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消费和储蓄特征研究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2614457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居民消费和储蓄特征研究 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居民消费和储蓄特征研究 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居民消费和储蓄特征研究 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居民消费和储蓄特征研究 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居民消费和储蓄特征研究 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居民消费和储蓄特征研究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居民消费和储蓄特征研究 (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居民消费和储蓄特征研究农村居民消费和储蓄特征研究 根据安徽省 20112014 年统计年鉴中关于农村居民消费和储蓄的数据,可以发现安徽省农村居民的消费和储蓄现状如下。1、农村居民收入增加 20102013 年间安徽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分别是元、元、元、元1,较上一年分别增长了%、,农村居民的收入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长。2、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低 20102013 年间安徽省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分别是元、元、元、元1,分别较上一年增长%、%、%、%,农村居民的消费增长不稳定,总体增长水平偏低。3、农村居民储蓄倾向高 20102013 年农村居民收入减去所有支出剩余收入分别是元、元、元、元1,除 2

2、011 年下降了%,其他年份分别较上一年增长%、%、%。由此可见,安徽省农村居民储蓄意愿较高,且高于消费倾向。1、消费特征生存型消费特征突出。安徽省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虽然在不断下降,且自 2009 年以后恩格尔系数已降到40以下,已达到富裕,但恩格尔系数的测量方法并不准确。很多农村居民自己种植粮食蔬菜,饲养家禽,极少需要食品支出。因此,以恩格尔系数作为测量贫困的标准并不精确。20102013 年,安徽农村居民消费中衣食住消费分别占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总额的、1,安徽省农村居民的衣食住消费平均占消费总额的%。可以看出,安徽省农村居民衣食住消费占消费总额的很大一部分,生存型消费特征明显,随着物价水

3、平的上涨,农村居民消费呈现“刚性”增长的趋势。边际消费倾向较低。20112013年,安徽省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平均值为%;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平均值为%1。虽然国家不断深化供给侧改革,为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刺激消费,但在农村地区的效果并不明显,难以打开农村消费市场,安徽省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城市居民边际消费倾向。2、储蓄特征“选择性贫困”储蓄特征明显。李实和 JohnKnight 教授曾提出过“选择性贫困”的概念,即有一部分人口,他们的收入高于贫困线而消费却低于贫困线2。 “选择性贫困”人口更倾向将当期收入储蓄起来,以应对将来的不确

4、定风险。我国物价水平不断提高,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在不断增加,他们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低于当期收入,对未来的消费预期却高于当期消费。他们为将来可能面对的子女教育费用、购房、医疗保健、养老等可能的支出进行预防性储蓄,使得很多农村居民收入远高于贫困线,消费却依旧停留在贫困线之下,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贫困”储蓄的特点。另外,由于对金融理财产品的不了解,只有极少数农村居民购买过国债等投资理财产品。笔者对安徽省部分农村地区进行了样本数为 96 的小样本调查,调查发现%的农村居民将存款全部存到银行,只有%的农村居民曾将存款部分投资到国债等金融投资产品上,然而随着银行利率不断下降,物价水平

5、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储蓄的财富在无形中不断地缩水。储蓄结构逐渐改变。笔者通过小样本调查,让农村居民对储蓄目的进行排序打分,结果发现子女教育平均得分为分,住房平均得分为分,医疗保健平均得分为分,养老平均得分为分,家用设备及用品更新平均得分为分,自身投资提高平均得分为分,预防失业平均得分为分。可见教育、住房、医疗已经成为农村居民身上的“新三座大山”。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其更加重视子女教育,子女教育已成为储蓄最主要的目的;农民有自己的宅基地,住房本不应成为储蓄的重要目的之一,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民向往城市的生活,商品房价格节节攀升,购房也跃升为储蓄的第二大目的;由于农村医疗资源不足,农村居民面临

6、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疗也是他们储蓄的目的。1、农民现代化意识增强农村居民储蓄最主要的目的是子女教育。据笔者小范围的走访发现,农村居民进城买房,不仅是为了紧随城镇化的脚步,脱离农民这个“土”身份;也是为了子女能够接受城市里优质的基础教育,农村基础教育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硬件设备都难以和城市里的中小学相比。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农村家庭很少再出现有 3 个以上子女的现象。很多农村父母都竭尽所能地提供物质基础让子女接受教育,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再成为“泥腿子”,重复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他们往往节衣缩食,竭尽全力支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代际间的人力资源投资现已成为家庭储蓄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2

7、、消费惯性影响持久由于导致农产品减产或者绝收的自然因素极多,农产品的价格波动频繁,农民的收入很难得到保证,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所以他们自古以来就对不确定风险有着极强的防范意识。虽然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在不断增加,但是长期物质资源匮乏的生活使农民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将大部分的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而长久以来养成的消费习惯具有很强的惯性,低收入时期养成的消费习惯对现阶段的消费支出依旧具有绝对占优的影响效应3,即使农村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其消费水平依旧很难有较大的提高。3、农村保障水平过低社会保障财富替代效应过低。 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提高农村

8、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标准,但 2009年至 2012 年确定的基础养老金并未进行动态调整,依旧停留在每月 55 元的基础上4。而物价不断上涨,基础养老金对财富的替代率不断下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居民预算约束线的扩展效果不明显,难以刺激消费;另外,由于农业风险的特殊性,农业保险的标的都是活的生物,它们的成长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照料管理的精心程度,很难确定农业保险的预期保险利益大小,商业保险精算的“大数法则”难以正常发挥,农业保险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的特征,商业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望而却步。农业保险存在很大的空白,农民生产种植时的风险难以得到分散。1、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村居民有

9、钱花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虽然农村的青壮年进城打工,使土地被荒废,但土地的价值还在,土地对农村居民的基本保障功能并没有减弱或丧失。刺激农村消费,要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的资本化,增加土地经营性收入;推动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产生规模效应,真正提高农民收入。助力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的机械化、农场化建设需要资本注入;种粮大户、农村合作社、小型农业公司的发展需要资金支持,政府应弥补农村金融的空白,建立农村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小额农业信贷服务,减小农村居民的流动性约束,实现强农、富农。2、提高保障水平,让农村居民敢花钱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水平

10、,提高农村居民收入预期;扩大新农合医疗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逐步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建立农村社会福利制度,弥补农村社会福利空白;均衡城乡医疗资源,实施重点专家下乡活动,解决偏远地区看病难的问题;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满足农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限制住房的过度市场化,引导住房价格合理化,降低农村居民融入城市的门槛。降低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风险。因为农业保险具有特殊性,需要政府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加大对农业保险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农业保险;建立巨灾风险专项基金,用于特大灾害发生的及时赔付,减少农民面对自然灾害时的不确定性损失,提高恢复再生产的能力。3、转变农

11、民消费观念,让农村居民乐花钱打破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 “互联网”、 “物联网”的大发展,让农村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和城镇居民接触到同样的消费资源,农民的消费服务渠道已经拓宽,消费平台已经构建,现在急需的就是转变农村居民过度“勤俭节约”的消费思想。政府应提倡健康养生、快乐出行等现代消费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居民消费理念。引导农村居民由生产型消费领域向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转变,并开拓新的消费领域,优化农村消费结构。净化农村消费市场环境。针对农村消费领域存在的如“家电下乡”等惠民利民的活动中有商家以次充好等不合理的现象,重拳出击,加强农村市场监管,规范农村市场经营秩序,确保产品安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让农村居民确实享受消费对生活品质的提高。作者:张家俊 丁福兴 单位:苏州科技大学1安徽省统计局DB/OL.http:/tjj/web/tjnj_?strColId#.2李实、JohnKnight:中国城市中的三种贫困类型J.经济研究,2002.3王增文、AntoinetteHetzler:丰裕中贫困、选择性贫困或是持久性贫困农村地区消费动机强度日渐趋弱的致因分析J.财贸研究,2014.4沈毅: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保障效应探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