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583235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案第一课时:基本概念的学习方法第一课时:基本概念的学习方法 目的要求目的要求 1、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基本组成(包括内涵和外延)。 2、掌握理解概念内涵的基本方法 3、掌握形成概念图的方法 4、通过对具体概念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掌握理解概念内涵的基本方法 2、掌握形成概念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概念外延的延伸(形成概念图) 任务分析任务分析 初中概念学习较为分散,并往往以记忆为主。一方面,到了高中,概念增加,通过已知概念,同化方法教育显得更重要,另一方面,一段时间不接触,化学概念较为生疏,很有必要整理。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讲

2、解概念是物质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概念有其内涵和外延。内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定义。要真正的理解一个概念,还必须了解概念的外延(即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板书 (一)概念的学习方法 提问如何去理解概念的定义呢? 讲解以化合物这个概念为例。 方法: (1)可列举一部分化合物,让学生去找这些物质的共同特征,然后抽象出化合物的定义。 (2)再请学生根据定义,列举出一些具体的化合物。 讲解要真正理解“化合物”的概念,还必须知道“化合物”这一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提问1、与“化合物”概念有关的有哪些概念?2、它们和“化合物”概念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请画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图。图:讲解由化合物这个概念我们引

3、出了物质分类的结构图。对概念的学习,我们必须掌握好概念的学习方法。在初中,我们只知道去记住个定义,在从具体的事例中来理解这个定义。而在高中我们首先要掌握的是概念的学习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去分析各种各样的概念。板书(二)物质分类的有关概念讲解在对化合物这个概念的讨论中,我们得出了物质分类的结构图。下面具体地来分析有关物质分类的概念。练习判断下列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空气 海水 液态氧 铁提问1、怎样划分混合物和纯净物?2、根据什么把纯净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3、根据性质的不同,单质可分为哪几类?4、根据什么把化合物分成酸、碱、盐和氧化物?5、根据化学性质的不同,氧化物可分成哪几类?练习请大家把物

4、质分类的结构图在脑海里想一遍,并画在纸上,注明分类的依据。图:练习1、下列物质:含 CaO99%的生石灰 CaO 刚好与水反应的生成物 水银 浓盐酸 含铁70%的三氧化二铁,用编号填入下列空格:,属单质的是_,属化合物的是_。属混合物的是_2、从 H、C、O、Na 四种元素种,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金属单质_、非金属单质_ 酸性氧化物 _、碱性氧化物_酸_、碱 _、盐_ 。教学后记1、 由于学生基础,不是很好,任务无法完成;2、 两性氧化物不要出现;3、 概念定义较为生疏。第二课时:物质的结构目的要求1、复习原子的构成,熟练地画原子结构示意图。2、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3

5、、从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4、使学生认识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教学重点1、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从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3、使学生认识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教学难点1、从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2、使学生认识到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任务分析初中已学过 1-18 号元素的排布,但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没有涉及,而这部分知识又对高中化学学习显得十分重要。这里提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过程提问原子有哪几部分构成?板书1、原子的结构提问中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核

6、电核数,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核数练习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氧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答: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在氧原子中,8 个质子和 8 个中子构成了原子核,8 个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围内的空间作高速运动。由于氧原子核内有 8 个质子,带 8 个单位的正电核,而核外的 8 个电子却带有 8 个单位的负电核,两者带有的电荷相反,电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性。板书2、核外电子的排布练习写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N O Na Al S Ca提问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怎样的规律? 能量最低原则:

7、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 排布规律:a. 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n2。B.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8 个(K 层为最外层上不超过 2 个)。c.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 32 个。练习分别写出 He、Ne、Ar、K、Mg、Al、F、S、P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讲解 He、Ne、Ar 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8 个(He 是 2 个),达到饱和,它们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一般不和其它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若最外层达到饱和,这样的结构是最稳定的。提问试分析 K、Mg、Al、F、S、P 等元素的原子怎

8、样才能达到稳定结构?结论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较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 8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比较容易获得电子,使最外层通常达到 8 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因此,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它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密切。练习写出下列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讲解所有的元素的原子都力求达到 8 电子(K 层为 2 电子)的稳定结构,而各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又各不相同,形成化合物的结构各不相同,我们可以把这些化合物分成两类: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讲解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所以,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可以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电

9、子式。板书3、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练习请表示下列粒子的电子式:K、Mg、Al、F、S、P 练习判断下列物质哪些是离子化合物?哪些是共价化合物?并写出它们的电子式。NaCl、MgCl2、HCl、CO2教学后记1、 示意图部分知识,学生掌握较好;2、 电子式书写本节课还是没有掌握,下节课还得进一步巩固。第三课时:物质的变化及其类型目的要求1、巩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2、复习化学变化的类型。3、学习氧化还原的本质定义及其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1、巩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2、复习化学变化的类型。3、学习氧化还原的本质定义及其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

10、关系。教学难点学习氧化还原的本质定义及其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任务分析初中讨论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本节课主要是加强联系,结合实际。教学过程复习并练习有关电子式的书写板书 (三)物质的变化及其类型1、 物质的变化提问物质的变化类型有哪些?练习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石蜡熔化 干冰汽化 煤的燃烧 铁器生锈提问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什么?板书2、物质的反应类型练习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铁丝在点燃的条件下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碳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不充分 氢气能使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铜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硫酸氢铵受热易

11、分解 提问根据什么把化学反应分成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投影四种反应基本类型表 达 式例 子化 合 反 应ABAB分 解 反 应ABAB置 换 反 应ABCACB复 分 解 反 应AB+CDAD+BC讨论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来分析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从中可得出什么结论?思考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否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提问从得氧失氧的角度来分析,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用初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分析中何者被氧化、何者被还原,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练习1、用“双线桥”表示上述反应。2、用“双线桥”表示“氢气还原氧化铜”这一反应提问请大家标出以上两反应中各元素的

12、化合价,请问化合价变化与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概念有何关系?练习试从得失氧和化合价的升降来分析下列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提问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从化合价的角度能得出上述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从得失氧的角度无法判断。因此从化合价的角度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比得失氧的角度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范围更广。不仅可以分析有氧得失的氧化还原反应,还可以分析无氧得失的氧化还原反应。提问上述反应中为什么元素的化合价会发生改变?讲解从原子结构来分析。请大家写出氯和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带负电荷,因此钠原子失去电子带负电荷,元素化合价为正价;氯元素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元素化合价为负价。所以元

13、素化合价的升降是由于它们的原子在反应中得到或失去电子的缘故。对于这类反应,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叫学生来写),虽然没有电子的得失,但由于共用电子对发生了偏离,从而使氢显+1 价,氯显-1,这类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练习请大家举出类似的电子发生偏离的氧化还原反应。讲解从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化合价的升降是由于电子的得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定义:有电子转移(包括得失和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得到电子的是还原反应。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使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的升降和电子的得失来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并用“双线桥”表示。提问从上面的练习中,我

14、们可以得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存在怎样的关系?投影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教学后记1、 从电子得失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感觉比初中易理解;2、 但得失升降,常易混淆,还待于进一步训练。第五课时:物质的性质目的要求、学会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回顾初中所学的氧气、水、氢气、碳、一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注意让学生自己找出物质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特性。教学重点、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回顾氧气、水、氢气、碳、一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找出物质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特性。教学难点注意让学生自己找出物质的特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特性。任务分析以上物质的性质,学生比较熟悉,

15、本节课无非是让他们掌握归纳、类比的方法。教学过程板书(四)物质的性质提问我们可把物质的性质分成几类?板书、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练习判断下列性质式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汽油具有挥发性 碳具有还原性 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氧气具有氧化性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氢氧化钠具有碱性提问我们式怎样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提问我们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练习阅读下列这段文字,请说明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金属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割。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钠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钠的密度是 0.97g/cm3,比水的密度小,能浮在水面上。钠的熔点是 97.81,沸点是 882.9。提问初中所学的物质有哪些?提问具体地这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填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