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573660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发布日期:2011-5-20 11:17:21 作者: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点击次数:296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结题报告结题报告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一般资助课题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一般资助课题课题批号:课题批号:XJK06CZC074XJK06CZC074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分类:职业技术教育课题主持人:张建课题主持人:张建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单位:湖南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单位:湖南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成员:姚红、万忠保、昌正兴、费研究成员:姚红、万忠保、昌正兴、费 芳、沈四平

2、、彭微、罗艳凯芳、沈四平、彭微、罗艳凯【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张建教授主持的高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系 2006 年立项的湖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 XJK06CZC074)。课题在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入世后湖南高职的特色研究(批准号 XJK01AZH013)和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性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批准号 XJK03BZC001)研究基础上,对高技能人才的内涵、特征、成长规律以及培养模式开展研究,构建了具有地方性高职院校特色的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的“五实”新模式。撰写出版了聚焦高职、地方性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整体设计等专著

3、和专题报告,形成了一系列研究论文。一、研究概况一、研究概况(一)问题的提出(一)问题的提出 高技能人才是指通过专门培养和训练,掌握了当代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他们一般是我国技术服务领域具有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以及相应职级的人员。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2005 年中国人才报告提供的材料,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存在数量短缺、结构不匹配、面临断档三个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现有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等级构成、职业工种构成、知识和技能结构等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设备更新、劳动组织岗位等变化的需要;复合技能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严

4、重不足;技师、高级技师面临断档,青年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等方面。高技能人才的大量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威胁着“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二)课题的界定:(二)课题的界定:据考证,目前对高技能人才概念的表述主要有以下三种:1“高级蓝领”说:首都经贸大学刘庆唐教授认为高技能人才是“高级蓝领”,是“持有高级技工、技师或高级技师等证书的技术人员,具有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是工厂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是复合型、技能型的工人”。2“灰领”说:陈宇教授在就业市场中的灰领群体高技能人才的最新发展中提出高技能人才“灰领”学说。他认为,劳动力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上

5、面是决策层,指挥层、管理层;下面是执行层、实施层、探索层;决策层主要靠科学理论和科技方法指导生产活动;执行层主要靠经验、实践来完成生产活动。而介于上、下层之间的中间层(即技术技能层)的就是“灰领”。灰领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上面的科学理论方法和下面的经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3“高职人才”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 HFFrench 所著工程技术员命名和分类的几个问题一书中提出了“职业带”理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人才(简称高职人才)类型主要定位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即 5B 人才),同时也承担高级工,技师等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本课题中的“高技能人才”泛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包括高职学院培养的毕业

6、生和培养的高级工、技师等专业技术人才。他们是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高素质劳动者,既具有当代专业技术教育的技术技能和理论素养,又具有适应生产岗位的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的能力。“紧缺人才”是指在现阶段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失业”较为严重的社会背景下,那些市场供给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且较长时期还难以缓解的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教育方法、师资队伍组成、培养途径与特色以及实践教学等构成要素,它主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高技能人才”等根本性问题。本课题组成员的单

7、位是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政府主办的高职本课题组成员的单位是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政府主办的高职院校,在没有行业和企业背景支撑的情况下,如何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具有普院校,在没有行业和企业背景支撑的情况下,如何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具有普适价值和示范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适价值和示范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三)研究现状(三)研究现状国外高技能人才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技能人才(以下简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比较成功的模式有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工读交替”、

8、德国的“双元制”,以及日本的“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他们的主要特色是强调办学者与企业界的交流与合作,“学”与“工”的交替培训过程。我国关于高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对我国高技能人才需求趋势和规律性特征开展了调查和研究;2、高技能人才的人才的内涵及特征研究,形成了“高级蓝领”、“灰领”、“高职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等理论;3、开展了高技能人才紧缺的原因及对策研究,特别是通过对高技能人才素质培养三个层次(职业技能素质,职场应变素质和专业创新素质)以及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材开发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研究,提出了校企合作是解决当前高技能人才紧缺的有效途

9、径,创新了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联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四)研究意义(四)研究意义通过高技能人才需求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明晰高技能人才的概念及其特征,熟悉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准确定位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对区域性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教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以及质量评制机制等开展研究,构建具有地方性高职特点的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地方性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效能,促进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地方产业链,形成有地方性高职教育特色又有普适价值的地方性高职发展范式,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现实的紧迫性。二、研究思路与方法二、研究思路与

10、方法(一)研究思路(一)研究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精神为指导,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为指针,围绕高技能人才(高职人才)的成长和培养规律,借鉴国内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争创湖南省示范性高职学院的的实践为个案,构建具中国特色的地方性高职院校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模式,为全国同类型地方性高职院校提供可资借鉴和推广的发展范式。(二)理论依据(二)理论依据 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John Dewey,18591952)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批判了以教师、书本、

11、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学校教育,提出了现代教育以活动、经验、学生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并就教育本质问题提出了“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和“学校即社会”等基本观点。2、皮亚杰、科恩伯格的建构主义学说建构主义学说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促进学生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导”。第二,强调了知识不断改进的新的“知识观”。第三,提出了教学活动中学生以知识为基础的合作教学观。3、后现代主义学说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化既是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一种自然变迁过程,也是一种可以选择、

12、并能为人们所追求的目的和目标。第一,它批判理性主义,崇尚非理性;第二,解构现代的主体性。既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消除人对自然的统治欲和占有欲;又反对“自我中心主义,重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三,反对 “同一性”和“整体性”,崇尚差异性。理性主义的教育目的,反对权威主义。在课程观上,主张构建动态的开放式课程体系,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的对话关系。4、行动体系研究学说行动研究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行动体系研究学者勒温(lewin)认为,“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

13、行动”。他强调要认识和改进社会实践,专家和实际工作者必须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合作研究。行动体系研究的主要特色;第一,从行动研究的要素看,研究的目的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研究的情境当事人的实际工作情境;研究的主体实际工作者;研究的应用者行动研究者;研究的过程重视协同合作;问题的解决立即应用性;结果的推论情境特定性;研究的效益解决问题与促进个人专业成长;研究的理论基础人的发展、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研究的方法兼用量与质的方法,偏向质性研究。第二,从过程看,行动研究具有反思性、民主化和开放性。第三,从行动与研究关系的视觉出发,行动研究是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和由行动者进行研究。(三)研究方法(三

14、)研究方法 本课题围绕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发展轨迹,科学借鉴、办学定位、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以及质量评价等一系列问题开展研究,构建和创新地方性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整个研究过程注重以下方法:1、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古今、中外高技能人才培养相关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就相关问题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归纳和综合,构建有中国特色和地方特点的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模式。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区域内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构建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的模式。3、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国外及国内沿海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及成功经验进行比较研究,加深对高职教育规律性认识。4、分析研究法:以岳阳

15、职业技术学院创建湖南省示范性高职学院的工作实践为案例,构建地方性高职院校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新模式。三、主要研究过程三、主要研究过程(一)预定目标(一)预定目标通过对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历史、现状及国内外成功模式的比较分析,对高技能人才的概念、特征开展研究,创新地方性高职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的模式,形成适应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社会需要,促进高职教育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地方性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设计,出版高职教育研究专著聚焦高职。(二)研究内容(二)研究内容1、高技能人才概念及内涵特征研究通过对高职人才概念、内涵、特征以及高技能人才的分类与来源结构的研究,结合对高技能紧缺人才的现

16、状、问题的调研,进一步阐明高职院校在培养社会高技能紧缺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及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不可替代性。2、高技能人才培养教育研究在对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高职教育的成功模式与经验,编辑出版高技能人才培养教育研究。3.地方性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研究以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以研究地方性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为基点,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系统研究地方性高职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模式、课程建设模式、教学模式等,形成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高职办学的整体设计方案。4.地方性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在参与并完成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性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课题号 XJK03BZC001)、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入世后湖南高职教育的特色研究(批准号XJK01AZH013)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质量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