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取证复审安全管理知识题库

上传人:l**** 文档编号:42581143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工取证复审安全管理知识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工取证复审安全管理知识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工取证复审安全管理知识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工取证复审安全管理知识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工取证复审安全管理知识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工取证复审安全管理知识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取证复审安全管理知识题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工取证、复审安全管理知识试题库电工取证、复审安全管理知识试题库1、劳动者拥有安全生产保障权利,其中知情权需要知道( ) 、 ( ) 、 ( )等三方面的情况。2、劳动者拥有安全生产保障权利,其中拒绝权是指拒绝( )和( )的权利。3、劳动者拥有安全生产保障权利,其中紧急避险权是指在( )情况下有权( )或者( ) 。4、工伤社会保险是( )险种, ( )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 ) 。在赔付过程中,具有( )的原则。5、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 ) 、 ( ) 、 ( ) 。6、我国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 )证上岗,该证( )年复审一次,离开特种作业岗位( )以上着,需要重新进

2、行实际操作考核。7、在班组安全活动中, “三工”活动具体是指( ) 、 ( ) 、 ( ) 。8、事故分级的依据是( )或( )或( ) 。9、特别重大事故是指( )的死亡,或( )的重伤,或( )的直接经济损失。10、重大事故是指( )的死亡,或( )的重伤,或( )的直接经济损失。11、较大事故是指( )的死亡,或( )的重伤,或( )的直接经济损失。12、一般事故是指( )的死亡,或( )的重伤,或( )的直接经济损失。13、事故报告总的要求是( ) 、 ( ) 、 ( ) ,不得( ) 、 ( ) 、 ( )和( ) 。14、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 )向本单位负责人进行报告。

3、本单位负责人应于( )小时内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进行报告。层层政府向上汇报的时间不得超过( )小时。15、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启动( ) ,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 ) 。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 ) 。16、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17、事故的报告内容包括( ) 、 ( ) 、 ( ) 、( )、 ( )和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18、特别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的国家相应部门是( ) 。19、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的国家

4、相应部门是( ) 。20、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的国家相应部门是( ) 。21、一般事故逐级上报至的国家相应部门是( ) 。22、在事故责任划分中,应负直接责任或主要责任的情况包括( ) 、 ( )和( ) 。23、 ( ) 、 ( ) 、 ( ) 、( )和( )情况之一造成事故的,应负领导责任。24、事故发生后要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其中对事故单位的罚款,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 )罚款。25、事故发生后要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其中对事故单位的罚款,发生重大事故的,处( )罚款。26、事故发生后要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其中对事故单位的罚款,发生较大事故的,处( )罚款。27、事故发生后要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5、其中对事故单位的罚款,发生一般事故的,处( )罚款。28、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进行罚款,发生一般事故的,处( )罚款。29、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进行罚款,发生较大事故的,处( )罚款。30、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进行罚款,发生重大事故的,处( )罚款。31、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依照下列规定进行罚款,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 )罚款。32、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撤职

6、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 ( )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33、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处上( )的罚款。34、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处上( )的罚款。35、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处上( )的罚款。36、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对事故单位处( )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的罚款。37、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对事故单位处( )的罚款,对主

7、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的罚款。38、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对事故单位处( )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的罚款。39、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对事故单位处( )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的罚款。40、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对事故单位处( )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的罚款。

8、41、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事故发生后逃匿的,对事故单位处( )的罚款,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的罚款。42、事故调查处理“四不放过”原则是指( )不放过、( )不放过、 ( )不放过和( )不放过。43、在工伤社会保险条例中,属于认定工伤的情形包括( ) 、 ( ) 、 ( ) 、 ( ) 、 ( ) 、 ( )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工伤的其他情形。44、在工伤社会保险条例中,属于视同工伤的情形包括( ) 、 ( )和( ) 。45、在工伤社会保险条例中,不得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情形包括( ) 、 ( ) 、 ( ) 。46、在工伤社

9、会保险条例中,工伤保险待遇包括( ) 、 ( ) 、 ( ) 、 ( )和( ) 。47、工伤职工有( ) 、 ( ) 、 ( ) 、 ( )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48、在安全色中, ( )色代表各种禁止标志, ( )色代表各种警告标志, ( )色代表各种指令标志, ( )色代表各种提示标志。49、作为一名电工,其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 、 ( ) 、( ) 、 ( ) 、 ( )和其他电危险。50、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种类主要包括( )和( ) 。51、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因素主要包括( ) 、 ( ) 、 ( ) 、 ( )和( ) 。52、触电事故的种类主要分为( ) 、 ( ) 、

10、 ( ) 。据统计,人体发生( )占触电事故总数的 95%以上,53、造成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 ) 、 ( ) 、 ( )和( ) 。54、防触电事故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 ) 、 ( ) 、 ( ) 、 ( ) 、 ( ) 、 ( )和( )等七项。55、国家标准规定,安全电压的等级为工频有效值( ) 、( ) 、 ( ) 、 ( ) 、 ( ) 。当电气设备采用了超过 24伏的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 )措施。56、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是,外电线路电压 1kv 以下,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m;外电线路电压 1-10kv,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11、 )m;外电线路电压 35-110kv,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m;外电线路电压 330-500kv,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m。57、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外电线路电压 1kv 以下,最小垂直距离为( )m;外电线路电压 1-10kv,最小垂直距离为( )m;外电线路电压 35kv,最小垂直距离为( )m。58、旋转臂架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与 10kv 以下的架空线路边线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 )m。59、触电后采取的急救措施,首先就是使触电者脱离带电体,对于低压触电者,应该( )或( )脱离电源体。对于高压触电,应( )或( )等措施脱离带电体。60、

12、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救护。触电急救现场应用的主要救护方法是( )和( )及( ) 。6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捏紧触电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紧贴触电者的口向口内吹气,时间约为( ) ,吹完气之后,立即离触电者的口,并松开触电者的鼻孔,让他自行呼气,时间约为( ) ,如此以每分钟约( )次的速度进行。62、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法:救护者跪在触电者一侧或骑跪在其腰部两侧,两手相叠,手掌根部放在伤者剑突位置,用力垂直向下挤压,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挤压( )秒后迅速松开,胸部自行复原,血液充满心脏,以每分钟( )次的速度进行。63、一旦呼吸和心脏跳动都停止了,应当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即心肺复苏法,如现场近 1 人抢救,可以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每吹气( )次,再挤压( )次。抢救要坚持不断,切不可轻率终止,运行途中也不能终止抢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