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 有趣的磁铁3教案 青岛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576980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下册 有趣的磁铁3教案 青岛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 有趣的磁铁3教案 青岛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 有趣的磁铁3教案 青岛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 有趣的磁铁3教案 青岛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 有趣的磁铁3教案 青岛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下册 有趣的磁铁3教案 青岛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下册 有趣的磁铁3教案 青岛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有趣的磁铁有趣的磁铁【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2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中的奥秘;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结合的,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3知道磁铁的基本性质,了解生活中磁铁的应用。案例背景分析:有趣的磁铁一课选自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下册。本课教科书包括四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活动准备提示了本课探究活动主题磁铁有什么性质?利用文字及图示方式提出了需要学生课前准备的建议:了解

2、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准备各种各样的磁铁、曲别针、小螺丝、剪刀等。活动过程和自由活动是课堂探究活动的主体部分。活动过程只有一个活动:玩磁铁,看看有什么发现。自由活动是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拓展活动安排了“调查了解磁铁还有哪些应用,写一份调查报告”的课后活动指向,将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体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有机结合。教科书这样编排,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着让学生经历“准备材料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实践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学科学、做科学。本课主要采用了“单向喇叭口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探究活动从“玩磁铁,看看有什么发现”这一活动指向展开,整个活

3、动过程是一个统整的、逐渐开放的过程。本课主体活动基本遵循“探究发现再探究再发现”的活动进程展开,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受活动阶段的限制,教师在活动中完全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自控者。教学过程描述: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你能告诉老师你平时最喜欢做什么吗?(学生自由汇报)师:我发现你们都非常喜欢玩,乐于参加与玩有关的活动。作为老师,也非常关注同学们的玩。如果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你想玩多长时间?(学生谈自己的想法)课前谈话的设计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1课前教师采用谈话的方式与学生展开交流活动,以“平时最喜欢做什么?”为切入点,以学生最感兴趣的“玩”的话题为谈话内容,在课未

4、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为课的开始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平等的氛围。2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要是让孩子自己选择,那他会选择“玩一节课” ,这是学生的真实想法。但在课堂上学生可能一开始不敢这样2说?因为我们的课堂还受多少年来形成的“学习课堂”的影响,对学生而言,课堂上的玩是违规的,能玩上 10 分钟已经是很大的“出格”了,那敢奢望能玩一节课!这样设计的意图目的在于让学生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从教师的充分肯定中获得认同感,从而对教师产生信任感,轻松拉进师生的距离,好的开始已经成功了一半。一、观察交流,直奔主题。(可以结合课前谈话引入新课)通过刚才的交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玩,你可别小看玩,因为很多的科学道

5、理就是在我们玩的过程中发现的,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也是在玩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是要通过玩的活动来进一步认识一位老朋友。 (出示条形磁铁)你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玩的?(学生回答,板书课题)师:你们玩过磁铁吗?你是怎么玩的?(学生交流自己的玩法)师:看来大家对磁铁都不生疏,你们都玩过什么样的磁铁?给它们取个名字吧!(学生交流自己玩过的磁铁,教师将学生描述的磁铁的形状或名字板书到黑板上)磁铁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它们形状的描述也是不确定的,应该没有固定的名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给磁铁形状命名的权利放给了学生,按照学生的理解给磁铁命名,这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教师将一条形磁

6、铁放到实物展台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磁铁,看看磁铁上有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板书:S N。如学生不能说到“磁极” ,教师可直接讲解给学生)科学课虽然以探究为核心,但并不是说什么都需要学生进行探究。本环节教师在处理“磁铁”名称及“磁极”时,如学生不能说出,就可采用“讲授”的方式,直截了当的“传授”给学生,做到“该讲的就讲” 。二、开放空间,自由探究。师:同学们的观察非常仔细,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有趣的磁铁。(板书课题:有趣的磁铁)师:请同学们注意,在玩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语言或者图画的形式记录你们的发现,看哪个小组发现的最多?如果你们感到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可用 表示出来。(学生自由探究 20 分钟,

7、教师巡视指导)“用简单的语言或者图画的形式记录你们的发现”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活动发现,摒弃了模式化的记录方式,为研究结果的呈现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开放的空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用“”标注自己的重大发现,将对研究成果的评价权交给了学生, “重大发现”由学生自己确定,自己评价研究发现的价值,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实验取证,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保证这一环节获得充足的实验证据,就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刀真枪”地搞研究,切忌走马观花,华而不实。本环节教师毫不吝3啬地让学生尽情地“玩”20 分钟,在这样宽松、开放的时空中,每组学生至少

8、能充分地参与到一个探究磁铁特性的活动中,找到磁铁的两个特性,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重大发现的快感,较好的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活动结束,教师组织学生把材料放回实验盘,并提示学生把没记完的记录抓紧时间填完,记完的小组再充实一下。(学生关注自己小组的记录表,详细记录自己的实验发现。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探究的时间很充裕,就是没有组织整理的时间,在热火朝天的探究活动之后,提醒学生做好记录是非常必要的,这需要一个“反思”的过程。因为孩子终究是孩子,你一旦给了他宽松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它就会自然地把注意力倾注到活动中,而忽视了记录与整理实验数据、现象和发现。因此,设计这样一个“思一思”的

9、环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组织整理自己的探究收获,再进行汇报,既可以提高汇报研讨的质量,又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另外,这一策略,也为学生从“玩”磁铁的探究活动环节过渡到表达与交流环节创设了一个“缓冲区” ,使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兴奋、激动逐渐恢复到平静状态,然后再通过表达与交流活动掀起下一个活动高潮,使课堂教学经历了一个从动到静再到动的过程,体现了课堂学习的节奏感。师:哪个小组最想说说你们是怎么玩的?有什么重大发现?交流的时候,发言的同学要清楚地说明你们的发现,其他同学要求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在别人发言结束后进行补充和质疑。倾听,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是

10、合作学习的一种技巧,学生只有乐于倾听,才能将自己的想法与同学的想法进行比较,进而重组自己的信息体系,逐渐实现相互认同、相互接纳。教师适时地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不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下面是一段学生交流的课堂实录。)生:我们把磁铁放到小车里,相同颜色的磁铁碰到一块,小车迅速推开。不同颜色的磁铁碰到一块,小车吸在一起,这是我们的重大发现。师:“不同颜色的磁铁”是什么意思?生:是指两块磁铁不同颜色的两端。师:颜色不同,说明什么不同?生:说明磁极不同。师:颜色相同呢?生:说明磁极相同。师:磁极相同,我们可以说“同极” (板书) ,磁

11、极不同我们可以说“异极” (板书) 。能把你们小组的发现再说一遍吗?生:把磁铁放到小车里,相同的磁极碰到一块,小车迅速推开。不同的磁极碰到一块,小车吸在一起。 (教师随即板书“推” 、 “吸” )师:“推”也就是“排斥” ,我们可以简写成“斥”4(师完善板书: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教师的疑问“不同颜色的磁铁是什么意思?”指出了学生语言表达上的疏漏。这一简单的质疑,却有三层意义:一是为学生学会倾听树立了一个榜样,暗示学生要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二是提示学生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三是为学生间的质疑问难提供了一个“激发点” 。另外,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本课探究发现活动的一个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12、。在这一难点的处理上,教师选择了“引导” ,因为要靠学生自己的努力是很难将结论归结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上来的。学生已经知道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只是不能科学、规范的加以描述,教师巧妙地“拉”一把,这是明智之举。生:用磁铁吸铁屑的时候,两端吸得多,中间吸得少,这说明两端的力量大,中间的力量小。生:是磁力大,不是力量!师:真棒,你听得很认真!(师板书: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课堂上,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些“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及时地鼓励、渲染,树立典型,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他人的发言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观点,轻松地将课堂推向高潮。生:把磁铁用线吊起来,静止后,磁铁会指向南北。生:我们把

13、磁铁放到水里的泡沫上,磁铁也会指南北。生:旋转的小磁针静止后,也会指南北。(师板书:指南北。 )生:磁铁只吸铁的东西,不吸铜、铝的东西。(师板书:吸铁)生:把曲别针放到盛水的玻璃杯里,隔着玻璃杯也能把曲别针吸上来。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磁铁的好多秘密,实际上这些都是磁铁的一些性质,好多的科学家费尽周折才研究出来,可我们一节课就发现了磁铁的这么多性质,而且都是“重大发现” ,太了不起了。(学生为自己的重大发现鼓掌)看看学生的发现,就不难想象课堂活动的效果。只要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探究氛围,学生就能把“蛋糕”做大,把“雪球”滚大。三、生活应用,课后拓展举例

14、说明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举例)师小结: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生活中好多物品都用到了磁铁,而且磁铁正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垃圾处理场用大磁铁分离出垃圾内的废铁、废钢等金属。课下要注意观察,了解更多磁铁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5师:对于磁铁,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重点板书)师:这么多的问题,在课堂上是无法解决的,不如大家课后亲自去研究,有了结果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体会与反思:1身边的科学是探究活动的源头活水。身边的科学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学生平时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已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学生往往不能有意识地去关注和研究,本课以学生身边

15、熟悉的、常见的事物磁铁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符合学生喜欢做游戏和进行小研究的特点,学生通过亲历活动,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我们也能做科学。2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探究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在科学课教学活动或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做些什么?他们需要哪些材料?可能会碰到什么难题?学生可能对什么感兴趣,什么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会有什么发现?可能会得出什么错误的结论?最终他们又会得到什么?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课前进行充分的预测,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些准备是多个层面的,有材料准备、也有知识储备方面的准备,更有课堂预测方面的准备。本堂课要让学生充

16、分的活动起来,首要的是要准备充分的、结构性强的材料。本课是一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非常重要,这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进行了两方面的材料准备:一是布置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各样的磁铁;二是我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磁铁(条形、环形、马蹄形、圆柱形、方形、不规则形等) 、断裂磁铁、铁屑、细绳、铁器、铜器、 、铝器、曲别针、大头针、指南针、塑料棒、小车、泡沫塑料、水槽等,并且保证每组材料的数量充足。由于材料准备充分,学生在课堂上才表现出空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玩各种各样磁铁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磁铁的性质,还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3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个学生都会成为伟大的发现者。探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所发现,学生的发现越多探究越成功。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三年级的学生并非一张白纸,他们具备与生俱来的探究本能。探究过程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