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总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42563879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PDF 页数:38 大小:39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总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总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总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总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总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总(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家体育场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国家体育场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北京城建集团国家体育场工程总承包部 20055 北京城建集团国家体育场工程总承包部 20055 国家体育场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国家体育场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编制单位:北京城建集团国家体育场工程总承包部北京城建集团国家体育场工程总承包部 编制人员:编制人员:张颖张颖 审审 核:核:杨庆德杨庆德 审审 批:批:李久林李久林 编制时间:编制时间:2005. 5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0 1.1 设计文件. 1 1.2 规范、规程. 1 1.3 标准. 1 1.4 其他. 2 二工程概况. 3 三大

2、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 4 31 混凝土配合比及原材料控制. 4 3.2 混凝土搅拌与运输. 8 3.3 混凝土浇筑. 9 四、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预控. 16 五、混凝土养护. 17 六、混凝土测温. 18 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关键环节控制点. 21 八、成品保护措施. 22 九、质量保证措施. 23 十、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25 十一、安全技术措施. 26 国家体育场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第 1 页 共 26 页 一、编制依据 1.1 设计文件 序号 图纸名称 时间 备注 1 国家体育场工程结构设计图纸 2004-12-20 2 国家体育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洽商 1.2 规范、规程 类别

3、 名称 编号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10-95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0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2-9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3-92 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 DBJ01-6-90 混凝土掺加粉煤灰技术规程 DBJ01-10-93 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DBJ/TO1-26-2003 地 方 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技术管理规定 京 TY5-99 1.3 标准 类别 名 称 编号 混凝土强度检验

4、评定标准 GBJ107-8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 CECS53:93 国 家 建筑结构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 DBJ/T01-70-2003 国家体育场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第 2 页 共 26 页 1.4 其他 序号 名称 备注 1 国家体育场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修改初步设计版) 2004.12 2 国家体育场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国家体育场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第 3 页 共 26 页 二工程概况 国家体育场大体积混凝土构件主要包括钢结构P承台(断面见下表) 、F轴基础环梁 (断面尺寸为1.8m5m) 、 基础地板内厚度

5、大于1000mm的基础桩承台、 集水坑、核心筒等部位、地上框架结构中断面大于1000mm的框架梁、柱等。其中除了三层以下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外,其它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40,P承台及底板内结构尚有抗渗要求(抗渗等级为S8) 。上述部位混凝土结构施工应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考虑。 P 承台主要参数 P 承台主要参数 部位 构件尺寸 部位 构件尺寸 P1 14000260006000 P13 14000260005800 P2 18000224006000 P14 18000220005800 P3 10000260006000 P15 10000260005800 P4 10400

6、264004500 P16 144001840010100 P5 10000180004500 P17 100001700010100 P6 9600180004500 P18 96001700010300 P7 10000180004500 P19 100001800010300 P8 9600180004500 P20 96001700010300 P9 10000180004300 P21 100001700010300 P10 10400264008500 P22 184001440010300 P11 10000260005800 P23 10000260006000 P12 180

7、00220005800 P24 18000260006000 国家体育场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第 4 页 共 26 页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 31 混凝土配合比及原材料控制 3.1.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国家体育场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根据设计要求,国家体育场P承台及底板内结构强度评定按照60天强度进行评定。因此混凝土原材料选择中低水化热、低收缩量的水泥,适当掺加粉煤灰及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泌水性、离析现象。混凝土供应商根据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并结合60天强度评定进行混凝土试配,在保证强度等级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满足混凝土内部温升及裂缝控制要求。在混凝土试配工作中通过混

8、凝土工作性、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指标的测定,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入模温度。 3.1.1.1混凝土分供方必须根据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工程部位设计和施工特点,以及施工季节,进行混凝土施工用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 3.1.1.2试配混凝土时,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坍落度、坍落度损失、含气量、泌水、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抗渗及限制膨胀率试验。混凝土的含气量宜为3.0%左右。 高温季节(气温28以上)施工时初凝时间应控制在15-20h;并应根据外界气温情况进行调整。混凝土终凝时间不得超过24h。 控制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在不掺缓凝剂的情况下,12小时抗压强度不大于6Mpa,24小时

9、 抗压强度不大于10Mpa。 地下工程部位的大体积混凝土利用60天龄期强度进行配合比设计,但28天试配抗压强度不应低于标准设计强度的110%。 3.1.1.3混凝土抗压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50081)进行测试。 混凝土限制膨胀率与限制干缩率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附录B的方法进行测试。 混凝土的抗渗性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测试。 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其损失、含气量、凝结时间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50080)进行测试。 国家体育场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

10、施工方案 第 5 页 共 26 页 3.1.1.4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其它耐久性指标的前提下, 应尽量降低胶凝材料的总用量和水泥的用量,但胶凝材料最少用量(水泥、膨胀剂和掺合料)不应少于320kg/m3。 当有抗渗要求时,水泥用量不应低于260kg/ m3。 3.1.1.5粉煤灰的掺量宜为1530%,在满足强度等级和抗渗性等耐久性指标的前提下,应尽量提高粉煤灰的掺量,但预应力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25%。 3.1.1.6在保证混凝土和易性和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 应优选具有缓凝功能且减水率高的外加剂,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水胶比。C40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应大于0.42;C50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应大于0.

11、38。混凝土应具有可泵性且应满足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10-95)相关条款规 3.1.1.7膨胀剂的掺量范围为612%,且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工程部位和施工季节等情况选用。膨胀剂的掺量宜取6%-8%,膨胀剂实际掺量应根据试配结果确定。 3.1.1.8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 应尽可能减少水泥用量, 控制混凝土的最大绝热温升40,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浇筑时表面出现过多泌水。 3.1.1.9配制的混凝土应满足北京“预防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技术管理规定(试行) ”关于重点工程碱含量的规定,单方混凝土中的碱含量不得超过3kg。 3.1.1.10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6

12、%。 3.1.2混凝土原材料控制 3.1.2.1水泥 采用P.O32.5或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比表面积小于350m2/kg;水泥中碱含量小于0.6,C3A含量小于8%,游离氧化钙小于1.5%,采用C2S含量相对较低的水泥;水泥中不得掺加窑灰。水泥的其它性能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75)的要求。 水泥进场后,必须按批量进行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等项目的复试检验。水泥存储超过三个月后,应重新进行物理性能检验,并按复检的结果使用。 混凝土生产厂对水泥按不同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分别存储;严禁不同品牌和强度等级的水泥混用。同一结构部位,必须使用同一品种、

13、等级和厂家的水泥,水泥颜色稳定、一致。 国家体育场工程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第 6 页 共 26 页 混凝土搅拌时,控制水泥温度不大于60。 3.1.2.2骨料 粗骨料采用粒径为5-25mm连续级配的碎石,堆积空隙率不大于40%;碎石压碎指标值不大于7%,吸水率小于2%,针片状含量小于5%,含泥量小于0.7%。 细骨料采用天然河砂,砂含泥量须小于2%,细度模数宜在2.6-2.8范围,不得采用细砂。可以掺加适量的水洗机制砂调整砂的细度模数,但机制砂带入的石粉含量不超过2%。 粗骨料和细骨料的各项技术指标应分别符合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3)和普通混凝土用砂质

14、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规定的要求。并采用低碱活性的粗、细骨料。 骨料中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不得含有泥块和烧结物等,也不得混入粉煤灰、水泥和外加剂等粉状材料。 骨料不能直接露天堆放、暴晒,堆场上方设罩棚,若确实无法实现时,应采取相关措施,保证高温季节骨料温度不大于28。 骨料进场后,按规定进行含泥量、级配等项目复试,合格后方准使用。骨料改变料源产地时,必须进行碱活性、压碎指标值、坚固性等性能指标的检验。 3.1.2.3外加剂 采用符合现行标准混凝土泵送剂 (JC473)中一等品技术要求的泵送剂或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 (GB8076)中一等品技术要求的缓凝高效减水剂。冬季施工时,采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防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