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呼唤教师主体意识的提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577741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呼唤教师主体意识的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程呼唤教师主体意识的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课程呼唤教师主体意识的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课程呼唤教师主体意识的提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课程呼唤教师主体意识的提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呼唤教师主体意识的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呼唤教师主体意识的提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呼唤教师主体意识的提升新课程呼唤教师主体意识的提升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马蹄营子乡中心总校 郭建华 邮编:024414昌盛远乡中心总校 朱晓丽 邮编:024419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说:在学校当了若干年教师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恐惶的结论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式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学生丢脸,也能让他们开心,能伤心也能救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化解,学生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取决于我。这一句话通俗而具体地告诉人们:

2、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是导致教育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与此同时,人们不禁会产生疑问:此次课改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作为一线的教育管理者认为:任何成熟、完美的教育思想转化为现实,都是靠老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完成的,新课程既然为教师从事教育实践开拓了自由而广阔的空间,教师就应该更加独立、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升教师的主体意识。那么教师主体意识的提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虚心学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代的韩愈曾给教师的角色做过明确的定位。时过境迁,教师的角色虽然有所变化,但作为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和地位丝毫没有动摇,没有知识,

3、无理由被人们称之为“师”,拥有渊博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历史的车轮已走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文明空前发达的二十一世纪,远古离奇的神话相继被揭穿,人类的梦想正逐步实现,千百万年的沧桑巨变,已浓缩成一部百科全书,而教师就应该是这部书的载体,耐人品读,经得起查阅,以最短时间、最快的速度实现知识的传播和继承,这为人类新的文明的生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因此,教师应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做到学贯中西、通古识今、文理兼容、触类旁通,既是一个杂家,又是一个专家。事实证明,知识丰富的教师,更会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新课程的实施,也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仅有知识是不够的,必须通晓教育教学规

4、律。新课程提出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综合开放式的课程体系、推进评价改革”等,都是对教育教学规律的回归。每一位教师都应静下心来认真、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吸取现代教育思想的精髓,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只有这样,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才会消除“老虎吞天,无从下口”的困惑,避免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尴尬,工作中才会厚积薄发、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否则就是舍本求末,缘木求鱼。当然,教师仅有知识和思想还是不完备的,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炼出自己的教育思想,这才是新课程所需要的。这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具体表现为教师的调控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总

5、结与反思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得来,首先是学习,其次是感悟和习得。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新课程首先把教师推进了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是教师经常而紧迫的任务,它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潜心钻研,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劳动充满了紧张的探索与思考”。的确,摆在教师面前的是无穷无尽的课题。首先,就学生而言,教师所面临的是一个个既有普遍性、又有鲜明个性的生命,学生的这一性质就决定教师要像医生对待患者那样辩证诊治、对症下药,要全面、深入、细致、认真地研究每个学生并进行因材施教。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大的课题;其次,新课程的理念凝聚了现当代教育思想的精髓,要将这些思想落实到位,教

6、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评价观,要改变习惯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这意味着,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每一种行为都来源于创新和深思熟虑,因为任何盲目和随意都是对新课程和学生不负责的表现。每次教育教学活动之前都应想到: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学生将会怎样?在每一次活动之后,教师都要想到学生怎样?为什么会这样?下一步应该怎样做?成功在哪?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再次,就新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而言,新课程设置了综合活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我们大多数教师来说,很少有经历,更谈不上经验(因为现任教师大多数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这要求教师自己首

7、先进行“研究性学生”。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要求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课程的外延是非常广阔的,它没有固定的实施模式,任何模式也只适应特定的环境。因此,任何行为只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只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就要坚信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就应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总之,新课程是对基础教育整体的、系统的改革,它带给教师的是全新的思考。每一位教师只有锲而不舍地潜心钻研、大胆实践、细心反思、不断创新,我们才会顺利地走进新课程,也才会从容地走出新课程。、积极负责,忘我工作,耐心等待。教育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8、”,这句话通俗地告诫人们: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急于求成将会酿出“揠苗助长”的苦酒。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和片面追求形式,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曲解、对新课程本身的亵渎和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新课程要求实施者要有成熟的头脑和健全的人格。新课程的实施与新课程目标所提出的一样,都突出了“过程”二字,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科学预测、制定和实施方案、矫正补救等。这样经过了一个过程,学生的生存状况、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才是对教育成败最有力的证明。时至今日,教育的目标已不仅仅局限于培养人才,而要更多地关注人的发展和生存质量的提高,正如哈佛大学校长所说:最值得我们

9、自豪的是,不是培养了 5 名美国总统和 36 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选择的机会和发展空间。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应主观地显示自我,而要更多地引导、指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并力争用学生良好的发展状况和理想的生存状态来证明教师工作的价值。这需要教师要有远大的教育理想、坚定的教育信念和与之相匹配的教育方式,正如魏书生所言:我常常想到学生的二十年后。注重过程,并不意味着淡化结果,而是实实在在地追求一种瓜熟蒂落的自然与成熟。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自身名利,以期待的目光和坚定的信念关注着学生,这是新课程对教师教育理想和科学价值的期盼。、真心爱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

10、是亘古不变的哲言。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魏巍对蔡云芝先生的留恋、海伦凯勒在莎利文那里受到的震撼都是教师真心爱生的反应。新课程所倡导的多元智能、关注学生的兴趣、经验、体验、情感、态度和评价改革等理念,无一不浸透着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责任、公平和信任。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没有教师的真情释放,就不会有学生心扉真正地敞开,新课程一切美好的理念也将枉为空谈。正如全国优秀教师吴叔玲所说:师生间只要有心灵的沟通,就能取得满意的教育效果。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如果要使教师的这一角色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教师必须吸引学生团聚在自己的周围。要做到吸引学生,

11、其一要做到真诚,没有真诚,就不会有教师未泯的童心、真挚的情感和真知的倾吐,也不会出现师生的亲密无间;其二是宽容,学生是错误与正确的统一体,只有认识到错误是客观存在、可以改正的,并且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落到了实处,教师的思想才臻于成熟。真诚与宽容既是教师对学生真爱的表现,又是教师教育的艺术。爱与艺术的浑然天成,自然而巧妙地维护了教师的威信和尊严,教师真正成了一种课程资源,正如魏巍在我的老师中所回忆的:“象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这就是韩愈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吧!当然,真心爱生并不是对学生

12、溺爱和放任,严格的管理、善意的批评和科学的惩戒是对学生更深沉的爱,因为它是以尊重、信任和期待为前提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时曾偷偷杀死了校长家的狗,但校长的惩戒是:让他画出狗的两张解剖图,正是这种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胸怀的惩戒,使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获得诺贝尔奖。 “无规矩不成方圆”,教育本身就包含着规范,就看怎样理解它。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专注、细心和耐心,要坚信,无私而厚重的师爱必会唤起孩子心灵的感悟,师生心灵的碰撞必将迸射出美丽的火花,必将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发生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就是内因,是决定力量,是新课程实施的主体,而教师自身积极的情感,正确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又是新课程实施中内因的“内因”,它在整个教师素养中处于支配地位,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新课程的实施迫切需要教师主体意识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