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科学探究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621414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理解科学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理解科学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理解科学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理解科学探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理解科学探究?如何理解科学探究?陈集镇中心小学凌良岭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活动的要求,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就出现在自然教 学大纲中。该大纲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部分就明确指出:“教学内容 应便于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许多教师从上世纪的 80 年代中期以后就在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 今天,根据标准提出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新理念和新要求, 反思我们过去自然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些认识和实践,发现我们由于 对相关理论学习不够,对“科学探究”在许多方面都缺乏清醒完整的认识,如 “科学探究”的提出、 “科学探究”概念的内涵、

2、“科学探究”在国外的实践与 发展等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表现得更多的只是一些零星的、不完整的、缺乏 体系的科学探究活动。所以,今天在标准从目标和方法等层面提出“科学 探究”的理念和要求后,我们不能很快适应和接受、理解和实践。于是一方面 教师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当前的课程改革中,积极地在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 活动,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一些令教师们困惑不解的、有碍于科学探究活动健康 开展的问题。通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我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1、我们科学教师不能机械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 。 我们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个 环节,并且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他们

3、以为只有这样才是在引导学生进行 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 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 我区一位教师在引导三年级学生认识水的性质时,将学生在开始阶段提出的 “水具有流动性,没有一定的形状”等都作为一种假设,然后组织学生对其一 一进行检验。其实,学生提出的“水具有流动性,没有一定的形状”等都是他 们在过去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通过观察实验活动形成的认识,并不是假设。教 师将学生已有的认识作为假设并要求检验,是一种重复无效、浪费时间的活动。 由于教师的原因,这节课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2、在问题的产生阶段,缺乏设

4、置问题的情景和忽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整理。 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研究发现一个适合探究的问题至少具有两个特 征:即这个问题必须是一个需要学生进行解释并且能够为学生所解释的问题, 这个问题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下面是一位老师在进行有关食 物链和生态平衡单元教学课上的一段话:“许多年前,在西南部的山里有很多 鹿,它们的数量一直变化不大。山里还有狼。从城镇里来的某些人目睹狼群咬 到了鹿群里的两只小鹿,人们非常震惊,结果发动了一场灭狼运动。使人们惊 奇的是,在灭狼以后的几年里,鹿的数量反而明显地减少了。既然狼是鹿的天 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毫无疑问,教师设计的这一问题情景及从中

5、提 出的探究的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是我们当前需要 很好学习的一种策略。在当前的探究学习活动中,我们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 出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但不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 他们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武断地确定探究的问题。如一位科学课教师在引导 学生认识燃烧现象发生的条件时有下面的一组活动:师:你们现在想弄清有关燃烧的什么问题? 生: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燃烧现象? 生: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生:什么物体可以燃烧? 生:物体燃烧后会怎样? 师:你们认为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像上面教师这样简单处理和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无疑是对学生心理的一种 伤害,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丧

6、失和改变提问题的兴趣和习惯。其实,学生提出的 以上问题都属于同一类,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稍加分析整理就会发现。教师 组织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实际是在肯定和鼓励学生乐于提问 的行为,进一步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 3、在每节课的探究活动中,教师总习惯于让学生必须获得某一个结论其 结果往往是由于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到位,在学生还没有形成相应认识的时候而 由教师强加给学生。 现在我们应该意识到:允许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或材料,螺旋式地、分阶段地开 展科学探究活动是一种很正常的学习活动,如果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探究,儿童 仍不能接受新的解释和理解,那么就不必急于让儿童强行记住这一新概念,而 应该待他

7、日后适当的时候再进一步开展这一题目的研究。一方面,这可能超出 了儿童的理解力;另一方面,我们常要求儿童,不迷信专家,不唯书,不唯上, 敢于向权威挑战,因此也不能要求儿童强行接受这一概念。这是我们广大教师 需要尽快建立的一个观念。4、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不能很好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忽视和离开这一点也就谈不上是探究学习),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在科学探究学习活 动中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我们从大量的听课调研活动中发现,有的教师在组 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活动时不敢指导,他们怕戴上“牵着学生走”的帽子; 更多的是教师在指导上把握不好介入的

8、时机和程度。(这一点是教师们在组织学 生开展探究活动时最难把握的。因为教师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指导的时机和程 度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如教学目标、对学生认知基础的正确估计、教学时间等。 )他们往往表现出在指导的时机上介入过早,指导得过多,以致阻碍了学生本可 以自主发现的机会。而教师不敢指导、过晚的指导和过弱的指导则让学生过久 地处于无助状态。所以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特别强调教师在指导上要注 意做到适时和适度。 5、出现了教师试图把“科学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唯一方式的倾向,所 有学习内容都想通过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这些教师在教学时不考虑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不管客观条件是否允许、不管 时间是否可行,一味要求学生探究,于是课堂上常常出现或者学生的探究活动 不能最终完成,有过程无结果的现象,或者最终探究的结果引起不了学生的兴 奋(探究的内容太浅)。其实,成功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活动是受很多客观因素影 响的,如时间、内容、材料等。所以我们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绝不能试图把所 有的内容都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我们在积极实践标准提出的“科学学 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的同时,还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