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中韩中秋节风俗比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597324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中韩中秋节风俗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oc】中韩中秋节风俗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oc】中韩中秋节风俗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oc】中韩中秋节风俗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oc】中韩中秋节风俗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中韩中秋节风俗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中韩中秋节风俗比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韩中秋节风俗比较中韩中秋节风俗比较中韩中秋节风俗比较张炎钰(郑州轻工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53)【摘要】本文从中韩两国 q,4,x 节的语源,由来,风俗活动,饮食等方面进行比较,总结两国在中秋节传统风俗文化上的异同.【关键词】中国;韩国;中秋节风俗中韩两国隔海相望,自古就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韩国很多传统文化风俗也受到中国的影响,有很多节日与中国相同.例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中韩两国都有.但是中国汉文化在传人韩半岛的同时,与韩国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社会环境等相结合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节 El 风俗特色.中秋节在韩国和中国都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中韩传统节日

2、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本文主要以中秋节为考察对象,针对中韩中秋节的语源,由来,风俗,饮食,现代节日状况等方面进行对比,探讨中韩两国中秋节的异同以及现代生活中传统节日内容变化的原因.一,中韩中秋节的语源及由来中国“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历法,农历八月为秋天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仲秋节“或“中秋节.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方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

3、团圆节“.韩国的中秋节叫做“秋夕“,韩国语发音是 ChuSeok,由于是采用的汉字词,可以推定“秋夕“采用中国“仲秋“中的“秋“和“七夕“,“月夕“中的“夕“字.韩国中秋节也有固有词的名字,是“正中间“的意思,取意八月十五是八月正中间的日子.对于韩国人来说,月亮在夜晚出现,可以带来明亮,是应该感谢的.同时八月也是庆祝丰收的季节,从高丽王朝开始庆祝中秋节,到了朝鲜王朝,王室又对先祖进行“秋夕祭“,直到 1518 年才将中秋节和春节,端午节一起定为韩国三大节日.二,中韩中秋节的风俗活动中国从古代开始传统的中秋节活动有祭月,拜月,赏月,玩花灯,舞火龙等.祭月就是指八月十五晚上祭祀月亮,礼记中就记载有

4、“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习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赏月的风俗源于祭月,把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大约始于魏晋时期,但未成风气.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代,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明清之后,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的表现.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另外各个地方也有特色活动,有烧斗香,点塔灯,放天灯,玩月桥,舞火龙,摸秋求子,赏桂观潮等特殊风俗.韩国在秋夕最具有特色也是最重要

5、的活动是祭祖和省墓.八月十五早上,全家人准备好祭祀用的供桌和各种供品,为已故的父母磕头,敬酒,献食.祭祀之后,家人一起分享祭祀所用的各种水果和食物.有时候还要参加“宗家“祭祀,对家族中祖父,曾祖以及祖先进行祭拜,因此“宗家“的祭祀规模要更大,更加隆重.祭祀活动结束后,全家人要到祖先的墓地去扫墓,并除去祖坟周围的杂草,以尽孝道.韩国中秋节也有传统的游戏活动,如摔跤,扮牛戏,打年糕等.扮牛戏多在地方村镇举行,两个人一起披着特质牛模样的外衣,到村里比较富裕的家庭门前索要吃食,主人就会拿年糕和酒招待.另外还有传统农乐表演以及舞蹈“强羌水越来“(音译).“强羌水越来“是韩国民间妇女们在秋夕跳的传统舞蹈.

6、大家会聚集在宽敞的地方,手连手成一个圆形,唱着强羌水越来歌绕圈子.原本这一舞蹈形式来源于壬辰倭乱时的战略战术,妇女们也身穿男子衣服帮着进行警戒.后来成为传统舞蹈.另外中秋节都有出嫁女子回娘家省亲的风俗.三,中韩中秋节饮食在中国中秋节一定要吃的食品就是月饼.月饼,又叫胡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月饼象征着团圆,在

7、节日之夜,人们一定要吃个月饼,同时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韩国中秋节最具有代表的食品就是松片(音译),松片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内馅是豆沙,枣泥等,因蒸时垫有松针叶而得名.中秋节前两天,全家人会坐在一起,包松片,蒸松片,为中秋节做准备.松片米粉中可以放入其他谷物,颜色就变成绿色,白色,黄色等,形状除了最基本的半月形以外,还可以做成各种精致的花样.除了松片以外,韩国人还会用这一年的早稻米做成新米饭,另外还有用新稻米酿的白酒,祭祀时必须要有的.四,中韩中秋节异同中韩中秋节都是两国比较重大的节日,都是一年中代表收获的时节.同时也都赏月许愿,合家团圆,表达人们对丰收的渴

8、望,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两国在庆祝中秋节上,都有特色的传统风俗活动和饮食.民族文化氛围都很浓厚.对于中秋节,中国往往拜月,祈福,避灾等意义更加浓厚,而韩国对于一年的丰收首先感谢的是祖先,因此祭祀祖先意义更浓,同时休闲游戏的气氛比中国更浓.中秋节在韩国人的观念里,是不亚于甚至高于春节的传统民俗节日,韩国将中秋节作为法定节假日远远早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深层内涵,从这个角度来说在韩国得到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每年中秋节韩国人一定要回家和老家的亲人团聚,祭祀祖辈,人口移动类似于中国的“春运“.中国由于以前没有将中秋节定为公休日,大家都忙于工作生活,慢慢对于中秋节淡化了.而现在中秋节重新定为公休日,大家重视程

9、度加强,很多传统风俗活动也逐渐活跃起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继承.通过对中韩两国中秋节的比较,可以看出两国人民对于五谷丰登收获的渴望以及合家团圆的心愿.中秋节特色风俗活动反映了两国人民的文化传统,作为各自的文化遗产都应该很好的去保护和继承.同时对于两国风俗上的不同,应该持有互相尊重的态度,这样更有利于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和沟通.(下转 234 下)2011.07 东京文学 l233我国本科教学评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钟婉音(9)11 大学锦城学院,四川成都 611731)【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对策,希望我国本科教学评估工作能够有更加良

10、性化的发展.【关键词】本科教学评估;存在问题;对策研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教育界普遍认为,保证教学质量不再只是一个高等教育的政治课题或者讨论项目,而是高等教育的战略计划.质量评估体系作为教学质量的主要保障手段在高等教育中逐渐开始发挥其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国家如荷兰,法国和英国最早开始考虑建立国家级的高等教育评估系统,很快就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在我国,1994 年起逐步建立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制度并逐步开展了本科教学评估实践.2003 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五年一轮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规范和约束日常的教学工作,监督教学质量,并适当改善了高校教学环境.教学评估中高校的评分确实反映了高校教育质量

11、的好坏及在同类学校中所处的水平,五年一轮的评估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夯实基础,强化了高校内部质量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能够使高校不断的发展独有的,科学的,富有特色的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办法.但是,目前的评估系统也确实存在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一,评估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评估的实施主体是单一的,全由政府组织.高校更多地把教学质量评估看成是行政上的任务,而不是真正的教育质量保障手段.同时,政府是高校的所有者,又是监督评估的操作者,其评价结果的公信力会得到质疑.2,评价没有合理的分类.在参加评估的高校中,有综合眭大学,师范性大学,也有艺术类,医学类院校,有 985,211 高校,也有普通

12、二本的大学,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该有不同的质量标准,不同类型的学校也应有不同的质量要求.可是在现行的本科教学评估体系中,不同类型的学校共用的是统一的标准,高校的实际情况却相差甚远.比如在生源质量,师资构成,论文发表等方面 985 和 211 高校遥遥领先于其它普通的二本学校;而在办学经费,教学设施等指标上因为地区的差异和国家政策的不同,沿海高校与内地高校发展完全不平衡.3,评估指标抽象模糊.教学评估评价标准中存在着抽象的,概括的,不能实际测量的一,二级指标.如果评估项目不能直接测试或者观察,就无法用它来收集原始数据,做出科学明确的评价.一般认为,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约占 30%一 4

13、0%,定量指标约占 6o%一 70%才比较合理.但是在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44 个观测点中,有 28 个观测点都很难找到合适的量化数据,而且等级(A,B,C,D)的判断界限模糊,比如1.1 学校定位,1.2 办学思路等.这些指标只能通过专家的主观评定,而专家在操作过程中也很难准确的定级,这样,很容易造成评估误差,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就受到了影响.4,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手段单一.从已经发布的各高校自评报告中我们发现,高校在每个评价项目中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质量控制手段都不尽相同,经常看到同样的质量保障手段在多所大学的自评报告中出现.如果一个高校在专家评估中得到了优秀,那么就说明它的质量控制方法是有

14、效的,也就成了其它高校模仿借鉴的对象.如前文所说,不同的学校实际情况是不同的,这些具体的保障手段也不可能真正适用于每一所高校.5,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中,某些高校极其重视专家评估阶段,把自我评价阶段等同于迎评阶段,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材料的准备上,甚至影响了师生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引起了师生强烈的不满和反对.而专家评估阶段之后的整改阶段就更不重视了,最终只形成一份整改报告.二,完善教学评估体系的对策现行的教学评估体系已经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准确反映高校实际的教学质量,急需创新.1,需要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评估,需要更多教育研究专家的参与.同时,也希望能够形成具有法律意义的评估制度

15、和体系,并把评估结果向大众公布,接受媒体和公众的监督.2,评应该根据高校不同的分类和不同的层次制定对应的评价标准,并且价指标应该量化,让其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让评估结果更公正,更科学,更有效.3,应该引入教学活动相关的指标体系.比如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育效力,教学过程监督等本科教学实际环节的评价,而不是单纯的针对客观的办学条件来判断教学质量的好坏.4,如果条件允许,还应该鼓励高校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合作,向国外先进经验学习,还可以形成互相监督的机制,定期进行同行评价.5,应该加大再评估的力度.在整改阶段完成后,应该加强专家的再评估,让整改落到实处.总的来说,我国的本科教学评估正处于刚刚起

16、步的阶段,还有很多实际的问题等待着多方的研究,才能逐渐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估系统,真正的保障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使我国高等教育良性化的发展.【参考文献】1Bommann,L,Mittag,SDanie,HD(2006)QualityassuIrlceinhighereducationmetaevduationofmultistageevNuationproceduresinGermany.HigherEducation52,4,687709【2】顾明远高等教育的多元化与质的多样性】中国高等教育,2001,(9):17-1833 谭荣波关于高校教学工作评价科学化的思考】学术论坛,2001,(4):160-】62.【参考文献】f1】张海英.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 lM】.书海出版社,2006_2j【韩】金成沅.新编韩国岁时风俗【M】韩国首尔:名门堂,1987.【3j【韩张廷龙韩?中岁时风俗及歌谣研究M】韩国首尔:集文堂,19884韩】金吉噗韩?中名节文化比较研究 p.韩国京畿大学硕士论文234I 东隶文学 2011.07【作者简介】张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