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643216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及成因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及成因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征,季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通过读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他们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 3、通过评价季风气候的利弊,树立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观念,增强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成因。 难点: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及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探究式教学,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 4、学生学法学生学法:1、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使学

2、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5、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本地一年中的风向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 对本地气候有什么影响。 【新授过程】 (1) 、要求学生熟读课本,同桌讨论、分析回答:列表比较冬夏季风的发源地、风向、特 点等。引导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完成表格 源地风向特点夏季风太平洋、印度洋偏南风暖、湿冬季风西伯利亚偏北风干、寒(2) 、读“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联系以前学过的“中国地形分布”图、 “我国年降水 量的分布”图“冬夏季风”图分析、分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找

3、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所经过的山脉,并标识在图中的适当位置。 。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降水差异?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依据? (4)利用课件演示动画“锋面雨的形成”,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短文“锋面雨”。 (学生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订正) (3)提问:我国季风形成的原因及特征; (4)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显著(一)(一) 、季风概述、季风概述定义:是指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或行星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 季节而改变的现象,称季风。 (1)最主要特征是一年中随同季风的旋转,降水发生明显的季

4、节变化,东亚南亚东南亚为两个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但两者因纬度地理位置等的差异,季风气候亦各有特征。 (2)冬夏季风:每年约自四至八月受海洋气流控制,盛行东南、西南风,是夏季风;自九、 十月至翌年二、三月受大陆气流控制,盛行北、西北东北风,是冬季风。(3)由于季风强弱与进退时间每年不一,故季风气候易于发生旱涝自然灾害,如干旱少雨 是由于暖空气过强,今年的洪涝多雨是由于暖空气较弱,雨带滞留南方。(4)季风气候: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而引起的大范围地区的盛 行风随季节而改变的现象,称季风气候。(二)(二) 、我国显著的季风气候、我国显著的季风气候1、成因: 中国位于地球上最大的大陆

5、亚欧大陆东南部。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特别是热 力作用的差异,冬季亚洲大陆是冷空气的源地,形成冷高压,冷空气从大陆向四周辐散; 夏季陆地加热迅速,形成热低压,暖湿空气从四周海洋吹向低压中心。这种冬夏相反的盛 行风向的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这一变化就形成了中国的季风气候。 2、冬季风 大陆上的冷高压于 9 月形成,中心位于蒙古。由此吹出寒冷干燥的西北或东北季风,最 先到达中国北方,很快就向南推进到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教师讲解】冬季风随季节变化而逐月加强,1 月最强盛,每隔 710 天冷空气爆发南下, 至华南地区 24 小时可降温 1216,有时伴有中到大雨。海南岛亦可降温 8以

6、上。 冷空 气到达南部沿海一带常有低云形成,并伴有毛毛细雨。冬季风强盛时可吹到澳大利亚北部, 亦即冬季风的最南界限。南北半球冷暖空气经常混合于此辐合带或热带辐合带,这时从亚 洲大陆吹来的冬季风在西太平洋上与北太平洋由副热带高压吹来的凉湿气流相遇后形成一 条南北向的辐合线,在这些辐合带上降水量较丰沛。 冬季风只盛行于低空(3000 米以下) , 中国西南青藏高原海拔平均在 4000 米以上,因此冷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冬季风沿高原 东侧及其以东流向中国东部地区。冷空气常随冷锋南下,在北部多大风晴天,至江淮及其 以南地区运行缓慢;在云贵高原地区常形成一条静止锋,表现为大范围的阴雨天气。 3、夏季风

7、 4、5 月亚洲大陆升温迅速,形成热低压,其中心位于青藏高原西边。而由太平洋副热带 高压辐散的暖湿气流从东南沿海地区以东南或南季风形式深入到北部及河套一带,其气候 特点表现为湿热而多雷阵雨。影响中国的夏季风来自 3 个源地:(1)第 1 支源于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过印度半岛 影响西南及华南地区;(2)第 2 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赤道经印度尼西亚或马来半岛与第 1 支 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汇合成赤道辐合带; (3)第 3 支气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 南季风。它们深入到中国东北地区的西北部及内蒙古的北部,亦即为中国

8、夏季风的北界, 它与从西北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带来了充沛的降水。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 示夏季风的活动。 【教师讲解】东亚夏季风进退有两次急进和一次速退。一般 5 月初夏季风盛行到华南,此 时即为华南季风雨的开始;5 月底或 6 月初盛行到西南地区;6 月中夏季风突然盛行到江淮 流域,即为江淮流域梅雨季节的开始。 7 月中夏季风再次北跃到华北与东北地区,即为北方 地区雨季的开始,同时亦为华中梅雨季结束进入伏旱天气;到 8 月中下旬为夏季风鼎盛时 期,此时推进到达中国最北和最西界限。因此夏季风活动从华南到华北以北地区约需 4 个月之久。 而其撤退又是一次突变,一般 9 月初北方的冷空气开

9、始加强,即冬季风开始建立。 冬季风的来临只需 1 个月的时间,很快从北向南抵达华南或沿海地区。中国夏季风的进退与 另一著名季风区的印度季风进退速度恰好相反,印度夏季风的来临呈爆发式,从南到北只 需 1 个月,而它的退却需 45 个月的。 4、我国主要的季风类型及分布: 我国主要是: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1)温带季风气候 综述:出现在北纬 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 ,以 北地域、朝鲜半岛、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南部。具体在华北地区、东北地区、 日本本州东北地区、北海道岛、朝鲜半岛大部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 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季气温低

10、于0度,夏季雨水最多。冬季这里 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 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 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四季分明,冬夏季风方向变化 显著。 (2)亚热带季风气候综述: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 团交替 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 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夏季太阳高角度大,气温较高,从热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带来 丰沛的降水。冬季温和

11、少雨:最冷的月份平均温度在18以下,0以上,冬季较温和,因 为本地纬度较低,受黑潮影响,离冬季季候风源地远,地形起伏使冬季季候风受削弱。但 台湾北部与日本群岛南部因季风过海,削弱了冬季季候风的强度,故冬季气候比起相同纬 度的沿海城市显得特别温和多雨的型态。季候风显著,夏秋常受热带气旋影响。 【教师讲解】由于淮阳山地山势低矮而破碎,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气的 影响,特别是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北接南阳盆地,南通湘桂走廊,冬季成为冷空气南 下的通道,1月等温线在这里呈舌状向南凸出。长江以北,绝对最低气温可达10以下, 汉口曾出现18.1的最低值(1977年1月30日) ,长江以南,多在71

12、0之间。每当 强冷空气南下时,气温下降的幅度常可超过10,上海曾出现过两天之内气温下降25.2 的记录。所以,本区虽属亚热带,但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为低。由于冬季的低 温,中国亚热带所处的纬度偏南,其北界比理论上的界线南移45个纬度。和地中海地区比 较,要偏南1011个纬度。但中国的亚热带,特别在华中区,夏季普遍高温,7月平均气温 均达28左右,有些地区超过29。59月常出现高于35的酷热天气。78月因受副热带 高压控制,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高温出现的频率最大,绝对高温常超过40,浙江的金 华,湖南的安化,都有41以上的高温记录。4月和10月的平均气温为1621,秋温略 高于春温。 (

13、三)(三) 、季风气候特征、季风气候特征 中国气候的形成与演变受大气环流(包括季风环流)及其季节变化的影响。其基本特 点如下:干湿季明显,四季分明。冬季受高纬度来的偏北季风控制,气候干冷、风大。夏季主要受来自海洋的偏南气流影响,气候湿热、多雨。过渡季节即为这两种控制气流相互作 用,天气冷、热、晴、雨多变。雨季起迄规律性明显。南方早,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雨季结束,北方早,南 方迟,东部早,西部迟。 由于受季风影响,东部近海多雨,西部干旱少雨,南方比北方多雨。季风雨的多少 及来临迟早均对农业生产产生深刻影响,甚至会引起大范围的水旱灾害。中国北部冬干冷、夏湿热,温度年变化与日变化比南方大。中国南

14、北各地温度和湿 度相差大,冬季比夏季相差更大 冬季中国东部地区北同纬度世界各地气温低,如:北京 1 月平均温度比同纬度美国 的纽约和希腊的布尔萨气温各低 410;汉口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 10左右。夏季的气 温比较高,但不如冬季的差距大。 (四)(四) 、认识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认识季风区和非季风区1、夏季风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我国东部、南部地区。人们根据夏季风活动的范围,把它能到 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无法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2、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3、特点:季风区降水丰富,非季风区降水稀少(五)(五) 、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15、:在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少雨。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量的多 少,雨季的早晚,完全决定于季风进退的早晚和强弱。例如,长沙的雨季就比南京早一个 月,到华北,雨季只68月,甚至只有78月是雨季。雨季的长短与夏季风控制有关系。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雨量极不稳定,逐年变化很大。在长沙,多雨年比少雨年的雨量多两 部,南京则多三倍,北京更超过五倍。所以,在季风气候条件下,水旱灾害频繁,是对人 们生产和生活极不利的一面。 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虽然不免有闷热难熬 之苦,却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因为在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足的雨水 供应。 利:(夏季风)雨热同期,东部受海

16、上潮湿气流的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有利于农业发 展 不利:(夏季风)易发生旱涝灾害;(冬季风)产生低温天气,容易发生寒潮 七、 【达标训练达标训练】 选择题 1:影响我国夏季风的风主要是( )(1) 西南季风 ( 2 )西北季风 ( 3 )东南季风 ( 4 )东北季风 2: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1) 地形复杂多样。 (2)面积大,所跨纬度广。 (3)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4) 气压 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 3:我国既不受冬季风影响,也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1)云贵高原(2)藏北高原(3) 塔里木盆地(4) 雅鲁藏布江谷地 4:夏季风强的年份,我国容易出现( )(1) 南涝北旱(2) 北涝南旱 (3)西涝东旱 (4) 东涝西旱 5: 下列哪个地区气候湿润全年皆夏( )(1) 吐鲁番盆地 (2) 海南岛(3) 云贵高原(4) 南方沿海地区。 填空题1、 位于我国季风区的盆地是( )2、 每年 6 月份,一般发生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