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2565105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生活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品德与生活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德与生活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生活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性质课程性质: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的基本理念: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三)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四)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本课程的评价本课程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方法方法有: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评价、作品分析等。教师应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应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教科书或教师指导用书中所提示的活动案例,都力图体现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是基本的课程资源之一。学校和教师也可以根

2、据课程要求及本地、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自编乡土材料。当地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突出成果,家乡建设中涌现的模范人物,舍己救人的英雄,科技小制作中获奖的小学生,家乡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等,根据课程要求,均可纳入到乡土材料中。(2)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资源充分挖掘学校、社区图书馆(室)及家庭中的图书资源、媒体资源,并促进儿童之间、班级、年级和校际之间图书、资料的交流和共享。 重视利用儿童自身的兴趣、经验和活动中的发现、体验等作为活动的资源,以促成课程意义的生成。为什么要加进为什么要加进 行为与习惯行为与习惯“目标?目标?一是根据行为习惯养成最佳期的理论。许多教育家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儿童处在行为

3、发展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迫切需要与外部世界发生更多的联系,只要提供一定的条件和机会,某种行为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就能得到有效地培养。真可谓是:“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二是培养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具有重要价值。众所周知,儿童的道德水平是以道德行为作为标志的。让学生养成讲文明、守纪律、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行为和习惯,是学生学习做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的起点。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他一语道破地说:“教育是什么?只要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乌申斯基阐明了培养习惯的价值:“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

4、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为什么要把为什么要把“情感与态度情感与态度”目标放于首位?目标放于首位?1、课程教学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因素和情感、态度因素相统一的过程。两者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交互作用。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课程学习任务就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感、态度因素的参与,课程学习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以往的课程实施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因素,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圈定在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中,从而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从传统课程教学的误区中走出来,必须给予情感、态度以应有的地位。积极的情感、态度给

5、学习提供动力,为课程实施营造保障机制,具有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生活、孕育审美愉悦体验的作用。而且,情感、态度本身就是良好品德建构中不可缺少的内容。2、重视情感、态度,还因为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而且指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而且指乐观的生活态度、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与他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因此,品德与生活课程理所当然地要把情感、态度列为课程分目标的首位。本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本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讨论 资料调查 现场调查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操作性、实践性活动 教学游戏 参观访问 欣赏 练习 讲故事 讲授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指导

6、应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指导应注意什么问题?利用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兴趣中得到熏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空洞说教很难引起学生的探究情趣和对高尚人生目标的追求热情。教师要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引起学生“学习做人,学习共同生活,学习生存,学习做事”的兴趣。利用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活动让学生产生了解周围环境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欲望;利用情景模拟和角色表演使学生获得体验,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向他人学习的欲望;利用操作性、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掌握知识的兴趣;利用游戏体验集体生活中的乐趣;利用欣赏、讲故事来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人性的美,并从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利用活动资源的丰富性,使学

7、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就目前而言,教育资源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校内教育资源,如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及各类教育设施和实验基地等;校外教育资源,包括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等广泛而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现代信息资源,如校内信息资源、校外计算机网络资源等。丰富的资源是课程的坚强后盾,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加强对学生实践性活动的指导,锻炼学生的意志和能力。就学校生活来说,可以通过一个为同学服务的小岗位,诸如图书管理员、校园卫生监督员等,体验在这个岗位上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也锻炼自己为他人服务的能力。根据儿童的发展需要,在连续性活动中逐渐成长。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以

8、及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孩子都有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学活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的同时,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成长资料袋评价的优点在哪里?怎样实施成长资料袋评价的优点在哪里?怎样实施? ?答案:优点:成长资料袋评价法能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和证据,能提供丰富多彩的评价材料,能开放地、多层次地、全面地评价学生,能够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具有个性和针对性;能够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实施:成长资料袋的内容。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特点,成长资料袋里主要有以下内容: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收集自己在品德与生活课程学习过程中

9、的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如把实验报告、小制作、优秀作业等存入资料袋中。同时,也可以附上学生对这些作品、成果的总结和反思。活动记录。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教育寓于活动之中。这些就是记录学生成长的最好资料,能真实地反映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情况。如学生实验情况记录单、调查活动记录卡等。学生的心得体会。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记下来装入成长资料袋。学生表现记录。这些记录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勾起美好的回忆,体验实践的快乐。有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荣誉、奖证等可以装入成长资料袋。成长资料袋的形成学生的成长资料袋内容多,范围广。一般来说,成长资料袋可以是一个档案袋,也可以

10、是活动记录册,还可以是相册、影集等。如条件许可,可以设置袋中袋,即将成长资料袋设计成多个小袋,分门别类地装入各类资料。如优秀作业小袋、观察记录小袋、调查记录小袋等。有时可以将那些原始材料归类存档,在资料袋里只放进档案目录就行了。成长资料袋的评议成长资料袋评价是质性评价,重在看学生成长过程的表现,促进学生积累经验,激发情趣。因而,教师和学生的评议以鼓励为主,评议的形式有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家长参与等。其中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学生自评要有小结,学生互评要有记录;师生互评、家长参与等要有结论。怎样理解怎样理解“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的理

11、念?的理念?答:这一理念包括两层意思,即儿童只有在真实生活中才能获得发展;重视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才能实现课程的价值追求。儿童在真实生活中获得发展人的生活世界是直观的、具体的,因而也是丰富的。德国杰出的思想家胡塞尔指出:“只有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才能满足人在理智、情感、意志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基于这种考虑,课程标准特别强调, “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发展的” 。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首先,只有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课程才会为儿童所喜欢、所需要,这样的课程才会对儿童有意义。其次,课程只有重视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才会融为一体,课程教

12、育才会变得可感、可融,学生置身其中的认识、体验、感受、感悟才是真实的。依据这种真实的感受和感悟,学生才能建构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品生课与原来的思想品德课的性质有什么异同:品生课与原来的思想品德课的性质有什么异同:相同点: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课程。 不同点: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学科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而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教材编写依据的原则:教材编写依据的原则:(1)发展性和拓展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思想性原则 (4)趣味性原则 (5)灵活性和开放性原则 案例:案例:一位教师在执教节约用

13、水一课时,讲到我国是一个缺水少电的国家,他以“小水滴在说”为学生出示了图文并茂的资料,让学生读资料,4 人小组讨论。 (读资料和讨论时间不到 2 分钟)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展开了对话。师:你们看完了小水滴的话,又懂得了水的哪些知识?请分析这个教学片段。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成为学生好的对话伙伴?对这个活动案例进行再设计。参考答案:一、创设情境,营造对话氛围 二、巧设话题,引导对话内容 三、去伪存真,引导对话方向7 7、新课程对教师的定位是什么?、新课程对教师的定位是什么?参考答案: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改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帮助者。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引导

14、学生主动参与的指导者,也就是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成长。作为帮助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也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这样,课程就变成了一种互动的过程,教学就真正成了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由仲裁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人的成长和学习,需要有一个有利于他成长的学习环境。把人的潜在能力转变为现实能力,需要有一个激发潜能的良好育人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