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化的社会、经济及系统特征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640160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文化的社会、经济及系统特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森林文化的社会、经济及系统特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森林文化的社会、经济及系统特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森林文化的社会、经济及系统特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森林文化的社会、经济及系统特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文化的社会、经济及系统特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文化的社会、经济及系统特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森林文化的社会、经济及系统特征森林文化的社会、经济及系统特征摘 要:提出了森林文化的产生及概念、森林文化的社会经济与系统表现形式;分析了现阶段森林文化的居住、食物、生产工具、休闲、技术、艺术、认识与实践、区域等方面的文化特征特点;展望了森林文化研究的任务与方向。关键词:森林文化;社会经济与系统;表现形式林学创始人柯塔(H.Cotta)早在 19 世纪出版的森林经理学一书中就指出:“森林经营的一半是技术,一半是艺术”。而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或许就是森林文化思想的萌芽。上溯至更早的各个历史时期,人们一面不断地认识森林,一面不断地从森林中获取生活、生存及精神需求和庇护的营养,产生了不

2、断先进的营林技术和各具特色的艺术品。在人类更早时期,最早的文化,在新旧石器时期之前,或者在新旧石器时期,许多学者认为人类应存在一个以木器为生产工具的文明年代。因为,当时人类生活在森林及森林环抱的环境之中,木材是理所当然的生产工具的首选材料。直至现代,木制生产工具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人类早期艺术品中,如原始岩画中森林狩猎就是一个主要题材之一。人类的这种木器文化、木石文化就是最早的森林文化。所以说森林文化不但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起源之一。对森林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正确认识森林的社会文化价值,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经营。1 森林文化的概念与形成森林文化

3、的概念与形成纵观人类文明的历史,不同时期人们对森林的认识和态度,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征。森林与人类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森林与诗歌、曲艺、绘画、音乐等文化现象紧密联系。在现代以森林为主题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家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人类生态文化现象的出现,反映了人类对森林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同时反映了与之相联系的文化特征城市的发展。工业的发展导致绿地与森林的减少;环境与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心理产生的文化效应导致人们对森林与绿地的向往和渴望。人们开始认识到森林对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价值所在。森林的文化价值是森林价值的重要组成。关于森林文化的概念,郑小贤教授在 1999 年认为是“

4、以森林为背景,以人类与森林和谐共存为指导思想和研究对象的文化体系;”并指出森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2000 年经过进一步研究后提出:“森林文化是指人对森林(自然)的敬畏、崇拜与认识,是建立在对森林各种恩惠表示感谢的朴素感情基础上的反映人与森林关系中的文化现象。”并且区分为技术领域的森林文化和艺术领域的森林文化。在概念上前者反映了人类对森林的需求,后者反映了人类对森林的认识。笔者在研究人类森林需求认识对森林文化的影响中,发现森林技术是在人类对森林需求利益驱动下产生和成熟的,而森林艺术则源于人类对森林的认识。它们的关系如图 1。图 1 人类对森林文化的认识与需求关系由上述分析,笔者认

5、为,森林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对森林及其环境的需求和认识以及相互关系的总和。森林文化亦如其他文化现象一样是精神和物质的相互联系,具有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系统特征。具有时间与空间的差异、特定的表现形式和自身发展的规律。2 森林文化的社会表现模式森林文化的社会表现模式森林文化处于社会大文化系统之中,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它作为物质载体,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空间、建筑材料与燃料、造纸原料及其他工业原料和中药材基因库等;作为精神载体,它提供了绿色环境、认识与学习、探索与探险的机会,以及户外游憩的主要场所;同时它给其他艺术形成和创作提供了灵感和源泉。森林文化的社会表现模式大致可分为精神、

6、物质和信息 3 个层次,实际上层次之间又相互作用和影响,如图 2。图 2 森林文化的社会表现模式3 森林文化的经济表现模式森林文化的经济表现模式关于森林文化的经济表现模式,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以货币形式来划分为货币表现和非货币表现两种;以其特点和功能来区分有实用经济、生态经济与社会经济 3 种模式。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这 3 种模式的侧重点亦有不同。在森林利用的早期,主要注重于实用经济模式,而在后期则慢慢地注意和重视森林的生态和社会经济两种模式。森林文化的经济表现模式如图 3。图 3 森林文化的经济表现模式图 4 森林文化的系统表现模式4 森林文化的系统表现模式森林文化的系统表现模式森林文化

7、作为一种环境文化、生态文化,与人类活动和生存紧密相关,在大众文化中它独成体系,有自己的功能、结构、层次和效益。森林文化的要素就其形态而言可划分为形态要素(包括产品、设施、设备、工具和景观)、似形态要素(包括表意、行为、艺术与技术)、非形态要素(包括思维、情感、制度、科学等)。从功能系统上可区分为实用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见图 4。5 现阶段森林文化的特点现阶段森林文化的特点5.15.1 居住居住现代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注森林,这也许与人类祖先最早的居住环境就是森林有关。据调查:对“人们对理想的生活环境中最不可缺少的东西”进行调查时,中国公众对与森林相关的因子(干净的空气、绿地花草、清澈的

8、河流、树木)的认可高达 68.3%。63.5%69.4%的人关注中国森林的现状与保护。俞孔坚在研究人类理想居住环境调查中,四种理想环境模式中无不与森林密切相关。5.25.2 食物食物据研究,人类至今仍有四分之一的人民生活物质依赖或间接依赖于森林不但提供了直接的生活物资,水、衣饰、药品也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森林。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阶段的森林饮食文化。5.35.3 生产工具生产工具任何文化均与人类生产工具直接相关,离开了生产工具的文化特征,任何一种文化都会显示出自身发展的弱点。在中国,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木制生产工具、用具至今是不可替代的主要工具、用具。实用与艺术、民族

9、装饰与地域差异在生产工具上又反映了与众不同的文化特征。许多早期的木制用具、工具已经成为文化收藏品进入了私人与国家博物馆。5.45.4 休闲休闲森林游憩作为人类生存的手段和方式,越来越显得重要,这也是人类本身生存与发展的要求。据世界旅游组织报道,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产业,旅游业收入占世界国民经济总产值的 10.6%(1995 年),而森林旅游在旅游业中占据30%。随着旅游的发展趋势,森林旅游将在旅游业中占据 60%70%的份额,人类将有十分之一的时间在森林中游憩、休闲。5.55.5 技术技术森林经营技术,在现阶段呈现出绿色文明与可持续特点,绿色产品认证、森林认证工作开展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技术体系就

10、充分反映了现阶段的森林技术文化特征。5.65.6 艺术艺术虽然,至今还未确认森林艺术的地位,与艺术相关的森林美学理论与实践历经 100 多 a 后,由于研究的匮乏,至今仍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技术体系。但许多森林艺术实践,不同程度地在实践,如园林就是森林树木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的艺术产品。现代人工林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认为是一种现代森林艺术品。同时,反映森林及森林文化的艺术品,在近期得到迅猛发展,如诗歌、绘画、散文等。中国绿色时报甚至组织了专门的森林文学组织。湖南长沙的陈希平曾创作了一幅水彩长卷森林大地,全长 134m。这可能是迄今反映森林主题的规模最大的艺术品。从古代原始的森林岩画到现代森林绘画,简直

11、可以形成一部专门的森林绘画艺术史。5.75.7 认识与实践认识与实践文化(Culture)源于拉丁语“农耕”,因此,任何文化均与农耕即人们对自然的劳动与收获密切相关。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人们在对森林认识与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点,如森林与食物,森林与医药,森林与工具,森林与居住,森林与宗教图腾等。人们在对森林的利用改造经营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经营模式,实际上也是一种艺术模式。如生态林经营、农田防护林经营、风景林经营模式,以及具体的林农间作、林农混种、林农轮作、林茶套种、林农套作、林牧结合、林药结合、林花结合、林果农套作、林混结合等,这些均与现代农耕文明、现代农耕文化密切相关,是人们对森林认

12、识与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森林文化现象。5.85.8 区域特征区域特征对于森林的认识与需求正如前面研究中指出的一样,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对森林的认识和需求不尽相同,因此,反映在森林文化上其发展阶段和表现也有所差异。发达国家如瑞典、日本、德国、芬兰等国家,其森林文化呈现出近自然的生态文化特征;而在中国西部、东南亚及热带地区由于贫困,森林文化仍然停留在农耕文化的阶段。6 森林文化研究展望森林文化研究展望森林文化是人类农业文化的一部分,且先于农业文化的种植文化。森林文化经过了漫长的黑暗时期,致使森林遭到了大规模破坏,人类也初尝了破坏森林而酿造的苦果。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开始重新

13、认识森林,森林文化的研究才初显曙光。因此,可以说森林文化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研究的课题广阔而繁杂,涉及到人类文明的各个领域。目前,森林文化研究的目的,首先把森林认识普及化,使森林的效益、功能与价值知识普及到大众水平,然后深入研究其文化特征,使之深刻认识到森林对人类生存的不可替代性,尤其通过森林文化研究,加强行业之间的联系,使之得到全社会各系统、各行业的认识和支持,从而达到保护森林、利用森林、弘扬森林文化的目的。参考文献: 1郑小贤,刘东兰.森林文化论J.森林资源管理,1999,(5):19-21.2何丕坤,于德江,李维长.森林树木与少数民族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 3郑小贤.文化与美学层次的森林经理A.森林经理研究(I)C.森林资源管理,2000(增刊),209-214. 4中国公众森林生态状况意识调查Z.林业工作研究,2001,(4):137-41. 5俞孔坚.中国人的理想模式及其生态史观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67-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