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亡图存的探索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643154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救亡图存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救亡图存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救亡图存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救亡图存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救亡图存的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救亡图存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救亡图存的探索(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不能忘记的历史不能忘记的历史主题三主题三 救亡图存的探索救亡图存的探索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 首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撰写 杨阳(华严里小学)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救亡图存的探索”在设计思想和总体思路上,

2、是通过学习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人物,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了寻找民族振兴,救国救民之路,在半个多世纪中不懈地追求和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奋发有为,立志为国的民族责任感。二、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救亡图存的探索”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中的主题三,包括“变法维新”求国强” 、 “辛亥革命”的理想两个活动。本课的教学内容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内容标准是, “我是中国人”中的第四条: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树立奋发

3、图强的爱国志向。学生通过主题二“丧权辱国之痛”的学习后,知道了 1840 年以后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感受到我国遭受列强的欺凌和所蒙受的耻辱、危害,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振奋民族意识。2(二)学生情况分析“变法维新”求国强” 、 “辛亥革命”的理想等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远,教师需要补充有关资料,明白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感染力,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内容。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能力。教师一定要充分提倡学生通过从已有知识、身边资源入手等各种途径去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加深对历史的了解和体验。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让有条件

4、的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到人民英雄纪念碑、革命纪念馆等地方参观和考察,了解相关的知识。(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本课选用调查、探究、体验等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学生能够在收集、展示、交流等活动中生动形象地了解仁人志士苦苦寻求进行不懈的探索的救国主路。在学习中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从更多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感受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豪迈气概,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奋发有为、立志为国的民族责任感。(四)技术准备:1、教师准备:(1)教师要学习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明白他们之间的联系,补充自己相关的知识储备。(2)

5、收集有关事件、人物、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相关资料,准备相关的故事、图片、音像和地图等资料。(3)制作有关课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感受认识,拓宽学生知识面。2、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事件、人物、人民英雄纪念碑等相关资料,准备相关的故事、图片、音像和地图等资料。3(2)有条件的学生可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革命纪念馆等地方参观和考察,了解相关的知识。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展示、交流等活动,初步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2、通过探究、体验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到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人民的幸福,革命先辈探索救国道路的不屈不挠精神,体会爱国志

6、士不畏强暴,敢于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拯救国家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奋发有为、立志为国的民族责任感。四、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通过收集、展示、交流等活动,初步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2、通过探究、体验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到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人民的幸福,革命先辈探索救国道路的不屈不挠精神,体会爱国志士不畏强暴,敢于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拯救国家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

7、力。五、教学难点:五、教学难点:1、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远。2、通过体验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感受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豪迈气概,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奋发有为、立志为国的民族责任感。六、课时安排:共六、课时安排:共 2 课时课时 本课为第本课为第 1 课时课时七、板书设计:七、板书设计:43、救亡图存的探索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康有为、谭嗣同等 孙中山触犯顽固派利益,遭镇压失败,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初步动摇了清王朝统治 牢记历史 怀念先辈 立志报国八、教学过程设计:八、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图:教学流程图:爱国志士开 始探

8、索救国 救民的道路“变法维新”求国强创设情景, 出示课件学生介绍百日 维新 (表格)列强瓜分小组讨论思考百 日维新的积极作 用和感受创设情境,联系上学期 知识导入。“辛亥革命”的理想总结提升介绍资料体验,了解孙中山和他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体验、探究活 动,了解武昌 起义的情况教师介绍了解辛 亥革命的意义欣赏,激发学生 爱国情感欣赏,激发学生 爱国情感拓展,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拓展,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5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联系上节课列强瓜分我国图知识导入,创设情景。一、导入:联系上节课列强瓜分我国图知识导入,创设情景。设计意图:联系上节课列强瓜分我国图知识导入,创设情景,出示课件,设计意

9、图:联系上节课列强瓜分我国图知识导入,创设情景,出示课件,播放背景音乐播放背景音乐七子之歌七子之歌 ,通过看和听感受列强的侵略和瓜分给人民带来的屈,通过看和听感受列强的侵略和瓜分给人民带来的屈辱。辱。(一)列强瓜分我国图德国强占胶州湾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法国强租广州湾英国强租“新界”和威海卫播放音乐七子之歌(二)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不甘做亡国奴,很多爱国志士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898 年改革的形势进一步高涨。张之洞与劝学篇 康有为二、活动二、活动活动一:活动一:“变法维新变法维新”求国强求国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介绍百日维新,具体了解为了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介绍

10、百日维新,具体了解为了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维新派提出的改革措施,企图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但却失败了,需要后维新派提出的改革措施,企图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但却失败了,需要后人不断探索新的救国之路。人不断探索新的救国之路。1、师:课前结合“变法维新”求国强设计了表格,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调查。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调查,填写表格并介绍。瓜分大祸,迫在眉睫,好像 药线相连的地雷变则存, 不变则亡6(小组间相互补充资料)预设学生填表情况百日维新百日维新时间时间1898 年 6 月到 9 月的 103 天里,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历史上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内内 容容政治上:力行新政,广开

11、言路,精简机构。 经济上: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文化教育上:废科举,设学堂(京师大学堂) 。 军事上:建立新军,增强海军实力。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人物守旧势力:慈禧太后维新力量:光绪帝、谭嗣同、康有为等百日维新百日维新失败原因失败原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皇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利益,当时光绪帝的帝位本身是名存实亡的,维新势力过于弱小,顽固势力十分强大,所以导致变法失败。教师补充相关图片(1) 内容京师大学堂京汉铁路(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给中国一些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的可能性。)(2)百日维新失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瀛台,证明了光绪皇帝的地位是名存实亡的。 瀛台3、小组

12、讨论、思考:百日维新的积极作用是什么?7预设答案: 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给中国一些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的可能性。 初步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秩序。4、学生看书 93 页,读一读谭嗣同的故事,说一说感受。预设答案:维新派勇于探索,不畏挫折,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不惜流血牺牲。5、教师小结:面对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式和清王朝的腐败,依靠清政府实现改革是行不通的,百日维新没有达到挽救国家的目的,它虽然失败了,但推动了社会的改革,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新的救国之路。活动二:活动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理想的理想(一)(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的体验活动,初步了解孙设计意图

13、:通过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的体验活动,初步了解孙中山是怎样的一个人和他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山是怎样的一个人和他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1、教师出示孙中山像,学生结和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知道的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历史名胜。2、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回答。教师补充相关图片:南京中山陵 北京中山公园3、学生结和收集的资料介绍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4、教师:孙中山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直到今天还有许多纪念孙中山的历史名胜呢?引导学生思考,初步感受孙中山的爱国主义精神。(二)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探究活动,了解武昌起义的情况,感受武昌起义(二)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探究活动,了解武昌起义的情况,感受武昌

14、起义种革命士兵所表现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体会清政府的腐朽让其丧失了民心,清种革命士兵所表现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体会清政府的腐朽让其丧失了民心,清王朝土崩瓦解是必然趋势。王朝土崩瓦解是必然趋势。81、教师结合书 94 页图片,向学生介绍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革命。2、学生进行资料的补充。预设资料:武昌起义纪念馆 武昌起义纪念碑2、教师出示武昌起义及各省宣布独立图,通过观察图片,议一议,为什么全国有 14 各省和上海市都响应了武昌起义,说明了什么?(三)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三)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1、教师出示中华民国玉玺图片,介绍清王朝最后一位皇帝

15、溥仪被迫退位和人们欢迎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情况。2、教师小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三、小结三、小结(一)设计意图:以电视剧(一)设计意图:以电视剧潜伏潜伏的主题曲的主题曲深海深海结束,通过学生熟悉的结束,通过学生熟悉的声音,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奋发有为,立志报效祖国的民族责任感。声音,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奋发有为,立志报效祖国的民族责任感。1、教师创设情境,播放背景音乐深海 ,按照时间顺序,回顾课上所有出示的图片。2、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

16、学习,我们了解到中国革命中的两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相关英雄的事迹。同学们能够体会到奥国只是不畏强暴,敢于抛头颅、洒9热血,为了拯救国家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希望大家要珍惜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将来报效祖国。(二)设计意图:依次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设情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二)设计意图:依次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设情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将前后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性认知,将前后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出示课件,带领学生在回顾已学知识的同时,抛出新的问题,为下节课作铺垫。虎门销烟 武昌起义 ?(查阅资料)九、学习效果评价九、学习效果评价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