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上传人:mingti****nghao 文档编号:42583166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4年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4年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4年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4年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公教育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4年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年陕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模拟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1.系统分析主要分析的是( )。A.“事物是什么”B.“事物有多少”C.“事物为什么”D.考察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系统分析是一种考察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方法。2.“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思维方法是( )。A.比较B.分析C.分类D.综合【答案】A。3.来自公安机关的资料显示,娱乐圈中有人吸毒,高级知识分子中也有人吸毒,吸毒 者中有些人是女性,而抢劫犯中有相当比例是吸毒者。由此可见( )。A.

2、高级知识分子中也有抢劫犯B.抢劫犯中吸毒者占了大多数C.有些抢劫犯可能是女性D.有些抢劫犯不是女性【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在题干中找不到吸毒者既是高级知识分子又是抢劫犯的依据,则 A 错误。相当比例不代表占了大多数,B 错。D 属于不能确定的推理,故选 C。4.经计算,数学与计算机这两门课程成绩的相关系数是0.72,可见这两门课程( )。A.中度相关B.高度相关中公教育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C.极高相关D.正常相关【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相关系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指标,取值范围为一1,1。 相关系数大于0为正相关,小于0为负相关,等于0表示不相关。相关系数的绝

3、对值越大,相 关程度越高。一般可按三级划分:|r|0.4为低度线性相关;0.4|r|0.7为显着性相关; 0.7| r|1为高度线性相关。5.定性分析主要分析的是( )。A.“事物是什么”B.“事物有多少”C.“事物为什么”D.考察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定性分析主要分析的内容是“事物是什么” 。一、单项选择题1.系统分析主要分析的是( )。A.“事物是什么”B.“事物有多少”C.“事物为什么”D.考察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系统分析是一种考察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分析方法。2.“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思维方法是( )。A.比较B.分析C.分类D

4、.综合【答案】A。3.来自公安机关的资料显示,娱乐圈中有人吸毒,高级知识分子中也有人吸毒,吸毒 者中有些人是女性,而抢劫犯中有相当比例是吸毒者。由此可见( )。中公教育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A.高级知识分子中也有抢劫犯B.抢劫犯中吸毒者占了大多数C.有些抢劫犯可能是女性D.有些抢劫犯不是女性【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在题干中找不到吸毒者既是高级知识分子又是抢劫犯的依据,则 A 错误。相当比例不代表占了大多数,B 错。D 属于不能确定的推理,故选 C。4.经计算,数学与计算机这两门课程成绩的相关系数是0.72,可见这两门课程( )。A.中度相关B.高度相关C.极高相关D.

5、正常相关【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相关系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指标,取值范围为一1,1。 相关系数大于0为正相关,小于0为负相关,等于0表示不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相 关程度越高。一般可按三级划分:|r|0.4为低度线性相关;0.4|r|0.7为显着性相关; 0.7| r|1为高度线性相关。5.定性分析主要分析的是( )。A.“事物是什么”B.“事物有多少”C.“事物为什么”D.考察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定性分析主要分析的内容是“事物是什么” 。10.下列哪种统计量数描述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A.平均差B.标准差C.全距D.算术平均数【答案】D中公教育

6、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专家解析】算术平均数是全部数据的算术平均,又称均值,它是描述一组数据 的集中趋势的统计量。11.因果分析主要分析的是( )。A.“事物是什么”B.“事物有多少”C.“事物为什么”D.考察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因果分析主要分析的内容是“事物为什么” 。12.下列哪句说法是错误的?()A.素质教育是指以促进知识深刻内化为目标B.以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C.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D.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而不是促进知识深 刻内化。1

7、3.构建素质教育目标,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素质发展的( ),才能保证目标的 科学性、可行性。A.顺序B.客观规律C.特征D.重点【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青少年身心素质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制定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14.下列与“素质教育”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博雅教育B.全面发展教育C.应试教育D.终身教育中公教育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答案】B。15.( )中关于教师素质的规定是制定和执行教师素质要求的根本依据。A.教师法B.高等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D.教育法【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 教师法中关于教师素质的规定是制定和执行教师素质要求的根本 依据。16.义务教

8、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A.宪渗和教育法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 义务教育法是以宪法和教育法为依据制定的。17.我国现行义务教育的法定起始年龄是( )。A.五或六周岁B.六或七周岁C.七或八周岁D.未作确定【答案】B。18.我国法定的教师节是每年的( )。A.9月1日B.秋季开学后首个星期日C.9月10日D.9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答案】C。19.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中

9、公教育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充分发展。A.年龄差异B.性格差异C.个体差异D.民族差异【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因此,教师 只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因材施教,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20.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 )的行为,不得侵 犯学生合法权益。A.体罚B.变相体罚C.体罚、变相体罚D.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任何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都不应当在学校 范围内发生。21.在履行教育教学义务的活动中,教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最主要、最基本的

10、是 要坚持( )。A.团结协作B.教书育人C.严谨治学D.爱岗敬业【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教书育人是在教师在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中最主要、最基本的。22.世界上最早使用麻醉剂的是我国古代的( )。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孙思邈【答案】B中公教育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专家解析】华佗是东汉末杰出的外科学家,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先发明麻醉 剂,并最早应用全身麻醉的医学家,堪称“外科鼻祖” 。2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堂诗余 东坡乐府 稼轩长短句 白石道人歌曲均是词集。B.把长篇小说分成若干章节,每一章叫做“一回” ,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小说叫做

11、“章回 小说” ,如红楼梦 三国演义 烈火金刚等。C.阿房宫赋 师说 论积贮流 项脊轩志 石钟山记都在标题中标明了文体。D.“念奴娇” “永遇乐” “水调歌头” “倘秀才” “西江月” “扬州慢” “雨霖铃”等都是 词牌名。【答案】D。25.音序法不包括( )。A.汉语拼音字母法B.笔画法C.声部法D.韵部法【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音序法是按照字(词)音排检汉字的方法。主要有汉语拼音字母法、 韵部法和声部法。25.保险公司 X 正在考虑发行一种新的保单,为那些身患困扰老年人疾病的老年人提供 他们要求的服务。该保单的保险费必须足够低廉以吸引顾客。因此,X 公司将为从保单中 得到的收入不足以支付

12、将要产生的索赔而忧虑。以下哪一种策略将最有可能把 X 公司在该保单上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A.吸引那些将在未来很多年里都不可能提出要求从该保单中获益的中年顾客B.仅向那些年幼时没有得过任何严重疾病的个人提供保险C.在该项保单中提供比在其他成本更低的保单中数量更多的服务D.仅向那些被其他保险公司在类似的保险项目中拒绝的人提供保险【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X 公司想要降低在该保单上的损失,就要减少为该保单支付的金额。 吸引那些将在未来很多年里都不肯定提出要求从该保单中获益的中年顾客,可以达到这个 目的,B、C、D 都不能达到。故选 A。二、材料分析题中公教育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给人改变未来

13、的力量 1.突然,从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的嘟”“的嘟”声,这声音犹如一块巨石 落入平静的水面,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紧接着,像有谁下了一道命令:“向左看齐” ,所 有的学生都向左边看去。这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师喊出话来,坐在靠窗边的同学已经站起 来,叭在窗台上向外张望,其他的同学更是着急,他们有的站在椅子上,有的一蹦一跳, 脖子伸得老长,平时上课就坐不住的索性冲出座位,涌到窗前。他们你扒我,我推他,争 先恐后地向外张望原来是两辆红色的消防车由南向北从窗前驶过教室里恢复平静 后,请看以上2位教师的做法:A 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说 出来,写下来。结果

14、,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 堆笑。B 老师面对以上情境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 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B 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 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问题:A、B 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位老师的做法?【答案要点】我个人认为,我更同意 A 教师的做法。其中 A 教师的教学思路正是现代 教学观下所倡导的新课程、新课改的相关理念的实践,而 B 教师则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代表 了。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之一就是“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成性和开放性” 。 A 老师突破预定计划而“创造性地教学”

15、 ,凸现了课程的多元创新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 兴趣、情感,培养和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来拓深、拓 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捕捉了这一偶发事件,把它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活教材,引 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了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了意想不到 的教学效果。而 B 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插秧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就是试图维护严格 的甚至苛记刻的课堂秩序,即极端的课堂纪律,通过这种方式来确立所谓的老师权威。B 老师“以知识、学科为本位” ,把学生当做“学科人” ,而不是真正的“生命、成长中的完 整的人” 。他力图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16、的地位和权利,忽略了学 生的兴趣、需求、情感,不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 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 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 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 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 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 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 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