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总结-安徽大学工商管理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265828 上传时间:2017-08-17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总结-安徽大学工商管理系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总结-安徽大学工商管理系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总结-安徽大学工商管理系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总结-安徽大学工商管理系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总结-安徽大学工商管理系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总结-安徽大学工商管理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总结-安徽大学工商管理系(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现代物流概述第一节 物流的概念一、物流的产生消费流通(生产与消费的间隔)所有权间隔 所有权的转移 生产所有功效商业流通场所间隔 综合 产生场所功效 运输物流的转移 物流时间间隔 产生时间功效 保管(流通的构成与机能)二、 物流的概念美国物流协会定义: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这个过程包括输入、输出、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物料回收。“物流”一词是从美国“Physical Distribution”而来的,原意是“物的分发” 。20 世纪 60 年代逐渐由 Logistics(后勤)取代。我国的定义:物流是为消除物质资料实体从生产者到消

2、费者之间的场所间隔和时间间隔的物理性活动,具体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及信息处理。三、物流相关理论及发展历程(一)物流相关理论1、物流的商物分离说商流:即商业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其所有权转移的商品交换。商流活动包括:商业交易活动,商流情报活动商流是物流的前提,物流是商流的保证(1) 商流与物流的统一生产所有权间隔场所间隔时间间隔数量与品种的间隔(2) 商流与物流的分离2、物流的黑大陆学说:彼得德鲁克物流是“黑暗大陆”1962 年 4 月,彼得德鲁克撰文认为:我们对物流的认识就像拿破仑现在对非洲大陆的认识。3、物流冰山说: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从研究物流成本中发现,现行

3、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能掌握物流 费用的实际情况,恰如人们对冰山的认识一样,绝大多数不为人所知。4、物流的“森林说”美国学者提出:物流整体效应如同森林,物流是一片森林而不是一棵棵数木。指出物流是一个整体,是一种结构,对物流的认识不能只见功能要素不见结构要素。强调物流总体效果。5、物流的供应链理论6、第三利润源学说:来自日本第一利润源是资源领域,第二利润源是人力资本,第三利润源是物流7、效益背反和物流整体学说效益背反是指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某个功能要素的优化或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 N 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亦然。如创造地点效益和运输、库存等成本

4、相关联。(二) 、物流发展的几个阶段1、物流萌芽阶段(19451964)背景:世界大战结束,消费需求旺盛特征:(1)增加产品物种(2)拓展销售渠道(3)控制单一成本2、实物分配阶段(1965-1979)20 世纪 6070 年代,企业开始重视产品物流(主要是产品配送) ,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确保把产品有效地送达顾客原因:(1) 、扩大市场份额,满足不同层次顾客需要,扩张其生产线;(2) 、对付内外部压力,倾向于生产非劳动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品,因为存货成本、包装成本及运输成本的增加,导致物流总成本增加(制造者 仓储 市场)3、物流整合阶段20 世纪 7080 年代,企业把物料管理与产品配送综合起来

5、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效益,如零库存,全面质量管理等方法,大大地改进了物流系统管理。原材料 仓储 制造商 仓储 市场原材料物流 产品物流 综合物流管理4、供应链管理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企业把着眼点放开至物流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原材料的供应商和制成品的分销商,即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方法从节约成本与提高服务水平的观点看,具有很大的潜力供应商 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 客户信息流产品流现金流四、现代物流兴起的原因1、消费者需求的变化2、运输管制的放松3、信息处理技术的商业化4、通信技术的发展5、全面质量管理(朱兰的“质量环” )6、联盟五、物流的活动1、运输; 2、存储; 3、包装; 4、物料搬运; 5、

6、订单处理; 6、预测; 7、生产计划; 8、采购; 9、客户服务; 10、选址; 11、其他活动(零部件与服务支持、回收物品处理、废品处理等)第二节 物流经济活动的性质与作用一、 物流经济活动的性质(一) 、物流的增值性:物流创造时间价值物流创造场所价值物流创造形态价值物流创造占用价值(二) 、物流的减效性:物流增加成本物流增加环境负担二、 物流的作用1、物流在国名经济中的作用(1)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是联合社会生产各部门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纽带;(2) 物流的发展对经济的规模、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速度具有制约作用;(3) 物流的改进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第三利润源)2、物流对

7、企业经济运行的作用(1) 物流是企业生产连续进行的前提条件;(2) 物流是保证企业商流顺畅进行,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3) 物流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第三节 物流管理的内容与任务一、物流管理的概念与任务物流管理:是企业根据物质资料实体运行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的过程。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追求全过程的物流费用和效益达到最优。物流管理的核心: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创造顾客价值二、 物流管理的内容1、物品在空间上位移的合理化2、物品在产

8、需之间的时差效用3、物品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相关的包装、装卸和运输、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问题三、 物流作业的目标1、快速相应:关系到一个企业能否及时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2、最小变异:将破坏系统作业表现的任何未预期的事件的影响减至最小,可以从内部作业和外部作业着手;3、最低库存:目标同资产占有和相关的周转速度相关;4、集中运输:追求运输费率的最小化;5、质量:实现零缺陷物流作业,如安全,无缺失,送货的准确性;6、生命周期支持四、 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1、共同物流管理(建立共同配送中心)2、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一体化物流)3、动态联盟物流管理第二章 整合在物流中的作用第一节 企业物流运作中的功能分类

9、企业物流的功能:网络设计,信息,运输,存货,仓储,物料搬运和包装企业物流的能力是通过对以上五大功能的协调来实现的。一、 网络设计网络设计的重要工作之一是确定所需的各种设施的数量、地理位置以及在各设施内所要开展的工作二、 信息信息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信息的质量和及时性信息质量问题有两类:1、趋势预测信息的不准确,从而导致存货不当(过剩或短缺)2、订单处理的信息不准确,导致销售不能完成,增加物流成本物流信息功能关键目标是平衡物流运行系统的各个部分三、 运输实现的三种方式:自有车队运输、合同运输、公共运输影响运输的三大因素:1、运输成本:为两个地理方位间的运输所支付的款项,以及与在途存货有关

10、的行政管理费和维持费2、运输速度:完成特定运输所需时间3、运输一致性四、 存货存货需求取决于网络结构和期望的客户服务水平良好的存货管理政策基于五个方面的内容:1、客户细分:根据客户对企业的贡献进行分类;2、产品需求:(帕累托定律,又叫 80/20 定律,从而可以进行 A、B、C 分类库存管理)3、运输一体化:统一安排运输可以节约成本4、时间上的要求:准时供应,即时供应等的顾客需求5、竞争性作业表现五、 仓储、物料搬运和包装对物料的加工、搬运、包装等,关系到物料的货损、运输安全等。加工是改变物质的形状和性质,一定产品的活动。搬运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对货物进行装卸。包装是生产活动的终点,同时也是物流过

11、程的起点(马斯特箱,托盘,集装箱等)第二节 企业物流整合的框架物流可以分解为货物流和信息流货物流供应商 采购 制造支持 产品配送 客户信息流物流整合示意图一、 货物流1、采购2、制造支持3、产品配送二、 信息流1、计划和协调流:根据信息进行协调2、作业流(计划协调流)战略目标 能力限制 物流需求 制造需求 采购需求预测 存货安排存货管理订单管理 订单处理 配送作业 运输 采购(作业流)第三节 物流整合的阻力1、 组织结构的性质。传统组织结构对供应链物流的障碍2、 绩效衡量体系的确立(现有绩效衡量体系多是针对传统组织结构而建立的)3、 货物所有权问题在物流中的作用和风险4、 信息技术(信息的共享

12、难度、安全性等)5、 知识相互传递的能力第三章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一、 现代竞争环境的特征及其影响21 世纪全球竞争环境的特点:1、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信息资源利用要求提高2、产品研发提升到企业竞争的重要地位3、全球化市场的建立和无国界竞争的加剧4、用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出现5、全球化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经济全球化下企业面临的压力1、企业面临的压力:(1) 、进一步满足顾客需求的压力(2) 、平衡售前、售后服务和运作成本的压力(3) 、企业内部变革面临更多的压力2、企业面临的具体挑战:(1) 、缩短产品研发周期(2) 、降低库存(3)、缩短交货期(4) 、提供定制化

13、产品的服务二、供应链管理的产生1、一体化2、企业协作3、供应链管理三、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方向1、供应链建模技术2、供应链管理技术3、供应链管理的支持技术第二节 供应链的概念与特征一、供应链的概念(英)物流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供应链是指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或活动的上游及下游企业所构成的网络。(美)全球供应链论坛:供应链管理是从最终用户到最初供应商的所有为客户及其他投资人提供价值增值的产品、服务和信息的关键业务流程的一体化。(我国) 物流术语:供应链是在生产和流通的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供应链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

14、、协调与控制。二、供应链的结构1、供应链的构成要素:(1)原材料或零部件供应商 (2)制造商(3)批发及物流(4)零售企业供应链的四个要点:(1) 供应链是一个单向过程,链中各环节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通过链的联系成为一个整体;(2) 供应链是全过程的战略管理,不能只依赖于各部分环节的信息,否则,可能导致计划失真;(3) 不同结点上的库存观不同,在物流的供应链管理中,不把库存当作维持生产和销售的措施,而将其看成是供应链的平衡机制;(4) 供应链管理采取新的管理方法,如用解除最薄弱链寻求总平衡(木桶效应) ,用简化供应链方法防止信号的堆积放大,用经济控制方法实行控制等2、 供应链的网络结构:(1)

15、 、供应链的长度,即所包含的层面数(2)、各层面供应商或客户的数量(3) 、各层面之间的联系3、供应链的几种网状结构类型(1) 、 “V”形供应链(发散型供应链网)(2) 、 “A”形供应链(会聚型供应链网特征:供应商远远多于用户(3) 、 “T”形供应链特点:从大量的供应商处采购大量的原材料供应给大量的用户三、 供应链的特征动态性 远程性 复杂性 择优性 虚拟性四、 不同主体的供应链形态结构1、以生产商为主体的供应链:海尔 、戴尔2、以批发商为主体的供应链:正态3、以零售商为主体的供应链:家乐福五、 供应链的流程分析1、供应链的流程类型(1) 、物资流通(2) 、商业流通(3)信息流通(4)资金流通2、流程分析(1)环节法:是将供应链流程分解为一系列的环节,每个环节用来连接供应链中两个相继出现的阶段。(2) 推/拉法分析:拉动流程:是由顾客订购启动的流程推动流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