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书》教案设计1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636135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 书》教案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家 书》教案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家 书》教案设计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家 书》教案设计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 书》教案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 书》教案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家 书教案设计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忙碌、警惕、鞭策、郑重将事、战战兢兢”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2体会家书平实的语言中所蕴涵的深刻哲理,体会书信中感人的舐犊之情以及对祖国真挚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傅雷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希望儿子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2理清信的内容,从中学会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傅雷先生深邃的家教思想,教育学生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2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的交融。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傅雷先生深邃的家教思想。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2、谈心导入。 渐渐长大的你。用什么和父母交流?QQ?伊妹儿?还是一脸倔强地拒绝回答?是什么让你选择沉默。即使后 悔即使感激也开不了口? 你给父母写过信吗?如果写过,都是有关哪一方面的呢?写信固然不如打电话 方便,但他更有条理的表达人的想法,更生动的表现人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一起拜读一封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体会一位父亲独特真挚的父爱。 二、资料链接。 由学生交流傅雷父子以及傅雷家书的相关资料。 1.作家简介。2.傅聪简介。3.傅雷家书简介。 三、深情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学案中字词读音 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呢你有什么感受 ? (这是一篇书信体散文,它的最大特点是真实、自然,

3、注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 3.梳理思路。(1)从信中可见傅雷对儿子傅聪有着怎样的希望? a、珍爱生命的人。 “你得千万爱护自己,爱护我们所珍视的艺术品!”b、热爱祖国的人。 “随时随地要准备牺牲目前的感情,为了更大的感情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让他知道艺术的尊严,国 家的荣辱,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c、不懈努力的人。 “一切要靠你自己努力,靠你自己警惕,自己鞭策。 ”d、一个君子。 “我仍抱着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心愿。我相信你也是这样的。 (2)从信中可见傅雷是个怎样的人? a、一个好父亲。 傅雷把握每次交流的机会,给予了儿子更多的艺术砥砺,也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为孩子的一生 着

4、想,称得上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除了因为你是我们身上的血肉所化出来的而爱你以外,还因为你有如此焕发的才华而爱你:正因为我爱一切的才华,爱一切的艺术品,所以我也把你当做一般的才华(离开骨肉关系) ,当做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而爱你。 ”对儿子的爱可以说是炽热的。b、一个爱国者。 “随时随地要准备牺牲目前的感情,为了更大的感情对艺术对祖国的感情。 ”傅雷通过家书,让一个远学 的游子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非凡的斗志为祖国效力。使傅聪与亲人、祖国牢牢地心心相连, 不管家国发生任何变故,不管自己蒙受何种罪名,他都始终没有背弃自己的祖国。 c、一个君子。 “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把自己尽量改

5、好,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说来说去, 我仍抱着宁天下人负我,毋我负天下人的心愿。 ”这句话表现了傅雷一种完全利他的充满牺牲精神的君子 的、圣人的人生境界。 【资料链接】 傅雷的一生是实践了他的人生信条的,他没有负天下人。在短短五十几年的生命历程中,他给我们留下 了煌煌五百万字的译文集,留下了光耀千秋的傅雷家书 。可是傅雷时代的“天下人”却有负于他。1957 年,他被错划为“右派”。1966 年“文革”开始时,红卫兵造反派抄了他的家,批斗他,在精神和肉体上折 磨他。他和妻子朱梅馥不堪屈辱,上吊自杀。中国翻译界永远失去了一位巨匠。 d、一个家庭教育专家。 本文傅雷抒发了对儿子的爱意与做人

6、的感受,表现了他特有的那种亲子、严教的风格。作者远离了板起 面孔的说教,而用一种谈话般的形式以平等的态度向孩子倾诉发自内心最真挚的建议,家书充满着浓浓 父爱的同时,又蕴涵了一些深刻的哲理。四、品味赏析,感悟亲情。 1.模仿父亲的口吻朗读课文,体会那种文字间流露的舐犊之情。 (至少要读两遍全文) 2.品读交流。(1)从书信中,你能看出父子二人之间的关系如何?读一读,找一找文中“父子如朋友”的 境界体现在哪些字里行间? 明确:父亲是儿子的 (1)挚友 亲密无间。 “谈了一个多月的话,好像只跟你谈了一个开场白。我跟你是永远谈不完的,正如一个人对自 己的独白是终身不会完的。 ” (2)知己 是人生和艺

7、术的知音。 “我跟你的讨论与争辩,常常就是我跟自己的讨论与争辩。 ” (3)良师 人生的指路人。 “但愿你这次给我的教育(就是说从和你相处而反映出我的缺点)能对我今后发生作用, 把我自己继续改造。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把自己尽量改好,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 一些快乐。 ” (父亲是儿子的良师,学生也可以理解为互为良师。 ) 总结:傅雷在给儿子的另一封信中曾经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 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从这封家书来看,我们仍然可以体会二人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2)你认为本文平实诚挚的语言背后,饱含着一个父亲怎样的深情?饱含着对儿子的牵

8、挂与不舍 、鼓励与鞭策、期待与希望,品尝到父爱如山的深情。五、积累迁移,重温点滴天下绝大多数的父亲都一样,都有一颗慈爱的心,一份无私的爱,都期盼着自己的儿女 能够健康顺利的成长,只是表现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回想,你 们感受到了父亲对你们的爱吗?(讲述片段或者描述细节)六、总结归纳。我们今天所阅读的只是傅雷家书中的一封书信,这是一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 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 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 术上、思想上的知音,真是

9、既让我们感动又让我们羡慕啊! 七、延伸作业。每个父母在子女的成长历程中都会付出很多很多,请你用真挚的情感和恰当的书信格式,给养育你的 父母写一封家书来表达对他们的无限感激之情。 写作借鉴。 书信的书写格式与要求。 【资料链接】 信封的填写格式: 左上方填写邮编及收信人地址;信封中间居中写收信人姓名,加上称呼(一般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 收信人后面没有称呼是不礼貌的) 。信封右下方为寄信人地址及邮编。 正文: (1)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2)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3)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

10、段来书写。 (4)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 “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 正文之后,不另起一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 顶格书写。后面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5)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 与收信人的关系,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 事宜。板书设计:家 书 傅 雷 思念 爱护自己 叮嘱 悠悠亲情 谆谆教诲 鞭策自己 反省 正直做人 家书教学反思 上完八年级语文课本中

11、的家书这一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以谈谈: 1 用好导学案,努力在导学案路线图的导引下,将课堂还给学生,本节课我觉得自己还是落实了新课标 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学生在导学探究里花了将近 20 分钟时间,从学习效果来看, 我觉得应该充分相信我们的人学生,但是感觉设计的导学案还是复杂冗繁了些,一些学生能够懂的内容, 其实在导学案上完全可以瘦身下来。2、上这课时注意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 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尝试做到“润物细无声”,避免空洞的说教,在品味语言,体会感情的过程中 自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3、新

12、的语文课堂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给学生以精神。通过本文的学习,力图打开学生的一片 精神空间。 学生虽然只有、岁,对生活的理解有限,社会经验尚少,但经过引导,是能体会出 文章所包含的深刻意义的。我在教学时,即注意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又尽量的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减少学生对久远时代的隔膜。而对于“鞭策”、 “郑重将事”等几处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议论, 也不亦随便带过,而是把握好阐发的深度和分寸,以减少学生对此抽象思想的肤浅理解。5、尤其让我感触较多的是,当我放下身子与学生共同成为学习的伙伴时,我感到自己真正走进了学 生的心灵。在教学中,我尝试与学生同读、同讲、同议、同评、同写,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富有情感的情 境,引导他们去放映心灵的电影,去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真诚的爱。当学生头脑中出现了那么多感人的画 面时,我真正体会到了理解的重要性。愿天下所有的父母也从 家书中获得启示,利用多种方式与你 的孩子交流,给他们以帮助和鼓励,成为他们的朋友。6、语文的学习离不开丰富的积累,在此课的学习中,我也深切感受到积累的重要。课堂学习的过程, 不仅是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是方法和能力培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内引外联,激活思维,正是每个 语文教师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