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血津液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587065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气血津液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医-气血津液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医-气血津液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医-气血津液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医-气血津液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气血津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气血津液(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篇 各论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1痰瘀阻窍证头晕头痛,项强,目眩,视物不清,呕吐,失眠健忘,肢体麻木,面唇暗红或紫暗,舌质 紫暗或瘀点或有瘀斑,脉涩。证机概要:痰瘀互结,蔽阻清窍。治法:熄风化痰,祛瘀通窍。代表方:通窍活血汤加减。本方有活血通窍的功效,适用于瘀血阻窍证。常用药:石菖蒲芳香开窍;桃仁、红花、川芎、赤芍、三七活血化瘀;白芥子、胆南星呕吐者,加竹茹、姜半夏和胃止呕;失眠者,加酸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2风毒上扰证头痛头晕,耳呜目眩,视物不清,呕吐,面红目赤,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咽千干燥, 重则抽搐,震颤,或偏瘫,或角弓反张,或神昏谵语,项强,舌质红或红绛,证机概要:阳亢化风,热毒内炽,

2、上仇清药。治法:平肝潜阳,清热解毒。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前方清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适用于 肝阳偏亢者;后方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火热邪毒炽盛之病证。常用药: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山栀,黄芩,黄连,黄柏泻火解毒;牛膝引血 下行;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安神定志。阳亢风动之势较著者,加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重镇潜阳,镇熄肝风;大便干燥者, 加番泻叶、火麻仁,通腑泻热。3阴虚风动证头痛头晕,神疲乏力,虚烦不宁,肢体麻木,语言謇涩,颈项强直,手足蠕动或震颤,口 眼歪斜,偏瘫,口干,小便短赤,大便干,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或细数。证机概要:肝肾阴亏,虚风内动。

3、治法:滋阴潜阳熄风。代表方:大定风珠加减。本方具有滋液填阴,育阴潜阳熄风的功能,适用于脑瘤阴虚风 动者。常用药:阿胶、熟地、白芍滋养肝肾之阴;龟板、鳖甲、牡蛎育阴潜阳熄风;钩藤、僵 蚕熄风止痉。虚热之象著者,加青蒿,白薇清退虚热;大便秘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中 医内科学 )肺癌1瘀阻肺络证咳嗽不畅,胸闷气憋,胸痛有定处,如锥如刺,或痰血暗红,口唇紫暗,舌质暗或有瘀点、 瘀斑,苔薄,脉细弦或细涩。证机概要:气滞血瘀,痹阻于肺。治法:行气活血,散瘀消结。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本方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肺癌瘀阻肺络常用药: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牛膝活血化瘀;当归,熟地养血

4、活血;柴胡、枳壳 疏肝理气;甘草调和诸药。胸痛明显者,可配伍香附、延胡索,郁金等理气通络,活血定痛;若反复咯血,血色暗 红者,可去桃仁、红花,加蒲黄,三七,藕节,仙鹤草、茜草根祛瘀止血;瘀滞化热,耗伤 气津,见口干舌燥者,加沙参、天花粉、生地、玄参,知母等,清热养阴生津;食少,乏力、气短者,加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2痰湿蕴肺证咳嗽咯痰,气憋,痰质稠黏,痰白或黄白相兼,胸闷胸痛,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舌质 苔白腻,脉滑。证机概要:脾湿生痰,痰湿蕴肺-冶法:健脾燥湿,行气祛痰。代表方:二 陈汤合栝萎薤白半夏汤加减常用药:陈皮法半夏、茯苓理气燥湿化痰;瓜萎、薤白行气祛痰,宽胸散结;紫菀, 款冬花

5、止咳化痰。若见胸脘胀闷,喘咳较甚者,可加用葶苈大枣泻肺汤以泻肺行水;痰郁化热,痰黄稠黏 难出者,加海蛤壳、鱼腥草,金养麦根、黄芩、栀子清化痰热;胸痛甚,且瘀象明显者,加 川芎,郁金,延胡索行瘀止痛;神疲、纳呆者,加党参、白术、鸡内金健运脾气。 3阴虚毒热证咳嗽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甚则咯血不止久稽不退,口渴,大便干结, 舌质红,舌苔黄证机概要:肺阴亏虚,热毒炽盛。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结。 胸痛,心烦寐差,低热盗汗,或热势壮脉细数或数大。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前方养阴清热,适用于肺阴亏虚者;后方以清 热解毒为主,适用于热毒炽盛者。常用药:沙参、玉竹,麦冬,甘草,桑叶、天花粉养阴

6、清热;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 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清热解毒散结。若见咯血不止,可选加白及、仙鹤草、茜草根、三七凉血止血,收敛止血;低热盗汗, 下篇 各论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或便秘等;粪便带脓血、黏液或血便,而无痢疾、肠道慢性炎症等病史;结肠部位出现 肿块;原因不明的贫血或体重减轻。 (二)病证鉴别 1大肠癌与痢疾痢疾与大肠癌在腹痛、泄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症状上有相似点, 要注意区 别。痢疾是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疾病。 一般发病较急,常以发热伴有呕吐而开始,继则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突出 的临床特征,其腹痛多呈阵发性,常在腹泻

7、后减轻,腹泻次数可达每日 1020 次,粪便呈 胶冻状、脓血状。而大肠癌起病较为隐匿,早期症状多较轻或不明显,中晚期伴见明显的全 身症状,如神疲倦怠、消瘦等,腹痛常为持续性隐痛,常见腹泻,但每日次数不多,泄泻与 便秘交替出现是其特点。此外,实验室检查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如血常规检查,大便 细菌培养、大便隐血试验,直肠指诊、全结肠镜检查等。2大肠癌与痔疾痔疾也常见大便带血肛门坠胀或异物感的临床表现,应注意区别。痔疾属外科疾病, 起病缓,病程长,一般不伴有全身症状,其大便下血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坠 胀或异物感,多因劳累、过食辛辣等而诱发或加重。直肠指诊、直肠镜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

8、三)相关检查 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并及时进行直肠指诊、全结肠镜检钡灌 肠 X 线检查、血清癌胚及肠癌相关抗原测定、直肠内超声扫描、CT 等检查以明确四、肾癌、膀胱癌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以血尿,腰痛、肿块、消瘦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男性多 于女性,4060 岁多发。根据肾癌的起病及临床表现,中医古籍有关肾癌的论述散见于 “尿血” 、 “腰痛”等病证中。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以血尿,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发热消瘦,恶 病质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男性多于女性,5070 岁多发。中医古籍有关膀胱癌的论述散见于“尿血” 、 “血淋” , “癃闭”等病证中。 (一)

9、诊断依据 肾癌早期常无症状,晚期部分患者可有典型的三联症:血尿,腰部疼痛,上腹或腰部肿膀胱 癌典型临床表现为血尿、尿急、尿频、尿痛,或持续性尿意感。中医内科学 (二)病证鉴别1肾癌与多囊肾多囊肾常有腰,腹疼痛,血尿或蛋白尿,出现肾功能障碍和高血压的患者较多,往往合 并其它多囊脏器。B 超,CT、MRI 有助于鉴别诊断。2肾癌、膀胱癌与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石多有急性疼痛,可伴见尿血,B 超,腹部 X 线等有助于诊断。3肾癌、膀胱癌与肾及膀胱结核肾及膀胱结核也常有尿路刺激征,尿血,脓尿,并伴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尿中查 到结核杆菌。抗痨治疗有效。 (三)相关检查 尿检查可见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尿脱

10、落细胞学检查对诊断早期肾癌、膀胱癌有一定价 值;B 超、CT,MRI 可确定病变部位、大小及浸润情况等。此外,膀胱镜检查也是确诊膀胱 癌的重要方法。上述癌病的诊断中,各种癌病的细胞学分类诊断,如肺癌的鳞状上皮细胞癌、小细胞癌、 腺癌等,虽属西医学范畴,但它对估计病情,判断预后、选择治疗方案等有重要意义,所以 也应尽可能了解癌病细胞学性质,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肿瘤发展情况等,以合理安排 综合治疗方案。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临床首先应辨各种癌病的脏腑病位;辨病邪的性质,分清痰结、湿聚,气滞,血瘀,热 毒的不同,以及有否兼夹;辨标本虚实,分清虚实标本的主次;辨脏腑阴阳,分清受病脏腑 气血阴阳失调的

11、不同;辨病程的阶段,明确患者处于早,中,晚期的不同,以选择适当的治 法和估计预后。 二、治疗原则癌病属于正虚邪实,邪盛正衰的一类疾病,所以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 要结合病史,病程,四诊及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辨证施治,做到“治实 当顾虚,补虚勿忘实” 。初期邪盛正虚不明显,当先攻之;中期宜攻补兼施;晚期正气大伤, 不耐攻伐,当以补为主,扶正培本以抗邪气。扶正之法主要是根据正虚侧重的不同,并结合 主要病变脏腑而分别采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治法;祛邪主要针对病变采用理气、除 湿、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并应适当配伍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早期

12、治疗对预后有积极意义。做好预防对减少发病有重要意义。既病之后加强饮 食调养,调畅情志,注意休息,有利于癌病的康复。各沦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加地骨皮、白薇,五味子,育阴清热敛汗;大便干结,加全瓜蒌,火麻仁润燥通便。4气阴两虚证咳嗽痰少,或痰稀,咳声低弱,气短喘促,神疲乏力,面色咣白,形瘦恶风,自汗或盗 口干少饮,舌质红或淡,脉细弱。证机概要:气虚阴伤,肺痿失用。治法:益气养阴。代表 方: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润肺化痰,适用于肺虚阴伤而有热之 前方益气生津,适用于气阴两伤者;后方养阴清常用药:人参大补元气;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敛补肺津;生地,熟地、玄参滋阴补肾; 当归,芍药养血平肝;百合、麦

13、冬,甘草润肺止咳;桔梗止咳祛痰。气虚症状明显者,加生黄芪、太子参,白术等益气补肺健脾;咯痰不利,痰少而黏者, 加贝母、百部、杏仁利肺化痰。若肺肾同病,阴损及阳,出现以阳气虚衰为突出临床表现时, 可选用右归丸温补肾阳。 上述证候中,如合并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出现颜面、胸膺上部青紫水肿,声音嘶头痛晕 眩,呼吸困难,甚至昏迷的严重症状,危重者可在短期内死亡。中医治疗从瘀水肿沦治,活 血化瘀,利水消肿,可使部分病人缓解。常用方剂如通窍活血汤,五苓五皮饮、真武汤等。 压迫症状较轻者,可在辨证施治方药中,酌加葶苈子、猪苓,生麻益母草等泻肺除壅,活血 利水。 (三)大肠癌1湿热郁毒证腹部阵痛,便中带血或黏

14、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或大便干稀不调,肛门灼热,或有发热, 恶心,胸闷,口干,小便黄等症,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证机概要:肠腑湿热,灼血为瘀,热盛酿毒。治法: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代表方:槐角丸加减。本方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疏风理气之功,适用于 湿热下注,瘀毒互结之大肠癌。常用药:槐角、地榆、侧柏叶凉血止血;黄芩、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荆芥, 防风,枳壳疏风理气;当归尾活血祛瘀。腹痛较著者可加香附、郁金,行气活血定痛;大便脓血黏液,泻下臭秽,为热毒炽盛, 加白头翁,败酱草、马齿苋以清热解毒,散血消肿。2瘀毒内阻证腹部拒按,或腹内结块,里急后重,大便脓血,或有肌肤甲错,舌质紫暗

15、或有瘀点、瘀斑, 脉涩。证机概要:瘀血内结,瘀滞化热,热毒内生。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色紫暗,量多,烦热口渴,面色晦暗, 代表方:膈下逐瘀汤加减。本方有活血通经,化瘀止痛,理气的功效,适用于瘀血痹阻 中医内科学 重者。由于瘀血常壅遏化热,故适当配伍清热解毒之品。常用药:桃仁、红花、五灵脂,延胡索,丹皮,赤芍、当归、川芎活血通经,化瘀止痛; 香附、乌药、枳壳调理气机;黄连、黄柏、败酱草,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 3脾肾双亏证腹痛喜温喜按,或腹内结块,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畏寒肢冷,腰酸膝冷,苔 薄白,舌质淡胖,有齿痕证机概要:脾肾气虚,气损及阳。冶法:温阳益精。 或见大便带血,面色苍白,少气无

16、脉沉细弱。代表方:大补元煎加减。本方健脾益气,补肾填精,适用于脾肾精气亏虚。常用药:人参、山药、黄芪健脾益气;熟地,杜仲、枸杞子,山茱萸补肾填精;肉苁蓉、 巴戟天温肾助阳。如下利清谷、腰酸膝冷之症突出,可配四神丸以温补脾肾,涩肠止泻,药用补骨脂肉 豆蔻,吴茱萸、五味子。4肝肾阴虚证腹痛隐隐,或腹内结块,便秘,大便带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视物昏花,五心烦热, 口咽干燥,盗汗,遗精,月经不调,形瘦纳差,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证机概要:肝肾阴伤,阴虚火旺。治法:滋肾养肝。代表方:知柏地黄丸加减。本方滋补肝肾,清泻虚火,适用于肝肾阴虚,兼有火旺常用药: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滋补肝肾;知母、黄柏清泻虚火。便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润肠通便;大便带血,加三七、茜草、仙鹤草化瘀止血;遗 精,加芡实、金樱子益肾固精;月经不调者,加香附、当归理气活血凋经。 (四)肾癌、膀胱癌肾癌,膀胱癌的中医分型论治有共同之处,故合并在一起介绍。1湿热蕴毒证腰痛,腰腹坠胀不适,尿血,尿急,尿频,尿痛,发热,消瘦,纳差,舌红苔黄腻,脉 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