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二试题精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580978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试题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试题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试题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试题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试题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试题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必修二试题精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岳麓版历史必修二试题精选岳麓版历史必修二试题精选1 1、简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大基本特点,并简要评价我国古代自耕农经济。、简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三大基本特点,并简要评价我国古代自耕农经济。(9(9 分分) ) 特点:一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二是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 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三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 的经营方式。(6 分) 评价: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 “男耕女织”式的自耕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 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它又非常脆弱,因其狭小的生产规模和 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

2、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 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4 分) 2、 (13 分)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读下列图片信息 图 1: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图 2:19 世纪后期经营洋布的商铺材料二: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至 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年份新办民族工 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 资金总额万 元平均每年 设厂数 家平均每年新增资 本万元1869 189450 多500 多1.421.411895 1900100450016.7750190l 一1911300560031510191 一191960013000751625材料三:1952

3、年、1956 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 性质经济成分1952 年1956 年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公有制 经济公私合营经济0.7%7.3% 资本主义经济6.9%0%私有 经济个体经济71.8%7.1%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读材料一回答:图 1 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2 分) 图 2 反映的现象对图 1 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2 分)(2)读材料二,分析 18951900 年和 1912 年1919 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的主要原因。 (5 分) (3)读材料三,分析 1952 年到 1956 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

4、的主要原因和标志 意义。 (4 分) (13 分)(1)男耕女织,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 分)在外国商品倾销的冲击下,中国传 统的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耕与织逐渐分离,从而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分)(2)18951900 年: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 (2 分)19121919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 济侵略;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建立的推动。 (3 分)(答出“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或“群众性的 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也可分别给 1 分) (3)主要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的完成;(2 分)标志 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或 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2 分)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或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到土地问题,请简要概述 有关措施及其作用。(2 分) 鸦片战争前后,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 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2)指出材料所述现象对近代前期中国农村经济造成的影响。(2 分)农民申请加入农业

6、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好”(3)根据上列两幅图片,指出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说明变 化中哪些因素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5 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生产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4 分) (1)春秋时鲁国的“初税亩”,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战国商鞅变法,废 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 (任答其中一点。2 分)(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逐步发展起来,中国农村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分) (3)变化:完成了对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私有制,在农村建立了公有制;人民

7、公社 化运动使公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4 分)不利因素: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农村生产力状况, 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 分) (4)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生产。 (2 分) 意义: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 的调整。 (2 分)4、回答下列有关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问题。 (1)促使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 径有哪些?(3 分) (2)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5 分) (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是什么?(2 分) (1)开辟新航路(1 分)

8、;殖民扩张和掠夺(2 分) (2)影响:机器大生产必须拓展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蒸汽机 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19 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3 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 发展(2 分) (3)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2 分) 5、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一再证 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谁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 万能蒸汽机 瓦特 (2)两

9、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请各举一例。 蒸汽机车或汽船 飞机或汽车(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西门子发明大功率发电机(4)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人类进入什么时代?对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6、阅读以下材料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请回答:(1)依据材料,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 (2 分)(2)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个国家?其政治保障和劳动力条件是如何形成的?(6 分)(3)材料中蒸汽机是由谁改良后广泛应用于生产的?举

10、两例说明蒸汽机在交通方面的成功应用。 (3 分)(4)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当时盛行什么经济思想?该经济思想的创立者是谁?(4 分) (1)直接原因:市场的需求。 (2 分)(2)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资产阶级革命)、圈地运动。 (6 分)(3)瓦特;汽船和蒸汽机车。 (3 分)(4)自由主义思想;亚当斯密(4 分)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 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必须根据实践 做出判断。 ” 摘自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 的

11、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 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利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摘自世界历史杂志 材料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苏联搞了许多年也未完全弄清楚,可能 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后来苏联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 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 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是 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

12、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列宁在实践中实行了哪些 政策?(4 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 (4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观点有什么特点?这种观点与上述两则材 料有何联系?(2 分) (1)列宁的话表明,社会主义没有现实的模式可以借鉴;需要不断地的探索。 (2 分) 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 分) (2)特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充满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社会主义一党 专政。 (4 分) (3)特点: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 (1 分) 联系: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3、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1 分)8、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曾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 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请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 本的转变是什么?(2分) 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也试图通过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它的实施起 到了哪些积极作用?(3分)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2分)这种变化对美国及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什么影

14、响?(5分) 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由过去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 源为主转变。 (2 分) 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新生政权,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 分) 变化: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 分) 影响: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危害,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 了法西斯势力;政府的职能、权力、规模和影响急剧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开创了国 际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5 分)9、阅读下列材料:(12 分)材料一 1918 年列宁说:“实行余粮收

15、集制,禁止自由贸易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 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 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材料三 1921 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 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四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 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请回答: (1)

16、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2 分)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之外,主要目的是什么? (2 分)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2 分) (4)材料四中的“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2 分) (5)结合材料回答,从苏联经济政策的转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 分)(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向社会主义推进,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 )(3)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4)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 (或生产关系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