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吉道门语要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42552955 上传时间:2018-06-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元吉道门语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黄元吉道门语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黄元吉道门语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黄元吉道门语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黄元吉道门语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元吉道门语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元吉道门语要(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 门 语 要黄 元 吉道 门 语 要 序念不出总持门,心要在腔子里。自古三教圣人,诀惟此而已矣。修道清静无为,随地随 时皆是。不用习静观空,自然止其所止。从来道本天然,无有动静终始。人欲无事于心,必 先无心于事。善恶都莫思量,有甚人欲天理?如镜之光无镜,来则应之而已。本来妙觉圆明, 何事修己克己?犹目本自光明,难夹些微芥子。天地原自至宽,何恶亦何所喜?虽云有作有 为,成始成终靡底。勉强亦归自然,妙入无为之理。道门语要刊成,聊序其事如此。 探 性 命 之 原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性也,两仪者命也,名虽有二,实则性为之主,流行于阴 阳之间者也。然性本无迹,而命微有迹;性无生灭,而命有生灭;

2、性无始终,而命有始终; 性无动静,而命有动静。未有命时而性之理长悬天壤,既有命后而性之理已具人身。大哉性 乎,蔑以加矣!而要非命则性无由见,是性也命也,可合而不可分者也。 夫人自父母媾精之始,一点灵光藏于胞胎之内,先天元性化为离之阴汞,先天元命化为 坎之阳铅,是谓元炁。自此一水一火一升一降,神炁交而心肾具,温养久而胎婴成,由是脱 离母腹,独辟乾坤,虽有形质之拘,不如先天一炁,然而不识不知、无作无为,其去天地也 不远,所以形体日长,智慧日开,有不知其然而然者。迨至二八期完,一斤数足,不知返还 之术,致令习俗之移,往往欲心生而贪恋夫声色,侈心起而驰骋夫荣华。志一至焉,气则随 之,气一动焉,而神则因

3、之。于是内萦外扰,神驰炁散,而性命不保矣。 学者欲还先天性命,非复后天神气不可;欲固后天神气,非复先天性命不能。试观古今 来成真证圣、跨鹤登仙者,无非修性以立命而已,断未有修性不炼命、炼命不修性、各执一 偏而能有成者。盖性为命根,命为性蒂,二者虽有先后之不同,而其功断不容以偏废也。胡 为末学缁流每每偏于性、偏于命,竟至终身无成而尚不知悔耶? 夫性为一身之主宰,命是一身之运用,若不保精裕气,徒事妙觉圆明,则身命不存,性 将焉寄?若不涤虑寻真,徒事烧丹采药,则心性未见,命亦空存。况天之生人也,必先有理 而后有炁,若无理,不犹树木之无根,其能向荣也哉?而人之修道也,必修命以至于了性, 若无命,不犹灯

4、火之无油,其能辉煌也哉?总之,道原一致,功必兼修,庶几不堕于一边而 有 “ 独阳不长、孤阴不生 “ 之诮也。 论 精 炁 神 之 实 心印经云: “ 上药三品,神与炁精。 “ 是知人身之大药,即人身之大丹也。学者于此而次第炼之,庶不堕于一边矣。 夫论人之生也,先从虚无中一点元神而堕于胞胎之中,是谓神生炁,炁生精,于是十月 怀胎,三年乳哺,合五千四八之数,而始成四大一身,此顺而生人之道也。若返老还童、成 真证圣,其必炼精化炁,炼炁化神,于以还虚合道,此逆而成仙之功也。 要之,炼精者非徒炼交感之精,炼炁者非徒炼呼吸之气,炼神者非徒炼思虑之神;必于 色身中寻出先天真精于何而生,先天真炁自何而动,先天

5、真神自何而存,以之炼丹不难矣, 否亦幻丹而已,焉能长存不坏哉!虽然,炼精者必炼元精,而后天交感之精亦不可损;炼炁 者必炼元炁,而后天呼吸之气亦不可伤;炼神者必炼元神,而后天思虑之神亦不可灭。盖先 天者道之体也,后天者道之用也。人未生时则用在体中,人既生后则体藏用内。若不由用而 复体,又将何以为凭藉处?况夫淫欲无度者,则身命难保矣;私欲不除者,则天理无存矣; 趋蹶不常者,则神炁多惫矣。欲完先天精炁神,非保后天之精气神不得。其实精炁神三者, 虽有先后之名,实无先后之别,不过有欲无欲之分而已。学者苟能打破尘缘,看空孽网,不 但身外之物视为非我固有,即身内之身亦等作幻化之躯,不甚经意,由此而炼精必成元

6、精, 由此而炼炁必成元炁,由此而炼神必成元神,以先天之大药,成先天之大丹,不诚易易事哉!( 得其心而身可忘,得其神而心可忘。 ) 然而下手兴功,必先垂帘塞兑默默观照脐下丹田一寸三分之间,继而精生药产,始用河 车搬运,将丹田所积之精运而至于周身,灌溉久之,精尽成炁,充周一身,此炼精化炁之功 也。至于精尽化炁,由是而过关服食,温养大药,此炼炁化神之事也。自此已后,则为面壁 之功,还虚之道。始由下田而炼,继则中田而修,终由上田而养,所谓 “ 三田返复真生涯 “ 者是。此修养之路,学道人不可不照其理以为修养之基也。 见 性 量 之 大 凡人欲见真性,必先于静定中寻出端倪,实实知得吾心之内有一真湛寂光明

7、不昧者,然 后静而存之,动而察之,于以施之万事万物,无一时或违乎至善,久之深造有得,自然昭昭 灵灵,无时无处而不在焉。 性者何?即太虚中虚无湛寂之妙,张子云 “ 太和 “ ,所谓道者是。其体则有仁义礼智 之性,其用则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其存之于内则为寂然不动之中,其发之于外则为感 而遂通之和;无有偏倚,无有乖戾,而所存所发俱见性量之宏;微而德慧智术发谋出虑之初, 显而视听言动衣服饮食之末;其接人也则有亲亲仁民之度,其处物也则有鸟兽草木咸若之怀。 总之无内无外,无动无静。能知其性之真,自无一时一物之有碍。盖性中原包天地、亘古今、 统人物而无有或外者,特为人私欲间之,一身之内且为胡越,何况国家

8、天下民物,焉有不隔 绝者乎? 是以君子之学,于事之未至也廓然而大公,及事之已来也随机而顺应,前无所迎,后无 所逆,因物付物,随缘就缘,物有变而己无变,事有穷而己无穷,有如明镜当空,美者自美,恶者自恶,而己毫无容心于其际,是以心普万物而无心,情顺万物而无情,有 “ 语大天下 莫能载,语小天下莫能破 “ 之量焉。非然者,拘于一偏之学,或务于静以为修,或逐于动 以为行,如此纵有所见,亦是旋得旋失,又安能合内外、平物我、等动静、泯人己而一之者 哉!此圣贤存心养性之功。学者于无动无静时寻得出有动有静之根本,于以拳拳服膺,极之 造次颠沛而不违,斯心与理融,理与心浃,打成一片,了无内外人己之分。 虽然,其诣

9、岂易言哉!盖尝旷观古今,阅历人情,无一不外重而内轻,朝朝为己营私, 只贪声色货利,以求一身一家之安,无有知性之最重、天下无有加乎其上者;即或知之,亦 皆摹仿依稀,或静处有而动处无,或一念起而一念灭,无有的的确确寻出一点真际。如孟子 所谓 “ 居广居而行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 ,极之富贵贫贱威武有不淫不 移不屈之概,如此拓开心胸,独高眼界,一任天下是非善恶贤愚,总无有入而乱我之真,此 其人果安在耶? 惟望后学者,第一先寻得这个物事,无实亦无虚,无声亦无臭,静而存之,动而察之, 随事随物而虚以待之,顺以应之,未事而不先,已事而不后,佛氏所谓过去心未来心现在心 三心永灭,人我相众生相

10、寿者相四相皆空,如此存其虚明广大之体,涵养深纯,于以措诸天 下后世而胥宜矣! 总之,性无涯际,无可捉摸,若要知性之真,其静也只是一个空洞无边、惺惺不昧之象, 其动也即孟子所谓 “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 是。 但人莫不有性,性亦莫不有发之时,往往一发之后不复见矣,良以如心而出、无所计较, 是为真性,一到转念之间,则种种利害好恶之心生,遂为汩没而不见。所以孔子云: “ 再 思可矣。 “ 末学者流于静中之养,亦尝洞见本原浑沦无际,每于持身接物之时,不免打成 两橛,不能合动静而一致,良由未明性中之度量实有包罗宇宙而无有出吾性分之外者,若不 于此而悟彻了明,鲜有能至于道也。此千圣的的

11、心传,为学人第一要著。务要由一念之仁充 而至于塞天塞地,由一事之善积而至于亘古亘今,觉天下万古无一事一物不在怀抱之中,如 此实实见得,又何事修丹炼汞为哉! 言 立 命 之 要 吾道言性命双修,虽分性命为二,其实则一而已。性是命之根,命是性之蒂,无命则性 无依,无性则命无主,二者是二而一也。人能明得性命之源,则一切情伪之私、知觉之运, 皆是命中之障,于以修其后天气息之命而还乎先天元炁之命,庶不堕于实有,亦不堕于虚无, 而于真仙之道得矣。否则徒养后天血气之命,而不知先天虚无之命,纵得长生不老,亦不过 守尸之鬼,其究也,必至生生世世流浪于爱河欲海而无有穷期。 易曰: “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媾精

12、,万物化生。 “ 人受天地之元炁以成性, 受父母之精炁以立命,由是一开一阖,一屈一伸,十月胎圆,生身下地,独辟乾坤之界,则 有阴阳之分,其实与天地父母仍然一般无二。若一息未至,则必死矣。夫天地之炁必絪缊于其中,而后生人生物于无穷,若但云升上降下而已,则是天地之炁虽交而仍分而为二也。人 身之炁亦必絪缊于其中,而后生男育女于不息,若只云呼出吸入而已,则是人身之炁虽交而 仍不能合而为一也,此亦何由成万古不坏之身哉! 学者必由呼吸之息以复夫太和之元炁。其道维何? “ 无摇尔精,无劳尔形,无俾尔思 虑营营,乃可长生。 “ 又曰: “ 心不动名曰炼精,炼精则虎啸风生;身不动名曰炼炁,炼 炁则龙吟云起;念不

13、动名曰炼神,炼神则元精溶溶、元炁浩浩、元神跃跃矣。 “ 若犹未也, 必先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炁,少思以养神,迨至还精补脑,则精自不泄矣;心息相依,忘 言守中,则炁自不散矣;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则神自不扰矣。若非由后天之精气神以默会 乎先天之元炁,未有不堕于一偏之学者。古云: “ 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造化功。 “ 旨哉言乎!又云: “ 万籁风初起,千山月乍圆;急须行政令,便可运周天。 “ 学人必 用 守中之候以调养乎丹田,久之精生药产,神完炁足,由此而行八百抽添 之数,三百六十之爻,进阳火,退阴符,于中用卯酉沐浴之法,则丹铅现象,有六种效验, 然后行五龙捧圣、七日过关之功,庶可还玉液之丹而成

14、不死之身矣。再用炼虚一著,必至如 如不动,惺惺长明,浑无半点作为之迹,而究无一物一事之不能作为,到此境也,方算得大 丈夫功成道立之候。古云: “ 这回大死今方活。 “ 又云: “ 若要人不死,除非死过人。 “ 由此思之,无非凡心死而道心生,凡机息而真机见也。 吾观世之学道者,多有炼色身不炼法身,纵得长生,亦是偶然之事;又有炼法身而不讲 色身,讵知父母未生以前,此炁在于空中,杳无形色可拟,及天地既生以后,此炁在于身中, 实有端倪可据,而况既得人身,则浑然元炁陷于气质之中,苟不先保凡身,则先天元炁从何 而见?此二者皆未窥全体大用之学矣。或曰:世有清净而修者,炼性不炼命,及其成功,则 性复先天而命亦

15、归夫太极,彼独修命者,恐不能有此神效也。虽然,亦视乎各人之体质为何 如耳。如色身毫无亏损,精炁神三者俱足,此又何待于命功为哉!若是色身不健,体质多亏, 不先从命功下手,纵能造到极处,亦是一点阴炁,无有阳光。故古有修性不修命者,虽能调 神出壳,游行四表,究皆恍惚离奇,一切虚而不实,皆由未能踏实,无以为凌虚之境也。后 有学者,其必由粗以及精,自有以返无,庶不为孤修寂炼也。 详 守 中 采 取 之 义 炼丹之道,在身体素壮、精神无亏之人,则不须守中一切工夫。若在四十五十,应酬世 故已久,生男育女已多,此工断不可少。夫以破体不完、精神尪羸,不用守中工夫,则破漏 之躯神炁消散,欲得精生药产难矣!法在以眼

16、默鼻,以鼻对丹田,将神收摄于祖窍之中,久 之真炁冲足,其内也心神开泰,其外也炁息悠扬;或夜卧,或昼眠,不论何时何地,忽然阳 物大举,此即精生药产之明效也。道德经云: “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大至。 “ 总要不著欲念才是水源之清,稍触欲念则浊。学者审此阳物之勃举果系无欲念计较,于是乃 用收摄之法上升于丹田土釜之中,以目上视,以意上提,稍稍用意,久之外阳缩尽,外囊收 尽,然后温温铅鼎,须以有意无意行之,微微观照而已。然此多在夜间酣眠之时,切不可贪 眠不起,致使阳动而生淫心、起淫事以伤损乎真精焉可矣。或谓乎人自有真精,这个粗精原是生生不已,又何必区区于外精之固为耶?讵知精无真凡,必要有此凡精,而后真精有赖, 苟无凡精,则炁息奄奄,朝不虑夕,虽以应酬事故亦且不能,而况成仙证圣乎?此不知精之 义也。 学者必先于打坐时,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将一切为身为家恩爱牵缠念头一齐扫却,务 必立起志向,整顿精神:我如今年华已老,到底想为个甚么人?今日应做些甚么事?于此桑 榆晚景还不知猛修急炼,快快回头,吾恐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到头追悔无及,嗟何如哉! 能如此自劝自勉,以离火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