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558275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近几年来,我州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产业基础薄弱、景区(景点)开发不够、旅游产品单一、宣传促销不够、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表现突出,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没有转化成高品位的旅游产品,旅游产业链没有真正形成,其关联带动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在省委、省政府“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大战略政策机遇面前,我州如何把机遇转化成推进加快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成为“”热议的话题。A 家底、优势、规划家底、优势、规划发展方向要明确发展方向要明确说到我州的旅游产业发展,就必须谈到旅游资源。说到旅游资源,许

2、多人都能讲出一大串,总之是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正如州政协委员李建民所说,要让游客想来、必来和再来,必须做到第一,而且是世界或国内第一的品牌。州政协委员黄元山也说,一流旅游的最高境界始终是做到第一或唯一,而不是第二、第三甚至大路货。州人大代表林科峰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谈到,要找准优势,找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旅游特色优势。没有优势也要创造优势。黄元山提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玉堂把恩施旅游资源归结为十大中国之最,恩施市文联何智斌也对恩施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归纳,列出八大世界级旅游资源品质、五大世界级旅游文化、五大世界级旅游商品体系,我州必须对旅游资源进行精心梳理和评估,以更加睿智的头脑、更加明晰

3、的思路来高规格规划、定位、开发和建设恩施生态文化旅游。只有这样,才能在武陵地区找出不同点,才具有比较优势,才能在竞争中占到应有份额。而且,是否还存在没有发现或者说是被忽略的顶级资源?州政协委员姚本驰、黎祖永、严斌建议,巴东神农溪裸体纤夫是三峡活化石,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来神农溪旅游的游客却看不到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裸体纤夫,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他们呼吁,裸体纤夫文化不能丢。其建议赢得众委员的掌声。李建民提到,州府恩施应该利用独特的丹霞地貌自然景观和千年历史文化名城资源,打造世界级“万山千洞”旅游名城。州政协委员谭庆虎认为我州古代文化线路及古村落(镇)构成了我州多民族交汇融合的独特文

4、化空间及多种文明荟萃、各种文化融合、各种宗教并存的历史文化长廊,建议加大保护与开发力度。在摸清家底、找准优势的基础上,规划是龙头。州政协委员吕春建建议,要重新编制全州旅游发展规划,把全州旅游业形象策划、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作为规划重点,突出州内核心景区的节点作用,突出土(家)苗民族风情,优化旅游精品线路,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内其他地区和周边主要景区搞好对接。他还具体谈到,恩施州的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原来是“一轴两极三区”,根据旅游线路对接考虑,应该改为“一个中心两条走廊”。黄元山也提到,当前,要将我州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与建设放到湖北省“两圈一带”和整个武陵地区的黄金旅游产品的背景下进行规划,确保重点

5、、突出特点,消除盲点、提高效益。州政协委员杨鹏飞还建议,围绕我州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精品旅游景区、旅游线路、特色旅游产品和跨区域旅游项目的专题规划编制,尽量减少和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B 机构、整合、联动机构、整合、联动体制和机制要创新体制和机制要创新“要取得旅游产业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州政协委员吕春建认为,“应将旅游局升格为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强化各级旅游委的旅游规划、旅游策划、旅游项目建设、宣传促销等工作职能,大胆探索和实践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发展方式,将全州跨行政区域的旅游景区和分散由各个部门管理的旅游资源统一交由旅游委进行管理

6、,切实解决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的问题,以利党委和政府从更宏观的层面总体谋划,推动整个产业的改革和发展。”就旅游资源整合和联动问题,州政协委员黄元山谈到,旅游业不是做个体,而是做群体,讲究点、线、面、片的立体交叉。因此,经营策略上必须注重互利共赢。目前,我们的每个景点都是孤立的,其经营沿袭着小农经济生产的方式,各做各的事,各赚各的钱,信息不互通,资源难共享。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打破县域区划的界限,在州域范围内统一经营管理,打破投资主体的界限,建立能统筹全州的旅游股份集团,抓住国家大力扶持的机遇,争取资金打造优良的生态文化旅游基础平台。对此,州政协委员李超发言时很有同感:“不能从旅游景区孤立的角度去

7、发展,要调动社会的参与性,实现一定区域范围的联动,各个景区要体现自身特点,景区之间要互动,对恩施人文文化讲解的口径要一致,在文化展示上避免重复。”州政协驻鹤峰县联络组也提出,要依托资源优势,促进我州区域旅游的快速发展,全州 8 县市必须“抱团”打造旅游品牌。目前,我州旅游景区开发紧锣密鼓,但由于“各吹各的号”,资源整合不够,景区开发按照个体思维进行,出现层次较低、重复建设,甚至破坏资源的现象。因此,我州旅游发展要重新认识和盘存我州旅游资源,形成一个高起点的旅游资源整合规划,完全打破行政隶属的区域界限,与未来的市场结合起来,整体营销、联合促销,组建旅游集团,通过旅游要素流动实现互补,完善协调机制

8、、制度,逐步形成景区与饭店、交通、旅行社、娱乐等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体系。通过资源开发整合和线路整合,联动起来,信息共享、客源互流、重点突出、打破壁垒、优势互补、全州一盘棋,共生共赢。C 渗透、品位、品牌渗透、品位、品牌旅游与文化要有机结合旅游与文化要有机结合生态文化旅游的核心是文化,众多代表、委员纷纷就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建言献策。州人大代表郑远宏认为,旅游的中介是文化,旅游一定要与文化相结合,利用我州独特的人文资源、民俗风情和地域特色形成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旅游优势。州政协委员司马俊莲认为,“亲近自然、体验文化、享受生活、关爱生命”已成为现代旅游理念。21 世纪的旅游已经集中到文化方面,尤其是民族文化

9、。据有关方面统计,民俗旅游占整个旅游的 70%。在武陵文化圈中,要取得竞争优势,关键就要看各地区是否有文化自觉的意识,是否重视文化建设。你不重视,其他地区就必然走在前面,慢一步则慢十步,要想追赶谈何容易。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谓的“路径依赖”。州政协委员杨吉富提出,目前,国内外游客到我州旅游,感受不到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偶尔提问,多数人都是以地方方言来充当土家语忽悠客人,真叫人啼笑皆非。所以,不少外地游客到恩施旅游一次就感觉“走得累、听得假、住得差”。土家先民创造的古朴文化,将是我州旅游产业矗立于世的骨与肉。州人大代表朱群英说,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希望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品牌的包装、推广工

10、作。州政协委员王祥春谈到,放眼国内外名牌城市,从“千年古韵”的北京到“现代海派”的上海,从“音乐之都”维也纳到“时装之都”巴黎,不难看出,它们的品牌是文化。城市是旅游的重要载体,只有特色鲜明的城市主题文化,旅游城市才有特色,才有品位,才有吸引力和知名度。州政协委员黄元山提出,文化精品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只有抓住了“魂”,我州的生态文化旅游才有活力、魅力,才会从低端位走向高端位。如何做好有机结合文章?农工党恩施州总支建议,加大我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力度,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旅游发展,提升旅游品位和档次,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旅游品牌。州政协委员段绪慧说,民俗文化旅游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开发模式、开发特

11、点和资源选择都应遵守一定的原则,切忌将其当作泥团任人捏弄。在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上一是要坚持开发正宗的民族文化,避免猎奇,误入歧途,要尽可能把民族的传统艺术、民族特色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特别是人工建筑不能因刻意追求现代化而失去民族特色。二是要开发健康的民族文化,避免低级趣味。三是要开发独特的民族文化,避免重复单调。州政协委员李超建议,各个景区必须立足于自身资源,做好相应的文化开发,这对景区建设发展乃至整个恩施旅游发展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恩施人文景观必须依托恩施人文文化,以让游客听得清、看得见、能体验为目标取向,着力将恩施人文文化的说头变看头、亮点变卖点。要把“文化要先行”的思想贯穿到旅游规划和城

12、市规划中,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的全过程。要加大本土文化对旅游的渗透,从研究发掘的层面走出来,让本土文化的亮点发光,成为恩施旅游的卖点。他还建议,要想争取广阔的旅游市场和更多的消费者,必须通过运用 CIS 战略,加强品牌建设。王祥春建议,要系统整合文化资源,科学规划城市空间环境,强势铸造城市魅力品牌,构建恩施城市主题文化,努力炼出中国最佳优秀旅游城市的“精、气、神”。D 结合、扶持、培优结合、扶持、培优旅游商品开发要提速旅游商品开发要提速“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六大要素。目前,我州旅游产业不仅没有形成产业链,而且链条中的每一环都不成熟。在大会发言中,许多代表、委员就六要

13、素之一的“购”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对于“购”的重要性,正如州政协委员王平所说,六大要素中,“吃、住、行”是实现“游”要素的前向关联的三个要素,“娱”和“购”是“游”的后向关联的两个要素。如果说前向关联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那么后向关联则是提升旅游质量的充分条件,可见“购”是旅游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效益构成中举足轻重。所以,旅游商品业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旅行社、旅游交通业和旅游饭店共同构成了旅游业的四大支柱。目前,我州旅游商品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旅游商品的数量不够丰富、质量不够过硬、内涵不够深厚、市场不够集中。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不是因为我州没有资源,反而是具有得天独厚的

14、资源。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源型产业没有发展起来,在于这些产业没有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州政协委员张代寿、黄明畅提出,我州素有“华中天然药库”、“中国硒都”、“鄂西林海”、“华中植物园”之称,在烟、茶、林、药、菜、畜六大农业产业中,恩施中草药产品应该、能够而且必须在我州旅游业中成为独特卖点和响亮品牌。因为将药业产业与发展旅游商品相结合,符合和顺应了现代人健康旅游的消费新潮流,而且,根据目前医药市场动态和发展趋势分析,中草药的应用已经拓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恩施中草药产品的研发生产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恩施生态旅游的重要抓手,纳入议事日程,做好全州药业产业发

15、展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提供政策支持,加强招商引资,加强市场监管,推进中草药产品的研发生产及品牌打造。州政协委员赵萍也提出,我州旅游商品开发要大打“硒”牌。“世界第一天然富硒”是我州 390 万人民共同的特色产业王牌,但是与“中国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区”的名片、江西丰城提出建立“中国生态硒谷”的战略相比,天然土壤硒资源远超他们的恩施却发展得不够。因此,州政府应将恩施生物硒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产业兴州”战略,尽快形成结构有序且多样化的初级富硒种养殖生态农业产业群、富硒深加工制造产业群、高新技术富硒产品转化产业群和生态富硒旅游服务产业群等四大产业集群。州工商联提出,我州旅游商品发展不够,跟民营经济发

16、展不够直接相关,表现为企业实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差。全州从事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的企业不足全州民营企业总数的 15%,且其中 95%以上为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民营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缺乏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因此,发展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旅游业,必须加大对市场主体的培育力度,在政策、资金、人才、环境等方面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王平对旅游商品开发提出了综合性建议。他说,要加大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宏观指导和调 控力度,尽快制定恩施州旅游商品发展专项规划 ,避免开发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建立符 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市场秩序,组织对旅游商品的研究、开发,逐步完善全州旅游商品体系; 加大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政策和项目支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通过配套的财政政策、税 收政策、社保政策、融资政策、土地城建政策、物价政策等,鼓励和调动全社会都来关注 和参与旅游商品的研制、加工和销售,培植一批知名的旅游商品品牌;加大旅游商品系统 开发的力度,进一步丰富旅游商品的数量,提高其质量,提高其内涵;加大旅游商品市场 建设的力度,要尽快完善各景区的旅游设施建设,修建游客购物中心,尽快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