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论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637487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论文 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论文 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论文 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论文 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论文 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论文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论文 (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论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循环经济与绿色 GDP;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与实践;结语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无序开发严重透支国人的生存环境、循环经济倡导一种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原则、循环经济遵循“资源化”原则、循环经济遵循“无害化”原则、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绿色 GDP 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绿色 GDP 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外在动力、绿色 GDP 是政府介入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等,具体材

2、料请详见。摘要:介绍了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衡量循环经济的指标体系-绿色GDP 和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 GDP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我国用短短 20 多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程,生态和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导致本应在不同阶段出现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在短期内集中体现和爆发出来。粗放式发展导致污染加剧,我国环境污染已从地表水延伸到地下水,从一般污染物到有毒有害污染物,形成了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态势,对生态系统、食品安全、人体健康构成日益严

3、重的威胁。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已难以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1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无序开发严重透支国人的生存环境,发展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针对危机,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我国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是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矛盾的根本出路。循环经济是按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运行的具有高效的资源代谢过程,完整的系统耦合结构及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

4、生态经济,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流动方式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可以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传统工业经济是由“资源产品废物和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强制把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一次性的。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

5、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使得在整个经济系统以及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只产生很少的废物。循环经济评价原则,简称“3R”原则: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原则,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针对产业链的输入端资源,通过产品清洁生产而非末端技术治理,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性开采与利用,以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为经济活动的投入主体,以期尽可能地减少进入生产、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源流,对废弃物的产生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生产者通过减少产品原料投入和优化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消费者通过优先选购包装简易、循环耐用的产品,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而提高资源物质循环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同化能力。循环经济遵循“资源

6、化”原则,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针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对消费者采取过程延续方法最大可能地增加产品使用方式和次数,有效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对生产者采取产业群体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使产品废弃物的转化周期加大,以经济系统物质能量流的高效运转来实现资源产品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循环经济遵循“无害化”原则,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针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废弃物,提升绿色工业技术水平,通过对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再造,实现废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少排放。3 循环经济与绿色 GDP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GDP 的增长只是反映了人类为社会创造的财富,通常被人们

7、视为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然而,在 GDP 增长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类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自然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使环境污染,或滥用资源使生态破坏。绿色GDP 是为了克服 GDP 的缺陷而提出来的,它是指从现行的GDP 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后的剩余国内生产总值,它为构架循环经济新体制指明了方向。绿色 GDP 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把绿色 GDP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和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会过度消耗能源,不对环境造成损害的有效途径。绿

8、色 GDP 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外在动力。我国必须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将环境保护与经济结构性调整结合起来,完善核算体系,建立绿色 GDP,才能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化。绿色 GDP 是政府介入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有必要把绿色 GDP 纳入干部考核的内容,作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参数,使政府更科学更积极地介入并实施循环经济战略。资源经济环境投入产出核算框架:绿色GDP传统 GDP。由 SEEA 的基本结构表可以推算出:绿色 GDP传统 GDP环境资源损耗环境污染损失。4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与实践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我国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31”模式,即小循环、中循

9、环、大循环,废物处置和再生产业。在企业层面,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建立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物质小循环,也就是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措施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目前,我国已在 20 多个省的 20 多个行业、上千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建立了 30 个行业或地方的清洁生产中心,1 万多人次参加了不同类型的清洁生产培训班。有 5000 多家企业通过了 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几百种产品获得了环境标志。在区域层面形成的中循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

10、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目前我国有广西贵港、天津泰达、新疆石河子等 11 个园区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在社会层面上形成大循环,重点进行循环型城市和省区的建立。目前我国已有 8 个省、35 个城市、300 多个地县开展试点,有的地区已初见成效。国家环保总局在辽宁省进行了以改造老工业基地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在贵阳进行了以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构建新的产业格局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废物处置和再生产业,建立废物和废旧资源的处理、处置和再生产业,以从根本上解决废物和废旧资源在全社会的循环利用问题。5 结语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和具体化,是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

11、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矛盾的根本出路。立足于 21 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资源、环境和经济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1唐孝炎.我国环境污染、环境健康、环境经济与发展战略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2)2王宪恩,赵晓霞,陈英姿等.循环经济催生绿色GDP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5)3吴少宇.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模式J.管理与财富,2004(8)4雷明.绿色国内生产总核算J.自然资源学报,1998(4)5廖明球.国民经济核算中绿色 GDP 测算探讨J.统计研究,2000(6)6薛东辉.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经济J.特区经济,200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