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阅读与鉴赏ppt课件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4258805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阅读与鉴赏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阅读与鉴赏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阅读与鉴赏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阅读与鉴赏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阅读与鉴赏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阅读与鉴赏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阅读与鉴赏ppt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鉴赏 诗歌 高中语文课件 遂宁中学 杨子强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专题 随堂演练 专题 过关检测 考点 讲练点拨 题型 探究突破 栏目顺序 返回 请点击相关内容 考题 热身体验 1.(2012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 (2)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 _ (2)“ 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

2、此词调名与词题一致, “ 思远人 ” 即是主旨。前两句写林叶转红,菊花开遍,又到了晚秋时节,闺中人不禁想念起远隔千里的行客。 “ 晚 ” 字暗示别离之久。 过片二句写闺中人泪珠弹洒不尽,当窗滴进砚台,遂以泪研墨,和泪作书以诉思念之切,泪湿红笺。词人不言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说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痴人痴事,慧心妙语,用意深厚。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考题热身体验 考点讲练点拨 题型探究突破 专题随堂演练 专题过关检测 栏目导引 参考答案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

3、么?请简要分析。 (6分 ) 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考题热身体验 考点讲练点拨 题型探究突破 专题随堂演练 专题过关检测 栏目导引 2. (2012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江 城 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4、。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 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虞美人 )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分 ) 意象 “ 杨柳 ” 发新枝在初春季节,且这里的杨柳是靠近水驿的长亭之柳,因此当年曾系归舟,曾有离别情事在这里发生。明写景,实有深意。意象 “ 飞絮 ” 正是落花的暮春时节,由柳萌芽到飞絮满天,让人由柳色不由得联想到青春易逝,使人感伤离别。 比较题中两句

5、词,通过分析词意,发现两首词作者都是把愁思比作江水,写出愁情的宽广,无休止。只是秦词翻新李词,又由于词人的身份、时代不同,词作的内容也不同,李煜作为君主,抒发的是亡国之痛,而秦观抒发的则是暮春伤别、儿女之情。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考题热身体验 考点讲练点拨 题型探究突破 专题随堂演练 专题过关检测 栏目导引 参考答案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虞美人 )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分 ) 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

6、代指暮春季节,暗寓青春流逝。表达的情感: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同: 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 。 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 , 比喻生动形象 。 异: 愁情及其程度:李词表现的是家国之愁 , 秦词表达的是儿女之情 , 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有所加强 。 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 , 不是直接以水喻愁 , 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 , 再以泪写愁 , 写法曲折 。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考题热身体验 考点讲练点拨 题型探究突破 专题随堂演练 专题过关检测 栏目导引 3. (2012辽宁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初见嵩山 张耒 注 年来鞍马团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

7、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5分 ) (2)“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6分 ) 题为 “ 初见嵩山 ” ,显然既要写人又要写山。作者有意把 “ 数峰清瘦出云来 ” 这一正面描写山的句子放到最后,而把自己对嵩山的感情和风吹雨去的环境放在前面作为铺垫,取得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这正是写景的成功之处。不直露地写初见嵩山时的惊喜,更不直露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而先写只有青山能豁我胸怀,既从反面写出了仕途的苦闷,又从正面写出了 “ 仁者乐山 ”

8、之意,体现出作者对山的亲切之感 。 第一问,前面一系列的铺垫成就了第四句的点睛之笔,嵩山终于在层层浮云中耸现出来,其峭拔清瘦的形象是那么的清晰明朗,其高洁超脱的姿态是那么的卓尔不群,作者在这里赋予了山以人的情志,来表露作者对嵩山的喜爱和赞美。第二问,诗人在这里精心挑选了 “ 清瘦 ” 一词来形容嵩山,写得极富灵性,不只赋予了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风貌,更体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考题热身体验 考点讲练点拨 题型探究突破 专题随堂演练 专题过关检测 栏目导引 参考答案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5分 ) (2)“

9、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6分 ) 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考题热身体验 考点讲练点拨 题型探究

10、突破 专题随堂演练 专题过关检测 栏目导引 “诗歌的内容主旨”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的总和,是写作的主要用意或目的。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领会诗作的内容,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常用设问方式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 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考题热身体验 考点讲练点拨 题型探究突破 专题随堂演练 专题过关检测 栏目导引 赠友送别类 命题规律 在中国诗坛上 ,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 ,表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 ,

11、或伤心 、 或留恋 、或惆怅 、 或安慰 、 或嘱咐 、 或祝福 、 或表达彼此勉励等 。 (2010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二两句诗中 “ 醉别 ”“ 江风引雨 ” 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 ) 答案:惜别知音 借酒浇愁 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考题热身体验 考点讲练点拨 题型探究突破 专题随堂演练 专题过关检测 栏目导引 赠友送别类 智慧解题 1从意象入手,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离情别绪。因此,要积累离别诗常用的意象。 2借助离别诗常用

12、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衬托等。绝大多数送别诗借景物描写间接抒情的。 3了解送别诗词的常见情感内容。或伤心、或留恋、或惆怅、或安慰、或嘱咐、或祝福、或表达彼此勉励等。但要就题解题,防止经验主义。 命题分析: 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是从哪一个角度考查情感内容的? 思维导学: 送别诗歌的情感往往借助什么来表达? 景物描写在表达情感方面有什么作用? 题干中给出了什么暗示信息? 本题是考查对表达技巧运用的分析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考题热身体验 考点讲练点拨 题型探究突破 专题随堂演练 专题过关检测 栏目导引 羁旅行役类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前途、理想、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

13、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这类诗多写游客浪子出门在外,眼前景触发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和温馨家庭的憧憬,以及行旅途中的艰辛与痛苦。常见思想感情:思乡念亲、有家难归、漂泊天涯、孤苦寂寞。 (2011重庆卷 ) (6分 ) 渡江 (明 )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 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 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 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 吟对沙鸥一怆神。 “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 (4分 ) 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它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

14、关键词语,进行总结即可 奔波忙碌 (几问津、忙于我 ),孤身在外 (孤枕 ),思念家乡 (乡国梦 ),朋友零落 (交游落落 )。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考题热身体验 考点讲练点拨 题型探究突破 专题随堂演练 专题过关检测 栏目导引 咏史怀古类 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 , 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 ,以历史事件 、 历史人物 、历史陈迹为题材 , 借登高望远 、 咏叹史实 、 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 . 或借古喻今 、 借古讽今 , 以达到感慨兴衰 、寄托哀思 、 托古讽今等的目的 。 (2011全国课标卷 ) 完成下面问题。 春日泰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 泾水萦纡傍

15、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 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不堪回首思秦原。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 ) 答案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 , 不见春草 , 只见古碑 , 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 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 , 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 , 眼前一片荒凉 ,于是 ” 不堪回首 ” 之情油然而生 。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考题热身体验 考点讲练点拨 题型探究突破 专题随堂演练 专题过关检测 栏目导引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 , 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 、 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 , 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 、悠闲的田野 , 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 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 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 , 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 “ 一切景语皆情语 ” , 亦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