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动物重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2553362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椎动物重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脊椎动物重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脊椎动物重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脊椎动物重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脊椎动物重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椎动物重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椎动物重点(大学期末复习资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原索动物第一部分:原索动物 1、 脊索动物门的三大特征:脊索动物门的三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2、 脊索出现的意义脊索出现的意义 1.使动物的支持、保护和运动功能得到了质的飞跃。 2.脊索(脊柱)是支撑躯体的主梁,体重的主要承担者,使内脏器官得以保护。 .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使动物”大型化”成为可能。 4.中轴的支撑作用使定向运动、主动捕食和逃避敌害更为准确。 3、原索动物:、原索动物:无真正的头和脑,又称无头类。包括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幼体具上述 3 大特征,脊索在尾部,成体背神经管和脊索退化,只存在咽 鳃裂。 头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

2、亚门:3 大特征终生存在。脊索纵贯全身,并向前延伸至背神经管前端。 4、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索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脑和感觉器官集中于前端,形成明显头部,称 为有头类。5、海鞘和文昌鱼消化系统的比较:、海鞘和文昌鱼消化系统的比较: 相同点:咽内都具有内柱、背板、围咽沟等结构,食物经咽进入肠中消化吸收,最后由肛 门排出。 不同点:文昌鱼的消化能力更强,在肠开始处腹面向前伸出一盲突,称为肝盲囊,能分泌 消化液,文昌鱼初具细胞外消化外,还可以在后肠和肝盲囊处进行细胞内消化。 6、海鞘具有动物界绝无仅有的循环方式:特殊的可逆式血液循环,开管式循环,血液的 流动每隔几分钟就周期性地改变方向。 7、逆

3、行变态:、逆行变态:逆行变态: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结构,形体变得简单。8、文昌鱼被称为活化石进步性进步性(与脊椎动物相同点): 脊索 背神经管 咽鳃裂 分节的肌肉 相同的血液循环方向和血管配置 皮肤结构和低等脊椎动物类似原始性原始性: 无头部和感觉器官 肾管分节排列 无生殖导管 具有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上 下 颌 附 肢 胚 膜 体 温 圆 口 纲 无 颌 类 软 骨 鱼 纲 硬 骨 鱼 纲 鱼 形 类 两 栖 纲 无 羊 膜 类 爬 行 纲 变 温 动 物 鸟 纲 哺 乳 纲 有 颌 类 (颌 口 类 ) 四 足 类 羊 膜 类 恒 温 动 物 第二部分:圆口纲第二部分:圆口纲 1、圆口

4、纲原始性、圆口纲原始性 缺乏用作主动摄食的上下颌,无颌类(Agnatha) 。 无成对的偶鳍,支持奇鳍的为不分节的辐鳍软骨尾鳍为内部支持骨和外部背腹叶完 全对称的原型尾,这是水栖羊膜动物最原始的尾型。 终生保留脊索,外围有脊索鞘。 脑颅不完整。 躯干和尾部肌肉为一系列按节排列的弓型肌节及肌膈,肌节间无水平隔,无上下轴肌。胃未分化,肠管内有许多纵行的粘膜褶及一条纵行的螺旋瓣,增加吸收面积。 出现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除了无肾门静脉和总主静脉外,循环和文昌鱼相似。 脑的各部分排列在同一平面上,无任何脑曲。 雌雄异体或同体,无生殖导管。 2、适应于半寄生生活的特征、适应于半寄生生活的特征 漏斗状的

5、口、挫食器 消化道与呼吸道分隔 能够防止吸收的血液凝固 皮肤裸露,粘液腺发达 3、寄生与半寄生特征、寄生与半寄生特征 具有口漏斗,以漏斗壁和舌上的角质齿锉破鱼体,吸食血肉。 舌位于口底,由环肌和纵肌组成,能作活塞状活动,舌上有齿,故称为锉舌。 囊鳃类。鳃孔周围有强大的括约肌和缩肌,控制鳃孔的启闭,水外鳃孔鳃囊气体 交换外鳃孔流出,适应寄生和半寄生生活 七鳃鳗眼眶下的口腔后有对“唾液腺”,以细管通至舌下,能分泌一种抗凝血剂,对 寄主进行吸血时,阻止血液凝固。 皮肤裸露,粘液腺发达 4、分类:、分类:分为盲鳗目和七鳃鳗 5、圆口纲只有一个外鼻孔和鳃位于鳃囊内,所以又称为囊鳃类。囊鳃类。 第三部分:

6、鱼纲第三部分:鱼纲 1、 数量最多数量最多 2、 鱼类比圆口类更为进步的机能结构,主要表现在:鱼类比圆口类更为进步的机能结构,主要表现在: 1、出现了上、下颌。与无颌类相比称为有颌类。 2、有鳍条支持的鳍作为运动器官。 3、脊柱代替了脊索。 4、脑与感觉器官更为发达,脑分为明显的五部分。 3、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鱼体一般纺锤形,减少水中游泳时的阻力。 、具发达的鳃,适应水中呼吸,直接吸收水中的氧气。 、具上下颌,加强水中摄食能力。 、具有发撒的奇鳍、偶鳍,维持平衡、加强了水中自由生活的能力。 、身体被有鳞片,具保护功能。 、身体表面有黏性,减少水中摩擦力,同时

7、调节渗透压。 、肾脏具有调节渗透压的功能。 、发达的侧线,可测试水波、水浪、水温,判断流向。、嗅觉发达,对摄食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是鱼类长期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4、鱼类的体形、鱼类的体形: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鳗型 5、颌的出现意义、颌的出现意义 动物可用上下颌构成的口作为索食的工具,主动捕食,增加了获取食物的机遇 攻击和防御器官 营巢、求偶、钻洞 促进了运动、感觉和其他相关器官的发展,促进了体制的发展 6、鳞片分类、鳞片分类 骨鳞:真皮层衍生,见于硬骨鱼类,又分为圆鳞和栉鳞 盾鳞:真皮层内生,见于软骨鱼类 硬鳞:真皮层衍生,仅少数硬骨鱼类 7、骨骼构成:、骨骼构成:构成中轴骨:头骨、脊柱

8、、肋骨附肢骨:带骨、肢骨、(鳍骨)头骨分为脑颅和咽颅,脑颅又分为筛骨区、蝶骨区、耳骨区、枕骨区 咽颅又包括颌弓、舌弓、鳃弓 脊柱分为躯干椎和尾椎。 椎体为双凹形(进化情况)8、鳔的功能、鳔的功能 1.呼吸,但呼吸功能较弱 2.通过气腺分泌气体和卵圆窗或鳔管排放气体进行比重调节 3.使鱼体悬浮在一定的水层,减少运动而降低能量消耗 4.感觉 9、循环系统、循环系统为闭管式循环,单循环,淋巴液和淋巴系统开始出现。 10、神经感觉系统:十对脑神经;(重要)、神经感觉系统:十对脑神经;(重要) 嗅神经嗅脑 视神经中脑 动眼神经中脑 滑车神经中脑 三叉神经 外展神经 面神经 听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膜迷

9、路(内耳)膜迷路(内耳):半规管、椭圆囊(感觉) 、球状囊(听觉) 11、软骨鱼主要特征、软骨鱼主要特征 软骨;盾鳞;鼻孔腹位;皮质鳍条; 鳃间隔发达,鳃孔 5-7 对; 歪形尾;无鳔和肺; 肠内具螺旋瓣; 生殖腺与生殖导管不直接相连; 雄鱼有鳍脚,营体内受精。 硬骨鱼类主要特征硬骨鱼类主要特征 大多硬骨,鼻孔位于吻的背面; 骨鳞或硬鳞,有的次生退化; 鳃间隔退化,骨质鳃盖骨,两个外鳃孔; 骨质鳍条; 通常有鳔;正形尾;无螺旋瓣; 生殖腺外膜延伸成生殖导管,且直接相连; 无泄殖腔和鳍脚;体外受精。 12、生殖洄游:、生殖洄游:索饵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越冬洄游:第四部分:两栖类第四部分:两

10、栖类 1 1、 由水生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如何解决?由水生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如何解决? 1 体重支撑基本解决五趾型附肢 2 呼吸问题基本解决简单的肺 3 保水问题解决得不好(鳞退化,皮肤裸露并富含腺体) ) 4 水中繁殖5 一定的冬眠6 神经感官有所发展 2 2、两栖类三种体形:、两栖类三种体形:蚓螈型、鲵螈型、蛙蟾型 3 3、骨骼构造、骨骼构造 头骨:扁而宽,脑匣狭小,无眶间隔,有两个枕髁;骨化程度不高,骨块数减少,大量 膜骨消失;舌弓和颅骨自接式连接,舌颌骨退化转移成耳柱骨;初生颌退化,次生颌(前 颌骨、上颌骨和齿骨)形成;鳃弓退化为舌喉软骨。 脊柱分为四部分:颈椎、躯干椎、荐椎、尾

11、椎 脊柱的特点:椎体多单凹型(前凹或后凹)棘突前后都有关节 附肢骨:肩带、腰带、四肢五趾型附肢(四足动物) 四肢:有愈合现象 肩带:不再与头骨愈合 肩带加固,由乌喙骨、肩胛骨、上乌喙骨、锁骨组成。 腰带:由髂骨、坐骨、耻骨组成形成髋臼,与股骨形成髋关节与荐椎相关节以支撑体重。4 4、呼吸方式、呼吸方式 口咽式呼吸口咽式呼吸: : 主要由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完成,并由口腔粘膜进行气体交换 意义:充分利用氧气;减少水分散失 5、血液循环为不完全双循环、血液循环为不完全双循环 一心房一心室二心房一心室心室内出现不完全间隔 静脉窦和动脉圆锥仍存在 出现肺循环 6、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脑 大脑:嗅觉中枢,

12、原脑皮(由旧脑皮上生有少量的神经细胞,称原脑皮,机能仍和嗅觉有 关) 中脑:视觉中枢 小脑:不发达 7、分类、分类 蚓螈目(无足目)、蝾螈目(有尾目)、蛙形目(无尾目) 娃娃鱼、大鲵、小鲵都是蝾螈目的第五部分:爬行纲第五部分:爬行纲 1 1、 进化地位:进化地位: 体被角质鳞或硬甲,成体结构进一步适应陆地生活,繁殖脱离了水环境的变温羊膜动 物。是鸟类和兽类的等高等羊膜动物的演化原祖。 2 2、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羊膜卵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1)羊膜卵可以产在陆地上并在陆地上孵化。 2)体内受精,受精不必借助水作为介质。 3)胚胎悬浮在羊水中,使胚胎在自身的水域中发育,环境更稳定

13、,既避免了陆地干燥的威 胁,又减少振动,以防机械损伤。因此,羊膜卵的出现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一个很大的飞跃。 3 3、爬行纲比两栖类进步的特征见书本、爬行纲比两栖类进步的特征见书本7777页。页。 4 4、分类:、分类:龟鳖目、蛇目、蜥蜴目、鳄目(扬子鳄) 第六部分:鸟纲第六部分:鸟纲 1、 鸟类进化的特征鸟类进化的特征 体温高而恒定(37-44.6 度) 意义 完整的二心房、二心室,完全双循环 快速飞翔的能力 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较完善的繁殖方式和复杂的繁殖行为 2、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恒温:指鸟、兽类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的

14、能力,从而使 体温维持在相对恒定、稍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 意义: (1)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发酵过程,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 (2)提高了快速运动能力,有利于捕食、避敌。 (3)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 (4)是长期进化的过程。 3、鸟类适应飞翔的特征、鸟类适应飞翔的特征 、具有皮肤衍生物羽毛,羽毛极轻但具有极好的韧性和抗拉强度,在维持体温和 飞行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鸟类的骨骼轻而坚固,多有愈合,减轻重量,适应飞翔。脊柱由五部分构成: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 最后一个胸椎、腰椎、荐椎和前面几个尾椎愈合在一起,成为鸟类特有的愈合荐椎, 又称为综荐椎综荐椎。 、背部肌

15、肉退化,减轻自身重量,胸大肌发达,胸小肌收缩时可以使翼上扬。 、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即食即排,减轻自身重量,适合飞翔。嗉囊:储存、湿润、软化食物(鸽乳)、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无论呼气还是吸气,肺内均有气体交换) ,与飞翔生活所需的高氧消耗相适 应。单向流动(气体在肺内不走重复路线)呼吸效能高(气体在肺内经过两个呼吸周期才被排出)飞翔时与静止时呼吸机制不同(栖止时主要靠胸骨和肋骨运动引起肺与气囊舒缩;飞翔时胸骨趋于稳定,主要靠气囊的伸缩)、鸟类的循环系统是完全双循环,右体动脉弓保留,左体动脉弓退化,减轻体重。 、神经系统较爬行动物发达 新脑皮仍停留在爬行动物的水平 小脑尤其发达小脑尤其发达飞翔及协

16、调飞翔及协调 纹状体发达本能行为和学习中枢 中脑视叶发达视觉发达12 对脑神经、双重调节双重调节(可改变角膜凸度和晶体凸度,前者是鸟类所特有。可在瞬间由远视调节为 近视)是飞翔的适应性特征 9、排泄系统为 肾脏:后肾,约占体重的 2%以上;肾小球数目多肾小管简单,其中髓袢较短或缺失。 排泄物以尿酸为主,随粪便随时排出,无膀胱(减轻体重) 。 、雌性生殖系统右侧生殖器官退化,减轻体重。 4、分类、分类:平胸总目(鸵鸟) 、企鹅总目、突胸总目(大多数鸟类) 5、复杂的繁殖行为:、复杂的繁殖行为:占区、筑巢、孵卵、育雏等领域或占区:保卫领域声音,行为求偶及求偶炫耀:单配型,1 雄多雌,1 雌多雄筑巢:地面巢、水面浮巢、洞巢、编织巢产卵与孵化:定数产卵、不定数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