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宁蒗县退耕还林工程的思考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629418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宁蒗县退耕还林工程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宁蒗县退耕还林工程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宁蒗县退耕还林工程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宁蒗县退耕还林工程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宁蒗县退耕还林工程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宁蒗县退耕还林工程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宁蒗县退耕还林工程的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提要毕业设计(论文)提要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 宁蒗县国土总面积 6025km2,境内群峰林立,地形陡峭,高差悬殊,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 98.4%。全县工业基础薄弱,农民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水土流失状况逐年加剧,因此,实施退耕还林是改善宁蒗县生态环境的需要;是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结合几年宁蒗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工作提出了存在的问题:种苗准备不足,质量

2、不高,自给率低;个别领导干部和群众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后期管理力度不够;技术服务不到位;还林方式单一;项目规划设计有不太合理的地方。为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提出狠抓种苗培育,提高种苗质量及自给率;加强领导,扩大宣传,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加强还林后的管理工作;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培训;鼓励多种形式参与建设;合理规划,有所侧重的措施。 -1-对宁蒗县退耕还林工程的思考黄 正 丽(宁蒗县林业局 云南丽江 674300)摘要摘要: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本文结合宁蒗实际,提出了宁蒗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几年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关键字关键字:退耕还林 思考前言前言:林业建

3、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事关全局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我们几代人、几十代人作出艰苦努力。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林业承担着改善生态、发展资源、促进发展的历史重任。1、实施退耕还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宁蒗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又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林区之一。生态区位极为重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不仅对改善全县生态环境、人居环境,重建生态屏障,加快山区群众脱贫致富进程,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机遇,而且最终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发

4、展极为重要。具体来说:1.11.1 是改善宁蒗县生态环境的需要。是改善宁蒗县生态环境的需要。由于宁蒗县地处山区,地形陡峭,地质构造复杂,立体气候明显,由于长期的政策性采伐和薪材、农民自用材的大量消耗。1998 年以前,宁蒗县的木材消耗平均每-2-年在 1015 万立方米之间。虽然使全县的经济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这种浪费性的消费使全县的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到 2000 年,宁蒗县土壤侵蚀状况为:微度侵蚀 4352.5km2,占总面积的 72.38%,土壤侵蚀 1660.79 km2,占 27.62 %;土壤侵蚀中,轻度为 997.87 km2,占 16.59%;中度 607.16 km2

5、,占 10.10%,强度 54.18 km2,占 0.9%,超强度 1.58 km2,占 0.03%;中度侵蚀比 1987 年增加 306.24 km2。由于水土流失,土壤逐渐贫瘠退化,致使大量坡耕地被当地农地弃耕,然后又重新开挖新的陡坡地,到 2002 年,宁蒗县新增坡耕地 7617 亩;如此下去,形成了开荒水土流失弃耕再开荒的恶性循环,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的规模和生态环境的危害程度。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由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直接威胁着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21.2 是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退耕还林以经营森林为主

6、要内容。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森林作为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森林作为陆地最主要的生态系统,又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保障。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不仅是为了当代人的利益,更是为了后代人的利益,植树造林,发展林业,在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协调当代人和后代人利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1.31.3 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界功能最完美、最稳定的资源库、基因库。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治理污染等特殊功能,宁蒗县水土流失严重,水旱灾频繁发生,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生态问

7、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森林资源的破坏严重。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森林资源、优化森林资源,是生态建设的核心,也是林业建设的根本目的,98 年洪灾后,党中央、国务院下令停止天然林的采伐,并赋予林业在生态建设中以首要地位,并决定在十年内投资数千亿元,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就是其中之一。1.41.4 退耕还林是解决退耕还林是解决“三农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问题的重要途径-3-目前,全县还有 6.28 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退耕还林工程覆盖了全县 16 个乡(镇)89 个行政村 1009 个村民小组。既可为农牧业稳产高产提供生态屏障,还可以通过发展商品林、经济林、花卉、森林食品、森林药材

8、、森林旅游等产业,增加农村人口就业,直接提高农民收入。退耕还林工程按国家政策的形式给予退耕户每亩补助原粮 300 市斤;医疗教育现金补助 20 元/亩;种苗款补助 50 元/亩;光 2002 年2005 年,宁蒗县累计退耕还林 7.7 万亩、荒山造林 10.3 万亩,现金补助 2002 万元/年,种苗款补助 900 万元。1 1 .5.5 退耕还林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退耕还林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宁蒗县由于海拔高,气候冷凉,传统的种植品种比较单一,产出率较低,农民的温饱问题一直是长期制约本县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响应市委政府提出的“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和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宏

9、伟目标。宁蒗县必须紧紧抓住“退耕还林工程”这一机遇,进行以林果和生物资源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本县资源优势,发展一批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高,对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有直接效益的林果业、花卉业、食用菌以及野生水果饮料业等,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促进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2、宁蒗县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宁蒗县退耕还林工程始建于 2002 年,在战河、跑马坪、新营盘、大兴、红旗、宁利、西川七个乡(镇)率先进行试点建设。当年完成造林 30028 亩,其中退耕还林15000 亩,荒山造林 15028 亩。经省级检查验收,结果很不理想。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工作中,尽管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和负责项目实施的林

10、业部门以及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都付出了艰辛努力,却仍然未能达到预期目的,究其原因,本人认为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2.12.1 种苗准备不足,质量不高,自给率低种苗准备不足,质量不高,自给率低2002 年全县共使用各种苗木 332 万株,其中县内出圃苗木为 137 万株,仅占总苗数的 41%。大量苗木因从外地调入经长距离运输及定植拖延而失水严重,是造成成-4-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2.22.2 个别领导干部和群众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领导干部和群众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这几年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出,个别乡镇领导对此项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强领导还只停留在会议室和文件上,没有落实到实际

11、行动上来;有的群众对退耕还林的各项政策兑现问题存在怀疑态度,造林积极性不高。2.32.3 后期管理力度不够后期管理力度不够宁蒗县从 2002 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到 2005 年累计实施了 18 万亩,通过几年的实施情况看,当年成活率高,第二第三年保存率低,究其原因,是后期管理差,退耕中人畜破坏严重,部分退耕还林后无人看管,成了放牧的牧场,导致保存率低。2.42.4 技术服务不到位技术服务不到位在退耕还林工程中采取一乡一名技术员,而这些技术员都是从各部门抽起来的,又没有经过统一的业务培训,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致使部分乡镇的技术服务工作跟不上。2.52.5 还林方式单一还林方式单一目前,宁蒗的退耕

12、还林方式主要是以谁退耕谁还林的方式进行的;目前,在农村存在有耕地,无劳动力或有劳动力而无耕地的现象;致使无劳动力的农户退耕还林工作就存在一定的困难。2.62.6 项目规划设计有不太合理的地方项目规划设计有不太合理的地方宁蒗几年的退耕还林设计主要是以农民的意愿为主进行设计的,所以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如:在低洼积水的地方设计种植花椒,在水源条件较差的砂质地上种植核桃,在粘土地里设计种植青刺果等等。3、制定措施,确保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3.13.1 狠抓种苗培育,提高种苗质量及自给率狠抓种苗培育,提高种苗质量及自给率种苗是造林绿化的物质基础,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造林任务的完成和造林的-5-成效。近

13、年来,虽说全县群众育苗有了较快发展,全县各乡镇均有一定数量的育苗户在进行自发性育苗,县林业局及天保一、二、三分局也分别有苗圃基地,但从整体上看,生产经营水平均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为了适应林业发展对种苗工作的要求,打好种苗基础,为全县退耕还及其他重点工程建设提供品种对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种苗,起好基础保障作用,必须大力加强林木种苗培育管理工作。其具体措施如下:3.1.1 县林业主管部门需根据全国林业项目建设发展规划,合理安排育苗计划。帮助和指导群众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种苗培育,并给予技术、资金方面的扶持及政策上的鼓励。3.1.2 实行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凡从事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

14、人,必须办理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 ,持证挂牌经营。3.1.3 建立健全种苗管理机构,抓好种苗管理队伍建设。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建立林木种苗管理站和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或检验室) ,要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仪器设备。3.1.4 建立种苗质量监督检验和质量抽查制度,加强种苗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同时,要加强育种育苗技术和种苗质检技术培训,推动种苗质量管理队伍建设,夯实种苗管理工作基础,促进种苗质量的不断提高。3.1.5 加强对林木种苗工作的领导,理顺林木种苗管理体制,高度重视种苗生产、供应、组织调剂和质量监督检验管理。要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加大造林使用林

15、木种苗监督抽查力度,杜绝关系苗、人情苗。3.23.2 加强领导,扩大宣传,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加强领导,扩大宣传,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退耕还林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组织是保障,领导是关键。各级领导要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高度,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意义,摆正位,负起责,解决工程中的难点问题。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方式,进一步提高公众对“退耕还林”工程的认识,牢固树-6-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并把退耕还林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3.33.3 加强还林后

16、的管理工作加强还林后的管理工作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 ,可见管理工程是多么重要。目前,我县就存在着种下无人管的现象,致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不高,影响造林质量,由于这样原因,应把分散农户进行整合,通过竞争产生一、二户林业专业户(一个片区)专门从事还林地的管理工作,领取一定的补助粮款,并以合同形式规定其责任和义务。3.43.4 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用提高科技含量的手段提高造林质量。 “退耕还林”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技术要求非常严格,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强调科技支撑,要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施工质量,就必须加强技术培训。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林业技术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如:采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