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624428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一、问题的提出本文以 2009 年 5 月份完成的我国 2009 届全国部分高校经管专业大学毕业生的调查问卷为基础,调查问卷2998 份,有效问卷 2598 份,问卷有效率为 867%。其中,农村籍大学毕业生调查问卷 585 份,占 225%,城镇籍大学毕业生调查问卷 2013 份,占 775%。从性别看,农村籍大学生中男生占%,女生占%,城镇籍大学生中男生占 44%,女生占 56%;从学历看,农村籍大学生中专科占%,本科占%,城镇籍大学生中专科占%,本科占%。本次调查问卷 90%以上由经管类专业学生所填写,包含的经济类专业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学、

2、审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产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管理类专业有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工商管理、企业管理、信息管理、物流管理等。二、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的特征结合调查问卷数据,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特征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工作签定2009 届全国部分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工作签定特征:在 585 位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中,已签定工作的学生为 255 人,占总人数的 436%;未签定工作的学生为 329人,占总人数的 528%;其他就业状况的学生为 21 人,占总人数的 36%。在 2013 位城镇籍大学毕业生中,已签定工作的学生为 828 人,占总人数的 41

3、1%;未签定工作的学生为 1119 人,占总人数的 556%;其他就业状况的学生为66 人,占总人数的 33%(见表 1)。可以看出,截止 2009年 5 月,2009 届全国部分高校经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大部分学生仍未找到合适的工作。相对于城镇籍大学生而言,农村籍大学生的工作签定率略高,但没有明显差别。(二)工资水平2009 届全国部分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情况: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为 19518 元,城镇籍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约为 22344 元,二者相差2826 元。由此可见,农村籍大学生的平均工资水平明显低于城镇籍大学生。(三)工作满意度农村籍大学生与城

4、镇籍大学生就业的工作满意度差异情况如图 1 所示,与城镇籍大学生相比, “非常满意”的农村籍大学生所占比率较低, “比较满意”和“一般”的农村籍大学生所占比率较高, “不很满意”的农村籍大学生所占比率略高, “不满意”的农村籍大学生所占比率较低。可见,农村籍大学生的工作满意度总体比城镇籍大学生略低。(四)就业意向就业意向是个体在职业选择中表现出来的比较模糊的、浅层次的需要,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受动机强度的影响,有可能发展成实际的就业行为,也可能没有发展成实际的就业行为1 。一般文献将就业意向的内涵分为职业性质、地区环境、社会支持以及薪酬等方面,也有文献将就业意向的内涵分为工作价值观、

5、职业兴趣、社会支持及择业取向等。本文主要从工作单位类型、就业区域、工资待遇等方面对城乡户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分析。1工作单位类型意向农村籍大学生与城镇籍大学生就业的工作单位类型意向差异如图 2 所示,选择“党政机关”“其他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的农村籍大学生所占比率比城镇籍大学生低,选择“国有大中型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军队”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农村籍大学生所占比率比城镇籍大学生高。2就业区域意向(1)农村籍大学生与城镇籍大学生就业区域意向差异如图 3 所示,就业区域意向选择“就学所在地”“家乡及附近地区”的城镇籍大学生所占比率比农村籍大学生高,而选择“东部地区大城市”“中西部地区

6、大城市”“东部地区中小城市”“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地区”就业的农村籍大学生所占比率比城镇籍大学生高。(2)在“是否愿意到农村就业”这一选项中,农村籍大学生与城镇籍大学生的意向差异如表 2 所示,585 名农村籍大学生中, “愿意到农村就业”的占 533%, “不愿意到农村就业”的占 443%,没有选择的占 24%;2013 名城镇籍大学生中,“愿意到农村就业”的占 387%, “不愿意到农村就业”的占591%,没有选择的占 22%。可以看出,愿意到农村就业的农村籍大学生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城镇籍大学生。(3)在“是否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这一选项中,农村籍大学生与城镇籍大学生的意向差异如表

7、 3 所示,585 位农村籍大学生中,“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占 60%, “不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占%,没有选择的占%;2013 位城镇籍大学生中, “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占%, “不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占%,没有选择的占%。可以看出,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的农村籍大学生所占比率高于城镇籍大学生。3工资待遇意向农村籍大学生与城镇籍大学生工资待遇意向差异如图 4 所示,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农村籍大学生和城镇籍大学生可接受的最低工资区间在 10012000 元之间,其中,农村籍大学生所占比率(71%)高于城镇籍大学生(64%);在“10002000 元”区间,农村籍大学生所占比率(9%)低于城镇

8、籍大学生(12%)。在其他区间中,农村籍大学生和城镇籍大学生所占比率大致相同。可见,总体上,农村籍大学生工资待遇意向略低于城镇籍大学生。(五)职业类型农村籍大学生与城镇籍大学生就业的职业类型差异如图 5 所示,可以看出,在所有已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职业类型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办事人员”的人数较多,而农村籍大学生所占比率比城镇籍大学生要低;在职业类型是“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商业、服务业人员”这三项中,农村籍大学生所占比率比城镇籍大学生明显要高。(六)工作单位类型农村籍大学生与城镇籍大学生就业的工作单位类型差异如图 6 所示,可以看出,在所有已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工作单位类型是“

9、国有大中型企业”“其他事业单位”“集体企业”“外资企业”的农村籍学生所占比率比城镇籍学生明显要低,而工作类型是“个体、私营企业”的农村籍学生所占比率比城镇籍学生明显要高。通过对 2009 届全国部分高校经管类专业城乡户籍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与城镇籍大学毕业生相比,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呈现以下特点:第一,从工作签定情况来看,农村籍大学生比率略高于城镇大学生,但差别不明显。第二,从平均工资水平来看,农村籍大学生的平均工资低于城镇籍大学生。第三,从工作满意度来看,农村籍大学生的工作满意度低于城镇籍大学生。第四,从就业意向来看,在“工作单位类型意向”方面,农村籍大学生选择“党

10、政机关”“其他事业单位”“外资企业”比率低于城镇籍大学生;在“就业区域意向”方面,农村籍大学生对就业区域的要求并不高,他们愿意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而城镇籍大学生则大多会选择就学所在地和家乡及附近地区工作;在“工资待遇意向”方面,农村籍大学生对工资待遇的期望值略低于城镇籍大学生。第五,从职业性质来看,在所有已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 “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和“商业、服务业人员”的农村籍大学生比率明显高于城镇籍大学生,而“机关、企事业单位办事人员”的农村籍大学生比率低于城镇籍大学生。第六,从工作单位类型来看,在所有已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 “个体、私营企业”的农村籍大学生比率明显高于城

11、镇籍大学生,而“国有大中型企业”“其他事业单位”“集体企业”“外资企业”这类单位的农村籍大学生比率低于城镇籍大学生。三、农村籍大学生就业特征的成因第一,从个人角度来看,一方面,农村籍大学生具有勤奋努力、吃苦耐劳的个性品质。农村籍大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使他们在学习中付出了比城镇籍大学生更多的努力,而且,由于他们从小就培养了比城镇籍学生更加吃苦耐劳的品质,使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比城镇籍大学生的就业率略高,从事“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商业、服务业人员”这种特别需要勤奋努力、吃苦耐劳等品质的职业的比例也较高。另一方面,农村籍大学生就业自信心不强。农村籍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家庭教育资源及

12、学校的教育资源有限,很多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英语应用水平、文体技能等综合素质相比城镇籍大学生来说要低得多,与城镇籍学生相比容易产生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人际交往范围变得狭窄2 。因此,即使他们的就业率略高于城镇籍大学生,但是工作的平均工资待遇却比城镇籍大学生要低得多,而且所从事的职业性质、单位类型都比城镇籍大学生要差,甚至在“就业区域意向”和“就业单位类型意向”选择方面都没有城镇籍大学生自信,在选择到“农村”和“西部地区”这类偏远地区就业的意向分析中,农村籍大学生的人数比率比城镇籍学生要高,选择去“党政机关”“其他事业单位”“外资企业”这类单位类型的人数所占比率比城镇籍大学生要低。第二,从家庭角

13、度来看,一方面,农村籍大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由于就业压力过重,大学毕业生们为了在竞争中拥有更多的机会,不惜花重金包装自己,从而导致其就业成本越来越高2 。这些就业成本通常包括着装、交通、话费、简历制作等费用,这样一大笔开销,对于本就不富裕的农村籍大学生来讲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再加上很多农村学生读大学的学费、生活费等费用几乎会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这对家境贫困的农村家庭来说,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极其不易。因此,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很可能不得不以减少面试次数或降低标准等方式来节约开支,以求尽快找到工作,为家里分忧,却没有过多地考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单位发展前景、个人潜力发挥等,所以他们的

14、就业率虽高,但就业质量却没有城镇籍学生高,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单位类型和职业类型都是不理想的。在“工作满意度”这一项调查中,他们的总体满意度比城镇籍大学生略低。另一方面,农村籍大学生家庭社会资本匮乏。社会资本理论认为个人在一种组织结构中,利用自己特殊位置而获取利益的能力称为社会资本。一般就是指一个人能从自己的亲戚、朋友、同学、老乡等关系中获取的利益越多,那么他的社会资本就越丰富。农村籍大学生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家庭网络关系简单、社会资本匮乏,即社会资本少,所以,他们在求职过程中主要依靠自己的人力资本,而城镇籍大学生的家庭网络关系复杂、社会资源丰富、社会资本多,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除了凭借自身人力资本

15、之外,还可能依赖家庭关系网等社会资本。在目前这个处处都要“关系”的现实社会形势下,农村籍大学生由于大多祖祖辈辈扎根在农村,要想在城市寻到一份工作,基本上没有可以依赖的“关系”或“人情”,他们在求职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甚至存在就业歧视、就业不公平等现象。因此,在“职业类型”和“工作单位类型”这两项调查分析中,工作单位类型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其他事业单位”“集体企业”“外资企业”这类单位的农村籍学生所占比率比城镇籍学生明显要低,职业类型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办事人员”这类职业的农村籍学生所占比率比城镇籍学生也要低很多,而职业类型是“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商业、服务业人员”这类职业的农村籍

16、学生所占比率却比城镇籍学生明显要高。第三,从高校角度来看,一方面,高校缺乏针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很多高等学校在就业指导中,没有把农村籍大学生当作一个特殊群体对待,没有给予他们特殊的帮助和照顾,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本来就比城镇籍学生要大,所以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更容易陷入迷茫、走入误区,而学校却没有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必要的帮助,以致他们为了能尽快找到工作替父母分忧,“疾病乱投医”、盲目选择工作单位和职业、缺乏考虑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单位发展前景、个人潜能发挥等深层次的问题。因此,他们所就业的工作单位类型和职业类型相对不理想,工作满意度也降低。此外,在就业过程中,农村籍大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自闭的心理,而高等学校却忽视了对农村籍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影响个人求职过程中的正常发挥。另一方面,高校没有给予农村籍大学生更多的经济支持。农村籍大学生家庭经济贫困,在经济上更加需要得到高校的支持和照顾,学校没有因为农村籍大学生的经济条件差,而给予他们更大的支持和帮助。相反,在学费、奖助学金的设置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