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志国论文单亲学生的教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259044 上传时间:2017-08-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志国论文单亲学生的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邹志国论文单亲学生的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邹志国论文单亲学生的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邹志国论文单亲学生的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邹志国论文单亲学生的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邹志国论文单亲学生的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志国论文单亲学生的教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亲学生教育的个案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婚姻关系破裂的表现形式令人眼花缭乱,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村到城市里打工,面对城市里的花花世界,许多来自农村的年轻女性经受不住各种诱惑造成家庭破裂使得子女变成单亲学生,作为这些单亲学生的老师有责任加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学习,提高教育这一特殊群体学生的各种能力,特别是加强心理疏导让他们能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关键词: 陶行知 教育 单亲学生 学会生活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提倡乡村教育、办乡村学校的第一人,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虽然先生辞世已愈半个世纪但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时下的

2、中国仍被奉为经典!陶行知曾对他的学生提出:要爱人类,爱人类最多数而最不幸的中华民族,爱中华民族中最多数而最不幸的农人。现在我的班级中就有这么几个“不幸”的学生,之所以说他们不幸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失去了父亲或母亲,虽然同为失去父母但他们的具体情况却又各不相同,起初我只是同情他们的遭遇,但随着日益了解的加深我渐渐感觉到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应该给与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也许我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但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我就是想尽可能的帮助他们,哪怕是一点点短暂的快乐!案例:(一)邵斌,刚开学与同学们的第一次见面他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因是班级中其他男生都比较矮小唯独他身高 1.7 米左右站在

3、初一的学生中间显得有点“鹤立鸡群” ,一眼看过去,他人长得很清秀,白白净净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显得文质彬彬,可仔细观察会发现邵斌的眼神与他年龄不大相符,总是感觉他的眼神中流露一股忧伤的表情。在学生基本信息登记中显示邵斌与奶奶一起生活,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是一名建筑工人,母亲病故。这是我第一次知道邵斌的家庭情况,因为他是一名单亲学生为此我曾特意找他谈过话并列举一些从小就生活在单亲家庭中最终成长为社会精英的案例并鼓励他自立、自强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尽可能帮助年迈的奶奶分担一些家务,少让在外务工的父亲担心。正因为他显得比其他同龄人较为成熟我让他担任班长以期培养更多的责任心。可是随着课程的逐步推进我发现邵斌

4、学习时无精打采,没有目标,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成绩一般。平时从来没有过举手提问或回答问题的现象,班会课上的各种讨论也从不参与,请他发表意见,也是站起来半天不说话,且一副不好意思的表情,课间休息时独自一个人站在窗边向外凝望。看到邵斌是这种状态我感觉有必要作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原来邵斌的母亲并没有去世。邵斌的爸爸曾作为上门女婿和她母亲生活过一段时间不知为何原因当生下邵斌后的第三天就将邵斌和他的父亲赶出家门,从此邵斌再未见过他的母亲。随着年龄的增长邵斌对自己的家庭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有所了解这些使得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日渐消沉明显自卑起来。案例分析:深入的了解了邵斌的情况后,我被他的悲惨遭遇深深的打动,原

5、来在邵斌的生活中竟有这等不幸甚至是屈辱!我觉得作为他的老师又是班主任有必要为他做点什么,可我又能为他做些什么呢?我久久的在思索.起初面对邵斌鉴于他复杂的家庭背景我是有心帮助却又无能为力,机会终于来了,学校举行秋季运动会可我班学生身高普遍偏矮身材瘦小在体育项目上毫无优势可言唯独邵斌是身高腿长可以说是绝对的主力!的确邵斌没有让我和同学们失望在跳高和短跑两个项目中勇夺第一为班级争得难得的一份荣誉,在体育不占优势的我班显得尤为珍贵。也许是邵斌被同学们为他比赛时呐喊助威所感染,也许是通过这次运动会是邵斌感觉到他对大家对我们这个班级很重要,我发现他对班级中的事情更加的关心和积极。于是我意识到机会来了,我借

6、助班会课向同学们讲述人的一生当中总会经历一些坎坷但面对困难的不同选择将会对自己接下来的生活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人的一生如同马拉松比赛在赛程中有高山峡谷也有崎岖泥泞面对挫折时请不要忘记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只要心有阳光前程就会充满鲜花。就在班会结束之后邵斌来找我向我说出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问我他该怎么办?首先我感谢他对我的信任,能将心中的苦闷向我倾诉,对于他这种情况我这没有标准答案,我只能告诉你,人的出身没有选择只有接受,但人生的道路却掌握在自己的脚下。虽然当初母亲抛弃了你,但还有疼爱你的父亲和奶奶,你是他们最大的精神寄托和希望,并且将来他们都需要你来照顾和回报。再有一点就是我向他强调的是不要因为

7、母亲抛弃了他们父子而感到过分的自卑要从自己的内心世界敢于面对现实,学会生存,过好生活才是最终要的事情。这样的家庭更需要你能努力学习,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和健全坚韧的意志品质将来好为家庭撑起一片天空,才能从生活的重压之中解脱出来拥有阳光灿烂的未来。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同样适用,我向邵斌强调对于他重要的不是需要别人的关爱而是要认清自己对于父亲和奶奶的责任!最后我向他说我希望你能自强不息、品学兼优,增强生活的信心,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好孩子。这次谈话之后邵斌的奶奶及婶娘反映邵斌现在开朗了许多,周末回到家更勤快了,家中的家务和简单农活都和奶奶争着干,还时常

8、会说将来长大了要带奶奶到爸爸曾经打工的地方去旅游,也许像邵斌这么大点的孩子还不明白生活是什么,可他早已被生活裹胁着向前.我想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即教育”用在邵斌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案例(二)小敏,女、今年 14 岁是一位活泼开朗脸上整天洋溢着笑容的女生,现在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亲在北京打工,母亲在广州打工。可是寒假回来我发现小敏最近变得沉默了,上课也不爱举手回答问题,整天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小敏最近一定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在课外活动的时间我找来小敏,从侧面了解一些关于她的情况,我问她,过年时父母对她有什么交代和期望没有?她给我的回答是:“ 妈妈,没回家过年” ,沉默了

9、一会跟我说她的妈妈已经有好几年没回家了,以前偶尔在电话里说说话,总是说工作忙没时间,可现在手机也打不通了,自己已经习惯没有妈妈的日子了。可是爷爷看到邻居家没有母亲的同学领到补助款,想让小敏和老师讲清楚自己现在的真实情况。哦,明白了,原来小敏为了隐瞒母亲离家出走,故意在登记信息时说妈妈在广州打工。案例分析:又是一个苦命的孩子,班中的几位同学失去父母时尚且年幼还不知痛苦为何物,可是小敏现在已经 14 岁了,甚至心理年龄更成熟一些,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也只好拿班中和她经受同样命运的学生来安慰她,可是小敏的话深深的刺痛了我,她说:“老师,我比他们更惨,因为他们失去父亲或母亲时都很小没有印象,可我现在已经懂

10、事了” 。听到小敏这样说,我意识到站在我面前的不再是一个懵懵懂懂的中学生,而是一个经历了生活悲欢离合的小大人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也不好妄下结论,还是从积极的一面加以引导:有机会告诉你的妈妈,说你想她,大人的事情小孩不必过问只需记住她是你的妈妈就好。虽然小敏已经意识到她的妈妈不会再回家了,但我尽可能的教育她记住是妈妈给了她的生命,要心怀感恩,对母亲虽然有抱怨,但绝不要有仇恨!接下来我特意到小敏的家中进行家访和小敏的爷爷奶奶做好沟通,在小敏面前尽量不要提有关她母亲的事情,以免干扰小敏情绪,同时建议让小敏的姑姑多和小敏接触多生活在一起以弥补母爱的缺失。我还和远在外地打工的小敏父亲取得电话联系,建议他向

11、小敏讲清楚虽然不能亲手照顾小敏,但要让小敏感觉到父亲时刻关爱着她,她对于父亲很重要只是目前没办法留在身边照顾她。同时作为小敏的老师我也有意的对她进行一些心理疏导,面对家庭的变故对于孩子无异于一次心理的手术,可是有句话叫“苦难是一笔财富”人不能总是生活在苦难的阴影中,面对苦难要学会坚强,单亲家庭中同样可以培养出人格健全,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和家人在风雨中一同相扶相持,在挫折中相依相助迎接阳光的未来。生活在残缺家庭中的孩子需要完整的爱,有些单亲家长面对离异或亡故的痛苦,难以自拔和振作,这种消极的情绪很容易传染给子女,也容易制造出一种压抑、悲观的家庭气氛,这对子女成长十分不利,单亲家长应坦然而勇敢地对

12、待现实,用自己的坚强去感染子女。坚强是一种品质、一种态度。对子女来说,父(母)亲在变故面前坚强的表现,会有安全感,信任感,对子女独立个性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单亲家长化悲痛为力量,也有助于自己精神上的升华,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在生活上给孩子更多的照顾,花更多的时间与子女相处,注重与子女沟通交流的方式,尽量做到“不避讳、不歪曲、不强化” ,即不回避家庭破裂事实、不歪曲婚姻破裂事实、不刻意强化单亲的现实。结束语:生活在不完整家庭中的孩子,由于受到来自世俗的压力,会对孩子造成一些情绪和认知上的影响这些造成老师对单亲学生的教育难度更大,责任更重。但面对困难教师绝不能退宿,应该仔细研究、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做到有的放矢。在学生的学习辅导,以及心理疏导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让充满关爱的涓涓溪流滋润着这些困境中的花朵,我们也一定能够抚平单亲学生心灵的创伤让他们拥有阳光灿烂的明天。作者姓名:邹志国单 位: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 职 称:中学一级教师通讯地址:宿迁市宿豫区第一实验小学联系电话:134018628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