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史明智】诸子百家之:以法为教 法家与法制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2553359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史明智】诸子百家之:以法为教 法家与法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观史明智】诸子百家之:以法为教 法家与法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观史明智】诸子百家之:以法为教 法家与法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观史明智】诸子百家之:以法为教 法家与法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观史明智】诸子百家之:以法为教 法家与法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观史明智】诸子百家之:以法为教 法家与法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史明智】诸子百家之:以法为教 法家与法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大学领导(干部)人文素养培训中心 【观史明智】诸子百家之:以法为教诸子百家之:以法为教 法家与法制法家与法制修身不外读经,经济不外读史欢迎关注分享 历史文化与人生智慧寻历史长河,观历史演进,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基本观点基本观点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

2、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面对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战争频仍民生疾苦的现象法家与儒墨两家都是希然藉由各自所提出的积极主张以挽救世局的危乱恢复人心的安定使国家走上正面建设之路。而法家对于整体人类历史发展的主张是放置在一种不断进化的过程之观点下来看而进化的动力则在于掌握生杀大权的帝王能善用人性以及法律制定的强制性与普遍性奖励耕田的农民与打仗的战士将国家一统在符合任何时代都行之有效的君主集权的专制统治之下创造国家的富强与统一。武汉大学领导(干部)人文素养培训中心 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

3、律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这样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这也许是秦国军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灭六国统一中国,法家的作用应该肯定,尽管它有一些不足。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法是指健全法制,

4、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在法家思想里世界就是国家国家就是帝王的国家世界的太平就必须要靠帝王的权威统治与法律的普遍奉行才能可大可远。这种强悍的世界观点在理论预设方面则有其承袭自道家对“道“的理性思考认为自然界与人没有亲疏关系只有其无意志的自然法则而人也不能改变任何天道运行的规律因武汉大学领导(干部)人文素养培训中心 此试图以天道影响人事的一切作为都是迷信都是应该被打倒的对象只有靠人为自身的努力才有可能发展人类福祉。这种素朴的宇宙自然观为其重视现实的统治者之权威与利益的君主专制言论塑造了良好的理论

5、基石。由于法家对于人性的看法是承袭荀子的性恶论并且从经验层面观察人性的生理需求和实际行为主张人性普遍好利恶害贪婪自私完全不能期望以礼乐化之只有依靠法治统治才能禁民为非。因此帝王君主的角色即在于善用其本身的权势与法术治理国家;而百姓个人的生存发展与创造自由只有在整体国家的利益考虑下才谈得上真自由与真利益。重要哲学家之思想重要哲学家之思想法家哲学以韩非子为集大成者。在韩非子之前一般说来荀子的思想己经充满了法治的精神荀子可以说是儒与法的过渡性人物唯其说仍保留对人性得以礼乐教化而于品德上有自我超升的可能性并且推尊周孔尚贤贵民因之不能严格称其为法家人物。早期法家代表人物有李俚吴起商鞅申不害慎到。李俚根据

6、当时各国法律编着法经成为中国最早的一部法典。吴起善用兵重视明法审令与耕战之策较李俚更进一步。商鞅在秦变法强调并推扩法律至上的观念以重刑止罪及坚守平等原则行之有年秦国大治奠定秦国未来一统天下的富强基础并且建立了法的超越性及普遍性。申不害以综核名实与言术著称认为这是君主御用群臣谋求政绩的重要统治方法。而慎到是由道入法的关键人物他武汉大学领导(干部)人文素养培训中心 的主要观点在因循与重势也就是说明“因人之情循人之欲“与君主统治权力赖以行使的威势在法治体系中的决定性地位。韩非子战国时韩人其着孤愤五蠹传到秦国且令秦王政大喜。他集合前期法家的思想菁华将法术势集中于君主一身在政治上主张强国弱民在制度上主张

7、尊今不法古重赏罚废诗书以吏为师都是他的重要思想表现出一种活生生的竞存争夺的世界观。发展时期发展时期法家思想的传统早自春秋时代的管仲子产已经发其端倪“刑杀无赦“尊君重法的观点已多有论及而以法治国的理论建构与实际政权之设计到了战国冕期的韩非便臻成熟阶段。而在秦帝国建之以后二千多年的政治统治型态在儒家大旗帜的摆荡下国君以法治民统臣集众权于一身的传统从未消失过。然而先秦时代的法家论者自来虽受有意富国强兵的国君极端赏识相对于儒墨两家而言有更多施展理想抱负的机会但是只要国君驾崩这些法家人物即不免受害而惨死实在是由于学说过份的刻薄寡恩与当权贵族的利益严重冲突因而有此不得不然的结果。也正因为先秦时代的法家思想

8、当中缺乏对人性的正面肯定与价值创造的重视是以日后法家的理论为求生存故不得不进行修正在汉以后便以其对于统治者的诱惑性以及对试图对君权加以限制的相权设计都在儒家尊君重民的口号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武汉大学领导(干部)人文素养培训中心 对对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贡献的贡献中国历史上秦帝国的统一结束了战国分裂混乱的面使中国正式走上统一的君主专政时代进入另一型态的历史阶段。而统一之所以可能法家的贡献则不遑多言;至于后世历朝的政治制度的设计或是变法的作为也莫不受到法家思想的指导。但是法家思想中否定价值的主张提倡君权却无控制君权之方造成中国政治传统更易于走向人治的方向实为民族遣憾。历史文化与领导韬略高级研修班 即将开班承办单位:武汉大学领导(干部)人文素养培训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