说明诗人十分注重以恰当的文字形式表现作品内容。B.负薪行和最能行等诗歌反映了峡中人民 穷苦可怜的生活状况,是杜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优秀诗篇。C.“晚节渐于诗律细” 、“颇学阴(阴铿) 何(何逊) 苦用心” ,说明杜甫晚年作诗时在字句和音律上下了很大工夫。D.杜甫的一些注重音节与词藻的 诗使读者迷惑与陶醉,以至于翻来覆去地诵读也难以知道诗里边到底说了些什么。E.“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诗人在老病时也没忘

14、记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责任, 质朴的诗句中表现了诗人的品格。2.从传记中看,杜甫在夔州时的诗歌创作题材上具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答: 3.文章最后说“这是一个丰富的创作时期” ,依据所选的这部分文字,你认为影响作者创作的背景因素有哪些?答: 4.第四段说杜甫“作诗的态度有时改变了” ,你认为“变”在何处?这一改变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依据文本加以阐述。答: 5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学案参考答案一、 2.(1)叹息肠内热(2) 万里悲秋常作客(3) 孤舟一系故园心(4)朱门酒肉臭(5) 恨别鸟惊心(6) 眼枯即见骨二、 表 1:长安十年时间 社会状况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诗歌特点 人格追求746-755这时的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长安被阴谋和恐怖的空气笼罩着,几年前饮中八仙的那种浪漫的气氛几乎扫荡无余了。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随之产生一种矛盾心理: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 又想在长安谋个官职。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歌常有 这样的对句:上句说要脱离使人拘束的帝京,下句紧接着说不能不留在这里。在现实 主义 的诗歌创作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形成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表 2:流亡生活时间 社会状况 杜甫经历 代表作品 诗歌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