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城镇就业和失业保险状况的思考与建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579210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城镇就业和失业保险状况的思考与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城镇就业和失业保险状况的思考与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城镇就业和失业保险状况的思考与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城镇就业和失业保险状况的思考与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城镇就业和失业保险状况的思考与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城镇就业和失业保险状况的思考与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城镇就业和失业保险状况的思考与建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城镇就业和失业保险状况的思考与建议福建省城镇就业和失业保险状况的思考与建议( (统计分析报告第统计分析报告第 1919 期)期)2004-06-16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是多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在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城镇就业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就业压力有所缓和,失业保险体系也不断得到完善。但是,由于新增劳动力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目前就业形势仍较严峻;同时由于我省征缴的失业保险金拖欠情况较严重且扩面工作进展缓慢,各种矛盾也较突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从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进一步推动下岗与失业并轨制,采取各种措

2、施如强化立法、建立个人失业保险帐户以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加大基金征缴力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试以解决目前存在的就业供求和失业保险的各项矛盾问题,从而促进我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2003 年是我省把就业再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目标的第一年。我省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就业再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建立责任体系、制定配套政策、开发就业岗位、增加资金投入、搞好就业服务等方面狠抓落实,特别是在 8 月份中央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后,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展明显。在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多年来的共同努力下,我省失业保险

3、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起了重要作用。一、我省城镇就业和失业保险状况一、我省城镇就业和失业保险状况(一)城(一)城镇镇就就业业形形势趋势趋好好1、城、城镇镇就就业总业总量不断增加,就量不断增加,就业结业结构构继续调继续调整整。2003 年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 1756.71 万人,比上年增加 45.39 万人,比 2000 年增加96.52 万人,一年增加的人数占三年来增加人数的一半,说明从业人员增速正在加快。2003 年的城镇从业人员 473.03 万人,比 2000 年增加 56.96 万人、比 2002 年则增加 36.24 万人。2000 至 2003 年全社会从业人

4、员和城镇从业人员的年均递增速度分别达到 1.9%和 4.4%。从三次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快速减少,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大量增加,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缓慢增长。2000 年城镇从业人员三次产业的比例为 2.27:44.83:52.90,2003 年的比例为2.08:48.37:49.55。2、非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经济用人增加,灵活就用人增加,灵活就业业人人员员持持续续增增长长。 。2003 年,三资企业吸纳就业人员 121.84 万人,比上年增加 16.76 万人,其中港澳台商独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分别吸纳从业人员 51.96 万人和 28.37万人,比上年增加 6.86 万人和 5.

5、47 万人;港澳台商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分别吸纳从业人员 21.58 万人和 15.15 万人,比上年增加 1.63 万人和 2.39 万人。据省工商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 128.40 万人,比上年增加 17.05 万人。 “三资”企业和城镇个私经济合计有从业人员 250.24 万人,在城镇从业人员中占一半以上,比重为 52.1%。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和家政服务业的新起,灵活就业人员也在迅速增加。据劳动部门统计,2003 年全省灵活就业人数有 17.1 万人,比上年增加 2.4 万人,增长 16.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调控作用的不断加强,非公有制经济

6、和灵活就业成为我省城镇就业的主渠道,是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主要途径。3、城、城镇净镇净增就增就业业人数增加,城人数增加,城镇镇登登记记失失业业率止率止涨涨回落。回落。2003 年全省城镇净增就业人数 36.24 万人,比上年增长 155.9%;下岗、失业再就业人数有 8.4 万人,再就业率为 62.7%。2000 年至 2002 年我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 2.6%、3.8%和 4.2%,城镇登记失业率呈逐年递增的增长态势。随着各级政府部门把就业再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目标,进一步加强促进再就业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2003 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所下降,控制在 4

7、.1%以内。(二)失(二)失业业保保险险有所改善有所改善1、 、强强化立法,依法管理失化立法,依法管理失业业保保险险基金。基金。近几年来,我省的失业保险制度已形成较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在促进企业改革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坚持贯彻执行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监督的决定。坚持多部门配合,依法维持失业保险工作秩序;坚持多部门共同监督,依法管理失业保险基金,做好保险金的征缴和发放工作。2、失、失业业保保险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保参保人数不断增加,保险险金征金征缴缴力度逐力度逐渐渐加加强强。 。到2003 年底,失业保险参保人数有 26

8、6.36 万人,比 2001 年增长11.2%,比 2002 年增长 6.8%。三年来共征缴失业保险基金 14.89 万元,2003 年比 2002 年增长 27.1%,比上年增加 10.7 个百分点(见表一)。表一: 20012003 年失年失业业保保险险参保情况参保情况比上年同期增减(%)单位2001 年2002 年2003 年 2002 年2003 年年底已投保人数万人239.6249.5266.3646.8期末领取保险金人数万人9.5911.110.0115.7-9.8失业保险覆盖率%70.0969.6662.87 年底征收失业保险金亿元3.874.56.5216.427.13、基金收

9、入逐年增加,受益群体不断、基金收入逐年增加,受益群体不断扩扩大。大。2001 年至 2003 年我省失业保险覆盖面均达到 60%以上,每年基金征缴收入分别为 3.87亿元、4.5 亿元和 6.52 亿元,年均递增 29.8%。三年来先后为 30.7 万失业人员提供失业保险金补助,目前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有 10.01万人。失业保险已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的主要形式,为失业人员提供了牢靠的基本生活保障。与此同时,失业保险基金用于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补贴占基金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资金投入也逐步加大,在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二、城镇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二、城镇就业和失业保险

10、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的看,我省城镇新增劳动力资源不断增加,劳动力供求矛盾日益加大,虽然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呈减少趋势,但随着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并轨工作的推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将继续增加,下岗转失业人员进一步增多。失业保险在覆盖范围上,对非公经济纳入失业保险还重视不够,私营企业及其他类型企业参保不到位;在基金征缴上,缴费基数不够规范,欠费现象比较严重;在基金统筹层次上,多数地区没有实行全市统筹,抗风险能力弱;在基层经办机构建设上,不少地方人员少、经费不足、办公手段落后等现象较为突出。(一)(一)劳动劳动力供大于求,城力供大于求,城镇实际镇实际失失业业率大于登率大于登记记失失业业率率2000

11、 年以来我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呈逐年递增的增长态势,三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 2.6%、3.8%和 4.2%。到 2003 年才止住了这种攀升的势头,当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1%以内。2003 年,全省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者有 254.83 万人,城镇下岗登记失业人数有14.62 万人,全省新增大中专毕业生和中学毕业未升学的新增劳动力约 47 万人。三者合计约 316.45 万人,使劳动力的供给大于需求,对我省就业形势造成巨大的压力。而本文前面所提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仅仅指的是城镇的登记的失业人数,这个数据与实际还有一定差距。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定义上指的是指“有非农业户口,在劳动年龄(16岁至

12、退休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但不包括正在就读的学生和等待就学的人员。”一方面“非农业户口”在操作上仅指当地户籍人口,在登记时只限于对当地户籍人口中的失业人员登记,外地来的常住人口因不符合这个条件而被排除在外;另一方面要有相关证明并到当地街道登记的人员,对于未登记的人员则被排除在外。据劳动统计年报显示,2003 年城镇单位下岗职工就有 25 万多人,这些人既没有工作又没有登记失业,成为隐性失业人员。还有从个体企业、私营企业等民营单位退出来的无工作人员也会是一个很大的群体。因此,我省失业人数实际上是比较庞大的,城镇实际失业率要比登记失业率高得多

13、,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相当艰巨。(二)(二)劳动劳动力市力市场场不不够够健全,就健全,就业业机制不机制不够够完善完善到 2003 年底,全省有人才交流中心 183 家、各类职业介绍服务机构 823 所。但是,劳动力市场建设也存在着五个问题:一是劳动力市场的“三化”建设即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严重滞后,没有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作用。二是发展不平衡。虽然各市(县、区)基本都建有劳动力市场和人才交流中心,但是比较规范的、能正常进行职业介绍和定期举办人才交流活动的只有设区的市及沿海市(县),大部分市县的工作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三是劳动力市场的不统一。现有的劳动力市场与人才市场分庭抗

14、礼、各行其道,劳动力市场割裂较严重。四是对民办职业介绍机构管理不力,就业领域的欺诈行为时有发生,严重损害求职者的利益,影响就业服务机构的声誉,仅 2003 年我省就清理出不合格中介机构 24 所。五是用人单位私招乱雇的现象经常发生,许多受雇者未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权益无法保障。(三)公有制(三)公有制经济单经济单位参保人数不断流失,非公有制位参保人数不断流失,非公有制经济单经济单位位扩扩面面缓缓慢慢 我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虽然在逐年提高,但是失业保险覆盖率却逐年下降。主要是由于国有单位人数不断减少,参保人数不断流失、2000 年以来全省国有单位应参保人数净减 18.28 万人。随着我省经济结构调

15、整力度的加大,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发展迅速,公有制经济单位的职工人数还将不断减少,而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从业人员还将不断增加。2000 年至 2002 年“三资”企业和城镇个私经济从业人员分别为181.96 万人、196.63 万人和 216.42 万人,分别占全省城镇从业人员43.73%、46.52%和 49.5%。到 2003 年,“三资”企业和城镇个私经济从业人员达 250.24 万人,占全省城镇从业人员的 52.1%,比重占一半以上。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失业保险扩面工作缓慢,覆盖率偏低,应参保而未参保人数增加的趋势将难以遏制。(四)各方参加失(四)各方参加失业业保保险险的的积积极性不高极性不高

16、失业保险扩面困难,一是企业积极性不高,二是职工个人的积极性不高。原因在于: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比上缴失业保险金,企业的利润将减少;职工也认为参加失业保险得不到实惠,尤其是事业单位职工,自认为是“铁饭碗”,更不需要参加失业保险;另外,失业保险没有像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那样建立个人帐户,同样是社会保险,待遇却完全不同,参加失业保险可能“只贡献、不受益”,正是在这种错误意识下而产生了“重养老、轻失业”的心理偏重现象。 (五)(五)失失业业保保险险欠欠费严费严重,基金支付重,基金支付压压力增大力增大 我省到 2003 年底失业保险金的累计欠费有 7390 万元,2000 年至 2003 年每年均有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欠费:2000 年欠费 958 万元、2001 年欠费 4664 万元、2002 年欠费 3431 万元、2003 年欠费 970 万元。失业保险金征缴的严重不足,使一些地区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形成失业保险欠费严重的原因一是多数企业经营不善,效益不佳,亏损严重。二是单位负责人对失业保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三是失业保险机构工作未完全到位,工作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