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花开春正浓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654654 上传时间:2018-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改花开春正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改花开春正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改花开春正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改花开春正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改花开春正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改花开春正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改花开春正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改花开春正浓-中学语文二轮课改首届课改能手大赛总结一 综评时间:2007年11月22日晚上7:30地点:第一中学北校区阶梯教室(临时评课点)情景:窗外,已是华灯绽放;室内,评委们却仍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从下午四点到现在,大家都在忙于大赛最后的综评工作。每位选手的精彩表现如电影般又都在评委的评说中一一回放。十节课课课精彩,十位教师个个突出,每个人都有优点、长处,每个人都在超越着自我。明知道是竞赛就有排名的先后,可评委们握着笔迟迟下不了手,唉,怎一个难字了得!二 感动吴海英,一位年轻的母亲。孩子才刚九个月,讲课期间爱人又出差在外。她完全可以找个理由不参加此次竞赛,但为了顾全大局,她克服了常人难以

2、想象的困难,白天照常上班,晚上把孩子哄睡后,自己再挑灯夜战,几乎每晚都要忙到凌晨两点,个中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终于她以饱满的精神、巧妙的设计、精湛的语言出现在讲坛上,赢得了听课教师的高度评价。(据说,赛课后小吴老师因操劳过度,高烧达39度,其精神可谓感人至深。)三 特点二轮课改的倡导,不仅焕发了教师们的教改热情,更为油田教育注入了一股新的生命的活力。本次课改能手大赛,中学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认为可用“一高”、“一新”、“三突破”来概括:“一高”:参赛选手水平高。本次参赛选手共十位,其中获得局教改新秀称号的占40%,取得局优质课二等奖的占40%,另外20%也是学校的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真可谓精英荟

3、萃,豪杰齐聚。这些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理论水平高,在新的理念指导下,他们引导得体,方法灵活,学生活动充分,手段运用恰切,课堂上生机勃勃,精彩纷呈,较好地体现了中心倡导的“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目标,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平台,令听课的教师耳目一新,倍感“不虚此听”。“一新”:赛课组织形式新,更科学规范。首先,为了考查选手的综合素质,引领他们向更高目标努力,除现场作课外,还增加了理论测试;为检查选手课堂教学实效,还加入了对学生的课堂测试与评价;为加强师师之间的互动,还引入了听课教师评价等环节。其次,以往参赛教师一人作一节课,本次十位教师每两位为一组,同作一课,教师对教法的选择、对学法的指导、对重难

4、点的把握与突破等不同处理,一看便知,便于看课教师在对比中取长补短。此外,观课后各校以校学科组为单位写的观课感言,充分体现出教师们看课的认真、反思的深刻以及本次活动在教师们教学中所引起的震动。三突破:1、 教学形式上有突破。一堂课的质量如何,不在于教师个人的教学技艺得到怎样的展示,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阎合民、钱华两位老师通过让学生汇报展示学习成果的形式,较好地阐释了中心提倡的三段式教学结构,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善学”。 在教授阿里山纪行时,阎老师把课堂95%的时间都给了学生,教师只将学生展示汇报中重视不够的问题提出来加以明确与强化,进一步促进并达成了课堂目标的实现,从而发挥出教师的“善导”作用。把

5、课堂充分放给学生,这种相信学生、积极调动学生的勇气令人佩服。更体现出本次课改倡导的“自主” 的目标。2、对文本的解读有突破。(1)对文本的解读更细、更深入。十位教师通过设计词句的揣摩、语言的品味、文意的理解、篇章的把握、艺术手法的鉴赏等教学流程,深入文本之中,教给学生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的方法,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刘丽老师通过“感知课文感受美”、“深入课文品味美”、“拓展课文表现美” “课外写作寻找美”这几个板块的教学,引导学生感受西双版纳的美丽。沈晓宇老师循循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依据,细致地分析渔夫的故事中魔鬼的形象,较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对文本的解

6、读中巧妙地融入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如,陈新伟老师在讲秋水一课时,为了检查学生是否听读认真、是否真正掌握了字的准确读音和对特殊句式的理解,故意将文章中的个别字音和断句读错,让学生发现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扫清了阅读障碍。这种“别有用心”的意图不仅推动了教学进程,还起到了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表现出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艺术,给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对文本的解读体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不是缺乏能力,而是教师对他们缺乏信任,低估他们的学习能力。但钱华老师在教渔夫的故事时,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编成课本剧,自导自演。课堂上,学生的表演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他们的表演惟妙惟肖,充分体

7、现出学生对文本较为深刻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据钱老师讲,这两个学生平时学习并不认真,甚至有个学生平时上课就特别好动,学习成绩也平平,这次教师把这个机会给他们,他们简直是“受宠若惊”,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他们认真研读文本,细心揣摩人物,所以才有课堂上精彩的表演。看来,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信任,是获得表演成功的助推器。(4)在文本的解读中能有机地将读、写、说结合起来。如,裴蕾老师在教美丽的西双版纳时,精心设计了“说一说(感知一篇)-解说文章结构美;读一读(精品一段)-品读优美词句、精美片断;写一写(巧学一招)-学写导游词、学写小标题”这样几个教学板块,紧扣文本,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基本

8、语文能力训练,较好地体现出学以致用的思想。3、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有突破。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是新课标对语文性质的重要论断。一直以来,人们的认识都有偏差,因此实践上暴露出不少问题。过去在教学中抽空了人文内涵,成为一种纯工具的操练,后来又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人文性张扬有余,工具性又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两者如何统一?本次大赛,参赛选手都作了不同程度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如,邹燕妮老师在讲秋水一课时,先紧扣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字、词的辨析和句子的翻译等练习,检查学生预习,夯实文言基础。为了使这些支离破碎的文言知识与文章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邹老师接着以“读”为抓手,通过“初读-读准

9、字音”、“再读-读准停顿”、“三读-读出感情、语速、语调”、“研读-读懂内容、读出启示”等环节的设计,外引内联,如一线串珠,让学生在反复的文本阅读中,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思想,领会作者意图,提高思想认识。最后又通过探究学习、拓展阅读,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较好地处理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体现出作课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对教材的理性处理。四 反思首届课改能手大赛已经落下帷幕,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深刻的。纵观这十节课,虽然老师们努力以新的观念、方式来诠释自己对二轮课改的理解,但从具体操作中还是暴露出了目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思一:“自主高效”的语文课堂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到底什么样的

10、课才是好课?众说纷纭,不一而足。但归结到一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学有所获,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进而能够主动学习的课才是好课。在这里,我想引用钱梦龙先生的活来说明。钱先生曾说:“如果我们确认教师 平等中的首席的地位,那么,在对话过程中应该怎样体现首席的作用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营造对话氛围-使对话在民主、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组织对话过程-使对话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调控对话方向-使对话始终围绕当前的话题进行保证对话的省时和有效-使对话过程成为有效率的师生互动过程”。反思二:如何防止“填鸭式”变成“牵羊式”现象。从前,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现在,教师们接受了新的理念,积极努力地转变自己的

11、角色,想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其出发点是好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琐碎频繁的师生问答却应运而生。其实,我们不是反对提问题,如果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领学生进一步阅读文本,建构知识,锻炼阅读能力,获得审美愉悦,受到熏陶感染,那就是成功的语文教学。我们只是不赞成把问题分割的太碎,表面看学生在互动、合作,实质上给学生的思维空间比较狭小,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尤其是有的老师在有些环节上走过场,不给学生阅读文本的时间,似乎提出问题就是为了追寻一个答案。这能说是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吗?著名教育家钱梦龙先生的给学生提供“话题”和著名特级教师、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专家余映潮先生的“主问题”设计其实

12、可以给我们启发和借鉴。不管是“话题”还是“主问题”,其主要特点是:思维空间大,有时候一堂课只要两三个话题;学生围绕“话题” “话题” 或“主问题”发表意见,其“答案意识”淡化,学生获得的认识往往是多元的。反思三:怎样让学生读起来。数理化学科中学生的实践主要是演算和实验,语文学科的实践就是“读”(这里包括口诵、眼看)。 特级教师韩军认为,美读吟诵,是“人心”感应“文心”,是化别人的文字为自己的血肉,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这样才能“积淀语感,奠定文字之基,养浩然之气”。“看似最笨之法,实际上是最实在之法、最基本之法。熟诵100篇古文、200篇白话文、300篇古诗词,语文就不必再学了。”至于是不是

13、“不必再学”暂且不论,但有一点,语文课没有朗读、没有与文本作者反复的交流,是不可能真正领会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妙处的。在十节课中,尽管都设计了读,但多数教师给学生留读的时间不足,有的环节甚至流于形式,刚刚开始便匆匆结束。这种现象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读”起来呢?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读的重要性,给学生留足读的时间;其次,给学生创造读的环境与氛围,搭建读的平台(如,竞赛朗读,配乐录音等等);再次是教师能以自己的阅读给学生以示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张红栓老师的示范朗读就给学生一种榜样的力量,引得学生也跃跃欲试)。反思四:课改呼唤有鲜明教学风格的教师。艺术风格是艺术家成熟的标志

14、,教学风格是一个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趋于成熟的标志。教学作为教师个人的精神劳动,必然体现出个人的教育特征。它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具有独立处理教材的教学个性(孙煜老师在设计漫话清高一文时,能根据教材特点和学情确定“随笔的写法” 这一教学目标,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独特把握。遗憾的是在实际操作时因时间关系这一环节没来得及呈现),能跳出教材用教材;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具有活用教学模式的教学个性,会跳出模式用模式。本次大赛中“有的课生动活泼,波澜迭起;有的课朴实自然,含而不露;有的课貌似平淡,却在平淡中见功底;有的课设计巧妙,过渡自然,浑然天成”(引第七中学听课感言),较好地体现出参赛选手不同的教学风格。但也看到有

15、些教师在教学结构上延续老套,对教材的处理只是照搬教材套用别人的说法,教学模式生搬硬套,缺乏灵活与创新,加上个别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欠扎实,教学语言不流畅,课堂评价干巴单一,缺乏感染力,导致课堂缺乏应有的活力和张力。我们呼唤更多具有个人独特教学风格的语文教师涌现,给我们的二轮课改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反思五: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是积极思维的结果。我们常

16、常看到在公开课中往往只是老师向学生提问,很少看到学生向老师提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学生没有疑问,一是老师把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都思考到了,由老师提了出来(老师代替学生思维);二是不敢设计让学生提问的环节,怕教师解答不了当众出丑。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从教师做起。一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即能独立思考,敢想敢干,勇于创新;二要创造条件、创设环境、搭建平台让学生大胆质疑,如,对教材的遣词造句、结构方法等展开质疑,对成语、俗语等展开质疑(例:有志者未必成、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三十六计走非上计等),对教师的讲解进行质疑等等,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让他们乐于质疑,有疑可质,学会质疑。期待语文同仁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让二轮课改之花开得更加鲜艳!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