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变动中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新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259059 上传时间:2017-08-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变动中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一章  变动中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一章  变动中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一章  变动中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一章  变动中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变动中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变动中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新(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 变动中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节 世界经济的发展及特点一、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世界经济主体1、世界经济:世界范围内各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各国、各地区的国民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基础,反过来,世界经济状况会对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世界经济形成的条件: 国际分工:主要在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市场:有了国际分工以后。世界货币: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后就需要它用于各国间的兑换、结算和储备。资本的国际化: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国际垄断资本的形成。 因此,世界经济是伴随

2、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2、世界经济主体:国家主体:资一社;发达一发展中;“转型国家” ;“新兴市场” 。 所谓新兴市场,是泛指一些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印度、中国、巴西、南非、俄罗斯及土耳其等。这些国家和地区通常劳动力成本低,天然资源丰富。非国家主体:地区、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三大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于 1944 年,职责是协调成员国的汇率政策,保持汇率的稳定,促进国际货币的合作。世界银行(WB):又名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于 1944 年,职责是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战后初期主要为欧洲国家,其后主要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资金。世界贸易组织

3、(WTO) :成立于 1995 年,其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职责是促进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阶段恢复时期:(战后1950) 二战不仅使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参战国的军费开支就多达 11,490 亿美元。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受到应有的惩罚,其经济成了一片废墟。英、法两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受到严重破坏,从而失去了左右世界局势的经济大国的主导地位。只有美国在战争中发了财,经济实力空前膨胀,可以独霸世界。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为了同战后出现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抗,也为了输出资本和倾销剩余商品,美国向西欧和日本提供了大量援助,帮

4、助这些国家迅速恢2复经济。到 1949 年,西欧工业产量已经恢复到战前水平,日本在 50 年代初经济已超过战前水平。高速增长时期:(19501973, “黄金时代”) 在这 20 多年的时间里,这些国家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 5.3%,而在“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前这段时间里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 2.3%。战后 20 余年的增长速度比战前高出一倍以上。有的国家发展速度还要快得多,如日本在 19561973 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 13.6%,联邦德国在 50 年代的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也曾达 9.5%。这是在没有爆发世界战争的形势下,这些国家竞相发展经济的结果,也反映了资本

5、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低速发展、动荡调整时期:(1973 一 80 年代末) )。进入 70 年代,这些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结束了,代之而来的是经济的“滞胀” ,各国都陷入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通货膨胀严重的困境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战后初期建立的国际金融体系受到巨大冲击。60 年代以来,美国国际收支状况的不断恶化致使美元的国际信用发生动摇,多次爆发“美元危机” ,尼克松政府两次被迫宣布美元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对这些国家的经济有强烈而深刻的影响。这些国家战后长期奉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带来日益增大的消极作用,致使他们连年出现庞大的财政赤字,巨额的货币供应和日益增加的公私债务,引起日

6、益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也因此急剧上升。更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领域里开展了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斗争,使这些国家廉价而稳定的能源和原料来源发生危机,受到冲击。1973 年 10 月阿拉伯国家拿起“石油武器”进行斗争就是最典型的事例。他们实行国有化政策,并对石油进行限产、提价以至禁止出口等,使发达国家遭受重创。这些国家为医治“滞胀”顽症,在战后实行几十年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采纳了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使之高级化。通过调整,把战后初期完成的经济集约化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80 年代中期以后,高科技的突破性新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

7、用。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与“新经济”出现阶段:(1990 年代以来)新经济就是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其重要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经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对新经济的解释是:“新经济是以科技为燃料,以进取精神和创新为动力的经济” 。(三)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1、世界经济格局: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世界经济领域内起举足轻重作用的国家、国际经济组织(主角)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或表现形态。2、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基本轨迹:美国独霸两极主导多极发展 美国经济独霸资本主义世界(战后初期)第一, 原有的经济实力雄厚;“二战”中的损失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小;“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

8、债权国;工业产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 2/3,3黄金储备占 3/4第二,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由美元来充当国际货币,美国政府承诺,保证 美元和黄金一样可靠,其他国家的货币通过一个固定的比价与美元挂钩,各国政府有义务维持着一固定比价,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确立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霸主地位。第三,操控世界贸易规则。1948 年临时生效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前身)按照美国提出的方案建立并为美国所操控。直到 1995 年新的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才将一系列“祖父条款”废止。 美、苏两极经济格局的形成与对峙(40 年代末一 7 0 年代)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

9、主义国家推行经济封锁与制裁,形成战后世界两大经济集团的对峙格局。这种经济格局的突出特点: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与制裁与社会主义国家集体的反封锁、反禁运斗争。世界经济向多中心、多极化发展(1970 年代开端)主要表现A美相对衰落,西欧、日崛起(P12)B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经济较快发展(P13)C中国:80 年代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地位不断提高。排名 国家 06 年 GDP 1 美国 14,979,1692 日本 5,083,367 3 德国 2,812,5584 中国 2,587,999 5 英国 2,292,1496 法国 2,108,307 7 意大利 1,728,474 8 西班牙 1

10、,069,499 9 加拿大 1,057,29110 印度 778,521三个“三极”经济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大三极”: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经济“中三极”:欧洲、北美和亚太经济板块“小三极”:美国、欧盟、日本经济主要原因:原因之一是国际金融体系在 70 年代初受到了巨大冲击。原因之二在于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的能源危机。原因之三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正是在4上述因素的作用下,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与此同时,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美国的经济霸权逐渐丧失。美国、欧洲共同体、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日益明显,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

11、演变。二、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一)经济多极化不可逆转1、欧、美、亚三大区域中心:欧盟:15 国发展到 27 国。欧共体创始国为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至 2007 年 1 月止共有 27 个成员国和近 5 亿人口,他们是: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北美:美、加、墨自由贸易区。1994 年月日,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国共同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诞生。北美自由

12、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组成的贸易集团,成员国之间经济上既有较大互补性和相互依存性,又有明显的不对称性。亚太: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促进亚太地区经济成长、合作、贸易、投资的首要论坛,始设于 1989 年,现有 21 个成员经济体(Member Economy)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 指在中国与东盟 10 国之间构建的自由贸易区,即“101” 。 2001 年 11 月,在文莱举行的东盟首脑会议期间,中国和 10 个东盟成员国宣布了将在未来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2、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P14 虽然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还处于不利地位

13、,但是在近 20 年中他们的经济的年增长率达 8%,远高于发达国家 3%的增长率。3、主要经济大国经济实力均衡化趋势发展:美、日、德、中、俄、地区中心(巴西、印度、以色列、南非) BRICs:Brazil、Russia、India、China(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1、经济全球化:各国、地区经济融合成整体,按市场要求,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其要素包括商品、资本、知识、技术、人力和信息。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国际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应该是在 20 世纪80 年代末期开始的。因为经济全球化有三个基本条件:经济信息化、经济市场化、经济自由化。2、经济全

14、球化的原因第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经济全球化可以为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更广阔的天地。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5第三,冷战的结束、东西方关系的解冻带来了全球经济融合,因而使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那么包不包括体制和制度呢?是不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呢?2、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生产国际化纵深拓展,国际分工广度、深度大大加强(跨国公司跨国经营、从国际贸易时代进入国际生产时代)。国际分工目前已从垂直分工进展到水平分工,从整体分工进展到零部件分工,从工序分工进展到工位分工,实现了车间与流水线的国际化。如美国的朋迪亚克莱曼牌小汽车,在德国设计,由澳大利亚制造发动机,美国、加拿大合作

15、生产变速器,日本生产车身薄板,新加坡提供无线电设备,而韩国供应电气设备与轮胎,成了名符其实的“万国车” ;美国波音 747 喷气机是在 8 个国家的 1600 个大型企业、1.5 万个中小型企业的协作中生产出来的,中国的西飞国际也有幸参与。世界贸易高速增长,各国贸易依存度提高。国际分工的细化与深化导致了成品和半成品在国家和地区间迅速流动,从而带动了国际贸易额的增长。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使国际贸易运行方式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世界贸易统计显示,世界贸易总额2005 年已经达到 21 万亿美圆。我国对外贸易 2006 年达到 1.75 万亿美元

16、,比上年增长 24% ,占世界第三位。国际投资迅速发展,全球资金流动规模空前。1970 年国际直接投资额仅为 400 亿美元,1999 年达到 8650 亿美圆,2006 年达到 1 兆 2304 亿美元 。一是国际资本流动在规模上的扩张;二是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我国2004 年直接利用外资 606 亿美圆。跨国公司数量和规模空前发展。跨国公司的数量从 70 年代末的一万多家增长到 1994 年的母公司 4 万家,子公司 25 万家。截至年底,全球跨国公司万家。每年国际并购额达 3 万亿美圆。跨国公司内部和相互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 60,跨国公司控制了国际技术贸易的 60至 70,在全球的直接投资已占国际直接投资的 90以上。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手段的飞速发展,尤其是 “电子货币” (信用卡)的流行,使货币的国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