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新课标教案第二单元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2660196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新课标教案第二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五年级语文新课标教案第二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五年级语文新课标教案第二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五年级语文新课标教案第二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五年级语文新课标教案第二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新课标教案第二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新课标教案第二单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学五年级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程纲要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程纲要课程名称:语文课程名称:语文 课程类型:课程类型:必修 教材来源:教材来源: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 2012 年版 适用年级: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9 9 课时 设计者设计者: :五年级语文组五年级语文组 超化镇第一小学超化镇第一小学背景背景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本组选编的诗词散 文,都是游子们思乡的绝唱。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二是 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却因人而异,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

2、通过 一些景物表达出来。配合本组专题, “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让学生策划题为“浓浓的乡情”的活动和以 “二十年后回故乡”为内容的想象作文。学习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优 美的语言,感受人物的美好情感。目标目标5 古诗词三首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2我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 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我能体会作者的 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知道思 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6 梅花魂1、我能借助拼音和和工具书正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灵

3、魂、一缕、幽香”等 14 个生字 新词。2、我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知道梅花的品性,能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会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3、我能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7*桂花雨1、我能学会本课生字,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 提前、香飘十里。 ”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我能通过自读自悟和同学交流, 语句中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8*小桥流水人家1.我能借助拼音和工具书正确认读本课“潺潺、婀娜、粼粼”等六个生字新词。2.我会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学习作者的描写和表达方法。3.我通过自读

4、自悟和小 组交流感悟作者故乡的怀念,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内容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5 古诗词三首 3 课时左右6 梅花魂 2 课时左右7*桂花雨 1 课时左右8*小桥流水人家 1 课时左右口语交际 习作二 1 课时左右课课程程内内容容回顾 拓展二 1 课时左右实施实施教学方式2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分层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实施对策 1.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规范学生的书写 在指导写字时,教师一定要板书示范,指导不容易写好的笔画、容易写错的笔顺,要求学生把字写 端正,写美观。为避免学生的疲劳,一

5、节课写的字不要太多,要分散到每一节课中去。我们要注意把握, 不是字写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注意写字的质量。还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和监督,引导学生养成 良好的书写习惯。 2.重视阅读,注重积累,由扶到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培养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 老师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并鼓励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运用阅 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表达。同时注意好的作品对习作的引导作用。也可以创造一些机会, 让孩子们通过小组活动,开展观察、调查,共同探究,合力写作。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 程中提高习作能力。评价评价(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1.利用课堂学生自

6、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2.利用信息交流平台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3.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4.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及时互评。(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测试:生字默写平均错误在 10%以内,近、反义词平均错误率 5%以内,速度每 5 分钟分钟一道题;课内阅读题平均错误率在 10%以内,课外错误率在 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2.进行一次小练笔的练习。应主要考察学生对优美词语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否将这些词语运用到写作中;是否能够灵活仿照那

7、些优美的段落;是否有善于发现和善于观察的习惯;能否有效地记录身边的人和事;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孩子们马虎大意的毛病加以控制;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也可以让和社区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55 古诗词三首古诗词三首导学案导学案教材来源: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教学主题:5 古诗词三首 课时:课时:2 课时 授课对象: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设计者:范小花 新密市超化镇第一小

8、学 3目标制定的依据目标制定的依据1.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 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2.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 、 秋思 、 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热 爱。 泊船瓜洲写了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的惆怅,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秋思写了诗人客居洛阳,见秋风而思乡时

9、,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诉尽,表达了对家乡, 亲人的思念之情。 长相思通过描写戍边将士在风雪声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表达了羁旅怀乡之情。3.3.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四年半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 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阅读中揣摩文章的 表达意图。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分析作品,培养 学生的阅读情感,明白做人的道理。 学习学习目标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2我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

10、义,能用自己的 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我能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 者的思乡之情,但知道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通过自读、预习检查测试目标一的达成。评价任务二:通过品读体验指导朗读测试目标二的达成。评价任务三:通过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事例测试目标三的达成。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学习活动学习活动评价要点评价要点环节一 情景导入 检查预习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思乡是一种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怀,她像血液一 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由古至今,从未间 断。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思乡的诗词。我们先来学 习前两

11、首诗。环节二 明确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2我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3我能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知道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4活动一一、检查朗读,读通古诗。二、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诗歌大 意。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画出 不懂的问题。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3老师质疑检测:“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身 在何处呢?”引出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感知古诗大 意。(完成目标一)学法指导:同学们认真朗

12、读古诗,借 助课下注释体会古诗的含义,体会古诗的 情感。加油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评价目标一)环节三 导学探究活动二朗读品味两首诗,体会诗情,感悟诗境。对比 两首诗的异同。1小结过渡。2引导品读泊船瓜洲 。(1)自读批注,读解语境。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 念。 (2)交流感悟,相机指导朗读。重点品读“一水 间” “只隔” “绿” “又” “何时” “还” 。(3)还原诗境,感情朗读。(4)角色替换,自由吟咏。背诵诗文。 备注:备注: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句子 中蕴含的道理。 借助教师范读、自由朗读以及配乐朗读加深 学生的情感体验。 (完成目标二)(完成目标二)学

13、法指导: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评价目标二)(评价目标二)环节四 展示反馈自读体会秋思(1)小结过渡:在奉诏进京的途中,是融融的 春风,家乡的春景勾起了诗人无限的乡愁,那引发 了客居洛阳的张籍乡愁的又是什么呢?思乡的王安 石,久久地站在瓜洲古渡,江水边,明月下,想着 自己的家乡,发出了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 那思乡的张籍又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诗文, 深入体会。(2)自由朗读体会。(3)交流汇报,扣住“见秋风” “意万重”深化 对诗文的感受。指导朗读。对比梳理,整体朗读。总结:两位不同朝代、不同身份的作者因为 不同的原因离开了家乡,在不同的环境中又因为不 同

14、的缘由触动他们共同的情感这就是思乡。 (完成目标三)(完成目标三)(评价目标三)(评价目标三)环节五 达标检测总结三首诗词,整理对比学习本课的思乡诗词。 独立或合作学习收集到的诗词,完成下面表格。题目 作者 背景 思乡缘由 作者表现表达特点附:板书设计附:板书设计古诗词三首题目 作者 背景 思乡缘由 作者表现表达特点5泊船瓜洲 王安石 奉诏入京 春意浓 追问明月 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 秋思 张籍 客居洛阳 见秋风寄写家书 叙事抒情 含蓄感人55 古诗词三首古诗词三首导学案导学案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材来源: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教学内容来

15、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 教学主题:教学主题:5 古诗词三首 课时:课时:2 课时 授课对象: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设计者:范小花 新密市超化镇第一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目标制定的依据1.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 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3.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 、 秋思 、 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都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热 爱。 泊船瓜洲写了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的惆怅,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秋思写了诗人客居洛阳,见秋风而思乡时,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诉尽,表达了对家乡, 亲人的思念之情。 长相思通过描写戍边将士在风雪声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表达了羁旅怀乡之情。3.3.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四年半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初步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 积累理解词句的能力,能够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