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课程标准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573246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课程标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编制人:胡彦军编制系部:信息工程编制日期:2010 年 5 月 10 日审核人:谢玲莉专业负责人:顾谦系部主任: 顾谦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制2010 年 5 月 10 日目 录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定位三、课程设计思路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二)职业技能目标(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或态度目标)(四)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五、教学的组织六、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一)项目一:认识计算机硬件(二)项目二:安装计算机硬件设备(三)项目三:软件系统安装(四)项目四:计算机系统故障的维修七、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二)教学手段八、考核与评价九、说明与建议(一) 、教学重点与

2、难点(二)教材和参考资料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开课系别信息工程授课学期2课程名称计算机组装与 维护授课层次高职高专课程性质基础必修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考核方式考试课程学分4总学时64理论学时44实验学时20前导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后续课程局域网的组建与管理、网站建设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 专业基础 专业技能 专业拓展 素质养成二、课程定位(二、课程定位(根据人才方案确定,阐述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意义和功能。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课程与职业岗位工作关系、课程对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3、以及与前、后续课程的联结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已应用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以及初步掌握计算机的组装、维护、维修知识,是作为一名现代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能力。此外,广大从事计算机营销、计算机网络管理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控制的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大量有关计算机配件选购与组装、计算机系统维护与优化、计算机故障检测与排除等问题。因此,掌握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维修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计算机选购、安装、应用、计算机系统调试与维修、以及

4、计算机网络系统调试与信息安全等能力,能够在信息服务类企业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系统的安装维护、能够使用维修维护工具进行计算机的维修和维护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根据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调研和分析,本专业学生应该能够满足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要求,主要包括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局域网调试与维护、IT 设备的采购、设备安装及维护、信息系统安全与维护、IT 产品营销与技术服务等职业能力。本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关键岗位能力如下表所示。(三)课程性质与作用根据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

5、职业核心能力和关键岗位能力,也是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所必需的一项职业技能。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和核心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前续课程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多媒体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等后续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三、课程设计思路三、课程设计思路(以能力目标指导下,基于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于生产过程等课程标准整体设计思路,以及课程框架结构、学分和学时分配)本课程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紧跟 IT 行业发展,进行基于工作过

6、程的课程开发和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一) 、课程内容的设计通过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工作过程的调研、分析,根据 IT 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选取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以计算机硬件组装和软件安装为主体,兼顾软硬件的调试、维护以及系统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由计算机硬件的识别、选购、安装,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的安装、设置,计算机软硬件的调试、维护以及系统故障的诊断和处理等内容组成。课程突出模块化教学特点,强化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操作技能的培养,构建了11 个教学模块,按照“认识计算机选购计算机组装计算机配置计算机软件的安

7、装优化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维护计算机”的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二) 、教学过程的设计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基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工作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采用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拓展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融“教、学、练、思”于一体。课程面向课堂教学全过程设置教学环节,每个模块包括 9 个教学环节:知识技能目标、操作任务描述、预备知识、操作实践、课堂实践、疑难解析、课外拓展实践、小结、思考与习题。将讲解理论知识、训练操作技能、提高实践能力有机结合,打破传统的“纯理论,满堂灌”的教学体系。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基于计算机组装的工作过程,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不断

8、增设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如课程实验、课程实训。积极发展与校外企业合作、工学结合,与企业一线生产、经营紧密结合,体现实践教学的真实性。重视工学交替,加强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平时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办公用计算机和实验室机房的管理维护工作,聘请学生担任实验室助理管理员。暑假期间,积极鼓励学生到 IT 公司参与技术服务实习,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三) 、考核形式的设计职业证书制度反映了行业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进行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以获得职业技能证书作为课程考核的标准,建立以检测职业能力掌握为目标的考核体系。从 2004 年起,推行职业技能考核制度

9、,学生通过职业技能考核,可获得国家劳动部颁发的计算机维修职业技能证书(中级) 。职业技能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实践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计算机整机组装、BIOS 设置、硬盘的分区与格式化、系统安装配置、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四、课程目标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装机步骤。3.掌握微机主机和内存基本功能和作用,了解市面常见产品的性能,指标及选购、使用的注意事项。4.掌握微机外存基本功能,了解市面常见产品的性能,指标及选购、使用的注意事项。 5.输入/出

10、设备基本功能,了解多媒体的概念,了解市面常见产品的性能,指标及选购、使用的注意事项。6.掌握微机组装与 CMOS 设置,掌握微机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7.掌握微机维护维修的一般原则和方法。8.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能动手、爱动手的实践能力,提高独立维护和维修计算机的能力。(二)职业技能目标1、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熟练掌握微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微机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能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2、能够制定计算机配置与选购方案、熟练组装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对计算机及外部设备常见故障进行诊断与维护,以适应计算机应用职业岗位的要求。(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11、或态度目标)1、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3、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4、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5、具有较强的解决计算机问题的能力。(四)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有证的)计算机维修工五、教学的组织(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五、教学的组织(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目标,基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工作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采用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拓展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融“教、学、练、思”于一体。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基于计算机组装的工作过程,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

12、。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不断增设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校内实训与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如课程实验、课程实训、IT 产品营销与技术服务校外实习等,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 教学组织表教学组织表学习项 目序号项目名称学习型工作任务学时任务 1-1:认识 CPU任务 1-2:认识主板任务 1-3:认识显卡、显示器任务 1-4:认识内存任务 1-5:认识声卡、网卡、打印 机1教学项目 1:认识计算 机硬件任务 1-6:认识电源、机箱242教学项目 2:安装计算 机硬件设备任务 2-1:硬件组装6任务 3-1:BIOS 设置任务 3-2:硬盘分区与格式化任务 3-3:安装操作系统3教学项目

13、 3:软件系统 安装任务 3-4:安装驱动程序与软件20任务 3-1:常用外设的故障与排除任务 3-2:工具软件的使用4教学项目 4:计算机故 障的维护任务 3-3:计算机故障的排除14六、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六、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该课程依据课程的工作任务和作用流程组织学习项目,学习项目的组织与划分与学习型工作任务一致,根据学习项目组织课程教学。学习项目内容与教学要求:(一)项目一:认识计算机硬件项目一:认识计算机硬件教学项目:认识计算机硬件 总学时:24总体描述: 本教学项目总学时 2,由 6 个学习任务组成。通过本项目的教学,学生应对计 算机硬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学习任务-1:认识

14、 CPU 学时:4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i.了解 CPU 的主要生产厂商; 2、微机系统 CPU 的选购及使用注意 事项,掌握 CPU 的种类; 3、CPU 的性能及常见 CPU 的性能指标。二、教学内容 1CPU 的主要生产厂商 2微机系统 CPU 的选购及使用注意事 项 3CPU 的种类 4CPU 的性能及常见 CPU 的性能指标。三、教学过程设计 1.教师准备(或学生准备) 教师课前要充分学习目前计算机的新技 术和应用情况,并结合课本内容备课; 学生应做好课前预习。 2教学方法 启发式、交互式教学 3教学组织 班级授课学习任务-2:认识主板 学时:4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

15、 了解主板的选购;, 2掌握主板的新技术 3熟练掌握主板的作用和分类 二、教学内容 主板上的结构,性能指标,新技术, 主板的分类。三、教学过程设计 1.教师准备(或学生准备) 教师应充分掌握主板的相关知识,并结合 课本内容进行充分备课; 学生应做好课 前预习。 2.教学方法 启发式、交互式教学 3.教学组织 班级授课学习任务-3:认识显卡、显示器学时:4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了解显示方式和显示模式;显示系统 的使用、维护与常见故障排除,熟练掌握 显示卡的类型、显示卡的主要性能指标。 掌握显示器的类型、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 标;显示卡的基本结构和原理、选购显示 卡时应考虑的问题、常见显示卡及

16、显示卡 的选用。三、教学过程设计 1.教师准备(或学生准备) 教师应充分掌握显卡、显示器相关知识, 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充分备课; 学生应 做好课前预习。 2.教学方法 启发式、交互式教学 3.教学组织二、教学内容 显示方式和显示模式;显示系统的使 用、维护与常见故障排除,显示卡的类型、 显示卡的主要性能指标。显示器的类型、 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显示卡的基本结 构和原理、选购显示卡时应考虑的问题、 常见显示卡及显示卡的选用。班级授课学习任务-4:认识内存学时:4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了解新存储器技术;内存的组织结构 和内存的优化,熟练掌握内存的常用单位; 内存的物理结构和条形内存的原理;内存 的分类;内存条的安装和拆卸。掌握内存 条的选购;内存条的外观。 二、教学内容 新存储器技术;内存的组织结构和内 存的优化,内存的常用单位;内存的物理 结构和条形内存的原理;内存的分类;内 存条的安装和拆卸内存条的选购;内存条 的外观。三、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