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导学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605503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导学案导学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培养速读能力,把握本文的内容和结构。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领会本文别出心裁的写作角度及其写作意图,品味语言,体会文中冷峻语言中蕴含的强烈感情感情,理解其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3、了解纳粹的残酷暴行,认清法西斯的罪恶,珍惜今天自由与和平的美好生活。 【教学课时建议教学课时建议】: 2 课时。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文,把握本文的内容和结构;领会本文别出心裁 的写作角度及其写作意图,品味语言,体会文中冷峻语言中蕴含的 强烈感情感情,理解其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 2、限时 20 分钟完成预习自测题: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3、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在后面“我的疑问”处。4、限时 30 分钟,独立完成训练案。(一)预习案(一)预习案2 2、了解背景了解背景奥斯维辛集中营,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内设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浴室 和焚尸炉,由第一集中营和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组成,用于消灭欧洲的犹太人,是希 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是第三帝国-纳粹德国最大的灭绝营。约有 400 万人,其中 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戳。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犯下逃天大罪的 历史见证。1945 年月 27 日,苏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当时里面只剩下 7000 名活着 的囚徒,其中包括 200 多名儿童。19

3、47 年月,波兰政府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 念馆,展出揭露希特勒党卫军在集中营犯下的种种罪行的实证和图片,包括他们从囚徒身 上掠夺的财物,以及囚徒在集中营进行地下斗争的各种实物和资料。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 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二、作家作品二、作家作品 罗森塔尔,全名为埃姆罗森塔尔,美国记者,本篇新闻获当年普立策新闻奖。美 国普利策奖主席、新闻学教授霍恩伯格说,这是国际报道奖得主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 品” 。 1 1、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找出这则新闻的导语,体会其特点与作用。提示:提示:作者运用描写手法造成巨大的感情落差,寓含着多么强烈而深沉的愤慨之情:虽然它已经告别了灾难

4、的过去,重新展现美丽的景貌,它在人们的记忆中却永远和最可怕的灾难联系在一起,每一个到这里参观的人都不会忘记这一点。新闻一开始,就把这种情感定格在了对死者的悼念,对法西斯的痛恨上,表达希望世界和平的主题。 2、新闻的主体部分,整体上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提示:提示:主体部分的安排,整体上按照参观的顺序去写。 1、 把描写参观者的动作神态的语句画出来,领会其作用。如:参观者浑身发抖,张大了嘴巴,如果进去的话,会脸红等,把参观者的感受融入到参观的过程,表达的情感非常强烈,虽无新闻,却收到了比新闻事实更好的效果。2、 根据下列提示,给本文拟一个结构提纲。导语主体四、温馨提示:四、温馨提示:请将预

5、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写下来,准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讨论 解决。 我的疑问:我的疑问:_ _ (二)探究案(二)探究案1、本文的题目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没有新闻还写什么?提示:提示:标题新颖,发人深省。作者用一个否定句,一方面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的确没有什么新闻可以报道了;另一方面,即使没有新闻,作者还是要写一写,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 ,揭露纳粹罪恶,要牢记历史教训。 2、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一句中“雏 菊花在怒放”这一细节该如何理解?提示:提示: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

6、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也许是讽刺,任纳粹刑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也许是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用雏菊花在怒放反衬在集中营人们所受的苦难和法西斯的残暴。3、如何理解“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这一句话的含义?提示:提示:说明这里纯粹是一个人间地狱,愤恨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2、作者在一排“表情木然”的囚徒照片中,单写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 “长得丰满,美 丽,皮肤细白,金发碧眼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 什么呢?”你能想象这位年轻的姑娘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 纪念墙上,又在

7、想什么呢?”你又能想象这位年轻的姑娘在想什么呢?作者特写这个二十 多岁的姑娘有何意义呢?提示:提示:这张照片会在人们心中引起一连串美好的情感体验。然而,当人们想到这个象征着爱情和幸福的美丽姑娘连同她所追寻的梦想竟被残暴地毁灭的时候,那内心的痛惜之情就会交织着对法西斯罪行的仇恨,从情感的深层体验中喷涌而出。 5、二战后,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新闻报道很多,罗森塔尔的报道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 新闻”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这是为什么?它和你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有什么不同?提示:提示:这主要得益于作者独辟蹊径,突破了“客观报道” 、 “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

8、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个人的情感。奥斯维辛曾经发生过人间惨剧,但这个严重事态已经过去,所以记者访问这里的目的不在于报道事态,而在于激起人们对死难者的悼念,对暴行者的憎恨,以表达世界和平的主题。 6、请提出一个你认为值得探究的问题并阐述你的理解。 我的问题:_我的理解:_7、写出你对本堂课的学习体会(具体真实) 。_(三)训练案(三)训练案2、基础检测:基础检测: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隐秘 旗竿 掩映 婆挲起舞 B、震憾 恶梦 凋谢 毛骨悚然 C、废墟 窒息 踉跄 绿树成阴 D、祈祷 呆滞 嬉戏 不寒而粟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B ) A、这是一个二十多岁

9、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的人。 B、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C、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 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D、根据意大利法律规定,贝卢斯科尼在总理任期内不能担任俱乐部主席,否则他就有可 能做有违公众利益的行为。 1、阅读课文 1-2 段,回答下列问题。 、 “可怕”一词的内涵该怎么理解?提示:提示:“阳光明媚温暖” 、 “绿树成阴” 、 “孩子们高兴地嬉戏” ,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景象!然而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 , “像一场噩梦” ,作者用的是反语。因为景

10、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 ,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 。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地表达出自己的愤懑。、 “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怎么理解?提示:提示:可以从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教训的角度去理解。因为眼前的“阳光明媚” 、 “绿树成阴”等景象,容易使人忘记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1 1、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阅读日落滑铁卢一文,完成-题。踏上布鲁塞尔南部滑铁卢的小镇的土地,头顶上正悬着磅礴的落日。那是何等的静穆

11、与辉煌,十万支光芒的箭簇,呼啸着射穿一天彤云,金黄色郁金香的 花潮,一天一地滚动着光芒的气味弥漫在大地上。太阳,那颗天帝之树惟一的浆果,被燃 烧的云推涌着,激荡着。这是莫奈的落日,睡莲和风信子的落日,颤动带血的激情,沐浴 其中,谁能领受这最后的光明?踏着228级台阶的梯道登上峰顶,一片开阔地尽收眼底。绿树掩映的小镇滑铁卢,如同 儿童们不经意搭起的积木,红顶白墙的小楼,错错落落,小镇是如此之小,小得简直可以 装进挎包里带走。尖顶的教堂里,传出了唱诗班的歌声,管风琴的音乐,若断若续,那音乐让人体味到 一种温暖,一种安慰,一种让灵魂得到引渡的崇高。这个时候你才能够真正感觉到,原来这座可以放在挎包里带

12、走的小镇,却不能在任何 比例的地图上消弭。 这座小镇仿佛是一间历史的作坊,一个时代悄悄地在它的红屋顶下改变了走向。我们 坚信云端里有一只魔力的手掌,它轻轻地拨动着命运的钟摆,让奇迹发生在一个漫不经心的瞬间。 为此,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曾写道:“而这则是世界史上最令人惊讶的瞬间命运 之线掌握在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手里一分钟之久。这时,参与英雄豪杰们的世界游戏所 承担的重任,总是使这种人感到惊讶,甚至于感到幸福,他们几乎总是颤抖着让投向他们 的命运失之交臂。极少有人能抓住机遇而平步青云。因为大事系于小人物仅仅一分钟,谁 错过了它,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恩惠降临在他身上。 ” 这是茨威格滑铁卢决定胜负的一

13、瞬一文中最著名的论断。咀嚼这段话的时候,暮 色也仿佛在一个瞬间苍茫下来。古战场的暮色最能引发人的联想,暗淡了彤云,仿佛昨日的烽烟。这块土地上上演过 的话剧永远是新鲜的,差不多两个世纪前的1815年6月18日,恰好也是一个黄昏,拿破仑这 头雄狮迎击英普联军的围攻,并与之展开决战,一场失败结束了一个英雄的时代。持续24 小时的激战之后,滑铁卢的土地留下了5万具尸体,血液的光芒使落霞凝成凄美的胭脂。英 雄末路的拿破仑,在落日中仰天长啸,包围他的不再是“皇帝万岁”的大呼,而是冷兵器 相接的撞击之声。仿佛是一场梦境,9天之内,他丧失了打了19年仗才赢得的帝国,丧失了 叱咤风云20年间所建树的一切。命运就是这样自负盲目而任性,它常常给人一只盛满陶醉的杯子,然后又迅速地将它 打碎。他有过那样辉煌的梦想,他曾在圣母大教堂祭坛的台阶上用金色的桂叶为自己加冕 为帝,他曾在凯旋门上按照罗马风格安装了8座精美的大型浮雕,记述他执政期间的功绩, 他喜欢坐在腓特烈大帝的书斋里口授军令,他也喜欢在无愁宫里邀请曾给腓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