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崔清华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577347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崔清华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爱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崔清华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爱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崔清华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崔清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是一种无声的力量——崔清华(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师生当亲人”演讲稿 爱是一种无声的力量赵营赵营中心小学中心小学 崔清崔清华华我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以平常心做着平常事,犹如大路上的 一颗铺路石,不为取悦偶然路过的行人。只为那一张张充满天真稚气的笑脸。 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变化,看着他们变得懂事成熟,那是一种特有的人生享受。 一、用一颗“爱心”接纳孩子。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全身心爱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学生。用 自己的爱去唤起学生的爱,用自己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心灵。 在我刚刚接了一个一年级新班时,工作不到一个月,感觉到现在的孩子是 那么难教。作为一名班主任,工作

2、辛苦、烦琐,有时还不被人理解。更头痛的 是,班中有不少学生比较好动。特别是一位叫韩钟声的学生,十分好动,自控 能力极差,开学不几天,就惹了不少麻烦。这个同学跑来告诉我“韩钟声把别 人的眼睛打坏了” ,那个同学又说“韩钟声,给班级扣分了” ,那个同学又跑来 告诉我“韩钟声把别班的一个同学打哭了”以后几天,几乎班中的祸事都少不 了他,而尽管我运用各种教育方法,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劝导,教育。可他依 然是我行我素,似乎对批评已“习惯”了。我深知要想转化他并非一朝一夕一 言一行能做到,我必须给他更多的关爱与宽容。为此,我又多次去他家家访, 他家离学校两里多路,我就利用星期天去家访,给他补课,有时回来已经

3、是夜 深了。经过家访,我知道原来他父母离异,他跟爷爷住在一起生活,他爸爸到 外面打工去了。从小就没有得到母爱。此时,一种同情心油然而升。为了找到 最佳的教育方案,多少个夜晚,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于是,在生活上,我 对他更是关怀备至。开学帮他包书皮,平时帮他剪指甲。学习上,对他进行 “重点保护” 。要求班干部及其他同学也帮助他,给予他集体的温暖。课堂上, 我尽可能给他发言的机会,增强他的信心。 一次他在学校生病了,烧的很厉害,又吐了一桌子,我二话没说,帮他擦 去呕吐物,又亲自把桌布洗干净,我看见孩子爬在桌子上非常难受,于是我又 亲自给他倒水,拿药照顾他。我顺势把他抱在自己怀里,一边询问病情,一

4、边 问寒问暖。此时他把头靠在我的肩上哭了,边哭边说:“老师我有病,还没有 人这样抱过我呢,老师你要是我的妈妈该多好呀!” 。听了这话,当时我的心里 特别难受。我说以后我会像妈妈一样关心你,照顾你的。他开心的笑了。 从那以后他变了,变的爱学习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班级里的活他都 主动强着去干,在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韩钟声终于逐渐懂事、好 学、上进了。 班级的其他同学在他的影响下。学习氛围浓了,集体荣誉感更强了,我们 班年年被评为“先进班级” “红星中队” 。 一棵幼嫩的小树苗,偶尔爬上一条小虫,如果你因小虫的可恶连同树皮一 同剥开扔掉,可怜的小树一定会夭折。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那么做

5、! 二、用一颗“爱心”对待孩子 对待朋友,一个“诚”字相当重要,以诚相待才能处到真正的朋友。对待 学生也是如此。作为班主任,我在班里的一言一行都要做到一个“诚”字,用学生的话说就是“老师说话算话” 。试想,一位言行不一的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 何谈威信呢?那势必给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曾记得在一次班会 课上,我对同学们承诺说,只要大家好好学习,遵守纪律,按时完成各科作业。 是大课间我都带大家到操场上去玩。听到此话,孩子们一个个欢呼雀跃,积极 投入到学习中去。于是,我连忙召集班级干部,在班级干部的出谋划策下,我 们进行了跳绳比赛,同学们积极踊跃参加,玩得非常的高兴。在学校的跳绳比 赛中,我

6、班参加 10 人参赛,竟有 9 人获奖。 从那以后,同学们上课认真听讲,班级的纪律、卫生也大有改观。班级地 面干净,桌椅摆放整齐。多次受到领导的好评。 三、用一颗“爱心”关爱孩子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胜于母爱。它是放射着人性光芒的理性的爱。 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理性的爱,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 前进。比如,我班里有个孩子叫王润洲。他学习很好,可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 前发言,只要站起来就紧张,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同学们都替他着急。他也成 了我班有名的“胆小生” 。为了帮助他练习胆量。我经常课上提问他,都是些很 容易的问题,怕他遇到难题紧张就更不敢说话了。并且私下经常找他谈心,鼓 励

7、他。 而且我发现他的英语很好。我就试着让他在每天的早自习上带领大家朗 读英语单词。他竟大胆的走上讲台,而且毫无羞涩的读了起来。同学们也很激 动,在他的领读下,都放声的读了起来。这以后语文课上的一分钟演讲,他也 能够大胆的走上台来。有一位同学曾这样评价他的演讲发言。他说:“老师, 今天王润洲的演讲虽然不是很流利,但是他终于可以大胆的走到前面来了。我 觉得他今天是最棒的!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勇于向自己挑战。 ”我听了之后很是 欣慰,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老师的细心关爱就像水的载 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我的学生王晓艺,从一年级走进班级开始,父母就整天闹离婚的

8、事情,对 于父母当时的状况,根本无视她的存在。生活在这种境况的她,过早的失去了 童年的欢乐,变得沉默寡言,好像一只孤独的小燕子,使人看了痛在心里疼在 心上。因缺少亲情的关爱,她对学习也毫无兴趣。刚入学不久不完成作业就成 了她的专利,一个聪明的小姑娘刚开始迈向人生的第一步,难道就让她这样的 走下去吗?我在心里不断地琢磨着。我一次又一次的对自己说, “你是她的老师, 如同她的母亲,你应该帮助她。 ” 真诚的爱可以像火山,它可以暖化冰冷的心。她缺少的是亲情的关爱,我 就给予她这种爱,用我的如母之爱暖透她冰冷的心,让她重展笑颜。上课了, 她静静的坐好,我冲她赞许的一笑;当她犹豫的慢慢举起了手时,我对她

9、投以 鼓励的目光;当她工整的完成作业时,全班的掌声带给她成功的喜悦;当她犯 了错误时,等待她的是老师宽容的面孔。 一次次心灵的接触,一次次发自母亲般的关爱,渐渐的从她的脸上见到了 难得的笑容,她开始变得开朗起来,同学们玩耍的身影中找到了她小巧的身姿。 看到她的变化,我体会到了付出的欢乐。 四、用一颗“爱心”欣赏孩子。 我班的朱蓉萱同学学习基础不是太好,上课小动作多,下课经常管不住自 己,做出一些较冲动的事。但是我发现,他对红领巾监督岗的工作特别感兴趣, 愿意做值周生。但是在全班推选值周生时,很多同学不同意他,他表现的情绪 很低落。于是我单独找其谈心,了解了他的想法,并帮他分析了同学们为什么不同

10、意他做值周生的原因。他表示只要能做值周生,愿意改正缺点,严格要求 自己。于是我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并让他在全班表态,赢得同学们的信赖 和支持。最终他当上了值周生。他在担任值周生期间,对工作认真负责,早来 晚归。而且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我及时地在全班肯定他的进步,同时,对 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上学期末,由于换座位,朱蓉萱所在的组缺少组长,我决 定让朱蓉萱当这个组长。他担任组长期间,每天按时收发作业。原来他自己有 作业拖拉的毛病,在担任组长期间,他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不再用我催促了。 这学期,期中考试后,要选进步的学生,我刚一说出,进步的学生选谁呢?同学 们异口同声地说:“朱蓉萱进步最大选他。 ”

11、朱蓉萱当时有些害羞,直说:“别 选我,别选我。 ”但是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甜蜜的。面对孩子的进步,使我感 悟到:对特殊的孩子多一点真挚的偏爱,多一点情感的交流,多一点宽容,就 能让他站起来,大步向前走。爱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手段与方法,是教育 的技巧与策略,爱更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它能创造新的人。那是教师节的前几天,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又开始播音了。忽然从点歌台 里传来了三年一班全体同学要把歌声带给班主任老师,并说:“老师,您辛苦 了。 ”教师节的第二天,讲桌上放着一张张孩子们亲手做做的贺卡,贺卡上真挚 的祝福,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是世上最纯真的祝福,这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汇。“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

12、生们对于老师的辛勤劳动,关心爱护。怎么会无 动于衷呢?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我终于真正懂得:为学生苦,为学生累,值! 五、用一颗“爱心”滋润孩子。小学生犹如生长的禾苗,不仅需要阳光的照耀,更需要雨露的滋润。而能 使小学生茁壮成长的,恰是教师给予学生的爱。 杨欣雨同学一岁多时母亲死于车祸,现在有年迈的奶奶抚养,在她的记 忆中已经没有母亲的概念,刚入学时,她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有父母接送,妈妈 给梳漂亮的头发,她是那样的羡慕。没有带书,打一个电话妈妈可以给送来, 一次写作业她没有本,奶奶又不给买,同学们都写作业了,她却哭了, 我了解 情况后,拿钱给她买了本。她高兴地写作业了。在她的日记里经常可以看到这 样的话:“老师我想对您说:“我最喜欢您上课了,因为我爱您,您就像我的 妈妈一样。在这学期里,我的字有一些退步,我对不起您我的好妈妈。我以后 一定把字写好。 ”看到孩子们朴实的话语,我的眼睛湿润了,深感责任重大。 花有花的光彩,叶有叶的荣耀,根有根的感受。作为班主任让我真的很快 乐、感动。让我领悟到: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就必须做到理解孩子, 爱孩子、学会欣赏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